02第一讲 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
45
▪ 唐兰《古文字学导论》:“我们遇见一个 新发现的古文字,第一步就得查《说文》 ,差不多是一定的手续。”
57
46
《说文》对字形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 解文字的形体结构
▪布 ▪ 《说文》:“布,枲(xǐ)織也。从巾、
父聲。 ”
▪光 ▪ 《说文·火部》:光,明也。从火、在人上,
光明意也。
57
47
57
20
三、汉字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旧称
▪ “汉字学”的名称出现较晚,原先只称 “文字学”,更早的时候则只称“小学”。
57
21
▪ “小学”原是学校的名称:
▪ 《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
▪ 宋朱熹 《〈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 则自王公之下,至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 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 射、御、书、数之文。”
▪ 汉代始称文字学为小学。因儿童入小学先 学文字,故名。
57
22
▪ 小学产生之初,所研究的内容是文字、音 韵、训诂三位一体的,分别还不是很显著。
▪ 隋唐以后,随着每个部分逐渐扩大,“小 学”的范围有了明确分工,即细分为文字、 音韵和训诂三个部分。
▪ 宋代王应麟在《玉海》里说:“文字之学 有三:其一,体制,谓点画有衡从、曲折 之殊,《说文解字》之类;其二,训诂, 谓称谓有古今雅俗之异,《尔雅》《方言》 之类;其三,音韵,谓呼吸有清浊高下之 不同,沈约《四声谱》及西域反切之学。”
57
15
二、汉字的旧称
▪书 ▪名 ▪文 ▪字 ▪ 文字
57
16
▪ 《韩非子·五蠹》:“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 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
▪ 《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 郑玄注:“古曰名,今曰字。”
▪ 《左传·昭公元年》:“于文,皿虫为蛊。” 杜预注:“文,字也。”
▪ 《说文·犬部》:“犬,狗之有县(悬)蹄者 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 也。’”
57
23
▪ 章太炎《论语言文字之学》:“自许叔重 创作《说文解字》,专以字形为主,而音 韵、训诂属焉……合此三者,乃成为语言 文字之学。此固非儿童占毕所能尽者,然 名为‘小学’,则以袭用古称,便于指示; 其实当名语言文字之学,方为确切。”
57
24
“文字学”的名称仍然不够理想
▪ 一是研究的对象不明确。 ▪ 二是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不明确。
交际工具。
57
6
57
7
▪ 语言之外的交际工具有一定的 局限性,而有声语言具有使用 简便、容量大、效果好等优点, 成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57
8
▪ 语言也有弱点,无法超越时空进行交 流。
▪ 古人曾经尝试用结绳、画卦等方法弥 补语言的不足之处。
57
9
结绳记事
▪ 《周易》:“上古 结绳而治,后世圣 人易之以书契。”
▪ 《周礼·考工记·梓人》:“食一豆肉,饮一 豆酒。”
57
32
57
33
57
34
為
▪ 《说文》:“为,母猴也。”
57
35
二、研究语言、文化的需要
57
36
▪ 形声字的声旁反映了汉语语音系统及其演 变规律。
▪ “古无轻唇音(f)”
▪ 从“番”得声之字: ▪ 番、幡 ▪ 潘、蟠、番(禺)
57
37
▪ 从“句”得声之字: ▪ 句、拘、驹 ▪ 狗、够、苟
第一讲 绪论
57
1
主要内容
1. 汉字和汉字学 2. 学习汉字学的意义 3. 学习汉字学的方法
57
2
第一节 汉字和汉字学
57
3
几个概念
▪ 文字 ▪ 汉字 ▪ 汉字学
57
4
一、文字与汉字
▪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 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 上的交际功能的辅助工具。
57
5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 手语、旗语、眉语、眼语等也可以作为
57
38
女性的地位
57
39
57
40
《说文·女部》:“奴,奴、婢,皆古 之辠人也。”
57
41
古代的刑罚
57
42
第三节 学习汉字学的方法
57
43
方法
1. 阅读古文字材料。 2. 合理利用《说文解字》等工具书。 3. 尝试写作小论文。
57
44
《说文解字》简介
▪ 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 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
57
25
汉字学的定义
▪ 汉字学是以汉字为研究对象,以探讨汉字 的起源、性质、结构和发展规律,探讨汉 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以及汉字之书写、 正字法等为内容的一门学科。
57
26
第二节 学习与研究汉字的意义
57
27
一、识读文献古籍的需要
57
28
及
▪ 《左传·成公二年》:“丑父寝于轏中, 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 故不能推车而及。”
▪ 及:赶上。
57
29
《说文》:“及,逮也。从人,从
又。”
57
30
若
▪ 《楚辞·天问》:“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 若?”
▪ 王逸注:“若,顺也。”
57
31
豆
▪ 《周礼·周官·掌客》:“凡诸侯之礼,上公 豆四十,侯伯豆三十有二,子豆十有四。”
▪ 《礼记·乡饮酒义》:“乡饮酒之礼……六 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 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
▪ 秦《琅邪刻石》:“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57
17
57
18
《易·屯》:“女子貞不字,十年乃 字。”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字,妊 娠也。” 《书·康诰》:“父不能字厥子。”
《说文》:“字,乳也,从子在宀下,
子亦声。”
57
19
▪ 《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 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说文》保存文字本义
▪ 叔: ▪ 《诗·豳风·七月》:“九月叔苴。” ▪ 《说文》:“叔,拾也。从又尗声,
汝南名收芋为叔。”
57
48
▪斯
▪ 《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 以斯之。”
▪ 《说文》:“斯,析也。从斤其声。”
▪ 《说文》:“析,破木也。从木从 斤。”
57
49
有辨别地使用《说文》
57
10
画卦记事
57
11
▪ 结绳、画卦等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弥补语言的弱点,但效果有限。
▪ 能够完成这一突破使命的,只有真正 能记录语言的文字。
57
12
语言 词
音 义
57
文字
形 音 义
13
思想
旗语 手语 语言 眉语 眼语
文字
57
14
▪ 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 号系统,是扩大汉语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辅助工具。
▪ 《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 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 子曰:一贯三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