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战国策_之小说辨析_马振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策》之小说辨析

■马振方

作者简介:马振方,辽宁凌海市人,1933年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① 参见杨宽《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史料价值》,载《战国纵横家书》,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第155页。

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战国策》计497章,缪著计考495章。

摘 要: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推动《战国策》研究进入新的时期。随着史家考辨的深入,大批以往被视为史事的篇章,已然或将要被纳入虚拟之作。这些虚拟之作的文类大多也由纪实散文一变而为拟实小说,某些传世名篇原来竟是小说佳作。该书的史料价值无疑会因此减弱,而它在早期小说发展中的价值、作用和地位则会得到新的评断与认知。

关键词:小说 虚拟 拟史 仿改

引 言《战国策》是刘向以多种名目古书汇纂、整理而成的一部典籍。原为三十三篇,后改篇为卷。至宋《崇文总目》已缺十一卷,曾巩访求而补,始足其数,流传至今。它是史书还是子书?宋以来学界就持论不一。马王堆汉墓帛书出土后,论者对这部曾被《汉书・艺文志》列入“春秋”类著作多倾向于纵横家书。无论属哪一类,其对后世的史料价值不容忽视。从司马迁著《史记》到今人写战国史,《战国策》都是最重要的史料依据。这固然是由于秦始皇的一把火焚毁了《秦记》以外的各国史记,同时也因为《战国策》全书属于叙事,而形态类乎纪实。马王堆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计二十七章,内有八章又数段与《战国策》相同①,这在得以证明后者有关苏秦的较多章节显为虚拟的同时,也证明了其书确有相当多的战国时期的史事记录。最早把《战国策》由史部改隶子部“纵横家类”的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其纪事不尽实录,难尽信”

(卷第三上)。其后质疑其某章真实性者代不乏人,于今为盛。缪文远先生撰《战国策考

辨》一书,对全书近五百章逐一考察②,旁征博

引,定为后人“拟托”之作有89章。由于年代久远,相关史料不足,难定真伪者还不在少数,故全书“拟托”之作远不止此。谓其“大半是小说”,似嫌太过,或待深考;说它真伪参半,则庶几近实。“拟托”即虚拟之文,自非史作。学界或称之散文,或称之寓言,或称之小说与传奇小说。广义的散文系对韵文或骈文而言,以称非韵非骈的《战国策》文自然不错。但在文体区分日趋细致与完备的今天,则易混同于狭义的散文。狭义散文,就其整体而言,一般不为虚拟的叙事,策中某些纪实之作(如《触龙说赵太后》

)才是货真价实的散文。寓言倒是虚拟叙事,但其普遍的夸诞特征一望可知,无须考辨。《战国策》虽有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等寓言成分,但那只是文中人物所讲之事,是作品的一个部分,各章整体均非寓言。非但不是寓言,还有事体外观的拟实性,所以才

须仔细辨别方知真伪,否则常被以假乱真。如此看来,那些原本冒充实事并“骗”过历代学者的虚—

04—Z H ONG G UO DIAN JI Y U WE N H U A №3 2009(总第70期)

拟叙事应是早期拟实小说,有些还是篇幅较长,人物、情节与结构相当完整的小说,较之《晏子春秋》、

《墨子》、

《荀子》中的拟实之作已有明显的艺术发展。本文拟对其部分作品加以辨析。引文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以姚宏注本为底本的《战国策》,参考鲍彪注本,择善而从。

一、虚拟纵横家游说之作

战国中后期,纵横家的游说活动盛极一时,或倡合纵,或主连横,主要代表人物当是苏秦和张仪。据《战国纵横家书》显示的情况,苏秦活动的时代较晚,后于张仪。由于《史记》将两人的时代搞颠倒了,又由于苏秦合纵抗秦的主张顺应秦汉人之心,并留下《苏子》三十一篇,遂成了纵横家之首。《战国策》中苏秦游说六国君主合纵抗秦之作计有六篇。它们包括《齐策一・说齐宣王》、

《楚策一・说楚威王》、

《燕策一・说燕文侯》及《赵策二》、

《魏策一》、

《韩策一》说三国君主各一篇。六篇之中,没有一篇纪实之作,都是后来好事者虚拟苏秦的合纵业绩。史家已指出其中许多史事之误和“拟托”之证①,此不赘述。这里再从写法和文笔解读其虚拟的根底。这六章的写法完全相同,各让苏秦讲一通合纵抗秦的道理,最后由被说服的国君表示“敬奉社稷以从”或“敬以国从”。苏秦各篇说词全从该国地理之优越说起,随后罗列军队数量之多,战力之强,而后便对其国“西面事秦”或“欲西面事秦”或“臣于秦”表示惋惜。如此各篇一律,与《战国纵横家书》中苏秦游说燕王、齐王、赵王的十几篇书信、说词各有旨趣而无雷同形成巨大反差和鲜明对比。这种缺乏个性的一般化说词和各国君主如出一口的表态,正是后人只了解笼统的合纵之义,而无当时具体境况需要造成的,也是虚拟的一个重要内证。其实,在苏秦活动的时代,无论强齐、大楚,还是三晋魏、赵、韩,乃至实力较弱的燕,都各自图强,根本没有“西面事秦”之言之事,苏秦如此措词等于面辱其王,诋毁其国,是决然不会发生的,乃是后人虚拟无端夸饰的产物。这些虚拟的游说之作,长者一二千字,短者也有六七百字,既有早期小说的规模,也有结构的完整性,而由于各篇大同小异,很少生气与特色,作为早期小说也价值无多。

令人刮目的是写苏秦游说的别种作品。《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最早以连横游说秦惠王,劝其“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十次上书而秦王不从,于是“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弃秦而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慨叹之后,发愤读书,夜深“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一年后揣摩太公兵法而成,游说赵王,一举成名,“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纵散横,以抑强秦”。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

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

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

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

位尊而多金。”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

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在世,势位富贵,

盖可忽乎哉!”

全文约一千三百字,不只写了主人公的游说活动与言词,还写了他的挫折、受辱、攻苦与成功后的荣耀,尤其写了家人对其前倨与后恭的态度,颇有意味。但作品亦非纪实之文。据《战国纵横家书》,“苏秦的主要活动是在齐湣王统治齐国的时期”②,与游说其前多年的秦惠王不合。而连横的另一代表人物张仪主要活动于秦惠王时期,被用为秦相,惠王用其联合韩、魏攻楚的策谋,夺取了楚的汉中。如此重视连横、重用张仪的秦惠王,不会对当时主张连横的苏秦十次上书而不理。凡此都是小说家的造作,是用以磨炼、表现苏秦的小说笔法。至于让苏秦说秦“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则如史家所指出的,“胡、代在赵之北,并非秦地。秦取巫、黔中

①②参见缪文远《战国策考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93—94、138—139、176—177、213—214、259、293诸页。杨宽:《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史料价值》,载《战国纵横家书》第16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