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金文学术研究的振兴——刘正先生新出巨著《金文学术史》述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金文学术研究的振兴——刘正先生新出巨著《金文学

术史》述评

纵览古今,金文研究的历史绵延数千年之久。由此而来,金文研究的著作之多,说汗牛充栋绝不过分。从先秦至今,金文研究的大师代代不绝。随着金文研究之理论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加之金文研究之国界的不断扩大……时至今日,在金文的学术之林里似乎还缺一部对古今中外金文研究做通盘梳理的通史学术研究经典的诞生。上个世纪著名的学术经典《商周彝器通考》侧重于铜器考古、而《两周金文辞大系》则是以铭文考证历史的杰作、《西周铜器断代》则是铜器分期和断代的经典,上述诸多经典著作同样疏于对商周金文的系统研究和宏观综述。有鉴于此,刘正教授积数十年之功力,推出了最新力作:一百多万字的巨著《金文学术史》,正是这样一本熔铜器收藏史、铭文发展和研究史、海内外金文研究史和金文研究工具性于一炉的金文学术综述性的史学著作。本书是刘正教授数十年来研究商周金文积累下来的学术精品,也是金文学术潮流发展到今天所应当诞生的必然成果。

《金文学术史》一书共分四编。第一编“铭文背景研究”,其下计分五章:第一章金文学释名,第二、三章论述夏代青铜器的起源和青铜文化,第四、五章为铭文的产生背景、分期、断代研究。第二编“铭文结构研究”研究铭文中的各类词汇用语,其下计分七章:第一章“时间用语”研究商周的历法和纪年,第二章“方国名和地名用语”,第三章到第七章分别是“氏族名和人名用语”、“器名用语”、“词类用语”、“嘏辞用语”、“徽记用语”。第三编“铭文研究的种类和进展”,下计分九章:分别是“历史研究”、“礼制研究”、“宫制研究”、“庙制研究”、“祭祀制度”、“官制研究”、“法制研究”、“兵器题铭”。第四编“铭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评述的内容不仅包括中国(包括港、台)古今金文研究的大家和著作,还包括欧美、日本汉学家的研究。下计分十四章,第一到第十二章是从两汉到当代的大陆及港台地区青铜器出土和收藏、金文学家和金文研究著作评述;第十三、十四章是欧美、日本汉学界的青铜器流传和收藏、金文家和金文研究著作评述。不难看出,该书总体框架为从“铭文相关背景研究”到“铭文语言本体研究”、再到“铭文而对商周史、礼、庙、祀、政、兵制度的研究”,最后是古今中外铭文研究史之研究。书后另有一篇附编为“金文关系大事年表”。

刘正教授在书后跋中自信此书为一部古今中外学术史上拓荒性的著作,一览通书,看来这确非妄言。

首先,这是学术界罕见的一部金文学术研究通史。

诚如作者所言:“这是一部集古文字学及古文字学史、古典文献学及古典文献学史、海外汉学史、中国思想史、铜镜考古学史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多学科、多视角、多领域,专业性的金文学术研究通史。”①书中不仅介绍了中国大陆历代金文研究,还介绍了港台、日本、欧美的金文研究历程,对于其中评述不乏思想性、启发性。书中引用推介海量文献,评述确切详尽,注解清晰可查,是初学者进入金文研究领域的必备工具书。

其次,该书重大发现层出不穷。

如,对于古今学术界异议不断、难以成定论的“初吉”一词,刘正教授首先考证:

“初吉”这一术语,可说十分怪异。以至于有些学者居然主张“初吉一词,不见于先秦文献,仅仅见于铜器的铭辞”。②此言大谬。不过,此类谬论的首创时间还要上推到

①刘正:《金文学术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版,第800页。

1958年。当时的《历史研究》上发表了黄盛璋的文章《论初吉》,该文中声称“《左传》中不见初吉,自春秋以来,战国诸子的著作里亦不见有初吉”①。这应该是此类谬说之始。实际上,在《诗经》和《周易》中就分别出现了“初吉”这一术语。②

接下来,他又给出了新解:

我们根据《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③一书中出现“初吉”的一百一十四例铭文的统计,发现:正月初吉出现27次,二月初吉出现9次,三月初吉出现14次,四月初吉出现7次,五月初吉出现10次,六月初吉出现8次,七月初吉出现1次,八月初吉出现14次,九月初吉出现17次,十月初吉出现2次,十一月初吉出现5次,十二月初吉出现7次,月份不明出现初吉5次。统计结果表明:一月出现初吉最多,为27次。七月则最少,仅有1次。如果把“初吉”理解为“每个月的第一个干日,初吉就是每月初于吉日的意思”,那么应该在每月出现的“初吉”次数保持大致一致的范围,而不是现在的如此悬殊的差异!由此也可以证明把“初吉”理解为“每个月的第一个干日,初吉就是每月初于吉日的意思”之说是不妥的。“一月初吉”出现如此最多,正可以说明当时人们对每年正月的期待。初者,始也。吉者,好也,吉利也,祥和也。每月都有初吉,而只有新年的初吉最具有起始和源头的含义。因此,初吉的真正含义只能是“初吉,朔日也”,也即初一。④

又如,在该书的徽记用语中,他对蚩尤图像和名字来历的考证、对铭文中著名的“析子孙”含义的深刻挖掘,成了该书亮点。对于前者,他指出:

“尪”具有“巫”的神格特征。也就是说,“尢”字具有巫术神格特征,所以才出现“巫”、“尪”并举的现象。历史文献记载能够呼风唤雨的“蚩尤”证明了他具有“巫”的神格特征。首先,《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而当时能够指使风雨的人肯定是通巫术的。其次,《龙鱼河图》中记载:“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铜头铁额,食沙石,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还是进一步强调他的“变化云雾”这一巫术功能。第三,《春秋繁露·求雨》中记载:“夏求雨……

其神蚩尤”。因此,所谓“蚩尤”,它的准确读音和内在含义应该是“蚩尢”,也就是“蚩尪”。后世写成“蚩尤”当是以表面的读音和意义隐藏了内在的真实的读音和意义。由此来看,“蚩尤”的名字其实只是单汉字“蚩”,而“尤”(尪)则是对其巫师身份的说明。正是因为这一缘故,我们主张对“蚩尤”名字的考证和商周铭文史料研究集中体现在对“蚩”字的研究上。⑤

对于后者,他主张:

至于商周青铜器上著名的所谓的“析子孙”的真正含义,我们主张:这是“感天而生”的图像表达。那图像中的“子”一定是当时的某国国君或某位圣人最初诞生时的形象表达。⑥

①黄盛璋《论初吉》,《历史研究》1958年第4期,85页。

②刘正:《金文学术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版,第99页。

③《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④刘正:《金文学术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版,第101页。

⑤刘正:《金文学术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版,第19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