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小试牛刀:
庚烷的同分异构体有几种?
答案:9种
四 同分异构体书写方法
2.等效氢原子法(位置异构--一元取代)
例2:下列分子中分别有几个等效氢原子?他们的一
氯代物分别有几种?
CH3
新戊烷、
CH3 CH CH CH CH3 CH3 CH3
CH3
四 同分异构体书写方法
3.基团连接法:(位置异构--一元取代) 将有机物看作由基团连接而成,由基团的异构 数目可推断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
符合通式的有机物
醇、醚
醛、酮、烯醇、 环醇、 环醚 羧酸、酯、 羟基醛、羟基酮
酚、芳醇、芳醚
CnH2n+1NO2
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练习:
1、已知甲苯的一氯代物有4种,则甲苯完全
氢化后的环烷烃的一氯代物有( C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1
CH3
2
3 4
氢化
1
CH3
23
4 5
练习:
2、立体异构
(1)顺反异构 (2)、减碳法(碳架异构)
主链由长到短; 支链由整到散; 位置由心到边; 排布由邻到间。
例1:己烷的同分异构体有( 5 )种。
正己烷 :CH3(CH2)4CH3 异己烷 (2-甲基戊烷): (CH3)2CH(CH2)2CH3 3-甲基戊烷 :CH3CH2CH(CH3)CH2CH3 2,3-二甲基丁烷: CH3CH(CH3)CH(CH3)CH3 2,2-二甲基丁烷: CH3C(CH3)2CH2CH3
选择性必修三
第一章第一节
(第二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一 同分异构现象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第二课时)课件
省级行政区划
辽新宁疆广省内西维西蒙黑藏云吾甘壮吉古龙自南尔肃族林自江治省自省自省治省区治治区区区
省级行政区划
特别 行政区
香港特别 行政区
香澳港门辽天台河福广山江上浙特海宁津湾北建东苏海江别南省市省市行省政区
Hale Waihona Puke 省级行政区划宁内夏蒙甘青回四陕山河古肃海族川 西 南 东自省省自省治治区区
省级行政区划
2、我国跨经度最广、邻省最多的省区是( C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在我国的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最大、位置最西、
邻国最多的是( D )
A、内蒙古自治区 B、青海省
C、西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全部在热带、跨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D )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广东省
C、云南省
D、海南省
省级行政区分类------省
省级行政区分类------自治区
省级行政区分类------直辖市
省级行政区分类------特别行政区
分省区级记行忆政-区---划--边疆沿线
分省区级记行忆政-区---划--海疆沿线
香港
分省区级记行忆政-区---划--黄河沿线
分省区级记行忆政-区---划--长江沿线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1.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哪三级?每级行政区划 包括哪些内容?
2. 我国有 个省、 个自治区、 个 直辖市、 个特别行政区,共 个省级行政 区。
省级
县级
乡级
省、自治区、直辖市、 特别行政区。
县、市、自治县。
乡、镇、民族乡
人教版选修三物质结构和性质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能层和能级(共10张PPT)
2、能级
同一个能层中电子的能量相同的电子亚层
能级名称:s、p、d、f、g、h…… n代表
能级符号:ns、np、nd、nf……
能层
最多容纳电子的数量 s:2 p:6 d:10 f:14
能层: 能级:
一二
三
KL
M
四……
N ……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3、注意问题
①能层与能级的关系 每一能层的能级从s开始,s,p,d,f……
孤注
立意
地:
理 解 , 必 须 同 时 满 足 各 项 要 求 。
以 上 几 点 是 相 互 联 系 的 , 不 能
2.能级
L
理论研究还表明,多电子原子 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
f d
同,还可以把他们分为能级。就好比
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K
(1)分类依据
p s
根据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电子___能__量____的不同,将它们分成不同 的能级 (s、p、d、f…… )。
解析答案
12
2.若n=3,以下能级符号错误的是( B )
A.np
B.nf
C.nd
D.ns
解析 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第一能层只有1个能级(1s),第二能层有2
个能级(2s和2p),第三能层有3个能级(3s、3p、3d)。
解析答案
返回
能层中能级的数量不超过能层的序数 1s , 1p , 1d , 1f ?
②能量关系
EK﹤EL ﹤ EM ﹤ EN
K<L<M<N
Ens﹤Enp ﹤ End ﹤ Enf
4s < 4p < 4d < 4f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
网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科 2.1.2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学习目标
学1.能说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主要性质的差异 2.能说出过氧化钠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用途
思考与讨论
1.钠在空气中常温和加热条件下分别发生什么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常温 4Na+O2==2Na2O
所以氢氧化钠先使酚酞变红, H2O2使酚酞褪色
Na2O2强氧化性的表现
一般来讲,有些物质利用自身
或与其它物质反应的中间产物 的强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 的过程中起到漂白、消毒、杀 菌的作用。
1.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 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
B A.最后溶液变蓝色
B.溶液先变蓝色最后褪色
由Na+和O2-构n(Na+):n(O2-)=2:1
氧元素化合价
-2
过氧化钠(Na2O2)
由Na+和O2 2-构成n(Na+):n(O22- )=2:1
-1
类别 颜色状态 与水反应 与CO2反应 与H+反应 转化关系 用途
碱性氧化物
白色固体
Na2O + H2O 2NaOH Na2O + CO2 Na2CO3
C.溶液仍为紫色
D.因为Na2O2与石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无 气泡产生
一、钠的氧化物:
氧化钠(Na2O)
Na2O + H2O = 2NaOH
Na2O + CO2 = Na2CO3
Na2O +2H Cl = 2Na Cl + H2O
过氧化钠(Na2O2)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中二级标题“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内容。
1.内容要求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按照能量不同分为不同的的能层能级,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认识基态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等。
知道1-36号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学业要求能够运用化学符号表征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能依据物质的微观结构,描述或预测物质的性质和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二、教材分析旧教材是把原子光谱的内容放在核外电子排布的后面,而新教材则提前,充分体现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建立在原子光谱学的事实基础上,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演变历程:基于证据——建构模型——模型局限——发现新证据——建构新模型,进一步体会科学认识是循序渐进并不断发展的。
鲁科版和苏教版的教材先介绍了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再讲述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而人教版是先介绍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再讲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最后总结三个规律: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
三、学情分析在化学必修学习阶段。
学生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原子的电子层数和同期序数的关系,最外层电了数和主族序数的关系,对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如何决定性质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并不了解原子结构与周期、族等元素周期表的构成的深层关系,尤其是对过渡元素的结构与性质没有概念。
在第一节课上,学生已经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程,并且知道核外电子按照能量不同分为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分成不同能级。
知道电子运动的能量状态具有量子化的特征,知道基态、激发态与原子光谱。
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原子核外排布的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简化电子排布式,增强证据推理意识;2.通过元素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探讨元素可能的化合价,提升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新人教版教材中位于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分散系的概念既承接了初中关于溶液、浊液的相关知识,也是对上节课中“物质的分类”的进一步细化。
胶体作为一类重要的分散系,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对胶体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完善认知结构,体会化学的实用价值,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多方面的素养。
与旧人教版相比,新人教版删除了从状态角度对分散系的划分(9种分散系),改为讨论胶体的分类,避免了旧教材中的分散系分类矛盾。
新教材还将胶体的介稳性、电泳、聚沉等拓展部分删除,只保留了最核心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的分散系、胶体的实例,初中物理中学过光的散射,为丁达尔效应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学习过氢氧化铁是一种沉淀,难以理解胶体这种存在状态。
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及胶体的性质。
2、能根据牛奶及其他物质的丁达尔效应进行推理、归纳,形成初步结论。
3、能利用胶体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评价目标】1、通过对牛奶的认识过程,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分散系和胶体的系统认识水平。
2、通过对牛奶除杂实验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水平以及概念归纳水平。
3、通过对牛奶的全面认识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水平。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胶体的丁达尔效应2、教学难点: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牛奶的历史)2、探究法(牛奶的探究)3、实验法(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丁达尔效应)4、任务驱动法(去除牛奶中的乳糖)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牛奶的探究为情境,首先通过对牛奶是混合物的初步认识,自然引出分散系的概念;接着对稀牛奶丁达尔现象的剖析,完善分散系的分类以及胶体的定义,通过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加深理解胶体的存在状态,并利用分类思想对胶体进行分类;最后,引导学生设计除去牛奶中乳糖的方法,把本节课所学知识拓展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课时共19张PPT课件
下列工具不能用来计时的是( 1 h=60 min=3 600 s
,分度值是________,图中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
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大圈1整圈是30 s 1大格是1 s
每一小格是0.1s
小圈1整圈是15 min 1大格是1 min 每一小格是0.5 min
新知学习
停表的正确读数
28 59 0 31 2
57
26
1314 0 1 2
12
3
33
4
55
11
4
35
53
10
5
9876
6
37
22
8
51
39
10
49
41
18
12
47 16 45 14 43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
D.12.36 cm
测量工具——分度值越小,误差越小。
下列做法不能减小测量误差的是( )
下列工具不能用来计时的是( )
分别读出分针和秒针的示数并相加
)C
课堂小结
时间的测量 误差
单位:s、h、min等 测量工具:停表、钟、表等 停表的正确使用和读数
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减小误差的方法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D.测量时多估计几位数字
你还知道哪些时间的单位呢?(例:月)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形状 经 线 的 特 点 长度 相互关系 指示方向
半圆 相等 相交于两极 南北
20°
40° S 80° 60°
三、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一章、第一节 (第二课时)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给地球织衣服
一、纬线和纬度
什么是赤道?
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 大圆圈,叫做赤道。
什么是纬线?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 圆圈叫纬线。
纬线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N 75° 90° N 60° N
45° N
30° N
15° N 0° 15° S 30° S 45° S 60° S 75° S
经线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的经 度是0°。 表示方法:
W、E
东西半球分界线:
20°W——160°E
衣服织完了
总结:纬线经线特点
形状 圆
从赤道向两 极逐渐变短 相互平行 0°
北极星
N
80° 60°
纬 线 的 特 点
长度
相互关系 指示方向
40° 80° 100° 120° 140° 160° 20° 0°
向北增大 为北纬,
向南增大 为南纬,
90° S
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90N
60N
30N
0°
低纬度地区
30S
中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90S
60S
赤道 是一 条重 要的 纬线。 重要 在哪 里?
北半球
0°
南半球
二、经线和经度
什么是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 并垂直于纬线 的线,叫经线, 也叫子午线。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以IA和VIIA族为例,知道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重点难点】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能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学会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行解释。
【潜能开发自我提高】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请同学们查阅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完成第5页的“科学探究”。
2.见书P6观察钾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写出锂、钠、钾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见书P6观察现象。
比较钠、钾、铯与水的反应进比较[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
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2.碱金属的物理性质[阅读]:P7第二自然段碱金属物理性质,请总结碱金属的物性有什么共性、递变性?(二)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物理性质P8资料卡片中的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归纳小结]:1、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①颜色: ②状态: ③熔沸点: ④密度: ⑤溶解性: 2.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 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 ,电子层数3.卤素单质化学性质(1)、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①剧烈程度: ②条件: ;③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实 验1]溶液由 变成 [方程式]: [实 验2]溶液由 变成 [方程式]:[实 验3]溶液由 变成[方程式]: [归纳总结]1.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原子得电子的能力 ,失电子的能力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 ,还原性逐渐 ,即非金属性逐渐 ,金属性逐渐 。
2.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 ,元素原子半径逐渐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原子得电子的能力 ,失电子的能力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 ,还原性逐渐 ,即非金性逐渐 ,金属性逐渐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反应热与焓变》学案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反应热与焓变》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反应热与反应焓变之间的关系。
2. 从宏观角度辨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3. 从微观角度探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能根据键能定量计算反应热。
【学习过程】一、辨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任务1】:为什么化学反应有热量变化?二、宏观角度认识反应热 1. 内能体系内物质的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影响。
2. 焓与焓变实例 原电池 燃放烟花 暖宝宝 能量转化能转化成能能转化成能、能能转化成能3. ΔH 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任务2】:化学反应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三、微观角度理解反应热1. 以H 2(g)+Cl 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为例说明,如图所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注意 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
体系从环境中吸收能量,反应体系的焓增大, ΔH 为,即ΔH 0。
体系向环境释放能量,反应体系的焓减小, ΔH 为,即ΔH 0。
结论:化学键的和时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反应热计算公式:ΔH=E(反应物的总键能)-E(生成物的总键能)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化学键、断裂化学键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其中,E1可看作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E2可看作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反应热ΔH=。
上述反应过程表示该反应为反应。
【例题】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气态水时的热量变化,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B.生成1 mol H2O(g)时吸收热量245 kJC.H2O(g)分解为H2与O2时放出热量D.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气态水的能量【任务3】:研究反应热的意义是什么?四、反应热应用放热反应:热量综合利用吸热反应:供能、能耗【学习效果】一、单项选择题I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且都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B.焓变就是反应热,焓、焓变的单位都是kJ·mol-1C.吸热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D.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使环境的温度升高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负值3.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
课时2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杨宇
Ca→CaO→Ca(OH)2→CaSO4
C→CO2→H2CO3→CaCO3
【总结】
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
盐
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
盐
【拓展】以钠元素和硫元素为例完成下图的转化关系。
三、物质间转化的应用
1)物质的制备:从上述转化关系我们可以找到制备某种物质的可能方法。
①酸的制备: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盐与另一种酸反应
②碱的制备: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盐与另一种碱反应
③盐的制备: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盐与盐反应、酸与盐反应、碱与盐反应
2)工业上物质的制备方法选择因素:要从反应的可此图是物质转化规律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工具,可用于深入理解物质类别与各类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也可用于设计物质转化的路径。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地球和地球仪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N 向增大就带哪个方向的符号
2.确定该点所在的纬线和经线对应的经纬度
3.写出经纬度
W
E
N
A
S 叠加
A(200W,200N)
W
E
B
B(200E,200S)
S
纬度30° 经度120°
30°
30°
0° 60° 120° 180°120° 60°
60°
30°
0°
120° 120°
30° 60°
写出D、E的经纬度位 置并判断半球位置
60°E 80°E
0° 60°W 80°W
100°E
100°W
120°E
120°W
140°E
140°W
160°E180° 160°W
北
东西半球怎么划分? 是180°经线和0°经线?
头脑风暴
南
国际上规定,西经20° 和东经160°组成的经 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度数之和为
组成经线圈 180°
方向相反
40°N, 60°W
北半球
D
西半球
小试牛刀
E 20°S, 40°E
南半球 东半球
当堂反馈
1. 写出甲的经纬度位置
( 50°N 、100°E )
北、东半球
2. 写出丙的经纬度位置
( 30°N 、120°E )
北、东半球
N
丁
70°
丙
乙
50°
甲
100°
110°
作业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4-6页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2个课时
温故知新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数量 相互关系
纬线 圆圈 从赤道向两极缩短 东西 无数条 平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学案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区别。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3.实验能力的培养。
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学习过程】环节一:课堂引入,初识牛奶1.牛奶针对是舶来品么?2.从认识化学物质的角度,你怎样来描述牛奶呢?环节二:认识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
2.组成溶液溶质 + 溶剂()()()3.分析生活中的分散系4.你认为牛奶是什么分散系?5.丁达尔效应的形成原理:环节三:认识胶体1.定义:2.性质:3.Fe(OH)3胶体的制备(1)向40ml冷水中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得到;(2)向40ml冷水中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得到;(3)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4.根据分散剂状态不同,可将胶体分为:、、环节四:拓展应用1.我们如何去除粗盐中的泥沙?2.过滤的原理是什么?3.可利用什么原理来分离牛奶中的乳糖?【学习效果】一、单项选择题I1.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A.分散质的粒子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微粒的大小C.能否透过滤纸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2.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A.冷水 B.沸水C.NaOH溶液 D.NaCl溶液3.能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A.静置,有沉淀现象的是胶体B.能透过滤纸的是溶液C.有丁达尔现象的是胶体D.用肉眼观察,均匀透明的是溶液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溶液和胶体都是透明的,浊液是浑浊的B.光线透过溶液和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C.胶体是纯净物,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nm~100nmD.胶体粒子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吸附性,因此有些胶体可用来净水5.下列图示的混合物不属于胶体的是()A.氯化钠注射液B.云雾C.稀豆浆D.烟水晶6.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报告,他们用DNA制造出了一种臂长只有7纳米的纳米级镊子,以便能够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室效应
荒漠化加剧 水土流失 大气污染 水质污染 白色污染
小结: 自然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提供资源。
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在保证 自然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合理地实现了自然 为人所用的目的。
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 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尤其是现代 高新技术的发展,更应注重环境保护。
造就“绿色” 的技术 绿色产品 清洁工艺 不会污染环境
不会破坏生态
小结:
总结:
保护 解放 发展 技术与人 促进生产发展 技术的 价值
技术与社会
丰富文化内容 改变生活方式
技术与自然
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
保护自然
1、鞋子最基本的功能是保护我们的脚不受损伤。查阅资料, 调查鞋子的发展历程,试着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鞋子为什么会得 到发展:(1)满足了人类的哪些需求;(2)需要运用哪些技术。
国力强弱何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
技术划分时代------• 石器时代,代表着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演变成为奴隶社会的原 因之一是冶金技术的发明使原来的 石器工具变成了更加方便的金属工 具,使劳动能够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了,生产力得到了发展。 • 青铜器时代,代表了奴隶社会。
• 铁器时代,标志着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演变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 原因之一是蒸汽机的发明使手工劳动 变成了机械化大生产,机械制造技术 的应用功不可没。
• 机器时代,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 。
当代社会我们称之为信息时代。
3、技术与自然
1、利用技术,人类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1)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
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 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 形式,它既有灌溉、排水 功能,又是水运通道,为 成都和周边城镇的供水、 水运、环保和防洪发挥了 多种效应,还衍生了多种 文化现象,成为中国乃至 世界“‘活’的水利博物 馆。
第十项:电脑
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家庭作业
3、调查本地工业或农业中的某项技术产生的背景和发 展过程,并评价其对工业或农业发展以及当地自然环 境的效应和价值。
作业
1.技术常常可以解决人类所遇到的问题,给人类提供 了很大的帮助,而有的时候技术又会给人类带来一定 的危害。下边所列出来的技术对人类危害现象中,不 是危害地球自然环境的是( ) A 水土流失 B 噪声污染 C 酸雨现象 D 胎儿鉴定 2.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 了自己的手、脚……等身体器官,拓展了劳动空间, 提高了劳动效率。下列技术的发展解放了人的体力的 是( ) A B超技术 B 摄像技术 C 电视技术 D 蒸汽技术
鞋子满足人类以下需求:
1。保护了人类的脚免于碰伤撞伤刺伤。
2。保护了人类的脚免于冻伤或烫伤。 3。保护了人类的脚免于在行走时磨伤。 4。保护人类的脚免于在跳跃时挫伤。 5。为人类伪装增加身高提供了一个有利的选择。 6。满足了人类对脚部的审美要求。(增加美感或是将 丑陋的缺陷遮盖)。
鞋子运用了以下应用技术:
讨论:
交通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 活带来了什么 ?
技术的发展使得交通工具的种类、行驶速度和方 便程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
小结:
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 代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的发展,使地球上的各个国家 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和直接,地球日益成为一个 “村落”;高新技术应用于军事系统,使现代武器装备的性 能大大提高,对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组织指挥、通信联络 等产生了重大影响。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
依赖于技术,并在利用自然、改 造自然的过程中注意保护自然,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如利 用技术填海造田、三峡工程、西 电东输、退耕还林、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均成为可能。) (2)技术可以使我们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3)人类利用技术利用和改造自然应有合理的尺度。
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 问题 解决对策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种植草皮、树木,圈养牛羊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使用清洁燃料 禁止污水排放,污水净化 减少泡沫塑料、塑料袋使用
(2)荷兰风车--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陆地。
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灾水患” 变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并 使直接受益的成都成为“天府之国”,抽水风车的转动使 得荷兰从大海中取得近1/3的国土。请结合案例体会技术在 人类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联系实际,谈谈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袁隆平院士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由于他的 杰出贡献于二000年度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 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亩产最高已达1317公斤), 还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要吃粮找袁隆平”这是发自老百姓内心的赞美。
袁隆平目前身价已经超过1000亿元,足以让富豪榜 上的“大款”们黯然失色。袁隆平的千亿身价并不直接 体现在他个人的财富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他为社会创 造的财富中。 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4亿亩左右, 全国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7000万意 味着什么?每个人都能掂出其中分量。技术极大的促进
第一项:眼镜 眼镜使眼睛有缺陷的人,对世界更加亲近; 人类的缺陷,可以通过技术发明来弥补。 第二项:原子弹 人类文明,可以在一瞬间被摧毁。它告诉 人们,核武器是多么的危险,争取和平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项:印刷术 理由: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速度和 容量。 第四项:管道技术 把洁水带到各家各户,又把污秽水带走。
第五项:骑兵马战技术 马战技术出现后,促成了强大国 家的产生。
第六项:避孕节育技术 可没。
它对于人类控制自身发展功不
第七项:时钟 时钟的发明,使得人类的生活节奏更加规 律和精确。它也使人们对效率引起了重视。 第八项:数字 的有力工具。 数字及数学,成了人们生活、工作、创造
第九项:音乐技术 它陶冶人们情操,净化人们思想, 还有一定的医疗功能。
1。人体运动力学技术。 2。人体结构及新陈代谢生理学技术; 3。柔软耐磨材料技术。 4。弹性缓冲材料技术。 5。吸汗防臭技术。 6。通气排湿技术。 7。保温或散热技术。
8。切割、缝纫及胶水紧固技术。 9。高强线材技术。 10。物理保健技术。
2、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访问你的亲友,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并在全班 交流。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全班同学公认的对人 们工作和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10项技术。
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衣、食、住、 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 衣:兽皮、树叶→西装革履;
• 食:食物单一、烹饪简单 →品种繁多,营养丰富;
• 住:山洞、帐篷→洋房、别墅;
• 行:步行→汽车、飞机
• 交往:寄信→网格、手机
• .....
相同距离,不同出行方式时间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