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宫殿建筑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建 章 宫 未 央 宫 关 系 示 意 图
29
清人所绘建章宫图
30
汉代在建筑上的突出表现为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 有了很大发展。汉代是确立斗拱在中国木构件建筑体系重要地位的时期。 从明器上能看到汉代斗拱的特点。
汉代明器中的斗拱
31
汉武帝的明堂复原想像图
32
“礼制建筑”即泛指中国源于原始崇拜和祖先崇拜观念 的祭祀建筑,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重要建筑类型,既非宗教建 筑,也不是供实际使用的建筑,可以“准宗教建筑”来定位。
3
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文化背景
1、尊王以重威
布局:宫殿一般建在都城的正中核心地区。 以宏大的规模、金碧辉煌的装饰显示皇帝统驭万
民,富有四海的气势。 宫殿建筑中的内部空间处理也以“尊王”为准则。 用象征的手法突出皇帝的尊严。
4
2、明伦以示礼
通过建筑等级的划分维护君尊臣 卑的伦序,以突出君王的神圣和 崇高。
商代的宫殿建筑在类型和室内空间划分上 更加复杂,有大室、小室、东室、南室、 祠室、皿宫、东寝等等之分。但其建筑形 象依然是“茅茨土阶”,即以没有夯实的 素土为台阶,屋顶以茅草覆盖。
11
2、重 屋
郑州商城中发现的宫殿遗址
12
3 、轴 线 对 称
西周的宫殿建筑发展成布局严整、分区明确 的院落。其“三朝五门”制度成为以后历代 宫殿的布局原则。
表现: 建筑布局 屋顶的式样 建筑装饰和技术
5
垂脊兽和兽吻
6
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布局特征
1、象天设都
“象天设都”,指模仿天象安排宫殿建筑 的布局。
2、前朝后寝、左祖右社 (祖在东边,社在西边)
7
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装饰设计
1、藻 井 2、御 路 3、台 基 与 栏 杆 4、内 外 檐 装 修
8
第一节 夏商周春秋战国宫殿
宫内主要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昭阳殿、 柏梁台等大量殿宇建筑。它的建筑特点是屋 角平直无起翘,建筑造型质朴简洁,体量雄 伟,气势恢弘。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建建章宫,号称“千 门万户”,宫内有高50丈的神明台,井干楼, 有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壶梁 等象征海中仙山的建筑。太液池旁还有高20 丈的渐台,其规模同样宏大,壮丽无比。
壮观的程度超过了隋大兴城。 唐代除沿用大兴、洛阳城中的隋代宫殿外,另外
又在前者的东北部修建了大明宫,并将“大兴” 改名为“长安”。 隋唐两京宫殿的布局方式主要为沿宫城中央的南 北向轴线,按“三朝五门”之制组织起一层层院 落空间。
34
唐代的建筑艺术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 “盛唐风格” ,具体体现在建筑上,即比例 宏大宽广,造型富于弹性和张力,在稳重大 方中又不失轻灵潇洒。
明堂 又称“世室”、“重屋”,是古代天子居住、布政 教、沟通天地祖先的场所,其功用相当于后代的宫殿和坛庙 的总和。“明堂”的概念十分复杂而含混,大致是一种用于 祭祀天地神祗和祖宗的综合性的祭祀建筑。
33
第三节 隋唐宫殿
隋唐均建有东西两京。
隋西都大兴城,东都洛阳城内都有正式宫殿。 隋洛阳城内的宫殿建于隋炀帝继位之后,其华丽
24
1、徐福宫
位于阿须贺神社内的徐福宫25
上图为秦咸阳宫建筑遗址中 “一号宫殿”的复原想像;
下图为其剖面;
右图为“四号宫殿”遗址。
26
阿房宫的铺地砖
上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 道毋饥人”的模印字样
27
2、建章宫 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西汉长安城西南,整个宫殿占地 东西2150米,南北2250米,平面约为方形, 面积5平方公里,占全城面积的1/7。
16
4、瓦
17
瓦当
18
5、高台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穷奢极欲,纷纷在 高台上兴建大量壮观华丽的宫室,即所谓 “高台榭,美宫室”,使高台建筑成为当时 宫殿建筑的主要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的高台建筑可分为两类:
一是将建筑建在夯土台的顶上;
二是围绕夯土台建造多层建筑。
19
诸侯们建造高台宫室主要出于以下三个 目的: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宫殿建筑
1
宫殿是中国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是中国 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宫”字首见于殷墟甲骨文
2
宫殿建筑,指专供皇帝处理政务和日常生活 的建筑群。一般情况下,皇帝处理政务和举 行典礼之处称殿,生活起居之处称宫。
宫殿建筑是京城建筑的核心,代表着时代建 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使宫殿显得高大雄伟,表现统治者的权威; 加强安全防卫; 以夯土台作为整个建筑结构的核心,以建造
多层建筑,这种做法可以弥补当时木构技术 的不足。取得更大的建筑空间。
20
21
春秋战国时期,瓦已经普遍使用。且在一些 遗址中还出土了砖及质地坚硬、表面有花纹 的空心砖。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都取得了飞 跃性的进展,中国传统的建筑体系初步形成。
夏代的宫殿建筑在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将建 在夯土台上的殿堂用廊院围绕起来的“廊 院格局”。以后的宫殿建筑大都继承了这 种格局,由此形成了中国建筑体系的一大 特色。
河南偃师二里头、被称作“一号宫殿”的 夏代建筑群,是我国目前发现得最早的宫 殿建筑。
9
1、一号宫殿
河
南
偃
师
殿 ”
二 里 头
“ 一 号 宫
10
22
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宫殿
23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宫殿
1、秦 秦始皇好大喜功,在建筑上也颇有作为。统一中国后, 秦建造了阿房宫等众多宫室,使咸阳城“自雍门以东至 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这一时期的宫殿建筑一味追求穷奢极欲的享乐和壮丽 庄严的逼人气势,以表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其建筑规模 空前庞大,如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和诸座离宫别馆,多 依山傍水连绵百里。 此外,秦还修建了长城和秦始皇陵。
西周有代表性的是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晚 商的宫殿遗址。遗址中发现有瓦片,这证明 此处建筑已使用了瓦。
13
陕西岐山
凤雏村的宫殿遗址
14
山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西周瓦
15
“三朝五门”(或“五门三朝”)
是周代宫殿的布局制度。 “三朝”指外朝、中朝(治朝)、 内朝(燕朝),分别是君王举行 颁诏、受俘等大礼,日常办公、 居住之所;“五门”即皋门、库 门、雉门、应门和路门。“三朝 五门”制度从建筑布局上讲就是 沿纵深布置层层门禁,门内为不 同职能的宫殿建筑,以满足君王 不同的需要。因年代久远,“五 门”的排列顺序每有争议。
建 章 宫 未 央 宫 关 系 示 意 图
29
清人所绘建章宫图
30
汉代在建筑上的突出表现为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 有了很大发展。汉代是确立斗拱在中国木构件建筑体系重要地位的时期。 从明器上能看到汉代斗拱的特点。
汉代明器中的斗拱
31
汉武帝的明堂复原想像图
32
“礼制建筑”即泛指中国源于原始崇拜和祖先崇拜观念 的祭祀建筑,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重要建筑类型,既非宗教建 筑,也不是供实际使用的建筑,可以“准宗教建筑”来定位。
3
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文化背景
1、尊王以重威
布局:宫殿一般建在都城的正中核心地区。 以宏大的规模、金碧辉煌的装饰显示皇帝统驭万
民,富有四海的气势。 宫殿建筑中的内部空间处理也以“尊王”为准则。 用象征的手法突出皇帝的尊严。
4
2、明伦以示礼
通过建筑等级的划分维护君尊臣 卑的伦序,以突出君王的神圣和 崇高。
商代的宫殿建筑在类型和室内空间划分上 更加复杂,有大室、小室、东室、南室、 祠室、皿宫、东寝等等之分。但其建筑形 象依然是“茅茨土阶”,即以没有夯实的 素土为台阶,屋顶以茅草覆盖。
11
2、重 屋
郑州商城中发现的宫殿遗址
12
3 、轴 线 对 称
西周的宫殿建筑发展成布局严整、分区明确 的院落。其“三朝五门”制度成为以后历代 宫殿的布局原则。
表现: 建筑布局 屋顶的式样 建筑装饰和技术
5
垂脊兽和兽吻
6
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布局特征
1、象天设都
“象天设都”,指模仿天象安排宫殿建筑 的布局。
2、前朝后寝、左祖右社 (祖在东边,社在西边)
7
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装饰设计
1、藻 井 2、御 路 3、台 基 与 栏 杆 4、内 外 檐 装 修
8
第一节 夏商周春秋战国宫殿
宫内主要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昭阳殿、 柏梁台等大量殿宇建筑。它的建筑特点是屋 角平直无起翘,建筑造型质朴简洁,体量雄 伟,气势恢弘。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建建章宫,号称“千 门万户”,宫内有高50丈的神明台,井干楼, 有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壶梁 等象征海中仙山的建筑。太液池旁还有高20 丈的渐台,其规模同样宏大,壮丽无比。
壮观的程度超过了隋大兴城。 唐代除沿用大兴、洛阳城中的隋代宫殿外,另外
又在前者的东北部修建了大明宫,并将“大兴” 改名为“长安”。 隋唐两京宫殿的布局方式主要为沿宫城中央的南 北向轴线,按“三朝五门”之制组织起一层层院 落空间。
34
唐代的建筑艺术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 “盛唐风格” ,具体体现在建筑上,即比例 宏大宽广,造型富于弹性和张力,在稳重大 方中又不失轻灵潇洒。
明堂 又称“世室”、“重屋”,是古代天子居住、布政 教、沟通天地祖先的场所,其功用相当于后代的宫殿和坛庙 的总和。“明堂”的概念十分复杂而含混,大致是一种用于 祭祀天地神祗和祖宗的综合性的祭祀建筑。
33
第三节 隋唐宫殿
隋唐均建有东西两京。
隋西都大兴城,东都洛阳城内都有正式宫殿。 隋洛阳城内的宫殿建于隋炀帝继位之后,其华丽
24
1、徐福宫
位于阿须贺神社内的徐福宫25
上图为秦咸阳宫建筑遗址中 “一号宫殿”的复原想像;
下图为其剖面;
右图为“四号宫殿”遗址。
26
阿房宫的铺地砖
上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 道毋饥人”的模印字样
27
2、建章宫 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西汉长安城西南,整个宫殿占地 东西2150米,南北2250米,平面约为方形, 面积5平方公里,占全城面积的1/7。
16
4、瓦
17
瓦当
18
5、高台建筑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穷奢极欲,纷纷在 高台上兴建大量壮观华丽的宫室,即所谓 “高台榭,美宫室”,使高台建筑成为当时 宫殿建筑的主要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的高台建筑可分为两类:
一是将建筑建在夯土台的顶上;
二是围绕夯土台建造多层建筑。
19
诸侯们建造高台宫室主要出于以下三个 目的: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宫殿建筑
1
宫殿是中国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是中国 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宫”字首见于殷墟甲骨文
2
宫殿建筑,指专供皇帝处理政务和日常生活 的建筑群。一般情况下,皇帝处理政务和举 行典礼之处称殿,生活起居之处称宫。
宫殿建筑是京城建筑的核心,代表着时代建 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使宫殿显得高大雄伟,表现统治者的权威; 加强安全防卫; 以夯土台作为整个建筑结构的核心,以建造
多层建筑,这种做法可以弥补当时木构技术 的不足。取得更大的建筑空间。
20
21
春秋战国时期,瓦已经普遍使用。且在一些 遗址中还出土了砖及质地坚硬、表面有花纹 的空心砖。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都取得了飞 跃性的进展,中国传统的建筑体系初步形成。
夏代的宫殿建筑在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将建 在夯土台上的殿堂用廊院围绕起来的“廊 院格局”。以后的宫殿建筑大都继承了这 种格局,由此形成了中国建筑体系的一大 特色。
河南偃师二里头、被称作“一号宫殿”的 夏代建筑群,是我国目前发现得最早的宫 殿建筑。
9
1、一号宫殿
河
南
偃
师
殿 ”
二 里 头
“ 一 号 宫
10
22
第二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宫殿
23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宫殿
1、秦 秦始皇好大喜功,在建筑上也颇有作为。统一中国后, 秦建造了阿房宫等众多宫室,使咸阳城“自雍门以东至 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这一时期的宫殿建筑一味追求穷奢极欲的享乐和壮丽 庄严的逼人气势,以表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其建筑规模 空前庞大,如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和诸座离宫别馆,多 依山傍水连绵百里。 此外,秦还修建了长城和秦始皇陵。
西周有代表性的是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晚 商的宫殿遗址。遗址中发现有瓦片,这证明 此处建筑已使用了瓦。
13
陕西岐山
凤雏村的宫殿遗址
14
山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西周瓦
15
“三朝五门”(或“五门三朝”)
是周代宫殿的布局制度。 “三朝”指外朝、中朝(治朝)、 内朝(燕朝),分别是君王举行 颁诏、受俘等大礼,日常办公、 居住之所;“五门”即皋门、库 门、雉门、应门和路门。“三朝 五门”制度从建筑布局上讲就是 沿纵深布置层层门禁,门内为不 同职能的宫殿建筑,以满足君王 不同的需要。因年代久远,“五 门”的排列顺序每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