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1.比重 全血1.050~1.060,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全血1 050~ 060,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血浆1 025~ 030,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血浆1.025~1.030,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2.粘度: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 粘度: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 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液相对粘滞度为4 血液相对粘滞度为4∼5(红细胞数量) 红细胞数量) 血浆相对粘滞度为1.6∼2.4(血浆蛋白含量) 血浆相对粘滞度为1.6∼2.4(血浆蛋白含量) 1.6
28
生理止血
血 管 破 裂
血管收缩 血小板血栓形成 血液凝固
ADP 吸附
生理抗凝活动 纤维蛋白溶解
29
coagulation) 二、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 血液凝固( 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 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 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 1. 凝血因子及特点
19
过程: 过程:
造血干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造血干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 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
3.酸碱度:pH7.35~7.45 酸碱度:pH7 35~
7
4.血浆渗透压 4.血浆渗透压 • 渗透现象
• 渗透压:溶液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渗透压: •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的颗粒数目成正比 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的颗粒数目成 颗粒数目 • 单位:渗透克分子(Osm) 单位:渗透克分子(Osm) 血浆总渗透压约为300mOsm/kg.H 血浆总渗透压约为300mOsm/kg.H2O 770kPa或 770kPa或5790mmHg 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25
26
(三)生理功能
参与止血 参与凝血 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影响纤维蛋白的溶解(含纤维蛋白溶解酶原) 影响纤维蛋白的溶解(含纤维蛋白溶解酶原)
27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一、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 ): 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 ):
小血管损伤后血液由血管流出, 小血管损伤后血液由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出 血自行停止的现象 •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正常值: 正常值:1~3 min 意义:衡量止血功能是否正常。 意义:衡量止血功能是否正常。 •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15
悬浮稳定性: 2. 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相对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 血 沉: 第一小时末血柱上出现的血浆层高度 男:0~15mm/h 女:0~20mm/h
16
渗透脆性: 3. 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等渗液: 等渗液:红细胞形态正常 低渗液:0.42%, 低渗液:0.42%,红细胞膨胀开始破裂 0.35%, 0.35%,全部红细胞发生溶血 渗透脆性大 = 容易破裂溶血 = 抵抗力小 渗透脆性小 = 不易破裂溶血 = 抵抗力大
第三章
血 液(blood) blood)
呼海燕 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1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在心血管系 血浆 组成 统循环流动,起着运输物质的作用。 统循环流动,起着运输物质的作用。 运输
血液的功能: 血液的功能:
缓冲 调节体温 防御、 防御、保护
2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32
2.血凝过程 2.血凝过程
外源性途径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Ⅲ) VIIa-Ⅲ
Ca2+ PL
XI IX
Ca2+
内源性途径 (异物表面) 异物表面) XII
HK
IXa
VIIIa Ca2+ PL
XIa Xa
XIIa
S K
PK
X
Ca2+ Va
XIII IIa
Ca2+
II
PL
I
Ia
Ca2+
XIIIa CLIa
共14种 14种
30
31
特点: 特点: • 除Ⅲ外,其余均存在于血管内; 其余均存在于血管内; • 除Ⅳ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其余均为蛋白质; • Ⅱ、Ⅶ、Ⅸ、Ⅹ、Ⅺ、Ⅻ都是丝氨酸蛋白酶,能对 都是丝氨酸蛋白酶, 特定肽链有限水解。 特定肽链有限水解。 • 在肝脏合成,需Vit.K的是:Ⅱ,Ⅶ,Ⅸ,Ⅹ 在肝脏合成, Vit.K的是: 的是 • 大部分以酶原形式存在,需激活,例:Ⅹ→Ⅹa 大部分以酶原形式存在,需激活, • 与遗传性疾病有关的因子: 与遗传性疾病有关的因子: Ⅷ缺乏—甲型血友病 缺乏— 缺乏— Ⅺ缺乏—丙型血友病 Ⅸ缺乏—乙型血友病 缺乏—
血浆 组织液
和正常的血浆容量
H2O
25mmHg
15mmHg
11
(四)血浆pH值 血浆pH值 pH 正常人血浆: 正常人血浆:7.35~7.45
血浆缓冲对:NaHCO3/H2CO3 血浆缓冲对: 蛋白质钠盐/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Na2HPO4/NaH2PO4 红细胞内还有缓冲对
12
第二节 血细胞
17
(三)红细胞的功能 1.运输O 1.运输O2与CO2 运输
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携带和运输O 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携带和运输O2和CO2。 红细胞必须保持结构完整,才有运氧能力, 红细胞必须保持结构完整,才有运氧能力, 一旦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到血浆, 一旦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到血浆, 将失去运氧能力。 将失去运氧能力。
13
无核,双凹圆碟形。 形态:无核,双凹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碟形。
运输:主要是运输O 血红蛋白) 运输:主要是运输O2和CO2(血红蛋白) 功能: Hb:120g— 男 Hb:120g—160g/L Hb:110g— 女 Hb:110g—150g/L 缓冲:由血红蛋白钾盐完成。 缓冲:由血红蛋白钾盐完成。
14
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二)红细胞的特性 悬浮稳定性 渗透脆性 可塑性变形: 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 1. 可塑性变形: 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 影响可塑变形性的因素: 影响可塑变形性的因素: 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内粘度变化( Hb有关); 红细胞内粘度变化(与Hb有关); 有关 红细胞膜弹性下降
20
生成的调节: 2. 生成的调节:
BPA(ILBPA(IL-3、GM-CSF) GM-
早期红系祖细胞---------红系前体细胞 早期红系祖细胞---------红系前体细胞 --------雄激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晚期红系祖细胞--------原红细胞------幼红细胞 晚期红系祖细胞--------原红细胞------幼红细胞 --------原红细胞-----增值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23
三、血小板生理
(一)形态和数量: 形态和数量: 形态:椭圆、 无核, 形态:椭圆、梭形或不规则形 ,无核,无色 数量:100~300× 数量:100~300×109/L <100×109/L,称血小板减少 <100× /L, <50× /L,cap脆性增加 出现皮肤、 脆性增加, <50×109/L,cap脆性增加,出现皮肤、 粘膜出血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粘膜出血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生理特性 黏附、聚集、释放、 黏附、聚集、释放、收缩和吸附
3.成熟因子 3.成熟因子 叶酸、 叶酸、VitB12 缺乏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缺乏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生成调节 EPO: 肾皮质产生,促进红细胞增殖。 EPO: 肾皮质产生,促进红细胞增殖。 5.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寿命120天) 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寿命120天 120
血管外途径:肝脾内被巨嗜细胞吞噬, 主要破坏途径。 血管外途径:肝脾内被巨嗜细胞吞噬,是主要破坏途径。 血管内途径:末梢血受血流冲击和血管壁碰撞破裂。 血管内途径:末梢血受血流冲击和血管壁碰撞破裂。
破坏
肝、脾(90%) 90%) 部位 血管内(10%) 血管内(10%) 对象:衰老或损坏的RBC 对象:衰老或损坏的RBC
21
二、白细胞生理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 分类 无粒细胞 正常值: 正常值: 功 嗜酸粒细胞 嗜碱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50— 50—70% 0.5— 0.5—4% 0—1% 20—40% 20— 3—8%
24
1. 粘附 2.释放: 2.释放: 释放
血管破裂, 血管破裂,暴露出胶原蛋白 ADP、 羟色胺、儿茶酚胺等 ADP、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
3.聚集 3.聚集: 血小板血栓形成 4. 收缩 5. 吸附
血管收缩
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使血凝块回缩, 使血凝块回缩,止血更牢固 将凝血因子吸附于其表面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一、红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正常值、形态和功能 红细胞的正常值、 正常值: 正常值: 4.0—5.5× 男:4.0—5.5×1012/L 3.6—4.6× 女:3.6—4.6×1012/L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
3
血细胞 血液
血浆蛋白
血浆 水
低分子物质
4
•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男性:40~50% 男性: 女性: 女性:37~48%
5
二、血量(blood volume) 血量(blood
成人血量占体重7 成人血量占体重7~8%(70~80ml/kg) %(70~80ml/kg) 70~80ml/kg 循环血量: 循环血量:心血管系统中快速流动的血液 储存血量:滞留在肝、 储存血量:滞留在肝、脾、肺及腹腔静脉内的血液 失血<10%可代偿,失血达20% 失血<10%可代偿,失血达20%出现血压下 20 降等各种症状,失血>30%危及生命。 降等各种症状,失血>30%危及生命。
一、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RBC) ——运输气体 红细胞(RBC) ——运输气体 白细胞(WBC) ——防御功能 白细胞(WBC) ——防御功能 ——止血 —— 血小板(Platelet) 血小板(Platelet) 止血 白蛋白 ——免疫功能 球蛋白 ——免疫功能 纤维蛋白原 电解质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O2 、CO2 胶体渗透压 运输 缓冲 营养 G、AA 代谢产物
2.缓冲作用:主要依靠血红蛋白完成。 血红蛋白完成 2.缓冲作用:主要依靠血红蛋白完成。 缓冲作用
18
(四)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 1.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出生后在红骨髓 生成部位 2.原 2.原 料: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 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
4.0—10.0× 4.0—10.0×109/L
能: 吞噬和免疫
22
我国健康成人白细胞正常值及主要功能 名 称 % 50~ 50~70 0.5~ 0.5~5 0~1 20~ 20~40 3~8 主 要 功 能 吞噬细菌与坏死细胞 抑制组胺释放 释放组胺与肝素 参与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菌与衰老的红细胞
mosm/kg.H2O, 298.7mosm/kg.H2O,5765mmHg
kg.H2O, 1.3mosm/kg.H2O,25mmHg
8
1. 血浆晶体渗透压
• 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形成,80%来自Na+和Cl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形成,80%来自Na 来自 • 晶体渗透压的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 晶体渗透压的意义: 细胞的正常体积
等渗溶液 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 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9
•等渗溶液 等渗溶液 •等张溶液: 能将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 等张溶液: 等张溶液 和大小的等渗液。 和大小的等渗液。 等渗溶液 0.85% NaCl 5% 葡萄糖 1.9% 尿素 等张溶液 非等张液
10
2. 血浆胶体渗透压 • 由血浆蛋白形成, 75%~80%来自白蛋白 由血浆蛋白形成, 75%~80%来自白蛋白 •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意义: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