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化学专业英语词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英语复习词汇习武的书生版
无机化学
1.periodic table(周期表):根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

2.electronic structure(电子结构):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列方式。

3.Wavelength(波长):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或沿着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的同相位质点间的距离。

4.Frequency(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是描述周期运动频繁程度的量。

5.wave number(波数):波长(λ)的倒数,或在光的传播方向上每单位长度内的光波数。

6.diffraction(衍射):指波遇到障碍物时偏离原来直线传播的物理现象。

7.Quantum(量子):能表现出某物质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

在微观领域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是以最小的单位跳跃式进行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个最小的单位叫做量子。

8.Quantized(量子化):物理量只能为基本单位(量子)的整数倍的数量。

9.quantum theory(量子理论):对能量进行量化的概念及其后果的总称。

10.p hotoelectric effect(光电效应):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Cs、碱金属:Li,Na,K和Rb)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

11.P hoton(光量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一种规范玻色子。

一种辐射能力的量子。

12.q uantum mechanics(量子力学):研究实体(微观粒子)的运动,其足够小、移动得足够快,同时具有可观察的波状和粒子性质,提供能量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数学描述。

13.H 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不确定性原理):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动量)。

14.M omentum(动量):动量是质量倍速度。

它不仅表示运动物体保持运动的趋势,而且还表示速度是一个方向性的量,以保持运动的方向。

15.a ngular momentum(角动量):物体到原点的位移(矢径)和其动量的叉积,它是物体在一个弯曲的路径上运动的趋势的量度。

16.g round state(基态):任何元素的原子都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这些电子按其能量的高低分层分布,具有不同的能级,因此一个原子可具有多种能级状态。

基态是指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于最低能级,这时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的这种定态。

17.e xcited states(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吸收一定的能量后,电子被激发到较高能级但尚未电离的状态。

18.q uantum number(量子数):量子力学中表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一组整数或半整数。

19.a tomic orbital(原子轨道):一在环绕着一个原子的许多电子(电子云)中,个别电子可能的量子态,并以轨道波函数描述。

20.t he four quantum numbers(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the principal quantum number)是决定轨道(或电子)能量的主要量子数。

角量子数(azimuthal quantum number)l决定电子空间运动的角动量,以及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在多电子原子中与主量子数n共同决定电子能量高低。

磁量子数(the magnetic quantum number)m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自旋量子数(the spin quantum number)描述轨道电子特征的量子数。

21.e lectron configuration(电子排布/电子构型/电子组态):原子内电子壳层排布的标示。

[Si]3s2 3p 4s
22.P auli exclusion principle(不相容原理):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

23.Hund's principle(洪特规则):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即等价轨道)上排布时,总是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同向,因为这样的排布方式总能量最低。

24.P aramagnetism(顺磁性):凡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在外加磁场中必须沿磁场方向排列,是材料对磁场响应很弱的磁性。

25.D iamagnetism(反磁性):在外磁场作用下,电子的轨道运动产生附加转动(Larmor进动),动量矩发生变化,产生与外磁场相反的感生磁矩的磁性。

26.g roup (family)(族):元素周期表中的单个垂直列。

27.P eriod(周期):周期表中水平的一行称为周期。

28.n oble gas(惰性气体):元素周期表上的0族元素,在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中,电子在各个电子层中的排列,刚好达到稳定数目。

29.r epresentative elements(代表元素):S和P亚级填充的元素称为代表性元素,包括碱金属(I组)、碱土金属(Ⅱ组)、硫族元素(Ⅵ族)和卤素(La组)。

30.t ransition elements(过渡元素):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中部,原子中d或f 亚层电子未填满。

外过渡元素(又称d区元素)、内过渡元素(又称f区元素)。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是F过渡元素)。

钪、钇和从镧到镥的第六个周期元素也被称为稀土元素。

铀(Z=92)之后是铀元素。

31.m etals(金属)、nonmetals(非金属)、semiconducting elements(半导体元素):无论是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还是在性质上,半导体元素都落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32.c hemical bond(化学键):纯净物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统称,即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33.v alence electrons(价电子):原子核外电子中能与其他原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的电子,为原子核外跟元素化合价有关的电子。

(代表元素的原子中的价电子数等于该元素的组号。


34.L ewis symbol(路易斯符号):用短线表示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同时用小黑点表示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非键合电子),也可省去这些小黑点。

35.c hemical stability(化学稳定性):物质在化学因素作用下保持原有物理化学性质的能力。

36.o ctet rule(八隅规则):各个原子趋向组合(得失、共用),令各原子的价层都拥有八个电子,与惰性气体拥有相同的电子排列。

37.c hemical reactivity(化学反应活性):化学活性就是衡量一种物质发生某种化学反应的难易程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某种物质的活性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化学活性越强,说明物质不稳定,更容易发生反应。

38.m etallic bonding(金属键):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

39.ionic bonding(离子键):阴离子,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40.L ewis structures(路易斯结构):Lewis符号被组合以表示键合和非键合外电子的结构的图像。

41.n onbonding electron pairs (lone pairs)(未成键电子对/孤对电子):不参与键合的价电子对。

42.c ovalent bonding(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43.Single covalent bond(单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两个原子间以共用一对电子而构成的共价键。

44.m ultiple(double, triple) covalent bond:在相同的两个原子之间可以共享一对以上的电子,从而产生所谓的多个共价键。

45.C oordinate covalent bond(配位共价键):当共价键中共用的电子对是由其中一原子(donor atom施主原子)独自供应,另一原子(acceptor atom受主原子)提供空轨道时,就形成配位键。

46.R esonance(共振):共振是指分子或离子中的价电子的排列,可以用多个路易斯结构式表示。

47.r esonance hybrid(共振杂化体):,如果一个物质存在两种以上满足共振要求的路易斯结构,这类物质只能用共振式来书写,而且它们实际上综合具有这些结构的特点。

每一个共振中的结构称为共振结构或极限结构,而这样的物质看作由共振结构“杂化”而成,称为杂化体。

48.n onpolar and polar covalent bond(非极性、极性):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分子中电荷的分布是对称的,整个分子的正电荷重心与负电荷重心重合,这种分子叫做非极性分子,这种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

49.D ipole(偶极):表示分子的极性。

偶极子一般指相距很近的符号相反的电量相等一对电荷。

50.n etwork covalent substances(网络共价物):共价键合的原子的三维阵列。

51.b ond length(键长):形成共价键两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

52.b ond dissociation energy(键解离能):断裂或形成分子中某一个键所消耗或放出的能量。

对双原子分子,键解离能就是键能。

对多原子分子来说,键解离能不同于键能。

分子中若有多个等价化学键(例如氨分子中的N-H键)的话它们的解离能是不同的,键能就是分子中所有等价化学键的平均解离能。

53.b ond energy(键能):从能量因素衡量化学键强弱的物理量。

在标准状况下,将1mol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原子A(g),B(g)所需的能量。

54.l attice energy(晶格能):处于气态的离子结合生成固态离子晶体时释放的能量称为晶格能,它是度量晶格稳定性的参数。

55.a tomic radii(原子半径):以实验方法测定的相邻两种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56.i onic radii(离子半径):离子可近似视为球体,离子半径的导出以正、负离
子半径之和等于离子键键长这一原理为基础,从大量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实测键长值中推引出离子半径。

描述离子大小的参数,取决于电荷、电子分布、晶体结构形式。

57.e ffective nuclear charge(有效核电荷):有效核电荷是指吸引电子的净正电荷。

58.screening effect(屏蔽效应):由于其他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力,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

59.l anthanide contraction(镧系收缩):镧系中相邻元素的半径之间差值非常小,对于其他周期相邻元素来说是收缩的。

60.i soelectronic ions(等电子离子):同一周期元素的等电子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例如Na+和Mg2+)。

61.i onization energy(电离能):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为气态阳离子(即电离),必须克服核电荷对电子的引力而所需要的能量。

62.n oble gas configuration(稀有气体结构):在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中,电子在各个电子层中的排列,刚好达到稳定数目。

因此原子不容易失去或得到电子,也就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63.e lectron affinity(电子亲和能):电子亲和能又称电子亲和势。

电子亲和能是基态的气态原子得到电子变为气态阴离子所放出的能量。

64.D10 configuration 、pseudo-noble gas configuration(拟稀有气体组态/类惰气结构):具有外部d10构型(电子排布为全充满)的惰性气体核心。

65.p olarization of an ion(离子极化):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在对方离子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现象。

66.E lectronegativity(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的标度。

67.e lectronegative atom(负电性原子):负电性原子倾向于在共价键中获得部分负电荷或形成负离子。

非金属通常是负电性的。

68.e lectropositive atom (电正性原子):电正性原子倾向于在共价键中获得部分正电荷或形成正离子。

金属通常是电阳性的。

69.o xidation numbers(氧化数):在单质或化合物中,假设把每个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所连接的两原子中电负性较大的一个原子,这样所得的某元素一个原子的电荷数就是该元素的氧化数。

用来表征元素在化合状态时的形式电荷数(或表观电荷数)。

70.o xidation state(氧化态):同69。

71.m olecular geometry(分子几何构型):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相对排列关系。

72.b ond angle(键角):在分子中,一个原子与其他两个原子形成的两个化学键之间的夹角。

73.b ond axis(键轴):成键的两个原子间的连线。

74.V alence bond theory(价键理论):一种获得分子薛定谔方程近似解的处理方法。

原子间相互接近轨道重叠,原子间共用自旋相反的电子对使能量降低而成键。

75.σbonds:沿键轴(两原子核的连线)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发生原子轨道(电子云)重叠,轨道重叠部分呈现圆柱形对称沿着键轴而分布,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共价键。

76.H ybridization(杂化):在成键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同一原子中几个能量相近的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即波函数),可以进行线性组合,重新分配能量和确定空间方向,组成数目相等的新的原子轨道,这种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称为杂化。

77.πbonds:原子轨道垂直于键轴以“肩并肩”方式重叠所形成的化学键。

78.Isomers(异构体):分子结构不同但具有相同分子式的化合物。

79.s tructural isomers(结构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称为结构异构体,又称为同分异构体。

包括构造异构体与立体异构体。

80.c is-trans isomerism (geometric isomerism几何异构):原子或基团在双键或任何其它刚性键的两侧以不同的方式排列。

81.c is isomers(顺式异构):两个相同原子或基团位于双键或其他刚性结构的同一侧。

82.t rans isomers(反式异构):两个相同原子或基团位于双键或其他刚性结构的相反的侧。

83.d elocalized electrons(离域电子):自由电子,是在分子中与某个特定原子或共价键无关的电子。

(占空间传播超过三个原子),离域是电子在分子、离子或固体金属中不止与单一原子或单一共价键有作用力关系的一种电子运动状态。

84.v an der Waals forces(范德瓦尔斯力):产生于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85.v an der Waals radii(范德华半径):在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以范德华力(分
子间存在的一种吸引力)结合,相邻两原子核间距的一半,即为范德华半径。

86.d ipole moment(偶极矩):表示一个分子中极性的大小。

μ=qd
87.d ipole-dipole interaction(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一个极性分子带有部分正电荷的一端与另一分子带有部分负电荷的一端之间的吸引作用。

88.L ondon forces(色散力):任何一个分子,由于电子的不断运动和原子核的不断振动,常发生电子云和原子核之间的瞬时相对位移,从而产生瞬时偶极。

分子靠瞬时偶极而相互吸引,这种力称为色散力。

89.h ydrogen bond(氢键):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结合,若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Y(O F N等)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媒介,生成X-H…Y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或分子内相互作用,称为氢键。

90.H ydration(水合作用):离子或分子与水分子键合。

91.S olvation(溶剂化):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相结合的作用。

92.c hemical equilibrium(化学平衡):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93.Hydrolysis(水解作用):水与另一化合物反应,该化合物分解为两部分,水中的H+加到其中的一部分,而羟基(-OH)加到另一部分,因而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94.H ydrates(水合物):与水分子键合的化合物。

95.E fflorescence(风化):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

96.H ygroscopic(吸湿性):材料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

97.D eliquescent(易潮解的):物质缓慢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或水分中水蒸气被晶状固体吸收,直到结晶溶解为饱和溶液的现象,称为潮解。

98.E lectrolytes(电解质):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99.S trong electrolytes(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中几乎完全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

100.weak electrolytes(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完全发生电离的电解质。

1.Nonelectrolytes(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Acidic aqueous solution(酸性水溶液):水溶液中含有大量H+
3.alkaline aqueous solution(碱性水溶液):水溶液中含有大量OH-
4.Acid(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5.Base(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物质。

6.polyprotic acids(多质子酸):一个分子中含有多个可电离的H+
7.Neutralization(中和反应):酸和碱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plex ion(配离子):配位化合物的中心离子与配位体键合形成的具有一
定空间构型和特性的复杂离子(或化学质点)即配合物的内界。

9.Ligands(配体):可和中心原子(金属或类金属)产生键结的原子、分子和
离子。

10.h ard water(硬水):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11.c arbonate hardness(碳酸盐硬度):总硬度的一部分,相当于跟水中碳酸盐
及重碳酸盐结合的钙和镁所形成的硬度。

12.w ater softening(水软化):将硬水中的钙、镁等可溶性盐除去。

13.n on-carbonate hardness (permanent hardness)(永久硬度):指水沸腾后不沉
淀的仍以离子形式含于水中的ca2+、Mg2+的含量。

14.i on exchange(离子交换):一种离子与另一种离子可逆的等当量交换反应。

15.fossil fuels(化石燃料):是一种烃或烃的衍生物的混合物,其包括的天然资
源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16.O xidation(氧化):指物质失电子(氧化数升高)的过程。

17.R eduction(还原):指无机物分子中的原子、离子增加负电荷(或减少化合
价);或者有机物分子中增加氢原子、减少氧原子的反应过程。

18.o xidation-reduction (redox) reactions(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前后元素的氧
化数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

19.o xidizing agent(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20.r educing agent(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21.h eavy water(重水):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

分子式D2O
22.A bsorption(吸收):在分子水平上,一个物质合并入另一个物质。

23.a cidic anhydride(oxide)(酸酐):一般可看作是由酸脱水而成的氧化物,
遇水还可化合为相应的酸。

24.b asic anhydride (oxide)(碱酐):指氧化物,遇水可化合为相应的碱。

25.a mphoteric(两性的):两性氧化物是指遇强酸呈碱性,遇强碱呈酸性的氧
化物,既能与酸作用,又能与碱作用。

26.a llotropes (同素异形体):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因排列方式不同,
而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

27.L e Chatelier's principle(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可逆反应的条件(如浓度、
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就被破坏,并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8.a cid salt(酸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铵根)外还有氢
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盐。

由于阴离子中含有在水中可电离的氢原子,因此被称作“酸式”盐。

29.i nternal redox reaction(内部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的元素来自相同化
合物。

30.o xidizing anion(氧化阴离子):能被还原的阴离子。

31.d isproportionation reaction(歧化反应):反应中,若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发
生在同一分子内部处于同一氧化态的元素上,使该元素原子(或离子)一部分被氧化,另一部分被还原,则这种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被称为歧化反应。

32.o xidizing acids(氧化性酸):一般是含氧酸,是指酸中除了氢、氧元素之外
的中心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强氧化性。

33.B ronsted-Lowry acid (base)(质子酸碱):酸是质子的给予体,而碱是质子的
接受体。

34.B ronsted-Lowry acid-base reaction (质子酸碱反应):酸、碱之间的质子传递
反应,其反应方向总是较强酸和较强碱反应向着生成较弱酸和较弱碱的方向进行。

35.oxo acids(含氧酸):酸根中含有氧原子的酸。

36.e quivalent mass of an acid or base(当量质量):提供1molH+时酸的质量。

37.N ormality(当量浓度):指溶液的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来
表示的叫当量浓度,用符号N表示。

38.P H:
39.P OH:指的是溶液的碱度,以溶液中OH-(氢氧根离子)浓度来表示,pOH=-lg[OH-].
40.i on product constant for water(水的离子积常数):c(H+)·c(OH-)=K(W)
41.a cid or base ionization constant (解离常数):KA=[H+][A-]/[HA]
42.L ewis acid-base reaction (路易斯酸碱反应):可给出一个电子对的物质是碱,
可接受一个电子对的物质是酸。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碱提供电子对与酸形成配位键,反应产物称为酸碱配合物。

43.m olecular orbital theory(分子轨道理论):从分子的整体性来讨论分子的
结构,认为原子形成分子后,电子不再属于个别的原子轨道,而是属于整个分子的分子轨道,分子轨道是多中心的;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组合而成,形成分子轨道时遵从能量近似原则、对称性一致(匹配)原则、最大重叠原则,即通常说的“成键三原则”;在分子中电子填充分子轨道的原则也服从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44.m olecular orbital(分子轨道):可以通过相应的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


子中的电子能级。

45.b onding or anti-bonding molecular orbital(成键反键轨道):在组合产生的分
子轨道中,能量低于原子轨道的称为成键轨道。

高于原子轨道的称为反键轨道。

46.b ond order(键级):又称键序,是分子轨道法中表示相邻的两个原子成键强
度的一种数值。

对双原子分子来说,把成键电子数与反键电子数的差值的一半,称为键级。

47.H omonuclear(同核):相同元素的原子。

具有相同原子核的原子组成的双原
子分子。

HD分子虽然是异核分子但是它是等电荷核分子。

48.H eteronuclear(异核):不同元素的原子。

49.C omplex(配合):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以配
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成为配位化合物。

coordinate compound(配位化合物)
50.c oordinate number(配位数):指化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个数。

51.C helation(螯合):具有两个或多个配位体与同一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环的化
学反应。

52.c helate ring(螯合环):多齿配体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同时与一
个中心原子(或离子)结合,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包括中心原子(或离子)在内的闭合环。

53.B identate/tridentate(双配位基的/二齿):一个配体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
原子的配体。

54.l abile or inert complex (不稳定或惰性复合物):不稳定→配体交换速度快,
反应半衰期短。

物理化学
1.evaporation(蒸发):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

(在敞开容器中,液态分子进入气相)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2.Vaporization(汽化):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相变过程。

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Sublimation(升华):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相变过程。

4.Deposition(凝华):凝华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5.Condensation(冷凝):使热物体的温度降低而发生相变化的过程通常指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Liquefaction(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7.melting point(熔点):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

8.Fusion(熔化):对物质进行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9.(normal) boiling point(沸点):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10.Superheated(过热):把物质加热到通常发生相变的温度以上而仍不出现相变的现象。

例如,久经煮沸的液体,溶于其中的空气全部跑掉后,因缺乏气泡,即缺乏汽化核,可以加热到沸点以上仍不沸腾。

11.critical temperature(临界温度):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最高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增大压强,气态物质都不会液化。

12.critical pressure(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

13.critical point(临界点):随着压力的提高,饱和水线与干饱和蒸汽线逐渐接近,当压力增加到某一数值时,两线相交,相交点即为临界点。

14.Supercooled(过冷):温度低于凝固点但仍不凝固或结晶。

15.triple point(三相点):各种化学性质稳定的纯物质处于固、液、气三个相(态),在平衡共存时的三条平衡线的交点。

三相共存时具有固定的温度和压强。

16.normal freezing point(正常凝固点):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17.Viscosity(粘性):阻滞流体各流层之间相互运动的性质。

18.surface tension(表面张力):液体表面相邻两部分间相互吸引的力。

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液体表面总是趋向尽可能缩小。

19.crystalline soild(晶态固体):晶态固体中每一晶粒内部结构具有与三维点阵
对应的三维周期性。

20.amorphous solid(非晶固体):指晶格结构很不完整,或完全不具备晶格结构的固体。

21.crystal (晶体):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周期性在空间排列形成在结晶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22.hexagonal or cubic closest packing(六方或立方最密堆积):最密堆积是原子的一种排列方式,也是晶体结构中的一种点阵型式。

在最密堆积中,许多等径球并置在一起,其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

hcp的叠合方式是2层一循环:ABAB……;fcc的叠合方式是3层一循环:ABCABC……。

23.coordination number (crystal) (配位数):晶体中一个微粒周围最近邻的微粒数。

24.space lattice(空间点阵):一种表示晶体内部质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25.crystal structure(晶体结构):晶体的微观结构,是指晶体中实际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的具体排列情况。

=空间点阵+结构基元
26.unit cell(晶胞):能完整反映晶体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分布之化学-结构特征的平行六面体最小单元。

27.primitive unit cell(素晶胞):晶体微观空间中的最小单位,素晶胞中的原子集合相当于晶体微观空间中的原子作周期性平移的最小集合,叫做结构基元。

28.multiple unit cells(复晶胞):素晶胞的多倍体。

29.theoretical density(理论密度):晶胞质量除以晶胞晶胞体积。

30.Polymorphous(同质多晶):相同的化学组成,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却能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

31.radius ratio(半径比):阳离子和阴离子半径的比值。

32.Isomorphous(同晶型的):一般是指几种物质能形成晶形相同的或完全相似的晶体的现象。

这种晶体是由结构相似的基元作相似排列而形成的。

33.non-stoichiometric compounds(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化合物中化学成分与晶体结构中,不同原子所占据的比例不相符合。

34.saturated solution(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也就意味着溶液的浓度不变。

结晶速度与溶解速度相等。

35.Solubility(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