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关于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承担单位:河北省东光县第三中学

承担人:张淑杰

课题内容:四、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那些过分脆弱的人必然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因而,实现挫折教育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大量的研究和实例表明,我国中学生的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家庭方面,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各方面条件的改善,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大事小事都进行代办,使得孩子很难有机会体验到生活中的辛劳和疾苦。在面对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寄希望于家长和老师来帮助加以解决。一旦让他们独立生活,就会暴露出抗挫折能力十分薄弱的缺点,给他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困难。其次,由于传统的教育制度的弊端,使得学校教育重知识灌输,轻能力训练,重智力、分数,轻情感、意志,一直没有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给予足

够的重视。结果使得中学生表现为心胸狭窄,意志薄弱,自理能力,挫折耐受力都很缺乏。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尤其是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挫折教育,使其初步掌握应对挫折的策

略和方法,增强其耐挫力,有助于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他们今后进入人生、走向社会、学会独立、学会生存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把挫折教育渗透到具体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些强化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优秀课例和活动范例。

2、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把挫折教育融入到更为宽广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去。强调其活动性,更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3、探索挫折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4、学科渗透、活动结合多渠道,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组成一个立体的教育网络。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到了20世纪80、90年代,人们更加认识到抗挫折教育的重要,以致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一定要下大力气培养下一代抗挫折能力,要让他们经受磨难,让他们承受压力,让他们经受误会。外国有的学校,甚至把学生送入孤岛,老师们离去,让学生学会死里逃生。许多理论家发表了成千上万篇论文,论证“抗挫折能力”、“磨难教育”、“压力教育”、“淬厉教育”、“死里逃生教育”的必要性。在国内抗挫折教育的研究对象,既有针对中小学生的,也有针对大学生和幼儿的。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学生。

关于中学阶段,国内的研究主要有内蒙古二中对中学生耐挫能力进行研

究,认为孩子心理耐挫力的培养要有一定的过程,父母应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指导,培养孩子稳定、成熟、开放的心理状态,以立足现实、适应社会,成为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3、大学阶段: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承受力的现状及教育疏导机制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成果,《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一书由科学出版社于2005年1月出版。该书重在回答一个问题:当某一个大学生遭遇某一种类型的挫折时,高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应对这一种类型的挫折?大学生又该如何自我调适?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调查数据显示:85%的中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挫折、陷入逆境时,愿意寻求老师的帮助。本课题在肯定挫折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发掘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因为教师是心理教育实验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没有教师的全身心投入,领导的决策无法贯彻,教育科研的设想无法变为现实。因此,在学校抗挫折教育中,教师必须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处处时时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做有心人,特别是对后进生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的教育,更要主动、积极,不冷落、不歧视。既要照顾点又要注意面的教育。在教学中渗透“抗击挫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突破

(1)在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视挫折。作为抗挫折教育的

主要对象,学生的主动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开展本课题的实验中,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接受教育和帮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自我完善,最终实现“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效果。(2)抗挫折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各学科教师学习和运用教育心理理论,驾驶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自己的教学既符合教学规律,又富有实效。另外还应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抗击挫折的心理教育和训练。

(四)、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所谓挫折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的情绪反应。中学生受挫后的消极情绪反应主要表现在:①焦虑。受挫后的个体陷入长期不良情绪的困扰,导致生理失调,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产生自卑心理。②攻击。受挫后直接攻击他人,损毁东西或转向攻击迁怒他人、迁怒自身,严重的导致犯罪或自杀。③退缩。受挫后不敢面对现实,陷入幻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他人对学习态度冷漠,与同学不合群,造成性格孤僻,形成心理障碍。④固执。受挫后寻找各种客观理由,一味埋怨或者破罐子破摔,失去对未来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动力。受挫后的不良情绪反应给学生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

挫折教育,也称逆境磨炼,是指通过展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挫折因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驾御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即是说让学生不在挫

折中消沉、徘徊,向挫折学习,

在挫折的锻炼和考验中成熟,奋进、崛起,自处逆境仍然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活力,从而培养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

参考资料:

1、《安东尼•罗宾潜能成功学》张弘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出版。

2、《论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及其达成策略》,刘金明撰写,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年第1期。

3、《人的潜能和价值》,马斯洛主编,华夏华版社,1987年出版。

4、《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吴增强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5月。

5、《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李百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五)、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把挫折教育渗透到具体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些强化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优秀课例和活动范例。

2、创设一定的挫折情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3、教师指导和自我引导结合,减轻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

4、探索挫折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5、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把挫折教育融入到更为宽广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去。强调其活动性,更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6、学科渗透、活动结合多渠道,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组成一个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