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实验法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指示语要明确。 ②指示语要完备。 ③要保证被试确实懂得指示语。 ④指示语要标准化。
2 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2.1变量及其维度和水平
变量是主试可操纵、控制和观察的条件或特征, 它是一些可被测量的特质或属性。
同一特质的差别,也就是变量的值,在实验中 称为变量的“水平”。如年龄有大小,智商有高低, 性别分男女等。
自变量
定义: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 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刺激特点自变量 环境特点自变量 被试特点自变量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因变量
定义:自变量在行为上引起的变化,指研究者 感兴趣的被试者行为的一个特殊方面。
因变量的类型: a.骨骼肌的运动反应。 b.生理反应。 c.口头及书面报告。
“实验法的精髓就是控制条件”
实验法的特点
第一,实验研究要操纵和控制变量,人为 地创设一定的情景。
第二,实验的基本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的 因果关系。
第三,实验研究要有严格的研究设计,包 括被试的选择、研究的材料和工具、实 验程序、设计分析方法等。
1.2实验研究的类型
1.2.1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一般在实验室人工设置的 情境中进行,所以能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实验情境可 以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者的期望的方式设置和变化。 现场实验:现场实验除实验者在现场而不是在实验 室中设置和变化实验情境外,其它与实验室实验一样。 自然实验:自然实验是一种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 下进行的实验。在这种实验中,现实事件的发生和实 验对象的选择,实验者无法控制,自变量也无法直接 控制,同样也不能对被试随机或配对分组。
第二章 实验法
第一节 实验及其类型 第二节 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第三节 实验变量分析 第四节 实验效度
1.实验及其类型
1.1实验的概念 实验是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控制
无关变量),有计划、有组织地变化实验 条件(自变量),根据观察、测定、记录 与此相伴随的现象或行为(因变量),以 确定实验条件与现象或行为的关系(因果 关系)。
无关变量
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 一切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变量。 无关变量又称为控制变量。
3.实验变量分析
3.1确定自变量
明确自变量的意义 为了进行实验,就要对这些概念所表
达的含义进行严格的规定,即解决这一问 题的办法是采用明确、统一、可以量化的 术语对自变量进行严格的规定,这就是对 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的过程。
1.2.2因素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
因素型实验: 因素型实验目的在于研究影响行为发生和变
化的主要因素,又称为定性实验。 函数型实验:
函数型实验目的在于研究行为变化与影响行 为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又称为定量实 验。
1.3心理与教育实验的特点
第一,实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 。
主试和被试 第二,心理与教育实验中有“指示语” 。
4 实验效度
内部效度:指的是研究结论在所完成 该研究的一定范围内的正确程度。
外部效度:指的是某研究结论可应用 于其它情况的推广程度。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①成熟。 ②历史。 ③测验。 ④不稳定的检测仪器。 ⑤统计回归。 ⑥取样偏差。 ⑦实验缺失。 ⑧实验者偏见
辨别和判断自变量的混淆的途径:
第一,混淆最可能出现在与自变量同样类 别的变量中。
第二,若确定同一类别的变量没有混淆后, 当采用独立组设计时,被试变量最容易 与自变量混淆。
3.2.2如何确定无关变量 第一,查阅资料、文献。 第二,通过因素型实验来确定。
3.2.3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消除法 保持恒定法 效果平衡法(或称“匹配法” ) 抵消法 无关变量的纳入 统计控制法
③数量化。指标能数量化,也就便于记录,便于 统计。
④可靠性。指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指标应当一致。 ⑤敏感度。指标能灵敏地反映出变量的变化量。
3.2 控制无关变量
实验中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以外,一切 足以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需加以控 制。
3.2.1自变量的混淆 当我们发现在实验中自变量的水平
变化与另外一个已知或潜在的无关变量 的水平变化伴随发生时,就称为自变量 发生了混淆
自变量的水平选择要适当 自变量水平范围的选择 下限效应 上限效应 检查点数目的选择
3.1 明确因变量
因变量的指标: ①反应的正确性。学生对问题回答的正确与否,
记忆实验中回忆、再认正确与否; ②反应的速度。反应的时间,完成作业用时,单
位时间完成的件数; ③反应难度。制定难度量表,测定被试达到什么
对外部实验效度的威胁因素
①已做的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验处理的干扰。 ②实验背景的人为状态。 ③测验的交互作用效应。 ④取样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⑤实验处理的检验范围。
谢谢
在实验中,变量可能是不同质的,即不是同一 种类的特质。不同质的变量种类称为维度,亦称 “元”或因素。
2.2 变量的类型
刺激变量、反应变量、被试变量 ①刺激变量:是使被试产生反应的一切内外
刺激。 ②反应变量:指被试的一切反应。 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它是可能影响
被试反应的被试本身具有的特性。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水平; ④反应次数。被试做出某种反应的次数; ⑤反应强度。反应的幅度,反应延续时间。
选择因变量指标的依据:
①有效性。即指标能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 哪个指标能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和过程,那么 这个指标就具有有效性。
②客观性。客观性指该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 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到的,因此可以用客观 方法测量和记录下来。
2 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2.1变量及其维度和水平
变量是主试可操纵、控制和观察的条件或特征, 它是一些可被测量的特质或属性。
同一特质的差别,也就是变量的值,在实验中 称为变量的“水平”。如年龄有大小,智商有高低, 性别分男女等。
自变量
定义: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 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刺激特点自变量 环境特点自变量 被试特点自变量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因变量
定义:自变量在行为上引起的变化,指研究者 感兴趣的被试者行为的一个特殊方面。
因变量的类型: a.骨骼肌的运动反应。 b.生理反应。 c.口头及书面报告。
“实验法的精髓就是控制条件”
实验法的特点
第一,实验研究要操纵和控制变量,人为 地创设一定的情景。
第二,实验的基本目的是揭示变量之间的 因果关系。
第三,实验研究要有严格的研究设计,包 括被试的选择、研究的材料和工具、实 验程序、设计分析方法等。
1.2实验研究的类型
1.2.1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和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一般在实验室人工设置的 情境中进行,所以能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实验情境可 以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者的期望的方式设置和变化。 现场实验:现场实验除实验者在现场而不是在实验 室中设置和变化实验情境外,其它与实验室实验一样。 自然实验:自然实验是一种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 下进行的实验。在这种实验中,现实事件的发生和实 验对象的选择,实验者无法控制,自变量也无法直接 控制,同样也不能对被试随机或配对分组。
第二章 实验法
第一节 实验及其类型 第二节 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第三节 实验变量分析 第四节 实验效度
1.实验及其类型
1.1实验的概念 实验是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控制
无关变量),有计划、有组织地变化实验 条件(自变量),根据观察、测定、记录 与此相伴随的现象或行为(因变量),以 确定实验条件与现象或行为的关系(因果 关系)。
无关变量
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 一切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变量。 无关变量又称为控制变量。
3.实验变量分析
3.1确定自变量
明确自变量的意义 为了进行实验,就要对这些概念所表
达的含义进行严格的规定,即解决这一问 题的办法是采用明确、统一、可以量化的 术语对自变量进行严格的规定,这就是对 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的过程。
1.2.2因素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
因素型实验: 因素型实验目的在于研究影响行为发生和变
化的主要因素,又称为定性实验。 函数型实验:
函数型实验目的在于研究行为变化与影响行 为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又称为定量实 验。
1.3心理与教育实验的特点
第一,实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 。
主试和被试 第二,心理与教育实验中有“指示语” 。
4 实验效度
内部效度:指的是研究结论在所完成 该研究的一定范围内的正确程度。
外部效度:指的是某研究结论可应用 于其它情况的推广程度。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①成熟。 ②历史。 ③测验。 ④不稳定的检测仪器。 ⑤统计回归。 ⑥取样偏差。 ⑦实验缺失。 ⑧实验者偏见
辨别和判断自变量的混淆的途径:
第一,混淆最可能出现在与自变量同样类 别的变量中。
第二,若确定同一类别的变量没有混淆后, 当采用独立组设计时,被试变量最容易 与自变量混淆。
3.2.2如何确定无关变量 第一,查阅资料、文献。 第二,通过因素型实验来确定。
3.2.3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消除法 保持恒定法 效果平衡法(或称“匹配法” ) 抵消法 无关变量的纳入 统计控制法
③数量化。指标能数量化,也就便于记录,便于 统计。
④可靠性。指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指标应当一致。 ⑤敏感度。指标能灵敏地反映出变量的变化量。
3.2 控制无关变量
实验中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以外,一切 足以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都需加以控 制。
3.2.1自变量的混淆 当我们发现在实验中自变量的水平
变化与另外一个已知或潜在的无关变量 的水平变化伴随发生时,就称为自变量 发生了混淆
自变量的水平选择要适当 自变量水平范围的选择 下限效应 上限效应 检查点数目的选择
3.1 明确因变量
因变量的指标: ①反应的正确性。学生对问题回答的正确与否,
记忆实验中回忆、再认正确与否; ②反应的速度。反应的时间,完成作业用时,单
位时间完成的件数; ③反应难度。制定难度量表,测定被试达到什么
对外部实验效度的威胁因素
①已做的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验处理的干扰。 ②实验背景的人为状态。 ③测验的交互作用效应。 ④取样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⑤实验处理的检验范围。
谢谢
在实验中,变量可能是不同质的,即不是同一 种类的特质。不同质的变量种类称为维度,亦称 “元”或因素。
2.2 变量的类型
刺激变量、反应变量、被试变量 ①刺激变量:是使被试产生反应的一切内外
刺激。 ②反应变量:指被试的一切反应。 ③被试变量:又称机体变量。它是可能影响
被试反应的被试本身具有的特性。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水平; ④反应次数。被试做出某种反应的次数; ⑤反应强度。反应的幅度,反应延续时间。
选择因变量指标的依据:
①有效性。即指标能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 哪个指标能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和过程,那么 这个指标就具有有效性。
②客观性。客观性指该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 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到的,因此可以用客观 方法测量和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