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一)病句的类型:

1.搭配不当:

病句:他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修改:把“繁重”改为“沉重”。

2.前后矛盾:

病句: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进了展览馆。修改:去掉“挤”字。

3.成分残缺:

病句:公园里开满了。(缺宾语)

修改:公园里开满了鲜花。

病句:来到了学校。(缺主语)

修改:我们来到了学校。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4.用词不当:

病句:班长把同学们的意见反应给老师。

修改:把“反应”改为“反映”。

5.重复啰嗦:

病句:他经常回忆起过去的往事。

(“过去的”和“往”意思重复)

修改:删掉“过去的”或“往”。

6.词序颠倒:

病句:两个新旧社会,真是天壤之别。

修改:把“两个新旧”改成“新旧两个”。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7.指代不明:

病句:小华和小刚一起做作业时,他不小心把他撞了一下。

修改:小华和小刚一起做作业时,小华不小心把小刚撞了一下。

小华和小刚一起做作业时,小刚不小心把小华撞了一下。

8.大小概念并列:

病句: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

修改: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

9.关联词使用不当:

病句: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修改: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10.归类不当:

病句:在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角、圆白菜、西瓜、西红柿等蔬菜。修改:删去“西瓜”和“西瓜”前的顿号。

11.一个动词,两个宾语。

病句:昨天上午他戴着一顶帽子和一件大衣出门了。

修改:昨天上午他戴着一顶帽子,穿着一件大衣出门了。

12.不合情理:

病句: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在田里收割麦子。

修改:把“冒着凛冽的寒风”改成“顶着火热的太阳”。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13.褒贬不分:

病句:他们几个人勾结合作,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

修改:把“勾结”改成“团结”。

14.比喻不当:

病句:万里长城像一条盘旋在崇山峻岭间的长蛇。

修改:把“长蛇”改为“巨龙”。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二)辨析病句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句中含有否定词时,应该考虑是否多重否定误用。

例句:在海外的那些年,我无时无刻没有不想起我的亲人。

(“无时无刻没有”的意思是“任何时候都”,句中已有“不”字,再加“没有”,表达的意思与本意正好相反,所以应该删去“没有”。)改正:在海外的那些年,我无时无刻不想起我的亲人。

2.句中有“能否“是否””“成败”“优劣”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语时,应该考虑前后是否搭配。

病句: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能否”与“形成良好人生观”前后不对应,应该去掉“能否”。)

改正: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3.谓语是“预防”“防止”“避免”等词语时,应该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

例句: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防止”与“不”冲突,应删去“不”)

改正: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4.句中有数词要考虑是否前后矛盾或有无歧义。

例句:那辆车的最高时速可达180公里以上。

(“可达”与“以上”矛盾)

改正:那辆车的最高时速可达180公里。

5.句中有多义词时应该考虑是否产生歧义。

例句:他一见老朋友,立即给他拉到大路边,聊了起来。(“给”是个多义词,可以理解为“把”,也可以理解为“被”。)改正:他一见老朋友,立即把他拉到大路边,聊了起来。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6.句子是复句,要看关联词,既要考虑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又要考虑分句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正确。

例句: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改正:把“即使”移动到“文字”前面。

7.句子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应该考虑语序是否不当。

例句:在学校昨天许多同学都同新来的老师热情地打招呼。

改正:许多同学昨天在学校都热情地同新来的老师打招呼。

8.句子以介词开头,要考虑句子是否缺主语。

例句:经过妈妈的批评教育,使他受益匪浅。

改正:妈妈的耐心教导使他受益匪浅。

改正:经过妈妈的批评教育,他受益匪浅。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9.句子的谓语是“是”“成为”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主语和宾语应该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行为活动。例句:他的家乡是湖南省长沙市人。

改正:他的家乡是湖南省长沙市。

改正:他是湖南省长沙市人。

10.句中有代词时,要考虑代词是否指代不明。

例句:在班会上,小伟和小明分别发了言,大家一致同意他的说法。(“他的说法”中的“他”指代不明,可以把“他”改成“小伟”或“小明”)

11.句中有敬辞或谦辞时,要考虑是否用错对象。

例句:下周领导将光临你们公司视察。

(“光临”指宾客来到)

改正:下周领导将去你们公司视察。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12.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可以考虑是否有搭配不当之处。

例句: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的关注。

(“工作”不能和“采用”搭配)

13.因果关系的复句,要考虑是否是强加因果。

例句:今天校长的报告很精彩,由于我重视了听讲,因而忽视了做笔记。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14.语法无误,要考虑是否有逻辑错误。

例句:他一面拼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爬”和“跌”不能同时进行)

15.有“多虑、悬殊、极好、久仰、惨遭”等词语,可以考虑是否犯包容性错误。

例句:我早就久仰您的大名了。

(“久仰”包含了“早”的意思)

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

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 修改病句时了解病句的技巧有助于我们很好的修改病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欢迎阅读 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1 1.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如褒贬上、程度上、范围上有无不当;句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这些往往诉诸直觉,语感好的人较容易察觉这一类毛病。 2.检查“主干” 保留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去掉句子的次要成分来检查句子的正误。通过紧缩检查句子有没有残缺,主干搭配是否恰当。 3.检查“枝叶” 即检查附在主语、谓语、宾语上的各个修饰、补充的成分在搭配是有无问题,它们的排列是否恰当等。句子的六种成分位置应牢记三句话:“句子主干主谓宾,定语常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除以上几种方法外,下面检查语病的“快捷方式”也是做题时必须掌握的: ① 如果是单句,则应多从词语运用、语法结构、逻辑内容等角度思考; ② 如果是单句中的判断句,则要检查主宾语搭配是否得当; ③ 如果单句的附加成分较多,则应检查附加成分的顺序是否合理,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是否搭配; ④ 如果句子中有并列成分,则应检查并列成分与中心成分能否完全搭配; ⑤ 如果单句的谓语是有承接性的动词构成的并列短语,则应检查这个谓语的顺序是否恰当; ⑥ 如果单句的主语位置出现了介宾结构,则应检查是否缺少主语。 ⑦ 如果谓语后面是一个长宾语,则应检查是否缺少宾语的中心语。 ⑧ 如果是复句,则应检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是否准确,分句的顺序

是否合理。 通过逐层分析,句子的毛病一般可查清楚了,至于修改,关键是对症下药。 常用的修改方法有补、删、换、调等。成分缺的“补”,多余的、会导致结构混乱的“删”,不搭配的词语可“换”,语序不当的则“调”。考题大多限制在只改动一处,只有找准病因才能找准这“一处”。修改原则是“多就少改,不变愿意”,即在保留原意的条件下变动越少越好,而且改后不能出现新的语病。 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技巧2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现在许多小学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解析:正确的选项是C。A句中“然而”表示对前半句话的转折,而“事实是说明”却承认了前面的偏见。应改为“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B项病因是句式杂糅,可说成“其经费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或“其经费只能来源于国家财政”D项中学生们的种种行为,尽管被认可,但并非正确的做法,与句末的“纠正”的“正”不合。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C.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器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一、病句类型 (一)、单句病句:1、句子成分残缺;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3、句子成分多余;4、语序不当;5、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6、否定不当;7、句式杂糅;8、重复罗嗦;9、歧义;10、大小 概念并列不当;11、用词不当。 1、句子成分残缺。指缺主语(主语中心语)、谓语(谓语中心语)、宾语(宾语中心语)。原因:滥用介词,造成缺主语;句子某个成分复杂,导致成分残缺。修改方法:滥用介词,可划去介词;其余缺什么成分就添上什么成分,但应与原句所要表达的意思一致。 如:1、我们沿着中山路大街,没有多少时间,就到体育馆了。分析:缺谓语,“街”后应有“走” 2、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分析:滥用介词“使”,造成缺主语,删去“使”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指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是”字句中主语必须与宾语构成同一或隶属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修改方法:保持原意,把不搭配的地方换另一个词,使之搭配;把一面或两面修改,使之一面与一面或两面与两面搭配;加上否定或去掉否定使之肯定与肯定或否定与否定搭配。 如:1、基础知识必须从小打起。分析:“知识”与“打起”不搭配,改“打起”为“学好”或改“基础知识”为“知识的基础”。 2、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安全行驶的保证。分析: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可删去“的”。和“坏”。 3、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群众。分析:“做好”是一面,“是否深入”是两面,另外“作风是否深入”也不搭配,应改为“能否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 4、走进校园,就听见那支熟悉而又动听的歌声。分析:“支”与“歌声”不能搭配。3、句子成分多余。指重复;堆砌;可有可无。修改方法:删去多余的。 如:1、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分析:删去“的距离”。 2、饭菜都被做热了。分析:删去“被”。 4、语序不当。指颠倒了语言的次序。修改方法:调换顺序。 如:1、每个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有用的人才。分析:“将来”与“都希望”语序颠倒,调换。 2、老师与家长们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分析:“广泛的”应放在“交换”的前面,去掉“的”。 3、中国同日本的战争,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分析:“侵略”和“反侵略”位置对换。 5、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修改方法:删去矛盾的或不一致的地方 例:1、班里同学基本都交作业了。分析:“基本”"与“都”矛盾。 2、整夜未停的小雨又下了起来。分析:“未停”与又“下起来了”矛盾。 6、否定不当。主要指多重否定或出现几次否定时造成的语病,特别注意反问句。修改方法:删去多余的否定。 例:1、在这样好的条件下,我们难道不应该不好好学习吗?分析:“难道不应该不好好学习吗?”意思是“在这样条件下,不应该好好学习。”表达就错了。删去后面一个“不”。 2、到今天难道还有人否认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转的?分析:“难道还有人否认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转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了今天人人认为地球不是围绕太阳转的。”意思表达错误。删去后面一个“不”。

病句类型与辨析

病句类型 一、常见病句类型 1.用词不当 (1)词性使用不当。 例:这次考试能否通过,还是一个怀疑。(“怀疑”是动词,“一个”应该修饰的是名词,应改为“疑问”。) (2)词义使用不当。 例:天上挂着什么云,就应当出现什么样的气候。(“气候"改为“天气”。) (3)感情色彩使用不当。 例:爸妈为了我的成长,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处心积虑”为贬义词,应改为“呕心沥血”) 2.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许多劳动模范的事迹,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事迹”不能成为“榜样”,可改为“许多劳动模范,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动宾搭配不当。 例:《水浒传》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的英雄事迹。(动词“塑造”与宾语中心语“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将“事迹,,改为“形象”。 (3)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夏天的衡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衡山”与“季节”搭配不当,应把“季节"改成“地方”或把“夏天的衡山”改成“衡山的夏天”。)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抵达大陆后,受到了大陆人民的亲切欢迎。(“亲切”与“欢迎”搭配不当,应改为“热烈欢迎”。)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主要有错用或滥用关联词语、缺少关联词语等。 例:只要我们中国人不缺乏探索精神,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新时代的要求。虽都是表示条件关系,但还应将“只有……才”(必要条件)和“只要……就”(充分条件)区分开来。此句中应将“才”改为“就"。 3.语序不当 (1)并列词语语序不当。 并列词语有先后逻辑顺序的要按照行为的先后排列,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如:我们在株洲西郊山里挖掘、发现、冶炼铁矿。(应该是先“发现”,后“挖掘”,再到“冶炼”。 (2)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 例:我国大豆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大豆的生产”应该为“生产的大豆”) (3)把定语放在了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中青年教师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应将“无比”调至“热情”前,并删掉第一个“的”) (4)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脱贫攻坚应该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辨析并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与状语位置颠倒 ①丰富的实践,使他广阔地接触了社会生活。 ②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③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例①“广阔”应放在“社会生活”前,状语标记“地”应改为定语标记“的”。例②“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例③“一连串”应移到“事情”之前作它的定语,或者把“一连串”改为“连续”或“连接”,意思就差不多了。 ④这次会议对节约原材料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⑥在旧社会,我外祖父穷得揭不开锅,七岁的母亲被迫卖给了人家。 例④“广泛的”应该修饰动词“交换”,是说“交换”的方式的。例⑤“充分”应移到“发挥”前作状语。例⑥把该作状语的“七岁”误作“母亲”的定语,应改为“母亲七岁时被迫卖给了人家”。 2.多层定语的顺序。 一般的顺序是:(一)离被附加语最远的是句子形式和一些以动词为主体的词组,(二)表邻属关系的以及表时间和地点的名词和代词,(三)数词和指示代词(“这、那、每、各、其他”等),(四)动词和另一些动词为主体的词组,(五)形容词,(六)最靠近被附加语的是不表领属关系的名词。例如“我们的一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数学教师”,“我所知道的去年华北的小麦的平均产量”。重要的例外是(三)的位置。(三)有时候在(四)之后,甚至在(五)之后。这个顺序通常表示(四)或(五)有择别作用,比如“发表过的(那)三篇文章”和“(那)三篇发表过的文章”,“最优秀的一部彩色影片”和“一部优秀的彩色影片”。但是也不一定都有这个含

辨析并修改病句(黄鹏)

辨析并修改病句 (黄鹏) 〈一〉实词的误用 1.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 ①名词有时误用为动词或形容词 例:a.我多么愿望 ..与他永远不分离呀!(希望) b.韦耿田很兴致 ..地问道:“噢?你说说看。”(可改为“兴致勃勃”同时去掉“很”,或者“兴致”前加“有”) c.我们学校被评选为全区模范单位,大家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荣誉 ..。(光荣) d. 每次查房、会诊之后,李大夫总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 整、条理 ..、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怎样处置特殊病例。(有条理) ②动词误用 例:a.他散布种种捏造 ..,妄图破坏我们的友谊。(谣言) b.这是一个多么感动 ..的场面啊!(“动人”或“令人感动”) ③形容词误用 例:a.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充沛 ..着可贵的工作热情。(“充满”去“着”) b.着一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 ..一半多。(相差) ④代词使用不当 a.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位女人的话,她.支持她.,不论什

么事她差不多都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照着去办。(指代不明) b.从延安路到胜利桥只有六七里,胜利桥到红旗渠只有七八里,这段 ..距离并不远。(指代不明) c.大妈心里一酸,眼泪唰地滚了下来,你.委屈透了,你.的委屈向谁说呢?(人称不对) d.我的弟弟来信说:“他.在工厂里很好,工人师傅很关心他.。”(人称不对) e.在农村时,我和小张住在李大伯家里。当时,我高兴地对小张说: “那里 ..就是我们的家啊!”(近指远指误用) ⑤数词量词误用 例:a.团长是大约 ..的年青干部。 ..三十岁上下 b.他那身.汗渍的帆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子都早已湿透了。 ⑥副词误用 例:a.新来的政委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很) b.难道能否认 ..培养国家建设的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改“否认”为“认为”) ﹤二﹥虚词的误用 1、对于、关于 前者指具体对象,后者指问题、范畴。 “对于”组成的介宾短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关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只能放在主语前。 前者不能作标题,后者可以。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专题一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 文顺”,合乎语法规范。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 是病句。 一、病句的类型 病句的类型很多,按照考试的热点和学生掌握的角度,可以分为:(1)搭 配不当(2)成分残缺(3)词语误用(4)指代不明(5) 语序不当(6)否定不明(7)重复堆砌(8)不合逻辑(9)一面与两面不对应(10)并列不当 1、搭配不当 例1: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动宾搭配不当,宾语是并列的两项,“接待”可和“来访”搭配,删去“和来信”。)例2: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主谓搭配不当,“精神”与“浮现”不搭配。) 例3:我们坚信,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主宾不搭配,“农业”不能成为“国家”,应改为“中国会成为农业发达的国 家。) 例4:只要增加投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关联词搭配不当,“只要……就”、“只有……才”。) 例5: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主宾不搭配,可把“季节”改为“地方”。 2、成分残缺 例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缺少主语。应去掉“使”。)

例2: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谓语残缺,句末加上“而努力”才通顺。) 例3: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宾语残缺,句末补上“的做法”才通顺。) 3、词语误用 例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词语感情色彩与 句意不合) 例2:今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倍。(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应改为“一半”或“百分之五十”) 4、指代不明 例1:张老师才到我校,许多老师还不认识。(到底是谁不认识谁?不明确,应在最后加上“他”) 例2:小明和小华的同学来了。 例3: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5、语序不当 例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应改为“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例2: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宾语的修饰语语序不当,产生了歧义,出现了“两个丈夫”的语义不清的错误,应把“两个”调到“菜”的 前面。)

病句辨析及修改(讲解稿)

病句辨析及修改(讲解稿) 1.病句的种类 词语使用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逻辑语病;修辞语病。 (1)词语使用不当 ①同义词混用: 因词义轻重不同而混用,如“经过全村干部群众的严肃斗争,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积极投入到生产中来了。”“斗争”是对敌人而言,语意太重,应改为“教育”。 因使用范围不同而混用,如“这些书籍都是介绍现代高科技的科普读物,他文化太低,怎么看得懂?”“书籍”是对书的总称,应改为书。 因褒贬色彩不同而混用,如“你这次当选为班干部,应该好好和同学们混在一起,以便于开展作。” 因语体风格不同而混用,如“你们老人病了半年,你再不回去看看,万一逝世了,面都见不了。” ②词性误用: 名词误用,如“班集体这次荣获书法比赛团体第一名,我们都感到荣誉。”动词误用,如“他上次说这回有意外之喜,还真的有了呐,他话真验证。”形容词误用,如“黑木嫂很惭愧自己自私自利没有帮助老王,决心补偿补偿,把自己的大锅借给老王。”及物和不及物动词误用,如“今天,我们工作这一段围墙,争取天黑以前完成。” ③虚词错用: 如“你怎样不把这件事搞清楚就回来了呢?” “我们班的集体力量从这件事情上完全体现出来了。” “他既然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还帮王大爷清扫了屋子。” “因为今天下雨,因此运动会推迟到下周进行。” ④数量词作用不当: 如“陈华和赵睿俩个人是我们厂里的骨干,这二件事情还是让他们去做吧。” “公司实行了新的物资管理制度后,材料耗费量减少了一倍。” “这栋楼房二层楼将优惠销售,购买的人很多。” ⑤生造词语: 如“这段绯蓝的布料真好看,想来应该是很好卖的。” “你的话含讥射人,哪能不受到群众的批评呢?” “这篇文章语言优蓄,写的不错,但没几个人看得懂,实在遗憾。” ⑥成语误用: 如“解放前,这里水灾旱灾不断,又加上战火横烧,活着的人已经很少,真是生不如死呀!” “他们几个人铤而走险,终于攀过悬崖绝壁,来到这片开阔地带。” “他上课的时候精神涣散,根本没有注意老师讲了些什么。” “这群旅游者望穿秋水,发现瀑布后面竟然还有很大一个洞穴。” (2)成分残缺: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一)病句的类型: 1.搭配不当: 病句:他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修改:把“繁重”改为“沉重”。 2.前后矛盾: 病句: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进了展览馆。修改:去掉“挤”字。 3.成分残缺: 病句:公园里开满了。(缺宾语) 修改:公园里开满了鲜花。 病句:来到了学校。(缺主语) 修改:我们来到了学校。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4.用词不当: 病句:班长把同学们的意见反应给老师。 修改:把“反应”改为“反映”。 5.重复啰嗦: 病句:他经常回忆起过去的往事。 (“过去的”和“往”意思重复)

修改:删掉“过去的”或“往”。 6.词序颠倒: 病句:两个新旧社会,真是天壤之别。 修改:把“两个新旧”改成“新旧两个”。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7.指代不明: 病句:小华和小刚一起做作业时,他不小心把他撞了一下。 修改:小华和小刚一起做作业时,小华不小心把小刚撞了一下。 小华和小刚一起做作业时,小刚不小心把小华撞了一下。 8.大小概念并列: 病句: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 修改: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 9.关联词使用不当: 病句: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修改: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10.归类不当: 病句:在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角、圆白菜、西瓜、西红柿等蔬菜。修改:删去“西瓜”和“西瓜”前的顿号。 11.一个动词,两个宾语。 病句:昨天上午他戴着一顶帽子和一件大衣出门了。 修改:昨天上午他戴着一顶帽子,穿着一件大衣出门了。

12.不合情理: 病句: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在田里收割麦子。 修改:把“冒着凛冽的寒风”改成“顶着火热的太阳”。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13.褒贬不分: 病句:他们几个人勾结合作,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 修改:把“勾结”改成“团结”。 14.比喻不当: 病句:万里长城像一条盘旋在崇山峻岭间的长蛇。 修改:把“长蛇”改为“巨龙”。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二)辨析病句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句中含有否定词时,应该考虑是否多重否定误用。 例句:在海外的那些年,我无时无刻没有不想起我的亲人。 (“无时无刻没有”的意思是“任何时候都”,句中已有“不”字,再加“没有”,表达的意思与本意正好相反,所以应该删去“没有”。)改正:在海外的那些年,我无时无刻不想起我的亲人。 2.句中有“能否“是否””“成败”“优劣”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语时,应该考虑前后是否搭配。 病句: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能否”与“形成良好人生观”前后不对应,应该去掉“能否”。)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一、辨析病句的方法: 1、借助敏锐的语感进行判断。认真通读句子,感觉一下是否别扭、拗口,是否符合语言习惯。感觉有问题的地方往往就是语病所在。 2、运用成分分析法。画出主干,梳理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 3、体察语意。从结构上找不出毛病,就应该仔细体会句子的意思,查看句子内容是否明确、合理,有无歧义;程度、范围、感情色彩有无不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否合适;修辞有无不当等。 二、修改病句的目的。是清除句子语病,使句子语言通顺,表达准确。 三、修改病句要注意的问题: 1、修改要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意,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 2、变动越少越好,不能在修改中出现新的语病。 四、修改病句的方法: “增”:针对成分残缺的,要增添出所缺少的成分。 “删”:针对多余累赘的,要任意删去一个。 “调”:针对语序不当的,要将先后顺序进行对调。 “换”:针对用语不当的,要用词语进行替换。 “简”:针对不合逻辑、结构混乱的,要简要概括。 五、实例分析: 1、成分残缺 ⑴、听了老师的教育以后,使我受到了深深地触动。 ⑵、在教室里传来了一阵悦耳的歌声。 ⑶、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⑷、通过这次测验,使我们明白了学习要精益求精的道理。 2、前后矛盾 ⑴、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⑵、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⑶、一个人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勤奋努力。 ⑷、昆明的七月,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⑸、我和妈妈站在天桥上,看江面上来来往往停泊的船只。 3、搭配不当 ⑴、《红岩》这部小说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 ⑵、穿的只要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⑶、这次大会上,大家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4、重复多余 ⑴、为了精简字数,对于这篇文章,我们不得不略加修改一些。 ⑵、你要的文章正在进行打印。 ⑶、写文章要精简,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⑷、坚持做眼保健操,可以预防眼睛补近视。 ⑸、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非常分外轻逸。 ⑹、听了英雄的事迹报告后,大家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5、语序不当 ⑴、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 ⑵、老师教给我们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方法。 ⑶、苏州园林修剪和栽种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⑷、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6、句意歧义 ⑴、我们打死老虎。 ⑵、我要炒肉丝。

病句辨析及修改

中考复习教案:病句辨析与修改 一、修改原则1、尽量不要改变愿意2、多就少改,改动的地方要尽量少3、改后的句子要合 乎语法结构,还要保证语句通顺 二、病句例析 1、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例:《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成功的塑造了刘备、关于、诸葛亮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搭配,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3)主宾搭配不当例:这最后一天的活动是探险队员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活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可删去“的活动”)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丽琳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可改为“很多”)例:这次大会上,代表们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如果”与“也”搭配不当,可将“也”改为“就”) 2、成分残缺 (1)缺主语例: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应将“在……中”删去,让“这部作品”成为主语) (2)缺谓语例: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缺宾语例:每当看到他的照片,我便会想起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在句末加上“的情形”)(4)缺必要的修饰语例:细菌是有害的。(在“细菌”前加上“有些”)3、重复多余(成分赘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 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顽症”与“疾病”在语意上重复,可任意删除一个) 4、语序不当语序不当事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法结构等灵活分析。 (1)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例:学校采纳并研究了雨薇科技小组同学的意见。(“研究”和“采纳”顺序颠倒,应是先“研究”后“采纳”) (2)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3)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例: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多层定语语序不当,“新出土”应放在表时间的定语“2900年前”的前面) (4)不符合语言习惯例: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备受欢迎的。(把“备受”移至“广大”前面) 5、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是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例: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到一起,可删去“我们”) 6、句意歧义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 子。 例: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其他局的领导,不明确)例:校长采纳了两个教师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校教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常见病句辨析及病句修改技巧汇总

常见病句辨析及病句修改技巧汇总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备考的重点之一。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的考点,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另一方面还要掌握一些辨析及修改病句的方法与技巧。 一、常见病句类型例析 (一)、成分残缺或赘余 (1)缺少主语 例1: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分析:本句没有主语,应该去掉“通过”或是“对”。 (2)缺少谓语 例2: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分析: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少宾语 例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分析:应在“敢搏”的后面加上“的精神”。 (4)缺少宾语的中心语 例4:“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分析:本句缺少了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意识”。 (5)成分赘余 例5: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分析:“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去一个。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6: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分析: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2)动宾搭配不当 例7: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分析: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把“的生活”删去。 (3)主宾搭配不当 例8:秋天的香山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分析:“香山”不能是“季节”,应该把“季节”改为“地方”。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9:他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 分析:“聪明”不能修饰“手”,应该去掉“聪明”一词。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10: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分析:“能否”和“关键”不能搭配,把“能否”改成“想”,或把“要”改为“能否”。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11: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分析:双重否定表肯定,“不完全否认”等于是“部分承认”,基本是承认了,即“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与要表达的本意相反。因此,删去“完全”“没有”,在“出”后加“了一些”。 (三)、语序不当 (1)关联词位置不当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面;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面。 例12: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病句修改判断及修改方法

病句修改判断及修改方法 一个“完美无瑕”句子具备的特点如下: 1、成分完整,不偏不倚。 主谓宾(或主谓)齐全,“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一样不缺也不多余累赘。 2、搭配恰当,用词准确。 谁跟谁搭配都约定俗成,没有临时混搭。如“提高xx意识”绝没有“提高xx习惯”“倍数”只能用于增加,不能用于减少等。 3、按部就班,符合逻辑。 做事讲究从头至尾,顺理成章。如“讨论并解决了问题”决不能“解决 并讨论了问题”。 4、意思单一,没有歧义。 一句话只表达一个意思,不会让人产生理解上的分歧。“两个哥哥的朋 友”让人摸不着头绪。 《病句修改》 ?病句的定义所谓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修改病句的原则 1、不改变原意。2、尽可能少改。3、不画蛇添足。 ?病句的类型 (一)成分残缺 1、缺主语: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删去“通过”或“使”。 2、缺谓语:我们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尾补充上“而奋斗”。 3、缺宾语: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献爱心”。结尾加上“活动”。 (二)语序不当: 1、张艺谋执导的《十面埋伏》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主体“中国青年”,客体“电影。) 2、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逻辑上应是先“认识”,再“改正”。) (三)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把“眼睛”改为“目光”) 2、动宾搭配不当:这部小说成功的塑造了江华等人的英雄事迹。(把“事迹”改为“形象”。) 3、主宾搭配不当:秋天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提取主干:“北京是季节”不通,可以改为“北京的秋天”) 4、定状补与中心词搭配不当:我们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造不出来?(“聪明”不能修饰“手”,可以改为“勤劳”) 5、关联词搭配不当: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 时代的要求。(“如果”跟“就”搭配,应把“也”改为“就”) (四)重复赘余 1、刘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具体”与“详”重复) 2、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则 罗嗦。)(五)否定不当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该去掉,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2、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六)误用歧义 1、这辆自行车没有锁。(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车没有配锁具。”也可以理解 为“车没锁起来。) 2、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 很多。(批评的人既可以文章中他批评的人,也可以指阅读者中批判他的人。) (七)前后矛盾 1、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2、“五四”征文稿件的字数不要超过1000字左右。((“不要超过”和“左右”前后矛盾。) (八)句式杂糅 1、止咳祛痰片,它里边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主要成分”和“配制而成”是两个句式,去掉一个。)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一、搭配不当 (一)主谓搭配不当: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候主语或者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例: 1.他那亲切的话语,慈祥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评:在“慈祥的”之前加“时时回响在我的身畔”。 2.李向群烈士的英雄事迹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评:将“活”改为“铭记”。 练: 1.广大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作风大大改进了。 2.这座发电站的发电量,除了供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二)动宾搭配不当:当一个动词管两个宾语时,要注意这个动词是否与两个宾语都能搭配。如果多个动词带一个宾语时,要注意是否所有动词都能与这个宾语搭配。有些词不能构成动宾关系。 例: 1.这样就达到了避免产生阻力的作用。 评:将“作用”改为“目的”。 2.《红岩》这部小说,塑说了共产党员江姐的英雄事迹。 评:将“事迹”改为“形象”。 练: 1.一阵急促的哨音,打破了宁静的深夜。

2.我们参观了这个学校开展学英雄活动的经验。 3.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 4.经研究决定,学校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 (三)主宾搭配不当:主语通过谓语发出的动作不与承受动作的宾语相和,即主语和宾语不是处于同一范畴的事物。 例: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评:"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练: 1.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2.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 3.《富春山居图》中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4.我们车间的检验工作,一连三个月被评为全厂的优胜单位。 5.中学生是培养健康情操的重要阶段。 (四)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句子中的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或者不符合语法规律,或者不符合事理。分为定语、状语、补语分别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 刚上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评:将“深厚”改为“深刻”。

病句辨析及其修改方法学习指导

病句辨析及其修改方法学习指导(一) 考查目标 1.中考对辨析病句的基本要求: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语病;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能从感情色彩、语言习惯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 2.中考对病句修改的基本要求:能针对病句,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修改;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应对策略: 一、牢记修改病句四字诀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证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愿意…… 二、了解常见病句类型(病因) “成分残缺”、“用词不当”、“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累赘”、“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事理(逻辑)”、“前后矛盾”、“分类不当”等。(后面分类型逐一学习) 三、修改方法: 增--------对“成分残缺”的句子,可增添字词,补全残缺成分。 换--------对“用词不当”、“搭配不当”“不合事理”、“表意不明”等的词语进行更换,使之合理。 调-------- 对“语序不当”的句子,可以调整语序,使之合理。 删------- 对“重复累赘”、“结构混乱”、“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逻辑)”、“分类不当”等的句子,可删去多余的字词。 四、病句辨析及其修改快速应对方法——抓标志改病句 (一)抓否定词 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使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往往会造成语病。 例1: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高考必备: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知识梳理+备考方略+举一反三+强化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必备: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知识梳理+备考方略+举一反三+强化训练+答案解析) 【知识梳理】 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错误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病句辨析与修改是借助基本的语法知识,辨析、修改常见病句如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否定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成分多余、结构混乱等。中考关于病句的题型可以分为2大类: (1)客观型试题。也就是辨析判断性质的选择题。 (2)主观型试题。即对病句进行修改,可划分为语句修改类和语段内病句修改类。主观型该题型可分为“选出有语病的一项”和“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两种情况。 解答此类题,明确病因是关键。常见病句的类型有下面几种。 知识点一: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解析:句中主语“眼睛”与谓语“集中”搭配不当。“眼睛”不能“集中”,应改为“目光”。 2.动宾搭配不当 例:英雄们把红旗和胜利插上了敌人的阵地。 解析:句中动宾搭配不当,“红旗”可以插,“胜利”怎么插?应改为“英雄们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敌人的阵地”。 3.主宾搭配不当 例:冬天的上海是美丽的季节。 解析:本句提取主干为“上海是季节”,“冬天”是“季节”,“上海”不是“季节”,应改为“上海的冬天是美丽的季节”。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造不出来? 解析:本句属于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不能修饰“手”,应把“聪明”改为“灵巧”。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摄影作品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艺术修养决定的。 解析:句中“思想、艺术修养”的含义是确定的,意思是“有思想、艺术修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1.常见的病句类型 (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词语赘余。其它病句还有关联词语误用、前后矛盾、句式杂糅、语句产生歧义等。 (1)辨析A.语感法;B.紧缩法;C.分解法;D.聚焦法 (2)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换。即增加字词、删去多余字词、调整字词顺序、更换字词。 无论用那种方法,修改病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变动越少越好,不能在修改中出现新的语病。 病句修改八项注意 一.注意关联词的前后搭配。 在涉及到复句的病句中,我们要注意它们的关联词,考虑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有无放错位置,语序是否合理等等。复句的关联词分单用和配对使用两种,如果句子中使用了必须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要注意它们的搭配是否恰当,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果是递进关系的复句,则要留心两个分句的语序是否合理,看有无语序不当的语病。 例1: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而且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例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分析:例1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应用“不但……而且……”,而“不是”应与“而是”搭配,例句就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了。 例2“无论”是表示无条件的关联词,后面不能动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例句中“和”应为“还是”。 能力提升: 1.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提高。 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3. 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4.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 5.“管住自己”,不仅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6.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二.注意出现“禁止”“防止”类词的句子。 有些词语,如“禁止”“防止”“忌”“避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在做题时一定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是推行什么,还是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 例: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分析:例句中本意是“阻止非典的反弹”,若再加否定词,“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恰与原意相反,成为语病。应去掉“不”。 能力提升: 1.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2.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3.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4.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5.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免不发生事故. 6.如何防止驻伊美军免遭汽车炸弹的袭击,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 三.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要注意。 肯定的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果是双重否定句则表示肯定意思。在出现多个否定词时不妨算清究竟有几个,然后运用数学“负负得正”的理念去理解,如果发现有多余的否定词把本意弄反了,那么就可以确定有语病,就要把多余的否定词删去。 例: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分析:“谁也不会否认……”这一双重否定句已表示肯定意思,后面再套进“不是……”这一否定词,最终表示否定的意思。(三重否定表示否定。)应去掉“不”。 能力提升: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2.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相信高科技不会给人类带来福音? 3.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4.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 5.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四.注意句中的介词。 介词的运用上,极易出现语病。这类句子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介词短语做状语,另一部分有正常的句子主干,命题者就常在这里设陷阱,给两个部分都加上介词,使句子的主语隐藏了起来,造成成分残缺的语病。修改时常会发现两个介词删去任何一个都可以,这时仍要留心读句子,尤其有上下文的句子,准确把握句子的真正主语后,才把多余的介词删去。 例: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辨析修改病句教案

辨析修改病句教案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辨析修改病句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辨析修改病句教案,欢迎阅读 辨析修改病句教案1 一、病句的类型 1.语意性病句。 语意性病句指句子的意思表达不确定、不明白,通常称为“有歧意”,主要指“表意不明”,有时语序不当也会表意不确定、不明白。表意不明,与汉语词语的多义性有关。如“学习文件”,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条件下,它可以认为是一个动宾短语,也可以看作偏正短语。两者的意思就很不相同。 2.语法性病句 语法性病句包括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这类病句之所以被认为是病句,主要是不符合一般的语法规则,不符合汉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 (1)搭配不当。它包括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谓语与其宾语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等。 例1:①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3.逻辑性病句 判断不当,主要表现为自相矛盾、误用多重否定,包括误用反问句。 例1:①经过刻苦努力,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各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的好成绩。 二、命题的特点 1.侧重于语法性病句的辨析 《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类病句中,有四类属于语法性病句,这是侧重于语法性病句辨析的命题依据。再从若干年来的试题看,虽然偶

或出现语意性病句单独命题的情况,但大多数辨析病句只有一道试题。这一道试题中,三个错误项,一般为两个是语法性病句,一个为其他病句。这从后文所举的试题中可以看得很明显。不过,在高考试题中的语法病句,一般句子都比较长,语病比较隐蔽,不是很容易发现的。 2.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 高考试题中的病句,极少是命题者自己编拟的,多来自报刊,也有学生中的病句。这就决定了病句的语意材料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大而至于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如美国在海湾地区的行为,日本的对外政策,俄罗斯的改革,小而至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学生的校园生活,都有涉及。这一方面让学生看来较为熟悉,内容上不会有陌生感,另一方面也会带来辨别的困难,误以为报上就这么写的,平常就这么说的,不会错。其实现在报刊上、电视节目主持人说的话中,病句是不少的,要留心辨别。譬如“先河”一词,古代帝王先祭祀黄河,后祭祀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来称倡导在先的事物为先河。可见只能说“……开先河”,而我们的报纸上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标题:“……首开先河”,这在语法就是“赘余”,应该删除“首”字。 三、典型题分析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 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本栏目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 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调色,进行再创作。 C.俄罗斯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精 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 D.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