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广东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30年广东气候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
摘要:本文选用广东1991~2020年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选择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近30年广东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近30年广东气温和降水量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只是降水量增加趋势不太显著;日照时数呈现出下降趋势,只是变化趋势不明显。
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引起当地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多举措来应对气候变化,将不利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优质高产农作物的形成。
关键词:广东气候特征农业生产影响
引言
近年来,气候变化成为人类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气温和降水是诸多气候要素中的主要因子,二者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气候变化。
在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指出了:2001~2020年这20年间全球地表温度相较于1850~1900年升高了0.99℃左右,而2011~2020年这段时间的全球地表温度则上升了1.09℃。
从1850年之后,也就是最近40年内,各个年代的全球地表温度都要比之前的任意年代温度要高。
农业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行业,气候始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决定因子,且这种影响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多尺度特征,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
广东位于中国华南地区,地跨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是热带、亚热带作物、果品及南菜北运的主要生产基地,再加上处于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南海季风区和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南北位相反的交界带,境内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充足,因降水强度大且时空分布不均,对其的利用率不高,经常会出现区域性、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因此,对近30年广东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于人们熟练掌握中国华南气候变化特点和规律,对当地气候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应用,趋利避害,确保粮食和特色作物生产安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研究资料和方法
本文选用广东1991~2020年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选择线
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近30年广东气候变化特征。
四季划分采用常规划分标准,
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冬季12月到次年2月。
2、广东气候特征
2.1气温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1991~2020年广东年平均气温整体呈现出上升
的趋势(图1),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224℃/10a,上升趋势较为显著。
近30年
广东多年气温平均值为22.1℃,其中高值为22.8℃,分别出现在2019年和2020年,低值则为21.3℃,出现在1992年,两者相差1.5℃。
广东四季平均气温均
呈现出增温的趋势,尤以秋季增温趋势最为明显,其次是冬季,四季中增温大小
依次是秋季(0.327℃/10a)、冬季(0.206℃/10a)、春季(0.205℃/10a)、
夏季(0.20℃/10a),近30年的气温平均值分别为23.6、14.6、21.9、28.2℃。
广东近30年来的气温呈现出前期偏暖、中期偏冷、后期偏暖的趋势,也就是
1991~1998年和2011~2020年属于偏暖期,1998~2011年则属于偏冷期。
图1 1991~2020年广东逐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图
2.2降水量
1991~2020年广东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图2),变化倾向率为
0.589mm/10a,只是增加趋势不显著;近30年广东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99.2mm,
其中年降水量的最大值为2320.8mm(2016年),最小值只有1333.2(2004年),
最大值将近是最小值的2倍,说明广东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幅度较大。
夏季和冬
季降水量均呈现出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47.162mm/10a、-6.055mm/10a,而春季和秋季降水量总体呈现出增加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26.794mm/10a、22.611mm/10a。
近30年广东降水量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春季和秋季降水量的增加上,尤其是春季降水量对年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
图2 1991~2020年广东逐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图
2.3日照时数
近30年广东平均日照时数为1746.7h,年最多日照时数为2029.8h(2003年),年最少日照时数为1527.9h(1997年),两者相差501.9h。
1991~2020年
广东年日照时数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变化倾向率为5.338h/10a,下降趋势不
显著。
近30年广东春季和夏季日照时数以增加趋势为主,变化倾向率分别为
4.674、11.168h/10a;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则以下降趋势为主,变化倾向率分别
为-20.619、-4.341h/10a,说明冬季日照时数对年日照时数下降的贡献最大。
图3 1991~2020年广东逐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图
3、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1对气候资源的影响
气候资源主要是温度、降水及光照条件的合理配置。
近30年来,广东气温
和降水量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光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资源变化的过程中对
农作物生产潜力有一定的影响。
光照时数下降会造成作物生产潜力下降,但对水
稻等短日照作物来说,光照时数下降的过程中对水稻开花生长较为有利;温度上
升会造成农作物热量资源生产潜力增加明显。
3.2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近30年来,广东气温整体以上升趋势为主,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和21世
纪10年代往后上升幅度最大,且以秋季和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显著。
随着气温的
增加,会使农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加快,使得作物生育期时间缩短。
根据相关研究
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期内,气温每上升1℃,就会使生育期时间缩短7~8d左右,尤其是在水稻开花到成熟期内,在高温天气的影响下会导致水稻成熟天数缩短,
使得籽粒充实不良,再加上日照时数下降,对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时间产生影响,不利于优质高产水稻的形成。
冬季气温的上升不利于热带中晚熟水果,如荔枝、
龙眼等花芽分化前的低温诱导,会对水果品质产生影响,同时还会提升果实病虫
越冬率。
根据研究,病虫害发生面积距平同年平均气温距平呈现出正相关,明显
加重的病虫害也会对广东果品品质产生影响。
因气候变暖引发的干旱、暴雨洪涝、高温热害、台风等极端天气出现频次不断增加,由此降低了作物品质和产量,对
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3.3影响作物种植布局
气候变暖的过程中会造成积温增加,延长农作物生长季,提升了作物复种指数。
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可种植晚熟水稻品质;中亚热带地区可种植早熟品种
水稻;北部海拔较高地区可改种双季稻。
南亚热带活动积温增加,会造成热带水
果种植区域向北移动,南亚热带南部和北部均可成为荔枝、龙眼、芒果的适宜种
植区。
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特色果树和经济作物种植,可有效提升山区经济效益
水平。
4、对策
广东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有利有弊,极端气象事件和灾害性天气出现频
次的增加,需要当地职能部门对气候变化领域加强基础性研究。
积极开展同气象
预测、监测相关的科研、服务和应用,不断增强预报、预警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进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将极端气象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与此同时,还要对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应对等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鼓
励社会大众积极参与,提升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创造良
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甲平.正宁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分析[J].农业灾害研
究,2021,11(5):86-87,92.
[2]李冀康,肖国杰,肖天贵.近60年丽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气候变化研
究快报,2021,10(4):386-393.
[3]郑志阳,陈明忠,方爱花.惠安县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及适应对策
[C].//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2015:1-8.
[4]刘付永在.廉江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
技,2021(6):188-189
[5]宋晓君,梁嘉雯,吴礼凤,房文彬.气候变化背景下肇庆市农业气候资源特
征[J].广东气象,2021,43(5):57-61
作者简介:李俊江(1989.02)男,汉族,重庆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从
事产品研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