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任务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
交通规划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分作4个阶段。

1)萌芽阶段。

交通问题和交通建设几乎从人类文明开始就出现了,在汽车出现以前和汽车出现之初,交通建设比较简单,但仍然存在交通规划的过程。

如一些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网就表现成棋盘形状,这明显是在建路之前有关人员作了全盘的计划和打算,也就是作了规划。

二次大战末期,发达国家汽车逐渐增多,已有的城市路网的容量上和形态上与汽车的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表现出来。

美国就于1944年进行针对交通出行的家庭访问调查,并作了数据统计分析,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交通调查。

1950年代,美国还借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城市道路网的布局进行了分析。

其他国家,如日本,也于1950年在东京进行了机动车出行OD调查。

但这些都只是局部的尝试性的探索,作为系统的交通规划理论尚未形成,这是交通规划理论的萌芽阶段。

2)四步法阶段。

以1962年美国芝加哥市发表的《Ghicago Area Transportation Study》为标志,交通规划理论得以诞生。

1962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公路法规定凡5万人口以上城市,必须制定以城市综合交通调查为基础的都市圈交通规划方可得到联邦政府的公路建设财政补贴。

该项法律直接促成交通规划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开始,交通预测只是关于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分配三个阶段的预测。

1960年代后期,日本广岛都市圈的交通规划首次提出了对不同交通方式进行划分这一新的预测内容。

此后,交通规划变成了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发生划分和交通分配四个步骤,这就是交通规划的四步法(也叫四阶段法)理论。

后来人们将交通发生划分与其它三个步骤做了不同形式的结合,相应地得出各类预测方法。

这些都归入四步法。

3)非集计模型(Disaggregate model)阶段。

关于非集计模型的研究最早也是始于1960年代后期(就是上面提到的广岛都市圈的交通规划),首先用于交通方式划分,1970年代后,McFadden 等学者对它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推向实用化。

四步法是将个人的交通活动的数据资料按交通分区进行统计处理的,是以交通分区为单位的模型,而非集计模型的分析单位是个人,对调查得到的数据不进行统计处理,而是引入效用理论、概率论的方法进行直接分析研究的。

非集计模型至今仍在发展之中。

4)平衡模型加计算机技术阶段。

自1975年LeBlanc发明Beckmann平衡交通分配模型(1956年)的算法以来,人们借助各种现代的应用数学工具(神经网络方法、数学规划方法等)展开了关于平衡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算法研究,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得大规模的、复杂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及其算法得以能够计算实现。

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二十多年来交通规划的主要研究内容,而且其触角已经延伸到交通规划以外的领域,如智能交通系统(ITS),大有出现交通规划与ITS 相结合的局势。

我国的交通规划起步较晚,至今不到二十年历史。

1980年代初期和中期我国城市中的交通规划主要是进行一些定性分析,最多也只作一些简单的、局部的定量分析,如仅仅依据道路交通量用最简单的方法估计年增长率,来推求未来年份的交通需求量。

1980年代后期国外的交通规划理论才被引进,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长足的发展。

在理论方面,我国学者在应用国外的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时,注重针对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如大量的自行车出行)进行完善,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规划理论,另外,我国学者也参与了国际前沿的研究,作出了许多研究成果。

在应用方面,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城市和一部分中等城市都进行了交通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交通规划。

附件二:任务书
萍乡市安源区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任务书
一、项目背景
安源区位于江西省西部,是萍乡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先进十强县(区)。

辖区总面积212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下辖6街、四镇、一个管委会。

安源区素有“吴楚咽喉,赣湘通衢”之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发达。

安源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也是中国少先队的诞生地。

安源在中国工运史,党建史、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创造了全国“十五个之最”。

安源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被授予“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江西五大红色景区”称号。

随着安源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要素日益完善、基础设施逐渐配套,旅游服务和管理逐步提升。

原有的《安源区旅游总体规划》、《安源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安源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已不能满足旅游发展形势的需要。

一方面是现有的规划在产业定位、产品定位、市场定位等方面需要调整提升,另一方面从现有规划结构上来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急需一部能引导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
规划,以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定位与布局,规范和引导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为建设“文化安源、创新安源、生态安源、和谐安源、繁荣安源、世界安源”提供科学的依据和行动的指南。

二、规划编制要求
(一)主要任务
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安源旅游业发展目标,优化安源旅游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安源旅游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规划范围
安源区全境,面积212平方公里。

(三)规划深度
本规划为区域旅游总体规划,规划深度需达到《旅游规划通则》中旅游发展规划要求,其中交通、用地、基础设施规划需达到旅游区总体规划要求,重点旅游项目部分需达到详细规划深度(详见《旅游规划通则》)。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为中长期规划,规划期为20年,重点是2010-2020年。

(五)编制依据
1、《旅游规划通则》
2、《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3、《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4、《萍乡市旅游总体规划(2000-2020)》
5、建设部、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三、规划主要内容
(一)规划总则
包括国内外旅游发展的态势、规划编制的具体背景、目的、意义、范围、依据、原则、期限等。

(二)现状分析
对安源旅游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对旅游产业要素和现状进行合理评价。

(三)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对安源旅游的客源市场进行分析与预测。

(四)旅游发展总体目标与战略
明确安源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思路,提出近期、中期、远期及远景发展目标。

(五)市场开发战略规划
分析安源客源构成,明确市场开发重点,预测未来市场发展方向。

(六)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规划
根据安源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现状,遵循区域完整性、资源分布集中性、交通联系性及其功能性等区域布局原则,确定安源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

(七)重点项目及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整合安源现有旅游开发项目、策划一批符合安源实际情况、对安源旅游业发展能起到较大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构建丰富旅游项目体系,形成富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

对重点项目的主题、布局、用地、建设内容、盈利模式等进行详细规划。

(八)旅游形象与营销规划
设计安源区旅游形象与宣传口号,策划相应市场营销手段。

(九)道路交通及游线规划
规划旅游区对外交通系统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重点旅游区道路系统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十)土地利用规划
确定旅游用地规模,提出用地方案。

(十一)基础设施规划
对旅游发展所需供电、给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

(十二)景观及生态保育规划
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提出旅游区内生态系统的保育方案。

(十三)环境影响及环境防控规划
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十四)建设分期与投融资规划
确定近期、中期、远期建设计划,对旅游建设项目进行投融资规划,并提出相应投融资方案。

(十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提出具体措施保障规划的实施,提高规划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指导规划科学合理的实施。

四、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件、附件。

乙方需提供0号图纸大小的挂图(展板)一套,带3号图纸大小附图成果(文本、说明、其它资料等)十套,并报送包括文字及图纸成果的电子光盘两套及可供汇报的PPT文本一份。

(一)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是对以上所提及的规划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对规划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论证和分析。

(二)规划图件
1、区位分析图
2、综合现状图
3、资源评价图
4、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
5、旅游发展目标图
6、总体规划图
7、旅游空间要素格局及功能分区图
8、交通规划图
9、游览线路规划图
10、旅游土地利用规划图
11、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图
12、旅游景观及绿地系统规划图
13、重点项目平面设计或效果图(若干)
(三)规划附件
规划附件包括说明书和其它基础资料。

五、工作进度安排
分四个阶段进行,即:
一、2009年10月1日至10月20日:制定计划,征集单位;
二、2009年10月21日至11月25日:实地考查,编制方案;
三、2009年11月26日至2010年2月6日:修改完善,提交初稿;
四、2010年2月7日至3月7:提交终稿,成果报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