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物流配送体系的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乐福的物流体系
目前家乐福的物流体系是,所有货品由供货商直接送达店面,这种方式虽然灵活,但影响了供货速度,也加重了供货商的负担。由于家乐福各门店自行采购,供货商不一,大大影响了供货速度;并且,家乐福目前的供货方式也加重了供货商负担。
随着中国零售市场白热化竞争的日趋激烈,建设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无疑可以帮助
家乐福加快店面更新速度,巩固市场。而家乐福中国区正酝酿建立东北区、华东区、西南区、华南区、华中区五大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以后供应商只要将货物运送至物流中心,各分店商品的配送统一由物流中心来实现。
外资零售企业间早已流传“只有家乐福盈利”的说法。究其原因是物流和管理成就了家乐福的盈利。
家乐福的主要客户是城市消费者中的中低消费能力人群,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低
价可能是唯一可行的经营战略。家乐福此类大型连锁超市快速发展的基础就是控制价格,向消费者让利。而让利的部分从哪里来?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供应价格,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控制物流成本。
从2006年底至今,虽然家乐福的供应商们依旧诚惶诚恐地把货物直送到门店后仓,先是传出家乐福在上海积极筹措建立地区性总仓,后来天津家乐福又表现出收购
家世界DC的意向,最新的一种说法是,家乐福试图以天津河东家乐福的仓库为依托,建立辐射天津5个门店的总仓。
一些迹象显示,家乐福正希望从沃尔玛的总仓制中汲取营养,在某种程度上舍弃坚持多年的"直供"配送体系。这是家乐福的唯一选择吗?
直供配送体系
作为大卖场模式的首推者,"灵活"和"适应"一直被视为家乐福成功改变中国人购物习惯的法宝。同在北京市区,其双井店和中关村店在商品组合和店内布局就截然不同。这种"因地制宜"的办法,让其自营店的步速和盈利情况均走在行业前列。
从进入中国市场至今,与地方采购和店长负责制相辅相成的门店直送,一直是家乐福"因地制宜"管理模式的成功体现。
店长的"钦点"让家乐福许多货架上充盈着本地的产品。加上所开门店位置多位于
大中型城市,这让门店直送方式有了很强的操作性。家乐福不用多费心思经营物流,只需让供应商们接上它的订单生成系统,再顺手给个"deadline"(送货的最后期限),一切就告万事大吉。
"小批量,多频次"的订货原则,保证家乐福可以尽量减少门店库存。而使用时段限制,过期则不收货的"残酷"手段,来保证供应商的准时到货率,在中国也被认为是
简明有效的。近乎于零的物流费用和基本合格的配送质量,曾让家乐福人颇感自豪。
真正伤脑筋的是供应商们,本来利润就不高,面对家乐福在物流上的不作为,还得
自己挖空心思节约成本。目前,家乐福的商品配送分几种情况,大部分情况是通过第三方物流实现的,费用由供应商承担。以北京地区为例,给家乐福做配
送的主要有上海成协,朝百批发,大荣物流等几家公司。有一小部分品牌,包括可口可乐、宝洁和百事可乐等大公司以及一些生鲜食品等都具有直送的能力。
看家乐福收货挺有意思:门店后排列着大中小型面包车、厢式货车,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司机操着不同口音聊着天,谈论着收货制度的严格和同验货人员的关系。最常听到的话是:"咱们厂三四天的量拉来都不见得有一个整车,太浪费了!"很明显,这个市场需要整合者。
供应商的"总仓"
提到超市的配送,就不得不提到上海成协。多数供应商愿意和这家民营企业合作,因为价格便宜。在某品牌箱包全国超市配送的招标中,其报价竟然比外国对手低了整一半。作为草根企业,成协在控制成本上自有一套,而在整合了家乐福、沃尔玛、乐购等多家超市的货物后,其运力和仓储设备利用率更高。比如其在北京的仓库既是沃尔玛的外仓,更是家乐福供应商的DC。
从业多年的经验,让上海成协在到货准时率、差错率、货损方面均有不错的口碑。据了解,上海成协已经占据家乐福长三角地区50%~60%的配送份额,是其全国最大的配送商。
家乐福与上海成协之间并无任何协议,这种选择完全出于供应商的自发。当家乐福的供应商接到数个门店下的订单后,他们会把货汇总送到上海成协设在上海、北京的仓库,后者采取交叉理货的方式把去往同地的货物归类并在当天发运。上海成协的仓库有时也扮演着"总仓"的角色。比如,如果供应商身在山东,而货物需要频繁送往全国各地,上海成协会为此提供仓储服务。供应商在上海成协的仓库中保有一定的货量,一旦家乐福向供应商下订单,供应商会直接通过系统把这些订单第一时间转给成协,由其进行直接配送,而自己仅付仓储和运输费用。
这个属于供应商的"总仓",可以实现的功能还有很多。比如以上海成协仓库为基地,距离远的供应商通常把一部分货量大、销售快的货物储存在仓库,以防止意外造成超市的货物短缺;而在同城配送业务中,上海成协则建议把流速慢的货物做一些
储备,因为不可能频送,那样成本会太高。
事实存在的"总仓",将买卖双方做了有效的粘合,不仅让供应商受益,也间接提高
了卖场的效益。在多年的接触中,上海成协已经和许多家乐福门店相互熟络。而这对供应商们自然是个好消息,因为家乐福长期放权,致使各个门店在收货方面都有着千差万别的要求。一单误货罚款,各门店从200元到1万元不等,这让供应商不得不找"说得上话"的人,以求多些补单少些罚款。此外,对供应商来说,当货物出现
破损和退换时,上海成协显然要比在配载站找到的小公司要有信用的多。
同家乐福合作了7年,只要有家乐福的地方,上海成协就有自己的分公司,甚至包
括乌鲁木齐和海口。没有物流体系的家乐福,却始终不缺与它一起成长的专业配送者。
官方合作者
家乐福并不满足于现状,在2005将原来的"中国区总部-七大区域-
门店"的三级管理架构,调整为"中国区总部-4个大区-15个区域-
门店"的四级管理架构后,其中间层收权的形势已越发明朗。区域统一采购、统一
分拨模式的出台也顺理成章。家乐福会抛弃原来赖以成长的物流模式,而去追随类似于沃尔玛的总仓吗?
当门店数量有限时,有时总仓的设置会让货物多走一段路,使供应商的物流费用增加。沃尔玛的实践就是例证(参见本刊2006年8月号《沃尔玛中国毕业》)。
但当门店数量和密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总仓的设置对减少各个门店库存就会起到
积极作用。此外,总仓制与家乐福新设置的CCU架构更为吻合。"采购被收回到CC U,但收货权力还在门店,很容易想像会因此出现多少问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事实上,随着在中国门店数量的不断增多,家乐福早就开始蠢蠢欲动。2005年,家
乐福同一家名叫铱力的外资物流公司签订了服务合同,关系紧密到"把货送到铱力
设在上海的仓库就视为交给了家乐福",而其每个门店也给该公司留下了绿色通道
。供应商不直接收订单,而是按要求把货物送到铱力的仓库中做储备,以备家乐福
随时向铱力下订单。这种模式是家乐福在中国的第一次尝试,不过,他们遗憾地发现,在提高货品准确性、及时性的同时却增大了仓储成本。
开始合作后,铱力操作的是些相对容易的进口货物和定牌商品。但由于操作成本高,而且只服务于家乐福一家,让其价格明显高过市场水平。这让许多供应商不愿与
其合作(成本是由供应商负担的),有的宁愿开罪家乐福,也要解除供货合同。在走
掉一些客户后,铱力物流在系统、管理、操作上的高消耗问题进一步显现,继而形
成恶性循环。最后,铱力物流采取折衷方案,把货物送到上海成协的上海总仓,支
付现金让其负责门店配送,自己则丧失了远程配货能力。
由于自己并无投入,家乐福并不在乎失败,近期它又紧锣密鼓地同DHL物流接触,希望取代铱力的尴尬位置。不过,DHL
物流的"指定式合作"在德国零售巨头麦德龙身上已经有过失败的先例。由于经验
不足且成本无法和草根企业抗衡,DHL物流为麦德龙操作时,好的时候,一个月只
能赚三五万,最差曾经一月赔进30万元。"放牛的怎赔得起牛呢?"一位业内人士不看好其与家乐福之间的合作前景。
难以拿捏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