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1写出一种自然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
习作1写出一种自然现象
教学目标:
1. 课前学生连续观察春天的朝霞晚霞、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自然现象,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并将观察到的景色愉快记写下来,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2. 学生主动自读例文《二月八,看巧云》,小组讨论交流感知例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二八月云的多姿多彩,感悟写法。

3. 细读例文,结合“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写好景物的要领,即有顺序,抓过程,突特点,分时写。

4.作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可以采用配画、配照片等形式展示自己的习作作品,完成本期班级壁报。

5.乐于把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交流,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深入、细致地观察自然现象,并按照顺序,抓住过程,突出特点,分时细写出一种自然现象。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并能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运用恰当的语言把一种自然现象的景观写生动、写具体。

教学评价设计:
1.采取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产生对习作的兴趣,激发习作的欲望。

2.重视评价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全过程的态度、方法。

在观察自然现象、择取习作素材、起草、修改、誊写、参与展示活动的每个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3.开展班级作文周报编辑活动,以壁报、黑板报、印制班级小报等便于操作的形式,展示学生习作,注重推进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写作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选择好一个观察点,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对一种自然现象作连续观察,并把每次观察到的情况记下来。

2.观察时注意自然现象的变化。

如观察春风,风有大小,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同;观察时你能联想到什么。

观察表格:
教师准备:
1.描写景色的词语,有关自然现象的图片、谚语、诗句。

2.有关自然想象描写的片段。

3.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环节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展示课前准备,激发兴趣
同学们,巴甫洛夫说过:观察,观察,再观察。

我们要努力做一个仔细观察
的小学者,请你们把课前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与大家一起分享吧!今天我们就用手中的笔
把神奇的自然现象写下来,作为永久的纪
念,乐意吗?
(二)读懂例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读例文,小组讨论:
(1)《二八月,看巧云》写的是二八月的云在______和______两方面的特点。

(2)作者在云的造型上重点描写了_____的奇巧,又分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情况来写。

(3)用“____”画出你认为小作者写得精彩的语句,并说说好在哪儿。

2.交流展示:
(1)我发现,作者在题目中就写明了他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是——云,看云的时间是——二八月,二八月的云最大的特点就是——巧。

(2)我发现云的变化:形状、颜色。

通过描写云形状、颜色的变化,让我感觉到了云真的很“巧”。

(3)我发现作者重点写了巧云的造型,分集中的云,分散的云和鱼鳞云。

(4)交流赏析摘抄的好词好句,师生互评。

(三)细读例文,讨论写法
1.再次自读例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让学生拿起笔来,画一画,圈一圈,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二月和八月的云融合在一起写的。

2.结合“习作要点提示”,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课件出示:
奶奶常常对我说:“二八月,看巧云。

”奶奶说的“二八月”,指的是农历,所以到了春天和秋天,我特别注意天空中的晕,看它巧在哪儿。

预设:二八月的云巧在它的造型上。

……
二八月的云还巧在它的色彩上。

……
教师对学生能发现全文采用总分结构,给予表扬。

3.交流、归纳写法:
(四)确定选材,辅助构思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写一写我们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学生拿出连续观察春天的朝霞晚霞、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自然现象的观察表格。

2.习作指导。

(1)前些日子,我们进行了练习观察某种自然想象的记录作业,我们一起来交流以下,你观察到了什么,是如何记录的?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想象照片,课件展示。

(3)学生评议,说图意。

(4)展示自己的观察表,交流自己的习作思路。

①学生自由练说,指名从不同角度说。

学生讨论后进行交流,教师按照顺序,抓住过程,突出特点,分时细写等方面来交流点评。

过渡:同学们, 预设:
过渡: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丰富啊,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组优美的句子,请大家欣赏。

晚霞染红了西面的天空.微微地照在了每一个角落.这时的晚霞,像是羞涩的小姑娘,只是抹上了一层橘黄色。

像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孩子一样,雨中的天空有着几多的神秘,天空中云层浓厚,根本看不到深处,看不到它那本来明亮透彻的眼睛。

天黑了下来,天空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像是小精灵在上面蹦跳着。

过渡:读了这组优美的句子,你觉得句子好在哪里?(比喻、拟人)你能像老师这样也能把句子说得这样优美吗?
预设:蒙蒙细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那"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像种子发出新芽,如小草抽出嫩叶,又似竹笋冲出地面。

原先沉睡的田野,被春雨唤醒,已经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地毯。

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好像一个又宽又大的纱帘。

③古往今来,劳动人民通过仔细观察,获得了许多生活经验,另外很多诗人
也很喜爱美丽的大自然,谁能告诉大家你知道的谚语或诗句。

看看你的作文中能不能用上。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组织交流,拓展思路。

(1)阅读《火烧云》,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体会好在哪里。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2)学生练说习作,注意把话题引向学困生群体。

(3)教师总结,再次明确写法。

①巧用比喻、排比、拟人都修辞手法。

②抓住景物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

③可简单穿插科学原理的介绍。

④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感受。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五)动笔习作、大胆习作
温馨小提示:
1.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题目写下来。

2.请大家静下心来。

开始动笔写作,如果你有困难,可以小声和同位或老师交流。

重点看学生是否能将要表达的事情说明白,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遇到写不下去的学生,帮助疏导一下,以起到扶的作用。

对于写得具体的地方及时用红笔标注下来,并画小红花以示奖励。

第二课时
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五)动笔习作、大胆习作
学生继续习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习作指导。

(六)作后修改
1. 自读自改。

组织学生尝试自已修改。

写好后自己先默读,看看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课件出示修改提示:小声读自己的作文,读不通顺的地方要注意标点用对了吗,有错字吗,不会写的字查字典解决或询问老师;再读作文,对照例文,看有没有将景物描写清楚。

2.选取一个写的较好的作文,集体修改。

(由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改改错别字、标点以及读不通顺的地方。

写得内容尽量不要修改,没有写清楚、明白的地方,和学生交流后引导他修改一下。

同时教给学生几个基础的修改符号。

3.采用学生自改或同位互改的方式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作品赏析中,通过对话交流,点拨写作方法等方式,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此处修改,不仅仅是针对一些字词,还要从选材、描写、题目等方面着手。

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并要求每个学生都发表看法,由小组长全权负责。

(七)誊写作文
1.学习例文,誊写时要注意什么?
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占格正确。

尤其是树立作品意识,这是你辛辛苦苦完成的作品,是要展示给老师、同学、家长看的,要特别用心地把它完成好。

2.学生誊写,鼓励认真。

环节三、作后展评——展示作品,评改提高
(八)朗读习作。

1.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注意
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2.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作快乐。

(九)展示评价
老师批阅作文后,选择作文,粘贴在教师壁报处。

(既要关注成文质量高的,也要关注参与习作的过程中积极地,习作内容要多元关注,尤其是富有童真童趣的)组织学生利用课间时间阅读。

板书设计:
习作1
例文《二月八,看巧云》
集中的云
形状分散的云
鱼鳞云
色彩
按照顺序,抓住过程,突出特点,分时细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巴甫洛夫说过:观察,观察,再观察。

注重留心观察生活的教学渗透。

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选择好一个观察点,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
春雨、雾起雾散等,对一种自然现象作连续观察,并把每次观察到的情
况记下来。

并且指导观察时注意自然现象的变化。

如观察春风,风有大
小,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同;观察时你能联想到什么。

从例文入手,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积累习作素材,并及时归纳写法。

2.展示学生自己的观察表,按照顺序,抓住过程,突出特点,分时细写等方面来交流自己的习作思路。

积累美词美句,欣赏精彩片段,组织交流,拓展思路。

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尽量减少习作内容对学生的束缚,把对
习作成文质量的评价放在培养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以及把作文写得文
丛字顺的基本功上。

3. 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的内容也是多元的,既包括习作本身,也可
以是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

不足之处:
1.大多数学生有话说不出或表达不够流畅,教师对于学困生的帮扶还要加强应对策略。

2.学生作文没有新意,缺乏自己的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