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邓稼先练习题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
一、基础题
2解释下列词语
可歌可泣:
元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马革裹尸:
层出不穷:
宰割:
彷徨:
仰慕:
⒊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为人知锋芒()露妇()皆知
()人注目()人之明燕然()功
⒋作者在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中说,“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话的一二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共同之处。

B、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C、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方,接着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们的不同。

D、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⒌作者在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感情有极大的震荡,接着作者说:“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他为什么这样写?
⒍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7、下列句子不会产生歧义的一项是:()
A、这堂课,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B、小王的衣服做得真好看。

C、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D、这个连老师也不认识。

8、填空。

⑴邓稼先(1924~1986),中国研制和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和新型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功勋奖章”。

⑵回忆录是的一种。

用、的方法,追忆或过去的生活经历在和社会活动。

⑶杨振宁是美籍华裔家,与共同提出宇宙不守恒定律,荣获过奖。

9、阅读下面这则小故事,回答问题。

晚会开始了,小明第一个起来发言。

他说:“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你们能按时来参加我班的晚会,这是你们的光荣,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话音刚落,大家笑声一片。

大家为什么笑?请作简单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
①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留学,学习理论物理。

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

①宰割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为下面的句子提取主干。

句子: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3.这几段文字,可分四层。

请用“‖”划在下面,并归纳层意。

4.这几段文字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两句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

(二)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民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1、(1)给加点字注音
哥廷根()妇孺皆知()难堪()(2)结合句意解释词语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2、这是一篇关于邓稼先的人物传记,然而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奥本海默,其用意何在?————————————————————————————————————————
3、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4、这段文字的结构关系是()
A总--分B总--分--总C分--总
5、邓稼先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
⒉解释下列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

仰慕:敬仰思慕
⒊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鲜)为人知锋芒(毕)露妇(孺)皆知(引)人注目(知)人之明燕然(勒)功
⒋D ⒌不是。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含蓄地告诉读者,他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也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

这样写,语言简练,蕴含丰富,更能给读者回味的余地。

⒍B 7、A 8、填空。

⑴核武器、原子弹、氢弹、核武器、两弹一星⑵传记体、叙述、描写、本人、他人⑶物理学家、李政道、诺贝尔奖9、有两处不得体:“按时”一词给人感觉像提要求似的;“这是你们的光荣”贬人抬己。

二、阅读题
(一)
1.①比喻侵略、压迫、剥削②恭敬谨慎,竭尽劳苦,为国家而奋斗终身
2.他和于敏写了建议书
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第一层:写邓稼先在国内外求学和开始研究原子弹的理论第二层:写邓稼先成功设计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并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第三层:写邓稼先在病重期间和于敏写了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最后因病逝世第四层:高度评价邓稼先的一生
4.通过邓稼先一生的经历,表现了他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
者,歌颂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5.①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③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④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任意两句即可)
(二)
1、答案:(1)tíng rúkān
(2)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指人的才干、锐气全部显露在外面,多指人有傲气,好表现自己
2、答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3、答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心胸开阔。

4、答案:B
5、答案:选文最后一句话,就略作改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