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蒹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凄凄:同萋萋,茂 盛状。 晞:干。 湄:水草交接处, 即岸边。 跻(jí):高起、登 上高处。 坻(chí):水中小 沙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 中沚。
采采:众多的样子。 已:停止。 涘(sì):水边。 右:向右转,道路弯曲。 沚(zhǐ): 水中小沙滩, 比坻稍大些。
(4)起兴手法
主题升华—对“伊人”的理解 爱情说 讽刺说 明志说 求贤说 人生哲理说
诗 歌 中 “ 伊 人” 的 深 层 内 涵
诗的主人公是什么形象?
为自己理 想目标而上下 求索、不怕艰 难险阻、矢志 不渝的青年。
从内容看,每章前两节写景,点明节 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 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咏叹。诗人热烈地 追求起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 反复追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 执着专一。
[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 水旁。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 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 水边。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 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 水边。 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 中洲。
同样用了起兴的变现手法,同样 用了重章叠唱一咏三叹的方法。有效 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 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 婉二深长的韵味。同时加强了抒情效 果,表现了人物内心浓烈的感情。
思考
诗歌中选取了 那些意象?有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点?
诗歌中的意象有:蒹葭、白露、伊人、水、湄、坻、沚
特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 •“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
•“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 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蒹葭苍苍, 蒹葭(jiān jiā):芦 苇。 苍苍:茂盛深色状。 伊人:那人。 方:旁一方,即一旁。 溯洄:逆流向上。 从:追寻,探求。 阻:险阻;崎岖。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运用了“赋”、 “比”、“兴”三种。 所谓“赋”就是铺陈途述的意思,是一 种直接叙事物而不假比兴的表现手法;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用彼一事 物来比喻此一事物,以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 突出,使读者获得更深刻的印象; 所谓“兴”,就是起兴的意思,诗人借 助别的事物作个开头,以引起下面的所咏之 词。
• 该诗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 换了几个词语,这样写是否重复?为 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注意情与景的结合。全是情调七万动 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洁的 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 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失踪的伊人…… 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着追求融 为一体。
比较《蒹葭》与《关雎》在写 作上有何共同点?
诗 经 秦 风 蒹 葭
• •
一、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
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它原称为《诗》或《诗三百 首》,到了西汉初期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称为《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 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 “小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为“周颂”、“鲁颂”、 “商颂”有诗四十篇。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 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 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蒹葭,纤细修长、柔而坚韧,是以作者选其以表达对“伊 人”的感情是柔情似水,坚忍不拔、坚贞不渝的。
•“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 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 拓宽了诗的意境。 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 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
(1)情景交融
(2)虚实相生
(3)重章叠句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 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之感。钱钟书 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元“夫说之比求之,然 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 《蒹葭》的这一艺术情景。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使人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 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性 声明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 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 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 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 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 潮。 三、反复咏叹,变现了依然是可 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凄凄:同萋萋,茂 盛状。 晞:干。 湄:水草交接处, 即岸边。 跻(jí):高起、登 上高处。 坻(chí):水中小 沙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 中沚。
采采:众多的样子。 已:停止。 涘(sì):水边。 右:向右转,道路弯曲。 沚(zhǐ): 水中小沙滩, 比坻稍大些。
(4)起兴手法
主题升华—对“伊人”的理解 爱情说 讽刺说 明志说 求贤说 人生哲理说
诗 歌 中 “ 伊 人” 的 深 层 内 涵
诗的主人公是什么形象?
为自己理 想目标而上下 求索、不怕艰 难险阻、矢志 不渝的青年。
从内容看,每章前两节写景,点明节 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 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咏叹。诗人热烈地 追求起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 反复追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 执着专一。
[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 水旁。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 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 水边。 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 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 水边。 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 中洲。
同样用了起兴的变现手法,同样 用了重章叠唱一咏三叹的方法。有效 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 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 婉二深长的韵味。同时加强了抒情效 果,表现了人物内心浓烈的感情。
思考
诗歌中选取了 那些意象?有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点?
诗歌中的意象有:蒹葭、白露、伊人、水、湄、坻、沚
特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 •“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
•“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 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蒹葭苍苍, 蒹葭(jiān jiā):芦 苇。 苍苍:茂盛深色状。 伊人:那人。 方:旁一方,即一旁。 溯洄:逆流向上。 从:追寻,探求。 阻:险阻;崎岖。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运用了“赋”、 “比”、“兴”三种。 所谓“赋”就是铺陈途述的意思,是一 种直接叙事物而不假比兴的表现手法;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用彼一事 物来比喻此一事物,以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 突出,使读者获得更深刻的印象; 所谓“兴”,就是起兴的意思,诗人借 助别的事物作个开头,以引起下面的所咏之 词。
• 该诗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 换了几个词语,这样写是否重复?为 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注意情与景的结合。全是情调七万动 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洁的 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 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失踪的伊人…… 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着追求融 为一体。
比较《蒹葭》与《关雎》在写 作上有何共同点?
诗 经 秦 风 蒹 葭
• •
一、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
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它原称为《诗》或《诗三百 首》,到了西汉初期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称为《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 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 “小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为“周颂”、“鲁颂”、 “商颂”有诗四十篇。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 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 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蒹葭,纤细修长、柔而坚韧,是以作者选其以表达对“伊 人”的感情是柔情似水,坚忍不拔、坚贞不渝的。
•“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 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 拓宽了诗的意境。 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 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
(1)情景交融
(2)虚实相生
(3)重章叠句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 失的情感,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之感。钱钟书 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元“夫说之比求之,然 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的观点,解说了 《蒹葭》的这一艺术情景。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使人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 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性 声明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 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全诗三章 一、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 了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欢会艰 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 层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 潮。 三、反复咏叹,变现了依然是可 望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