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州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京杭大运河常州段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

京杭大运河常州段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

撰文/王 锐京杭大运河常州段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发自2017年开始政府下发相关批文表示要将运河这一祖先留下的人文遗产进行妥善保护。

中国的古运河都是人工开凿以长途运输为主要目的,其中广为人知的中国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河流,而是贯通无数支流的运河体系,包含了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常州段的运河是在公元前495年就开始进行开凿的,这一段的运河全长有170余里,并且在之后的朝代演变中也在不断地扩张、变化,也曾多次改变线路。

现今的常州段运河贯穿了城市的西东两个方向,总长超过了23千米,也是现今京杭大运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运河流域中包含了不少人为或是天然的资源以及名胜古迹,其中申报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就包括了31个遗产区以及27段河道,是中国大运河中的历史瑰宝,运河发展的活标本。

其中承载了历史岁月、文化精神、物质演变的文化内核,因此为了妥善发展就需要将传承与开发并举,才能在保护历史遗迹的基础上,提升其自身的文化价值。

常州段大运河承载的历史文化内容文化遗产是由历史的演变遗留下来的精神或者物质上的财富,它是在历史长河中反映时代文化、艺术以及科学发展的直接载体。

运河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变化紧密相连,其中知识、技术、习俗、文化的传承就会逐渐形成非物质文化。

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相关公约之中也有显示,历史遗迹、建筑、文化遗址其中会包含建筑风格、雕塑、书籍、书法或者绘画作品、具有历史价值的雕刻、铭文都是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的。

在保护的过程中任何团体或者个人都不能占为己有。

在政策支持下现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进行了分类,其中包含了: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杂技、传统的医药学以及历法,在民族方面还包含有民俗礼仪或者节庆活动。

人们依赖于现代化的模式将这些非物质文化以音像制品或者影像制品的形式传承下来,促使其进一步开发。

大运河特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价值运河在国家历史上是为了适应交通发展而产生的,往往会将经济以及政治中心紧密相连,为当代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现今的大运河是在人工与自然条件下共同完成的工程,其中不仅蕴含了美丽的自然遗产,还兼顾了当地的文化遗产以及周边衍生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有着较大的规模,且内容多样化,涉及到文化的范畴比较广泛,为了加强运河的遗产保护措施,政府颁布了相关法律规范大运河遗产的管理、继承以及利用,促进大运河沿线经济实行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发展水平与运河的保护能够共同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同时借由继承文化遗产的内容发展自身经济,传承并利用文化遗产的效用,促使两者相辅相成。

关于常州运河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以及运河文化的传承和研究

关于常州运河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以及运河文化的传承和研究

钟楼区三堡街,与市中心隔运河相望;虽 织老厂房的代表元素在运河五号创意街 进常州市人民对运河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 All Rights Reserved.
镇居民医疗保险或新农合,而在大学生就 强制统一购买,或为自愿购买,主要是由于 健康管理模式,解决医疗保障重复参保等
读地区(镇江)其中 33 人又参加了由学校 两地基金统筹区域不同,造成医疗费用报 问题;提高医保基金统筹层次,有利于分散
作者简介:
到城居保,甚至在同一统筹区域内的城居 医疗保险方面尽量采取自愿的形式;提高
黄海铮,女,生于 1997 年 9 月,汉族,
保中也出现重复参保。农村生源大学生户 校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与校外医院互联互 福建泉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公共事
口虽然在农村,但往往高中就学地在城镇, 通,简化医保报销流程,降低报销起付线等 业管理专业在读。
医疗保险冲突问题凸显, 尤其对于农村生
1.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相关 现象普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重复参
源的大学生而言,我国农村生源大学生重 政策宣传,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险意识和认 保问题,因此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复参保类型主要是重复参加城居保与新 知度。在强制缴纳医疗保险费用时使学生
农合、重复参加城居保两大类,二者均涉及 有充分的知情权,同时在是否参加大学生
重复参保问题更是错综复杂。
件,明确须参保大学生人群及已参保大学
朱晓玉,女,生于 1998 年 7 月,汉族,
随着近年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 生人群;及时对已查出的重复参保情况进 山西太原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公共事
型农村医疗合作医疗统一合并为城乡居 行处理,为相关人员办理参保退保手续,确 业管理专业在读。
五号创意街区现状分析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考察报告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考察报告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考察报告
“长城雄风,运河神韵”,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齐名,并称为中华民族为人类开创的两大人工奇迹。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大力加强对沿河相应区段的保护、修复、整治,为古运河的保护和利用做了大量的工作。根据《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新近编制的《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十一五”期间,我省将重点打造古运河旅游品牌,为建设“旅游强省”提供新的旅游增长点。为此,省旅游局从xx年9月11日开始,由局领导杨炤明同志带队,组织运河沿线8市旅游局分管领导和特邀的省水利厅、交通厅有关同志以及部分专家,对江苏古运河旅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考察。考察组行程2000余公里,穿越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途经江、浙两省10余座城市,对古运河沿岸60多处重要旅游资源和旅游建设项目进行了重点考察,听取了各地的情况介绍,并多次组织座谈会讨论交流,对江苏古运河旅游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取得了丰硕的考察成果。 一、江苏古运河历史概貌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市,经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等省市,南达浙江杭州市,贯通中国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江苏是孕育京杭大运河的摇篮,公元前485年,吴国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开凿了大运河最早的航段——邗沟,距今已有2490年历史。大运河江苏段长达690公里,约占京杭大运河总长的五分之二,习惯上大致分为中运河、里运河和江南运河三段,依次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市。 历史上,江苏古运河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对促进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及至唐代,大运河流经的江淮地区更成了全国财赋的中心区域,“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徐州、淮安、扬州、镇江、苏州均为运河重镇,成为运河线上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各类商品的集散中心。扬州为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埠、唐代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中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清代成为盐运和漕运的重心。淮安地扼漕运之冲,向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誉,作为运河的襟喉要地,曾创年漕运量800万石的中国古代漕运之最。明清两代,曾在淮安市区设南河河道总督府,在楚州设漕运总督署部院,府、院领导位至朝廷二品大员。淮安、徐州与山东的临清、德州并称为运河上的“天下四大粮仓”。无锡则发展成为我国名闻遐迩的布码头、丝市以及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万商云集,盛况空前。名城苏州,早在宋代就是“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东方水城,以繁荣的经济、富庶的百姓和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名闻天下。明清时期,苏州商业居全国之首,号称“江东一大都会”。所有这一切,都留下了运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百姓生活等方面刻下的深深烙印。 二、古运河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现状 古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杰出贡献,它的成功开通,不仅开创了一条流金淌银的经济走廊和舟楫繁忙的运输通道,而且塑造了一条辉煌灿烂的文化之河和价值连城的绿色玉带,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也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江苏古运河联接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沟通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宝湖、太湖等风景湖泊,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运河沿线,水纵横、湖河密布,平原辽阔、丘陵起伏,自然风光美不胜收;运河沿线许多名城古镇均有2000多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数千年来,名贤辈出,人文荟萃,商肆繁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遗存。运河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融一体,互为依补,构成了“山水组合,以水见长”、具有鲜明的水乡风貌以及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的旅游资源特色。运河沿线除有江苏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水乡民俗风情资源外,还有各种各样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有名闻遐迩的天下第一至第五泉;有久负盛名的山景资源;有变化无穷的洞石景观;有美丽动人的植物景观以及变幻万千的气象景观。运河沿线的人文景观以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品位高而闻名全国,主要有:古人类和新、旧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帝王陵墓和名人墓葬,古典园林,以及包括宗教建筑、名人祠庙、故居建筑、古塔古桥在内的古代建筑,石碑和雕刻,近现代历史纪念地和红色旅游资源。此外,运河沿岸还有各地风土民情、文学艺术、风味佳肴、旅游工艺品和博物馆等人文旅游资源。运河沿线是我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沿线8市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5座,是全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总量的70%多,拥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12处,占全省的60%,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占全省的67%。同时,运河沿线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遗产原貌保护奖2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4处;国家级4A级旅游区28处,占全省的70%。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的初步分析,我省运河沿线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共涉及8个主类,31个亚类,基本类型达到132个,全部类型总量的84%。旅游资源质量较高,大量的旅游资源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其中不少已达到四级旅游资源标准,达到五级标准的旅游资源也有较多赋存,属特品级旅游资源。沿线资源分布南北互补,城乡结合,疏密有序。总体看,大江南北,大致各占“半壁江山”,乡村、城市,各有所长,沿途形成了淮安、扬州、无锡、苏州四个资源密集区和繁星似锦的资源点、线。总之,江苏古运河沿线旅游资源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组合良好,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有品位,自然旅游资源景色迷人,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资源集合优势、区域比较优势和旅游后发优势。2、运河旅游倍受欢迎 江苏古运河风光旖旎,名胜众多,自它诞生之日起,除了航运、灌溉的功能以外,也是观光游览的风景河。八十年代初,无锡市旅游局在全国率先推出“古运河旅游”专项旅游产品,在无锡段古运河的黄埠墩到清名桥试航成功,形成一条水上旅游线,打入国际市场以后,深受日本、欧美市场欢迎,仅一年半时间就吸引了万名境外游客。被西欧和美国旅游者誉为“活的化石”和“神奇的旅游”。1986年,日本著名词、曲作家中山大三郎专门创作了歌曲《无锡旅情》,经日本青年歌手尾形大作演唱后,风靡日本,当年唱片发行量突破600万张,不仅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名曲,而且使无锡旅游在日本市场一夜成名,古运河旅游成为我省十分重要的品牌旅游项目,在日本掀起了新的旅游热潮。此后,这条游览线逐步延伸至苏州、常州、镇江、扬州以及浙江杭州等地,无锡江南旅行社等单位还专门建造了“江南明珠”号游轮,开辟了夕发朝至的锡杭运河航线。1992年,国家旅游局将“江南水乡游”列入中国14条黄金旅游线,正式向国际市场推出。近几年来,沿线各市更加重视古运河旅游的发展,扬州、淮安、苏州等市已相继开通了水上旅游线路,并投入商业运营,淮安的运河游和苏州的环城水上游都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新品,今年7月3日新开的无锡—苏州古运河旅游航线让30名英国游客一路赞叹不已。3、项目建设方兴未艾 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运河沿岸城市加快了运河的全面整治,疏浚河道,治理污水,兴修水利,改善水质,营造良好的交通航运和水利防洪条件。先后上马了一批城建、道桥、航道、水利和环保建设工程,为运河旅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部分城市把运河风光带列入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目标,分解项目计划,分步实施推进。常州、无锡等城市专门编制了古运河总体规划,大手笔筹划大运河的整合、利用。有的城市已开始策划、制定运河旅游发展规划,对运河的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运河沿线8市已相继建成了一批旅游景区,同时,还有一些项目正在建设和策划、计划之中,今后将有新的项目不断推出。4、存在问题有待解决 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在古运河开发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将来旅游功能的发挥和旅游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和负面影响,有待进一步落实、解决。 一是环境污染仍较突出。运河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三废”污染、生活污染和运输船泊污染,虽经治理后有所改善,但除宿迁、徐州段生态环境较好外,大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不够理想,与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有些城市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不能实现达标排放,运河受到直接污染,水质低于Ⅳ级标准,水体浑浊,水面油污与漂浮物较多。有些穿越城市繁华区的运河地段,一片水泥森林,两岸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比较单一。有些地段简单运用城市广场的做法,广铺草坪、地砖,与运河的衔接较为生硬。 二是运河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氛围面临新的挑战。古运河的价值,除了实用功能外,更多地还在于其历史风貌和文化遗存。由于以前对古运河重视不够,缺乏全面、统一的规划指导,城市化发展和工程建设的无序推进,严重地影响了运河历史风貌的保护,部分历史遗存和运河风貌已经受到破坏。同时,不少运河地段过多地使用水泥、块石砌制护坡,虽然整齐划一,但也破坏了运河原有的、自然的河风河貌。特别是运河驳岸修建对旅游功能考虑不够,人工化、现代化、标准化现象较为突出,损害了运河的千年古韵、历史印痕和文化特色,部分地段把原本充满灵性的古运河变成一条呆板的现代水道,令人遗憾。此外

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调研报告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大运河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和交通动脉,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不断加大投入,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工作,特进行本次专题调研,以期全面了解相关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调研内容1. 大运河文化带的区域范围及特色大运河文化带包括了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其中不乏名胜古迹和古建筑。

这些传统文化遗产成为了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特色,对于保护和传承具有极高的价值。

2.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规划和进展情况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级的文化保护和传承项目,其建设规划和进展情况对于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

通过调研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规划和进展情况,能够全面了解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工作。

3. 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情况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需要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通过调研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情况,可以了解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三、调研过程通过实地走访和座谈会等方式,我们全面了解了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相关情况。

与当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四、调研成果1. 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重视,相关保护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2.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相关规划和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3.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基础设施的落后和保护管理的不足。

五、建议意见1. 加大对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力度,加强文物保护管理,严厉打击历史遗址和文物的违法破坏和盗掘行为。

2. 加强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注重合理规划和社会参与,确保文化公园的建设顺利进行。

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旨在挖掘、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以及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明与现代发展的历史见证。

本次调研将就这一重要话题展开深度探讨。

二、调研内容1. 大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地位大运河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承载了我国古代的文明和发展。

通过调研大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地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的贸易、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

2. 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进展近年来,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包括重要历史节点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以及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调研建设进展,我们可以了解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在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3. 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的旅游价值大运河沿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是旅游者理想的目的地之一。

通过调研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的旅游价值,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现状,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调研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挖掘和保护大运河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四、总结回顾通过本次调研,我对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我将结合调研内容,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详细介绍了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的调研报告内容,并对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了阐述。

常州历史文化街区调研报告

常州历史文化街区调研报告

常州历史文化街区调研报告常州历史文化街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常州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常州的历史文化,我们进行了常州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常州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合理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先前往常州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实地考察,记录下各个景点的特点和现状。

然后,我们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收集了市民对常州历史文化街区的看法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常州历史文化街区以古朴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特点。

其中,钱王祠是常州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之一,是纪念明代宰相倪文焕的祠庙。

在钱王祠周边,还有众多的古街巷和传统建筑,保存较为完整。

此外,常州还有龙城遗址、草场门等历史遗迹,各具特色,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然而,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常州历史文化街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建筑物的保护状况不尽如人意,有些古建筑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破损。

其次,常州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整治和管理不够规范,存在乱张贴广告、乱停放车辆等现象。

此外,一些商业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氛围。

四、调研分析常州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和增强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的保护与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应加强对建筑物的保护与维修工作,确保历史建筑物能够得到妥善保护和修复。

同时,加强对商业活动的规范管理,避免过多的商业开发对历史文化街区造成的破坏。

其次,应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环境的整治,维持良好的城市形象和文化氛围。

禁止乱张贴广告,限制车辆进入,打造一个宜人的环境。

此外,应精心组织和开展文化活动,增加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通过举办展览、演出、讲座等形式的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享受到历史文化街区的魅力。

五、调研结论常州历史文化街区是常州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古运河文化旅游研究报告

古运河文化旅游研究报告

古运河文化旅游研究报告专题报告三:古运河文化旅游研究报告一、京杭大运河概述(一)历史沿革京杭大运河南起杭州拱宸桥,北至北京积水潭,纵贯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6省市,全长l782公里,是当时中国大地上唯一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被视为世界上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河流。

历史文献确切记载,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吴王夫差开凿了从江都(今扬州)到末口(今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沟,从此以后,勤劳的中国人民一代接一代,不断地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开凿整修。

战国时魏国开鸿沟,三国时曹魏开白沟、平虏渠、利漕渠,孙吴开破岗渎,但这些运河规模都不大也不连贯,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水运系统。

隋朝统一全国后,从公元584年(隋文帝开皇四年)到公元610年(隋炀帝大业六年),充分利用了过去开凿的运河和天然河流,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重修了江南运河,终于凿成和疏通了以国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河北涿郡、南达浙江余杭的大运河。

北宋建都开封,开凿整治了汴河、惠民河、广济河、金水河以及江淮运河、江南运河、两浙运河等重要运河河道,把江浙、两淮、荆湖等南方地区与河北、京东、京西以及京畿一带北方地区连接起来。

金、元、明、清均建都北京,进一步开凿整治了河北、山东运河河道以南接江淮运河。

直到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元世祖忽必烈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等河道,使大运河直接贯通南北,也使以前成多支型分布的运河转变成单线型的大运河,奠定了此后京杭大运河的基本走向和规模,一条从杭州到北京纵贯南北的人工大运河终于完成了。

大运河跨越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巩固国家统一、多民族的融合和团结、促进南北方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积累的历史文化底蕴厚实、内容丰富、形式多姿多彩,从而形成了独具体系和特色的运河文化,成为后世史学家总结研究的对象。

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调研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引言是文章的开篇,用于介绍撰写此报告的目的和背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本篇调研报告的主题是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研究。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内河水运系统,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了国家重大战略。

在这一引言部分,我们将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目的以及文章的结构进行概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背景。

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亦称为京杭大运河或京杭大运河,是连接我国北方和南方的重要水运通道,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它不仅起到了巨大的交通运输和经济贸易的作用,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次,我们将论述大运河文化带的地理优势。

大运河穿越了我国的多个省市,沿线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

这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同时还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

最后,我们将介绍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遗产。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运河沿岸的古城古镇、古建筑、古遗址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古代运河文明的辉煌,也对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大运河文化带的概述,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并对接下来的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背景、地理优势以及丰富的文化遗产,探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意义、现状与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报告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编写:第一部分:引言1.1 概述- 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1.2 文章结构- 对本文的结构进行说明,介绍各部分内容和组织方式1.3 目的- 阐明进行该调研报告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正文2.1 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背景- 探讨大运河文化带的起源、历史沿革和发展过程2.2 大运河文化带的地理优势- 分析大运河文化带的地理位置、河道布局和对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性2.3 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遗产- 探寻大运河文化带的丰富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筑、传统艺术、民俗习惯等第三部分:结论3.1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意义- 分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于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经济增长等方面的意义3.2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阐述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状,包括存在的困难、问题和挑战3.3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发展前景- 展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未来,探讨可能的发展路径和前景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历史背景、地理优势和文化遗产,并深入分析其建设的意义、现状与问题,最后探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发展前景。

常州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状况

常州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状况

青果巷古城区一直有居民 在其中居住,这一次的改造需 要这些具名搬离他们的家园, 为了给当地居民最好的搬迁条 件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房屋征 收补偿方案,经过了多轮论证 和广泛征求意见后才最终确定, 在补偿价格、安置房源、奖励 措施等各个方面,都最大限度 地考虑到居民的实际情况和合 理要求。截止2012年11月15日 零点,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及 东侧历史风貌区修缮与保护项 目第一奖励期已顺利结束。在 第一奖励期的40天时间内,共 完成签约962户,签约率达85%, 其中民房签约929户,签约率 87%。
瞿秋白故居原为瞿氏家族祭奉祖 宗的祠堂,总面积1051平方米, 1982年3月25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 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经 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于1985年6 月18日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50周 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
瞿秋白故居 (天香楼)
青果巷 盛宣怀故居
盛宣怀故居位于常州青果 巷西段,大马园巷东侧。盛 宣怀童年便卜居于此。1992 年,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常 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 月,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 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今 日 青 果 巷
2009年8月,常州 市规划局公布《常 州市青果巷历史文 化街区保护规划草 案》公示,打破了 青果巷500年的平 静,也牵动了常州 人的神经,青果巷 保护或者改造立即 成了常州人网上网 下热议的中心,人 们纷纷对此发表意 见或建议。
青 果 巷 局 部 地 段 规 划 参 照 示 意
五百年青果巷, 显五百年沧桑。
青果巷是常州古老街 巷之一。始建于明万 历年(1581年)前,旧 有“千果巷 ”之称。 后运河改道 ,巷名 仍保留至今。常州方 言“千”、“青”难 辨,才有了现在的 “青果巷”。
青果巷保护,从1987年开始。

关于常州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常州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常州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常州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
【期刊名称】《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3)004
【摘要】从京杭大运河正走向世界文化遗产,到常州古运河保护开发的意义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阐明了常州古运河保护开发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从而从打造常州古运河龙文化、名人文化、工商业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五大文化品牌及沿河古迹文物的修缮、移建、复建等方面,论述了常州保护开发古运河的内容和方法.【总页数】6页(P1-6)
【作者】常州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
【作者单位】常州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7
【相关文献】
1.传承文脉弘扬特色打造民族区域文化品牌——以常州为例试论古运河的保护开发利用 [J], 张勇
2.浅谈潭蓬古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及保护对策 [J], 黄家庆
3.常州古运河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J], 李寒; 顾锡宏
4.常州古运河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J], 李寒; 顾锡宏
5.德州古运河历史文化景观数字化保护研究 [J], 赵瑞超;李国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建设常州运河文化旅游风光带的对策分析

关于建设常州运河文化旅游风光带的对策分析

关于建设常州运河文化旅游风光带的对策分析吕佳宿爱云沈湉于爱华王富玲摘要: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常州运河旅游风光带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及挑战,对常州市的形势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常州运河旅游风光带的建设对策给出了具体的意见。

关键词:SWOT分析法;文旅融合;旅游风光带一、常州运河旅游风光带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1)悠久的历史常州段运河是中国运河史上历史悠久的河段之一,运河常州段沿线分布着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包括常州运河河道,常州古桥,码头,沿岸古镇等等。

不仅如此,常州市还拥有常州梳篦,乱针绣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常州段运河独特的运河文化。

如今,常州段运河的旅游风光带建设以创新为发展动力,实施改造工程,融合运河文化,打造全域旅游视角下文旅融合发展的常州运河旅游风光带。

(2)传统的建筑常州运河旅游风光带周边的许多街道依然保留着传统特色,建筑的风格,布局,装饰都具有传统风貌,是商业都市所不具备的,融合了文化特色和旅游特色,有很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街道内的建筑是明清特色,风格自由灵活;周边的街道是石板路,清幽古朴;传统的民居内部的光线明暗交替,烘托出民居的宁静,富有空间层次感。

(3)便捷的交通人们可以通过乘坐公交进行常州运河旅游风光带景区的观光游览。

例如,258路途经怀德桥,南运桥,西仓桥和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对常州运河旅游风光带的游览。

(二)劣势分析(1)常州运河旅游风光带的景区建设还不成熟常州段运河的旅游景区景点形式单一,景区以观赏性质为主。

然而,许多游客对于单一观赏性质的景区没有兴趣,因此旅客流量不大。

常州运河景区工作人员应着力改变这一状况,打造观赏,娱乐,参与一体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参与感。

(2)文旅发展载体薄弱常州运河旅游风光带建设因其独特的古运河文化特色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3)缺少旅游文化专业人才以文旅融合为基础的运河旅游风光带建设当然离不开旅游专业人才的推动。

常州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状况调查

常州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状况调查

拿什么来拯救你,常州的文化遗产拆!拆!拆!在全国中等城市的历史文化名城序列表中,这个字出现频率最高的当算常州市。

什么都能拆,什么都敢拆!领导的政绩就是拆出来的,开发商私人老板的滚滚财源也是拆出来的。

借文物“开发”、“利用”为幌子,说是为了改善城市形象,为了加快城市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如果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修旧如旧’的层面上,那么‘门前冷落车马稀’将是其最终的结果”(摘自常州某报特别报道:《前后北岸:文化“掘金”之旅》被采访人,市文管会修缮工程指挥部总监理唐三祥。

)这里紧接唐先生的话,常州人防办所属的常州华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强先生表示:“前后北岸的开发并不是简单的‘复古’,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将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真得感谢这两位马前卒的坦言,让我们知道了这一幕狼烟背后的实质.-----摘自<<西祠胡同>>粗暴的城市改造适应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但却把许多珍贵的城市遗产、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损毁了。

快速的、粗糙的、新建起来的建筑又把原来富有特色的、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风貌全部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简陋的所谓现代新城市。

“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向着这一伟大的目标,常州市各个角落的文物遗址都在向着现代化前进!一排排泥塑古墙在挖掘机的哄哄声中相继倒下,随即又是一排排一模一样的水泥大墙竖了起来,人们一直有这样一个疑惑:新出来的建筑到底是算古迹呢还是现代建筑?于是我开始从实践中寻找答案。

首先我去参观了一下常州的古代遗址----淹城。

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是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

据说,这也是世界上公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面积约0.6平方公里,迄今已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现为全国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3000年的风风雨雨,留下来的都是造化的杰作。

客观存在有的是江南水乡充盈清澈的碧水,有的是沃野上千年遗留下来的几何图形般的丰碑,以及许多蕴藏在地下的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关于常州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常州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常州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两千多年来,古运河为常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市运河南移工程的实施,古运河的运输功能将大大弱化。

作为常州的母亲河,如何运用好这一宝贵资源,进一步发挥好古运河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今年6月份以来,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在徐峻范副主席的带领下,组织了部分委员和邀请了有关专委会及部门的负责人,就常州古运河、关河及其他市河水系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调研中,委员们听取了市建设局、规划局、环保局、文化局、旅游局、园林局、水利局、交通局、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常州段古运河状况,学习考察了苏州、无锡、杭州、南通等有关城市保护开发古运河(市河)的经验,并邀请了省旅游局专家以及绍兴市负责古运河整治工程的有关专家作了专题讲座。

通过调研,委员们认为,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足以与长城相媲美。

作为一个依托运河而兴起、繁荣的运河城市,常州的古运河如何在进一步的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何更好地利用古运河,发挥古运河在常州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委员们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

一、增进共识,充分认清常州古运河保护开发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京杭大运河,从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开端,到隋朝基本形成,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道,它不仅是我国南北水运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商贸、文化、水利的重要载体。

京杭大运河常州段全长44.7公里,市区段23.8公里。

由于古运河穿城而过的特征和常州城水相依的格局,常州古运河保护开发势在必行,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

(一)京杭大运河正在走向世界文化遗产历经两千多年的积淀,大运河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及民俗风情。

常州古运河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总结

常州古运河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总结

常州古运河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总结
一、引言
二、常州古运河的历史与背景
2.1 古运河的形成与发展
2.2 古运河的历史意义
三、古运河文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3.1 古运河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3.2 古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
3.3 古运河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四、古运河文化保护的策略与措施
4.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4.2 加强古运河文化保护宣传与教育
4.3 推动相关产业与旅游的发展
4.4 加强古运河水域的保护
五、古运河文化开发利用的情况与成果
5.1 古运河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5.2 古运河文化开发利用的成果
5.3 古运河文化开发利用的经验与启示
六、古运河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展望
6.1 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6.2 古运河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意义
6.3 古运河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挑战与机遇
七、结论
八、参考文献
1.XXXX
2.XXXX
3.XXXX。

常州市古运河旅游规划前期调研资料.doc

常州市古运河旅游规划前期调研资料.doc

常州市古运河旅游规划前期调研资料一、有关古运河自然特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现状以及沿河街区、建筑、桥梁等基本情况老运河及关河滨河地带位于常州主城区的中心,区位显要,连接内外,串联古今,是城市商业文化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城水格局来看,常州“四城四河,河中有城,城中有河,城河相依”的格局,直到今天依然保存完整。

这种格局与其他运河城市的城水格局相比,是独一无二的。

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运河、关河及市河的空间区位十分显要,它们形成独特的内外两道水系环抱核心城区,串联青果巷、前后北岸、天宁寺——舣舟亭三大历史街区,城市的十字形景观商业轴——南北大街和延陵路横跨其上。

河道外围的城市主干道连接核心城区内外,并形成滨河地带的交通环。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资源丰富,有天宁寺、舣舟亭、瞿秋白故居等文物景点,有青果巷等三大历史街区以及红梅公园等城市公园。

同时由于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使得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名士文化、崇学文化、饮食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型相互交融,并最终形成独特的常州地方文化。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旅游资源:北接以中华恐龙园和小黄山旅游度假区为主要景点的现代休闲旅游区,南通淹城遗址公园和滆湖旅游区,内连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沿线串联天宁寺、红梅公园、舣舟亭、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西瀛里明城墙、篦箕巷、文亨桥等景点。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现状:老运河仍全程通航,关河局部通航,而市河则不通航。

河道水质普遍较差,以 5 类水质为主。

岸线以防洪堤为主,形式单调,缺乏亲水性。

桥梁、栏杆、码头等风格和形式凌乱,缺乏特色。

公厕、销售厅、路灯、标示系统等配套设施与小品,极其缺乏。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沿河现状驳岸:除红梅公园外侧为较好的自然式驳岸外,其余驳岸均以垂直式驳岸为主,运河、关河沿线驳岸大部分较好,少量河段驳岸破旧,同时运河沿岸传统码头较多,并多以破旧形象为主。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城市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常州段与苏州段为例

城市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常州段与苏州段为例

文化产业0 引言在悠久的年历史中,京杭运河作为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不仅加强了中华大地上南北文明的联系,而且带动了中国文化的输出传播与异国文化的输入内化,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融发展。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运河沿线城市的途中,多次对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近代以来,运河经济地位逐渐被江海经济取代,古运河的辉煌不复存在,但它的人文价值却历久弥新,应深入发掘,妥善保护,合理利用。

常州段和苏州段作为京杭运河在苏南段的重要节点,在地理环境、社会政治关系、经济发展、民俗文化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

本文研究苏州、常州的城市背景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对运河的态度,结合当下新趋势,探讨当前保护发展运河文化需要思考的问题。

1 京杭运河的变迁与发展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至南北朝期间,运河河道里程短,通航时间短,影响范围较小,运河文化尚未成型[1]。

隋朝,运河上可至北京,下可至杭州,以洛阳为转折点,是沟通三河两江的国家水运动脉[2]。

元代,航运中心移至北京,水道裁弯取直。

隋至元,运河的开挖与维护技术提高,相关政策与政府管理体系完善。

运河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融汇碰撞,运河区域文化渐渐与其他区域区分开来[3]。

明清极为重视运河的漕运功能,对运河的管理与修缮更为周密。

河道的稳定与持续畅通,保证了漕运的发达与商业的繁荣,区域内外文化交流深入、人口的迁移流动频繁,沿河区域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运河文化空前兴盛[4]。

清朝后期,国力衰弱,河政腐败,加上田赋折色,运河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政府放任其自生自灭,运河也变得淤塞起来[5]。

海运和铁路快速发展,逐渐取代了运河的运输功能[6]。

到了民国年间,运河更是残破不堪。

2 运河发展与城市变迁纵观运河城市的历史,其格局变化皆与运河息息相关。

历史上,常州曾经发生过三次大型的运河改道[7]。

元代正元年,常州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运河改道,全新的城南渠在春秋古运河的南面开通[8]。

明万历年间,在其南面又开浚明运河[9]。

【精编范文】江苏省古运河旅游考察报告-范文word版 (9页)

【精编范文】江苏省古运河旅游考察报告-范文word版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江苏省古运河旅游考察报告“长城雄风,运河神韵”,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齐名,并称为中华民族为人类开创的两大人工奇迹。

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大力加强对沿河相应区段的保护、修复、整治,为古运河的保护和利用做了大量的工作。

根据《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新近编制的《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十一五”期间,我省将重点打造古运河旅游品牌,为建设“旅游强省”提供新的旅游增长点。

为此,省旅游局从201X年9月11日开始,由局领导杨炤明同志带队,组织运河沿线8市旅游局分管领导和特邀的省水利厅、交通厅有关同志以及部分专家,对江苏古运河旅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考察。

考察组行程201X余公里,穿越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河流,途经江、浙两省10余座城市,对古运河沿岸60多处重要旅游资源和旅游建设项目进行了重点考察,听取了各地的情况介绍,并多次组织座谈会讨论交流,对江苏古运河旅游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取得了丰硕的考察成果。

一、江苏古运河历史概貌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市,经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等省市,南达浙江杭州市,贯通中国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江苏是孕育京杭大运河的摇篮,公元前485年,吴国在长江与淮河之间(今扬州和淮安之间)开凿了大运河最早的航段——邗沟,距今已有2490年历史。

大运河江苏段长达690公里,约占京杭大运河总长的五分之二,习惯上大致分为中运河(淮安以北)、里运河(淮安至扬州)和江南运河(镇江以南)三段,依次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市。

历史上,江苏古运河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对促进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及至唐代,大运河流经的江淮地区更成了全国财赋的中心区域,“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城市更新中运河沿岸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以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为例

城市更新中运河沿岸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以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为例

492023.03 / Urban Renewal and Optimization Design 城市更新与优化设计常州文化新码头”这一活态利用工业遗产的典范。

1常州纺织工业与运河五号的历史沿革1.1常州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常州地处苏南地区,河网密布、物产丰富,特别是商业和手工业依托运河而繁荣,常州得以成为区域经济的集散中心[3]。

在常州近代工业发展史中,纺织业是最为突出的。

晚清时期,常州人受到“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在原有手工业基础上扩大生产,开设了晋裕布厂、振余布厂。

北伐战争以后,群众抵制洋货的情绪高涨,常州开始大量兴办染织厂,“七七”事变以前,全城共有棉纺织染厂30余家。

1937年常州沦陷后,工业受到严重破坏,纺织业亦未能幸免,8年间足有30%的工厂关停,抗战胜利后才得以复产 [4]。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常州纺织工业进入全盛时期,常州第五毛纺织厂就是这一辉煌时期的见证。

1.2运河五号的传承与再生五毛厂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32年由汤梦熹、荆春生、费定庵创办的三和布厂,1933年由毛锡章接手,改名恒源布厂;1936年,毛锡章等人又改组企业,成立恒源畅染织股份有限公司。

抗战时期,工厂几近停产;1949年4月常州解放,在政府的帮扶下,工厂恢复生产,并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成立了公私合营的恒源畅染织厂,1966年9月改名国营常州第五棉织厂;1980年转产毛纺织,1981年改名国营常州第五毛纺织厂。

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常州运河沿线的工厂逐步关停,五毛厂的生产规模日益缩小,直到2007年完全停产。

园区管理者常州工贸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转型发展,于2009年5月开展“运河五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2010摘要 常州依京杭大运河而建,城市也因河而兴。

在历史上,常州的纺织工业曾辉煌一时。

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工厂陆续关停,遗留下来的厂房成为城市更新中的存量资源。

大运河文化的调研报告

大运河文化的调研报告

大运河文化的调研报告《大运河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自古以来,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连接着京杭大运河和京杭铁路,贯穿了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多个省份,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干线之一。

大运河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自然景观而备受瞩目。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大运河文化的价值与影响,为进一步挖掘与保护该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二、大运河文化的历史背景大运河的修建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最终始建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修建与维护。

大运河以其宏伟的规模、先进的工艺与艰苦的施工过程,展现了古代中国水利工程的壮丽与智慧。

三、大运河文化的价值与影响1. 经济价值:大运河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干线之一,在古代对于促进商品流通与国家财富的积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历史价值:大运河沿途分布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如隋唐时期的永济桥、元代的泗州古镇等,这些遗迹见证了大运河的兴衰沧桑,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忆。

3. 文化价值:大运河文化融合了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与艺术形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如扬剧、河南评弹等地方戏曲形式,以及大运河沿线特色的民俗活动等,都为大运河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4. 生态价值:大运河流域生态环境丰富多样,河道两岸的湿地生态系统、沿途的植被群落等都为大运河增添了独特的自然风光。

四、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 文化遗产保护:应加强大运河周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尤其是对于遗迹的保护与修复应注重科学、专业的手段。

2. 教育与宣传:加强大运河文化的教育与宣传,提高民众对大运河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增加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 旅游开发与利用: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与完善相关的旅游设施,提升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品质与价值。

4. 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大运河文化的支持力度,提供经费与政策上的支持,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五、结论大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最长的运河,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文化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常州古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两千多年来,古运河为常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市运河南移工程的实施,古运河的运输功能将大大弱化。

作为常州的母亲河,如何运用好这一宝贵资源,进一步发挥好古运河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今年6月份以来,市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在徐峻范副主席的带领下,组织了部分委员和邀请了有关专委会及部门的负责人,就常州古运河、关河及其他市河水系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调研中,委员们听取了市建设局、规划局、环保局、文化局、旅游局、园林局、水利局、交通局、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常州段古运河状况,学习考察了苏州、无锡、杭州、南通等有关城市保护开发古运河(市河)的经验,并邀请了省旅游局专家以及绍兴市负责古运河整治工程的有关专家作了专题讲座。

通过调研,委员们认为,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足以与长城相媲美。

作为一个依托运河而兴起、繁荣的运河城市,常州的古运河如何在进一步的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何更好地利用古运河,发挥古运河在常州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委员们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

一、增进共识,充分认清常州古运河保护开发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京杭大运河,从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开端,到隋朝基本形成,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道,它不仅是我国南北水运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商贸、文化、水利的重要载体。

京杭大运河常州段全长44.7公里,市区段23.8公里。

由于古运河穿城而过的特征和常州城水相依的格局,常州古运河保护开发势在必行,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

(一)京杭大运河正在走向世界文化遗产历经两千多年的积淀,大运河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及民俗风情。

在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国家有关部门拟与沿岸17城市一起,将京杭大运河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最新一版《行动指南》中,把大运河的特点归结为:“它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

”(二)运河沿线城市早已闻“机”起舞随着古运河申遗呼声的高涨,从国家到地方都越来越重视古运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最近在考察江苏时指出,要充分认识运河文化对江苏经济文化发展所具有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作用。

而在江苏省编制的旅游发展规划中,也正式提出了“一圈三沿一轴”的旅游发展布局,而其中的“一轴”就是以沿河风貌为轴的古运河旅游线。

同时,运河沿岸城市也都?闻“机”起舞,纷纷做规划、投巨资、创特色,展开了新一轮的古运河保护开发整治工程,力争把古运河打造成二十一世纪旅游休闲品牌线路。

无锡市确定了“古今对话,中西结合,演绎历史长河,再现人与水共生的繁荣景象”的古运河整治工程主题,提出要充分发掘“四大米市”、“水弄堂”和“民族工商业发源地”等历史遗迹。

苏州市着力打造“吴文化重镇”,已建成了城水相依的环古城市河旅游风貌区,进入了运河整治的第三期工程。

扬州市则依托古运河两岸人文古迹、水利工程和都市风貌,包装“古运河水乡之旅”,提出将古运河沿线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打“中国运河”、“中国漕运”牌。

杭州市紧紧围绕“江河湖溪四水共绕的山水城市”目标,要将古运河打造成能与巴黎塞纳河媲美的世界级旅游品牌。

绍兴市按照“天人合一”、“古今同源”理念,以“传承古越文脉,展示水乡风情”为主题,把古运河构筑成一条融历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历史文化风景线。

(三)常州保护开发古运河的重要意义常州是一个差不多与京杭大运河同时兴起的城市。

从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开凿运河,自望亭经无锡达常州迄奔牛起,常州人就开始沿着运河筑城生活。

后来,常州作为郡、州、府的所在地,依托于运河而繁荣发展的因素就更为明显。

常州城依水而筑、因水而兴,运河水穿城而过、绕城而行,形成了常州城依水、水抱城的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格局。

可以说,运河水默默孕育、滋养、造就了这一方土地,孕育了常州城市、成就了常州郡府、格局了常州街巷、带动了常州经济、奠基了常州文化。

运河是常州城市最具文化积淀的构想符号之一,是集常州城市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等资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品牌。

常州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两千多年来,古运河形成了常州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耕读之家、枕河人家的城市独有特性和文化特色。

商贾贸易、运河漕运、木业、米业、豆业、果业、茶业,以及随后依运河而兴起的民族工商业等等,铸就了常州经济的辉煌。

对这些独特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对于常州新一轮发展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突出体现在:能够进一步文化常州,展示历史文化风貌,形成运河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造就常州自己独有的文化氛围,增强常州城市独特的魅力;能够进一步强化常州,收到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开发利用运河景观的无形资产,形成常州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提升运河周边土地价值,带动房地产市场发展升级,促进运河滨水地区商业、娱乐业、休闲业等的发展;能够进一步美化常州,整治运河水环境,修复滨水生态系统,扩展绿化、净化、亮化空间,构建宜人宜居生态环境,为常州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而同时也在为保护和传承城市固有的文化价值及其特征、为大运河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常州古运河保护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目前来说,常州段古运河仍然担负着繁重的水运任务和城市抗洪防灾等任务,因此,多年来常州虽然在古运河的保护开发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一是古迹散置。

运河市区段是常州古运河的精华,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美好传说的文化遗存,但目前这些遗存大多仍只是以自然状态散存,并没有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串成解读常州和运河历史的文脉,编成品味常州的精美旅游线路。

二是功能混杂。

古运河沿线保护开发利用做得不够,居住区、工厂区混置,旅游休闲区基本没有形成。

三是开发无序。

由于以往的城市规划中,没有将古运河(包括关河、市河)及滨河地带作为一条常州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之河来编制单独的规划,导致目前古运河两岸开发显得比较混乱。

四是绿地缺损。

近几年,虽然沿着运河营造了一些绿地,但从总体上来说,绿地数量少,分布零散,有限的绿地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结。

五是水质较差。

目前,古运河的水质大多属4类有的甚至属5、6类水质,这与要营造亲水环境的古运河保护开发要求相差很远。

所有这些,都使得古运河无论是在运河设施、两岸建设、绿化美化,还是水质水体等方面,都仅仅只局限于体现出其作为一条交通运输河道的功能,而其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五)常州古运河保护开发面临的机遇常州保护开发古运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好机遇。

一是全市上下各方面共同关心,市委、市政府已把常州古运河的保护开发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市“十一五”旅游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六大重点景区项目之一就包括古运河——青果巷——前后北岸历史文化旅游带;市确定的加快服务业发展的50个重点项目中,已将运河综合整治及开发列入其中;常州老运河及关河滨河地带概念性城市设计也已大体形成。

二是运河南移工程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中,预计2007年将会完工,这为古运河的保护开发提供了可能、腾出了空间。

三是常州古运河一直作为水运的主干道,整个水体未受损失,不存在干涸淤积等问题。

四是围绕古运河,在水体的保护修复、滨河绿化等方面,过去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为古运河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创造了一定条件。

五是兄弟城市的经验与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可以少走弯路,后来居上。

可以说,挖掘常州古运河内涵、再现常州古运河辉煌,让古运河成为常州城市的新亮点,正在成为常州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种历史性机遇。

二、传承文脉,精心打造常州古运河五大文化品牌京杭大运河是被世界所认知的中国历史人文景观之一,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一般河流所无法比拟的。

对于常州来说,运河所包含的价值和意义更是与别的城市有所不同。

委员们认为,保护开发古运河,就是要把常州古运河的独有性、稀有性、文脉性充分显现出来。

在总体思路上,就是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01年—2010年文化名城建设规划纲要》中关于“好山好水好风光、龙城龙园龙文化、古寺古塔古运河、名人名馆名建筑”的发展要求,“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推陈出新,形成品牌”,通过依托古运河两岸人文古迹和都市风貌等资源,构建古运河、关河、市河等城区水道和滨河建筑,来充分展示古运河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展现水上常州的独特魅力,将古运河打造成常州江南水乡旅游的主要载体,成为国内著名的“古运河之旅”品牌线路。

在特色构思上,就是要精心构划和包装常州古运河“五大文化品牌”,形成“常州龙文化”、“常州名人文化”、“常州民族工商业文化”、“传统宗教文化”和“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系列,使古运河成为体现常州历史文化名城品位的独特韵味,建设文化常州的神来之笔。

(一)弘扬常州龙文化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传人为“龙”注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龙的文化、龙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常州城号称“龙城”,绕城而行的运河水围就了龟城龙形的城垣结构,“龙城书院”、“龙城象教”、“六龙入郡城”、工业经济“六条龙”、“中华恐龙园”、以及以龙冠名的路、桥、河、巷、港、船等等,使常州的“龙城”别称更具内涵。

近千年来,常州人爱龙誉龙,演绎了一系列“龙的故事”,延伸了龙文化内涵,舞出了万龙腾飞、群龙飞舞的龙腾虎跃新景象,使龙文化成了常州文化的一大特色。

在常州古运河的保护开发中,可以将运河沿线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以及栏杆扶手等的造型设计与龙结合起来;通过建造鲤跃龙门、六龙城、龙文化广场、龙文化博物馆等,把龙的形象,龙的图腾,龙的神话,龙的文化风俗,龙的精神象征等素材荟萃展示出来;并通过组织有关龙舟、龙舞、龙吟等活动,来充分彰显常州“龙城”特色,形成游览运河、品味龙城、弘扬龙文化的特色之景。

(二)弘扬常州名人文化常州历来俊采星驰,人文荟萃,“江山代有才人出”。

并多次抓住历史上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机遇,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经过交汇、碰撞、涵容,使常州区域文化几度辉煌、领导潮流,从而形成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善吸纳、务实效、争一流、重信诺的常州人文精神。

南北朝时期常州出了十五位皇帝。

唐代以来,常州出过进士1546名,其中状元9名、榜眼8名、探花12名、传胪6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