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基础数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感染性疾病(病毒、细菌、结核、脓毒血症)、血液系统疾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物理化学因素(放射线、同位素、化学/药物)、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类脂质沉积病、恶性肿瘤)、其他:SLE、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休克等。
(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正常值:0.5%~5%。
6.血压
正常人安静状态下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压30~40mmHg。上肢血压右侧比左侧高10~20mmHg,下肢血压高于上肢20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新生儿呼吸约为44次/分。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增快,体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大约增加3~4次/分。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称为呼吸过缓。
10.泌尿系统
男性尿道长18~20cm,女性尿道长4~5cm。一般尿液ph值在4.5~7.5。平均为6。成人在正常情况下,尿比重波动于1.015~1.025之间,若尿比重经常为1.010左右,提示肾功能严重障碍。正常成人每日液体需要量为1500ml左右,应鼓励病人每日摄入2000~3000ml。膀胱冲洗液的温度为38~40℃。瓶内液体液面距床面约60cm。滴速为60~80滴/分。如果滴入治疗用药,须在膀胱内保留30min后再引流出体外。每日冲洗3~4次,每次冲洗量500~1000ml。
成年女性(3.5~5.0)×1012/L110~150g / L
新生儿(6.0~7.0)×1012/L170~200g / L
(2)临床意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贫血、出血、血容量增多稀释。
17.肛管排气法:将肛管插入直肠15~18cm。保留肛管不超过20min。
18.口服药:口服药为液体时,若药液不足1ml时用滴管吸取,以15滴为1ml计算。强心甙类药物在脉率低于60次/min时应暂停服用。
19.雾化吸入
多数雾化器能产生直径在5μm以下的均匀的气雾颗粒。超声雾化时可用氨茶碱0.125~0.25g或沙丁胺醇0.1~0.2mg.以解除支气管痉挛;可用α-糜蛋白酶0.25mg或10%~20%乙酰半胱氨酸溶液1~3ml,以稀化痰液,有助排痰。地塞米松2.5~5mg以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雾化吸入每次治疗时间是15~20min。氧气雾化吸入法:氧气流量为6~8L/min。
3.白细胞计数(WBC)
(1)正常值
成人:(4~1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2)临床意义
白细胞升高: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和炎症、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异常增生性增多见于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急性传染病(伤寒)
(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正常值:0~1%。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
(4)淋巴细胞(lymphocyte,L):正常值:20%~40%,外周血中T细胞占50%~70%,B细胞占15%~30%。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麻疹、传单、肝炎、百日咳、结核)、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ALG、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5)单核细胞(monocyte,M):正常值:3%~8%
单核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见于儿童及两周内婴儿。病理性增多:某些感染、血液病、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期。
22.瞳孔
瞳孔直径为2~5mm。瞳孔直径大于5mm称为瞳孔散大,瞳孔直径小于2mm,称为瞳孔缩小,小于1mm为针尖样瞳孔。
23.心肺复苏
心前区捶击术由20~25cm高的地方,垂直向下捶击胸骨下段1~2次,每次1~2s。口对口人工呼吸频率,成人14~16次/min,儿童18~20次/min,婴幼儿30~40次/min。每次吹气量约800~1000ml,一般不超过1200ml。胸外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下压使胸骨下陷3~5cm,幼儿可使胸骨下陷2~3cm,对婴幼儿可用拇指或2~3个手指即可,按压幅度1~2cm。抢救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7s。生命复苏标准之一,肱动脉收缩压大于60mmHg。
大量不保留灌肠: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水、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ml,小儿200~500ml。溶液温度一般为39~41℃,降温时用28~32℃,中暑时用4℃。灌肠桶内液面高于肛门约40~60cm。伤寒病人灌肠时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cm,液体量不得超过500ml。肛管插入直肠7~10cm,小儿插入深度约4~7cm。嘱患者保留灌肠液5~10min,再排便。降温灌肠,液体要保留30min,排便后30min再测量体温并记录。
8.冷热疗法
病人用冷或用冷30min后,应停止用冷或用热,给予1h复原时间。凡扭伤、挫伤后48h内禁忌用热疗。温水擦浴的水温要求在32~34℃。擦浴过程不宜超过20min。乙醇擦浴的乙醇浓度为25%~30%,温度为30℃。热水袋准备1000~1500ml的热水,水温60~70℃。对老年人、小儿、昏迷、用热部位知觉麻痹、麻醉未清醒者,水温应调至50℃。鹅颈灯距离治疗部位30~50cm,每次照射20~30min。热湿敷法水温50~60℃。坐浴时间为15~20min。
20.股静脉穿刺
股动脉在腹股沟中1/3与内1/3交界处。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针头与皮肤成90°或45°角刺入。如误进股动脉,拔出针头后局部加压至少5min。注射完毕,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min。
21.输血
血液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后再输入。开始输入速度宜慢,滴速不超过20滴/min,观察15min后,如无不良反应,根据病情调节滴速, 成人一般40~60滴/min,儿童酌减。自体输血一般于术前3w开始预存自体血,每周或隔周采血一次。注意最后一次采血应在手术前3d。大量输血指在24h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总血容量。输入库存血1000ml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
3.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cm×30cm×30cm。
4.体温
口温正常值36.3~37.2℃;肛温正常值36.5~37.7℃;腋温正常值36.0~37.0℃。体温变化的范围一般超过0.5~1.0℃。清晨2~6h最低,午后2~8时最高。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发热程度可划分为:以口温为例,低热:37.3~38.0℃;中低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0℃以上。热型: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过低分期:轻度:32~35℃;中度:30~32℃;重度:<30℃;致死温度:23~25℃。测体温者若有下列活动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活动应休息30min后再测量。口温测量3min。腋温测量10min。肛温测量:肛表插入肛门3~4cm,时间3min。
5.脉率
正常人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儿童脉率平均为90次/分,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老年人平均55~60次/分,高龄时轻度增加,女性比男性稍快,每分钟相差7~8次。各年龄组的平均脉率:1~11月:120次/分;1~2岁:116次/分;4~6岁, 100次/分;8~10岁,90次/分;14岁:80次/分;20~40岁:70次/分;80岁:75次/分。测脉搏:异常脉搏应侧1min。
口服高渗溶液清洁肠道。甘露醇法:病人术前3天进半流质饮食,术前1天进流质饮食,甘露醇溶液1500ml。(20%甘露醇500ml+5%葡萄糖1000ml混匀)。一般服用后15~20min即反复自行排便。 硫酸镁法:病人术前3天进半流质饮食,每晚口服50%硫酸镁10~30ml,术前1天进流质饮食,术前1天下午2:00~4:00口服25%硫酸镁200ml,(50%硫酸镁100ml+5%葡萄糖盐水100ml),然后再口服温开水1000ml。一般服用后15~30min即反复自行排便。
2. 红细胞比积测定(hematocrit,Hct)
(1)正常值:
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2)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积增高:相对性增多(血液浓缩)、绝对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比积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15.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灌肠溶液量不超过200ml,溶液温度38℃。 镇静用10%水合氯醛。 肠道感染用2%小檗碱,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溶液。保留灌肠体位要求臀部抬高10cm。插入肛管15~20 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药液注完后保留药液在1h以上。
16.开塞露通便法:将药液挤入直肠内,保留5~10min。
11.胃肠道及排泄
大肠全长1.5m。直肠全长约16cm。肛管长约4cm。大肠的运动形式集团蠕动每天发生3~4次,最早发生在早餐后的60min内。一般成人每天排便1~3次,婴幼儿每天排便3~5次,成人排便每天超过3次,或者每周少于3次,应视为排便异常。正常成人每天排便量约100~300g。
12.大量不保留灌肠
13.小量不保留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常用灌肠液:“1、2、3”溶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甘油或液体石蜡50ml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120~180ml。溶液温度为38℃。如用小容量灌肠桶,液面距肛门低于30cm。嘱患者尽量保留溶液10~20min后再排便。
14.口服高渗溶液
24.医嘱有效期
长期医嘱指有效期在24h以上至医嘱停止;临时医嘱有效期在24h以内;长期备用医嘱有效期在24h以上;临时备用医嘱仅在医生开写时起12h内有效。
常用检验指标分析
一.血常规
1. 红细胞计数(RBC)与血红蛋白测定(Hb)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
(1)正常值:
成年男性(4.0~5.5)×1012/L120~160g / L
基础护理常用数据
1.体位
中凹卧位:抬高头胸部约10°~20°,抬高下肢约20°~30°;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50°;端坐卧位:床头抬高70°~80°;头低足高位:床尾整体倾斜抬高15~30cm;头高足低位:床头整体倾斜抬高15~30cm。
2.疼痛程度分级
疼痛程度分0级、1级、2级、3级。疼痛数字评分法:0分时表示无痛,10分时表示剧痛;文字描述评分法:0=无痛,1=微痛,2=中度疼痛,3=重度疼痛,4=剧痛,不能忍受。
白细胞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4. 白细胞分类计数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正常值50%~70%
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暂时性升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妊娠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等。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和炎症、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
9.人体供能
人体供能组成:一般蛋白质供能应占总热能的10%~14%,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占60%~70%。产热量:碳水化合物17.15kJ/g,脂肪为39.54 kJ/g,蛋白质为23.46 kJ/g。单位换算如下: 1千卡=4.184千焦耳 1千焦耳=0.239千卡。成年男子的热能供给量为10.0~17.5MJ/d,成年女子为9.2~14.2 MJ/d。标准体重计算公式(Broca公式的改良式):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2.5。皮褶厚度标准值为:男性12.5mm,女性16.5mm。
(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正常值:0.5%~5%。
6.血压
正常人安静状态下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压30~40mmHg。上肢血压右侧比左侧高10~20mmHg,下肢血压高于上肢20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新生儿呼吸约为44次/分。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增快,体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大约增加3~4次/分。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称为呼吸过缓。
10.泌尿系统
男性尿道长18~20cm,女性尿道长4~5cm。一般尿液ph值在4.5~7.5。平均为6。成人在正常情况下,尿比重波动于1.015~1.025之间,若尿比重经常为1.010左右,提示肾功能严重障碍。正常成人每日液体需要量为1500ml左右,应鼓励病人每日摄入2000~3000ml。膀胱冲洗液的温度为38~40℃。瓶内液体液面距床面约60cm。滴速为60~80滴/分。如果滴入治疗用药,须在膀胱内保留30min后再引流出体外。每日冲洗3~4次,每次冲洗量500~1000ml。
成年女性(3.5~5.0)×1012/L110~150g / L
新生儿(6.0~7.0)×1012/L170~200g / L
(2)临床意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贫血、出血、血容量增多稀释。
17.肛管排气法:将肛管插入直肠15~18cm。保留肛管不超过20min。
18.口服药:口服药为液体时,若药液不足1ml时用滴管吸取,以15滴为1ml计算。强心甙类药物在脉率低于60次/min时应暂停服用。
19.雾化吸入
多数雾化器能产生直径在5μm以下的均匀的气雾颗粒。超声雾化时可用氨茶碱0.125~0.25g或沙丁胺醇0.1~0.2mg.以解除支气管痉挛;可用α-糜蛋白酶0.25mg或10%~20%乙酰半胱氨酸溶液1~3ml,以稀化痰液,有助排痰。地塞米松2.5~5mg以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雾化吸入每次治疗时间是15~20min。氧气雾化吸入法:氧气流量为6~8L/min。
3.白细胞计数(WBC)
(1)正常值
成人:(4~1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2)临床意义
白细胞升高: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和炎症、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异常增生性增多见于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急性传染病(伤寒)
(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正常值:0~1%。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
(4)淋巴细胞(lymphocyte,L):正常值:20%~40%,外周血中T细胞占50%~70%,B细胞占15%~30%。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麻疹、传单、肝炎、百日咳、结核)、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ALG、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5)单核细胞(monocyte,M):正常值:3%~8%
单核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见于儿童及两周内婴儿。病理性增多:某些感染、血液病、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期。
22.瞳孔
瞳孔直径为2~5mm。瞳孔直径大于5mm称为瞳孔散大,瞳孔直径小于2mm,称为瞳孔缩小,小于1mm为针尖样瞳孔。
23.心肺复苏
心前区捶击术由20~25cm高的地方,垂直向下捶击胸骨下段1~2次,每次1~2s。口对口人工呼吸频率,成人14~16次/min,儿童18~20次/min,婴幼儿30~40次/min。每次吹气量约800~1000ml,一般不超过1200ml。胸外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下压使胸骨下陷3~5cm,幼儿可使胸骨下陷2~3cm,对婴幼儿可用拇指或2~3个手指即可,按压幅度1~2cm。抢救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7s。生命复苏标准之一,肱动脉收缩压大于60mmHg。
大量不保留灌肠: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水、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ml,小儿200~500ml。溶液温度一般为39~41℃,降温时用28~32℃,中暑时用4℃。灌肠桶内液面高于肛门约40~60cm。伤寒病人灌肠时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cm,液体量不得超过500ml。肛管插入直肠7~10cm,小儿插入深度约4~7cm。嘱患者保留灌肠液5~10min,再排便。降温灌肠,液体要保留30min,排便后30min再测量体温并记录。
8.冷热疗法
病人用冷或用冷30min后,应停止用冷或用热,给予1h复原时间。凡扭伤、挫伤后48h内禁忌用热疗。温水擦浴的水温要求在32~34℃。擦浴过程不宜超过20min。乙醇擦浴的乙醇浓度为25%~30%,温度为30℃。热水袋准备1000~1500ml的热水,水温60~70℃。对老年人、小儿、昏迷、用热部位知觉麻痹、麻醉未清醒者,水温应调至50℃。鹅颈灯距离治疗部位30~50cm,每次照射20~30min。热湿敷法水温50~60℃。坐浴时间为15~20min。
20.股静脉穿刺
股动脉在腹股沟中1/3与内1/3交界处。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针头与皮肤成90°或45°角刺入。如误进股动脉,拔出针头后局部加压至少5min。注射完毕,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min。
21.输血
血液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后再输入。开始输入速度宜慢,滴速不超过20滴/min,观察15min后,如无不良反应,根据病情调节滴速, 成人一般40~60滴/min,儿童酌减。自体输血一般于术前3w开始预存自体血,每周或隔周采血一次。注意最后一次采血应在手术前3d。大量输血指在24h内紧急输血量大于或相当于病人总血容量。输入库存血1000ml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
3.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cm×30cm×30cm。
4.体温
口温正常值36.3~37.2℃;肛温正常值36.5~37.7℃;腋温正常值36.0~37.0℃。体温变化的范围一般超过0.5~1.0℃。清晨2~6h最低,午后2~8时最高。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发热程度可划分为:以口温为例,低热:37.3~38.0℃;中低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0℃以上。热型: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过低分期:轻度:32~35℃;中度:30~32℃;重度:<30℃;致死温度:23~25℃。测体温者若有下列活动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活动应休息30min后再测量。口温测量3min。腋温测量10min。肛温测量:肛表插入肛门3~4cm,时间3min。
5.脉率
正常人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儿童脉率平均为90次/分,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老年人平均55~60次/分,高龄时轻度增加,女性比男性稍快,每分钟相差7~8次。各年龄组的平均脉率:1~11月:120次/分;1~2岁:116次/分;4~6岁, 100次/分;8~10岁,90次/分;14岁:80次/分;20~40岁:70次/分;80岁:75次/分。测脉搏:异常脉搏应侧1min。
口服高渗溶液清洁肠道。甘露醇法:病人术前3天进半流质饮食,术前1天进流质饮食,甘露醇溶液1500ml。(20%甘露醇500ml+5%葡萄糖1000ml混匀)。一般服用后15~20min即反复自行排便。 硫酸镁法:病人术前3天进半流质饮食,每晚口服50%硫酸镁10~30ml,术前1天进流质饮食,术前1天下午2:00~4:00口服25%硫酸镁200ml,(50%硫酸镁100ml+5%葡萄糖盐水100ml),然后再口服温开水1000ml。一般服用后15~30min即反复自行排便。
2. 红细胞比积测定(hematocrit,Hct)
(1)正常值:
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2)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积增高:相对性增多(血液浓缩)、绝对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比积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15.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灌肠溶液量不超过200ml,溶液温度38℃。 镇静用10%水合氯醛。 肠道感染用2%小檗碱,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溶液。保留灌肠体位要求臀部抬高10cm。插入肛管15~20 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药液注完后保留药液在1h以上。
16.开塞露通便法:将药液挤入直肠内,保留5~10min。
11.胃肠道及排泄
大肠全长1.5m。直肠全长约16cm。肛管长约4cm。大肠的运动形式集团蠕动每天发生3~4次,最早发生在早餐后的60min内。一般成人每天排便1~3次,婴幼儿每天排便3~5次,成人排便每天超过3次,或者每周少于3次,应视为排便异常。正常成人每天排便量约100~300g。
12.大量不保留灌肠
13.小量不保留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常用灌肠液:“1、2、3”溶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甘油或液体石蜡50ml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120~180ml。溶液温度为38℃。如用小容量灌肠桶,液面距肛门低于30cm。嘱患者尽量保留溶液10~20min后再排便。
14.口服高渗溶液
24.医嘱有效期
长期医嘱指有效期在24h以上至医嘱停止;临时医嘱有效期在24h以内;长期备用医嘱有效期在24h以上;临时备用医嘱仅在医生开写时起12h内有效。
常用检验指标分析
一.血常规
1. 红细胞计数(RBC)与血红蛋白测定(Hb)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
(1)正常值:
成年男性(4.0~5.5)×1012/L120~160g / L
基础护理常用数据
1.体位
中凹卧位:抬高头胸部约10°~20°,抬高下肢约20°~30°;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50°;端坐卧位:床头抬高70°~80°;头低足高位:床尾整体倾斜抬高15~30cm;头高足低位:床头整体倾斜抬高15~30cm。
2.疼痛程度分级
疼痛程度分0级、1级、2级、3级。疼痛数字评分法:0分时表示无痛,10分时表示剧痛;文字描述评分法:0=无痛,1=微痛,2=中度疼痛,3=重度疼痛,4=剧痛,不能忍受。
白细胞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4. 白细胞分类计数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正常值50%~70%
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增多,暂时性升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妊娠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严寒等。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和炎症、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
9.人体供能
人体供能组成:一般蛋白质供能应占总热能的10%~14%,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占60%~70%。产热量:碳水化合物17.15kJ/g,脂肪为39.54 kJ/g,蛋白质为23.46 kJ/g。单位换算如下: 1千卡=4.184千焦耳 1千焦耳=0.239千卡。成年男子的热能供给量为10.0~17.5MJ/d,成年女子为9.2~14.2 MJ/d。标准体重计算公式(Broca公式的改良式):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2.5。皮褶厚度标准值为:男性12.5mm,女性16.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