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远镜介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缺点:视场较小,镜面互相挡光。需重新 反复镀反射面,部件组装、校准困难。
主焦点式反射镜为抛物面
牛顿式反射镜为球面镜 卡塞格林式
抛物面、凸的双曲面镜。
折轴式
RC系统—改进的卡塞格林
消除了球差和彗差
折反射望远镜的诞生背景
• 彗差
– 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镜 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 经光学系统后,在象平 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 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 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 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 细到粗的尾巴,其首端 明亮、清晰,尾端宽大、 暗淡、模糊
大但
两下
倍 。
面 的
此 两
照幅
片照
所片
用曝
望光
远时
镜间
的相
口同
径,
2)相对口径 A: A = D/F
• 也称“光力”,以符号A表示,定义为物镜的口径D和焦距 之比,即A=D/F。
• 相对口径的倒数(F/D)称为“焦比”(照相机上的光圈 数),也常写为F/(焦比),即口径D=F/(F/D)。
• 如果口径不变,物镜焦距越长,焦比越大,容易得到越高 的倍率;物镜焦距越短,焦比越小,放大倍率较低,但影 像更亮,视野更大。
克里斯托夫·沙伊纳,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正像系统
• 棱镜正像系统
正像系统
• 透镜正像系统
折射望远镜的致命缺点—— 色差
消色差
APO望远镜
• Apochromatic:复消色差的 • 如果制造凸透镜的低折射率材料蓝光对绿
光的部分相对色差恰好与制造凹透镜的高 折射率材料的部分相对色差相同,那么实 现蓝光与红光的消色差之后,绿光的色差 恰好消除 • 萤石--价格昂贵、加工困难,高档的代名词 • AD玻璃、ED玻璃、UD玻璃,代用品
• 物镜所成延展天体像的亮度跟其相对口径的平方(A2)成正 比,因此,观测暗的延展天体应当用相对口径大的望远镜。
• 相反,对于恒星的研究,望远镜的口径大、光力小(加大 焦距,减弱背景光的亮度),才能观测到更暗弱的星。
3)分辨角 δ″
分辨角:两天体的像刚刚能被分开时, 它们所对应的是天球上两点的角距离。
衡量望远镜性能的重要参量
使用望远镜的主要目的:
1、聚光本领: I∝πD2 2、分辨本领:θ=1.22λ/D
因此,衡量望远镜的重要参量是口径。
如何选购合适的望远镜及后端?
• 1. 玩具级天文望远镜
– 价格:几十元到几百元 – 适合不了解天文、没用过天文望远镜的初学者 – 课程内容: ① 了解望远镜的结构,每一个部件的功能。 ② 熟悉望远镜的使用 ③ 自己操作望远镜寻找观测目标 ④ 使用不同目镜观测月球,了解放大率的概念 ⑤ 学习组装望远镜
(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63年,美国 阿雷西博望远镜 305米 • 20世纪70年代,德国 100米 全转向射电望
远镜
• 20世纪80年代
– 欧洲VLBI射电阵,美国的VLBA射电阵
• 中国贵州的 FAST 500米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
• 1963年—星际分子 • 1960年—类星体 • 1964年—微波背景辐射(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67年—脉冲星(诺贝尔物理学奖)
• 2. 入门级天文望远镜
– 价格:大约1千多到2千多 – 种类:赤道式、地平式;折射、反射的 – 适合有一些天文基础的,懂得一些天文常识 – 课程内容: ① 赤道仪作用 ② +巴德膜 观测太阳黑子 ③ +单反相机 观测、拍摄月球 ④ +手机摄影夹 手机拍照 ⑤ +电动跟踪 持续观测
• 3. 业余级天文望远镜
• γ射线:
– COMPTEL、INTEGRAL
哈勃空间望远镜HST
望远镜分类
• 按光学系统:
– 折射、反射、折反射
• 按波段:
– 射电、光学、红外、紫外、X射线、γ射线
• -------------------------------------------------------------• 按机械系统:
折射望远镜的发展高潮
• 1757年,消色差透镜出现
– 火石玻璃制造困难
• 19世纪末,制作大口径折射望远镜的高潮
– 1897年,叶凯士天文台1.02米折射望远镜
大口径玻璃透 镜制造困难, 重力变形严重
折射望远镜
• 优点:焦距较大、相对口径较小,工作视 场大;对镜筒弯曲不敏感。
• 缺点:有残余色差,对紫外、红外波段的 辐射吸收厉害,难以浇制和磨制。
6)极限星等(贯穿本领)m
理想条件下,通过望远镜能看到的最暗的星等为望 远镜的贯穿本领(极限星等)。它反映了望远镜观测天体 的能力。
对于目视望远镜,它的极限星等可以用经验公式计算: m = 2.1 + 5log D
例:科技楼望远镜 D=400mm,
m = 2.1+5log 400 = 15.11 (理论)
拍摄到白矮星的光谱,
为揭示白矮星身世的秘
密提供了有力的观测依 据
1918年 胡克望远镜 口径2.54米
• 沙普利—柯蒂斯 大辩论
• 星系的哈勃分类 • 哈勃定律
1848年 海尔望远镜 5.08米
夏威夷 凯克望远镜 10米
36块镜面,每块镜面口径均为1.8米,而厚度仅为10厘米
反射望远镜
• 优点:口径大,无色差,对镜面材料要求 低,易磨制。
常用的目镜的焦距为10mm左右,用它配在焦距800 mm的望远镜物镜后面,就可获得80倍的放大率。
5)视场 ω
望远镜的成像良好区域所对应的天空角直径的范围叫望远镜的视 场,用角度(2ω°)表示,与放大率G成反比。
tanω = tanω’/ G (目镜望远镜) 2ω’为目镜对应的角直径,称为目镜视场, G为放大率。
反射式望远镜的设想
• 1632年 意大利的数学家 博纳文图拉·卡瓦 列里 提出了反射望远镜的理论
• 1652年 另一位意大利僧侣 尼科洛·祖奇 声 称自己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 1663年 英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詹姆斯·格 里高里 提出使用两个凹面镜制作反射镜的 设计,主镜为抛物面,副镜为椭球面
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为什么使用天文望远镜?
• 增加聚光;用望远镜可以看到人们肉眼看不到 的很暗天体。
• 提高分辨能力;用望远镜可以看清天体的许多 细节。
望远镜的性能参数
1)口径 D I ∝π D 2
• 口径:一般指物镜的有效通光直径,常用符 号D表示。表明光学望远镜的聚光能力。
• 物镜收集星光的能力跟其面积成正比,因此, 物镜的口径越大越容易观测到更暗的天体。
• 通过射电天文手段和方法获得的
如果用其他波段观测会怎么样?
• 红外:
– 并不是所有红外波段都可以 7个窗口 – 1983年,美英荷 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IRAS – 1995年,欧美日 红外空间天文台ISO
• 紫外:
– 地面上无法探测 – 1978年 国际紫外探测器 IUE卫星
• X射线:
– ROSAT、RXTE、CHANDRA、XMM、HXMT
– 检测镜面聚焦的精度
• 詹姆斯·肖特 英国仪器制造商
– 相当简便而精度又高的磨制抛物面镜的技术
望远镜大师——威廉·赫谢尔
罗斯伯爵—威廉·帕森斯
列维亚森 1.8米
M51 旋涡星云
蟹状星云
罗斯的成果
• 1. 证明建造大型望远镜是切实可行的 • 2. 说明如果气象条件不配合,那么望远镜
再好也没有用处。 • 3. 尽管可以建造庞大的望远镜,但是如果
折反望远镜
• 优点:光力强、视场大、成像质量好(修正镜改 正了像差)。适用于观测有视面天体(行星、星 云)。适于巡天和流星、人造卫星观测。
• 缺点:改正镜难磨制,不能做得很大。
多波段天文观测的发展
• 1932年 美国央斯基 银河系中心 射电辐射
标志着射电天文的开端
• 1946年,英国 66.5米射电望远镜 • 1962年,Ryle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
根据光的衍射原理,分辨角为: δ(弧度) = 1.22λ/D
式中D为望远镜的口径; λ为入射光的波长
若分辨角δ用角秒为单位 (1弧度=206265″)
波长用目视观测最敏感的λ=555nm代入, 则有: δ″= 140″/D(mm)
科技楼望远镜D=400mm, δ″= 140″/400=0.35″(理论值) 兴隆2.16m望远镜D=2160mm, δ″= 140″/2160=0.06″(理论值)
找不到能使之运转自如的、并能指向天空 任何部分的办法,那么望远镜就不能被很 好使用。
反射镜面——制约反射望远镜的发展
• 青铜—易腐蚀 • 耐腐蚀金属—价格昂贵 • 玻璃+金属背板—折射 • 1856年,德国 化学家尤斯图斯·冯·利比希
– 镀银
• ——巨型反射望远镜的时代的到来
美国天文学家乔治·埃勒里·海尔
信
• 发现了太阳黑子和太阳自转
使
• 。。。。。。
》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正立放大的像
• 伽利略望远镜缺点:
– 视场小,
– 后端不方便安装瞄准 叉丝(分划板)
开普勒式天文望远镜
德国 开普勒
1611年《屈光学》: 阐述望远镜理论,还 清晰地引入了光线概 念,研究了大气折射, 提出了在小角度情况 下折射角与入射角成 正比,提出了光的照 度定律、视觉理论等
由于地球大气存在湍流影响,加上望远镜的光学镜面会 有像差,所以实际的分辨本领远低于理论值。
望远镜的口径越大,分辨本领越高,越能分辨天体的更细 结构,则能观测更暗、更多的天体。
4)放大率 G
目视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的焦距F1与目镜的焦 距F2之比,即 G = F1/F2
一架望远镜配备多个目镜,就可以获得不同的放大 率。显然目镜的焦距越短可以获得越大的放大率。但 这样并不好,小望远镜用过大的放大率,会使观测天 体变得很暗,像变得模糊。
1908年 威尔逊天文台
口径:1.53米
1917年 威尔逊天文台
胡克望远镜 口径:2.54米
1948年 帕洛马山天文台
海尔望远镜 口径:5.08米
1908年 1.53米
• 威尔逊山:观测条件好
• 光学系统:折轴系统
乔治·威利斯·里奇
• 成果:使用光谱仪拍摄 到了天狼星暗弱小伴星
的光谱,这是人类首次
– 格里高里式望远镜
牛顿反射望远镜
• 1668年,牛顿制成了第一架反射 望远镜,物镜是凹球面金属镜, 物 镜 焦 点 前 装 一 块 和 光 轴 成 45° 的平面反光镜,将星光反射到镜 筒一边,用目镜观察。
球差
卡塞格林反射望远镜
主镜的型式是抛物面镜,次镜则是双曲面镜
• 约翰·哈德利 英国 数学家 天文学家
不同的目镜有不同的ω’,如科技楼望远镜配有三种目镜: 2ω’为52 ° 、2ω’为67 °、2ω’为84 °
若采用常用2ω’为52 °, f = 20mm的 目镜, 则G=4000/20=200
2ω= arctan(tan(52°/2)/200 )*2= 0. 28°=16.7 ’ 若采用 2ω’为67 °的目镜,f = 9mm, ω= ? 若采用 2ω’为84 °的目镜,f = 4.7mm, ω= ?
天文望远镜简介
目录
• 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史
– 望远镜分类
• 天文望远镜的性能参数 • 如何选购天文望远镜
粒子辐射
电磁辐射
引力辐射
• 古代的天文学家
– 巫祝 – 钦天监
天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伽利略
观测成果
《
• 观测了月球 • 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 • 发现了土星的光环
星 座
• 观测了水星、金星的相位变化
• 天文巡天需要大视场望远镜,对应的口径 就不能太大
• 为了看到暗弱的天体,又需要大口径的望 远镜
鱼与熊掌兼得
口径大、视场也大
独臂奇才—施密特
1931年 非球面改正透镜+凹球面反射镜
马克斯托夫
1943年 球面镜+球面镜 三片式和两片式
兴隆 LAMOST
有效口径4米,37块拼接,4000根光纤
– 赤道式、地平式(经纬仪)
• 赤道式的两个轴是极轴和赤纬轴。极轴平行于 地球自转轴,而赤纬轴平行于赤道面。望远镜 绕赤纬轴转动可对向天体的赤纬,绕极轴转动 可对向天体的时角且易跟踪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采用赤道式装置的望远镜常称为“赤道仪”。
具体分为德国式、英国式、框架式、马蹄式、 叉式。 • 地平式装置的两个轴分布在垂直和水平方向。 绕垂直方向转动可对向天体的地平经度(方位 角),绕水平轴转动可对向天体的地平纬度。 特点:稳定性好,重量低。
– 价格:3000以上,到几万
– 镜子+赤道仪(电动控制手柄,带goto)
– 课程内容:
① 调极轴
② 两星校准+多星校准(自动找星)
③ 使用计算机控制望远镜(the sky;sky map等 等)
④ 拍行星 ⑤ 拍星系、星云
+后端设备
• 4. 固定天文台(几十万)
主焦点式反射镜为抛物面
牛顿式反射镜为球面镜 卡塞格林式
抛物面、凸的双曲面镜。
折轴式
RC系统—改进的卡塞格林
消除了球差和彗差
折反射望远镜的诞生背景
• 彗差
– 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镜 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 经光学系统后,在象平 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 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 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 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 细到粗的尾巴,其首端 明亮、清晰,尾端宽大、 暗淡、模糊
大但
两下
倍 。
面 的
此 两
照幅
片照
所片
用曝
望光
远时
镜间
的相
口同
径,
2)相对口径 A: A = D/F
• 也称“光力”,以符号A表示,定义为物镜的口径D和焦距 之比,即A=D/F。
• 相对口径的倒数(F/D)称为“焦比”(照相机上的光圈 数),也常写为F/(焦比),即口径D=F/(F/D)。
• 如果口径不变,物镜焦距越长,焦比越大,容易得到越高 的倍率;物镜焦距越短,焦比越小,放大倍率较低,但影 像更亮,视野更大。
克里斯托夫·沙伊纳,德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正像系统
• 棱镜正像系统
正像系统
• 透镜正像系统
折射望远镜的致命缺点—— 色差
消色差
APO望远镜
• Apochromatic:复消色差的 • 如果制造凸透镜的低折射率材料蓝光对绿
光的部分相对色差恰好与制造凹透镜的高 折射率材料的部分相对色差相同,那么实 现蓝光与红光的消色差之后,绿光的色差 恰好消除 • 萤石--价格昂贵、加工困难,高档的代名词 • AD玻璃、ED玻璃、UD玻璃,代用品
• 物镜所成延展天体像的亮度跟其相对口径的平方(A2)成正 比,因此,观测暗的延展天体应当用相对口径大的望远镜。
• 相反,对于恒星的研究,望远镜的口径大、光力小(加大 焦距,减弱背景光的亮度),才能观测到更暗弱的星。
3)分辨角 δ″
分辨角:两天体的像刚刚能被分开时, 它们所对应的是天球上两点的角距离。
衡量望远镜性能的重要参量
使用望远镜的主要目的:
1、聚光本领: I∝πD2 2、分辨本领:θ=1.22λ/D
因此,衡量望远镜的重要参量是口径。
如何选购合适的望远镜及后端?
• 1. 玩具级天文望远镜
– 价格:几十元到几百元 – 适合不了解天文、没用过天文望远镜的初学者 – 课程内容: ① 了解望远镜的结构,每一个部件的功能。 ② 熟悉望远镜的使用 ③ 自己操作望远镜寻找观测目标 ④ 使用不同目镜观测月球,了解放大率的概念 ⑤ 学习组装望远镜
(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63年,美国 阿雷西博望远镜 305米 • 20世纪70年代,德国 100米 全转向射电望
远镜
• 20世纪80年代
– 欧洲VLBI射电阵,美国的VLBA射电阵
• 中国贵州的 FAST 500米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
• 1963年—星际分子 • 1960年—类星体 • 1964年—微波背景辐射(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67年—脉冲星(诺贝尔物理学奖)
• 2. 入门级天文望远镜
– 价格:大约1千多到2千多 – 种类:赤道式、地平式;折射、反射的 – 适合有一些天文基础的,懂得一些天文常识 – 课程内容: ① 赤道仪作用 ② +巴德膜 观测太阳黑子 ③ +单反相机 观测、拍摄月球 ④ +手机摄影夹 手机拍照 ⑤ +电动跟踪 持续观测
• 3. 业余级天文望远镜
• γ射线:
– COMPTEL、INTEGRAL
哈勃空间望远镜HST
望远镜分类
• 按光学系统:
– 折射、反射、折反射
• 按波段:
– 射电、光学、红外、紫外、X射线、γ射线
• -------------------------------------------------------------• 按机械系统:
折射望远镜的发展高潮
• 1757年,消色差透镜出现
– 火石玻璃制造困难
• 19世纪末,制作大口径折射望远镜的高潮
– 1897年,叶凯士天文台1.02米折射望远镜
大口径玻璃透 镜制造困难, 重力变形严重
折射望远镜
• 优点:焦距较大、相对口径较小,工作视 场大;对镜筒弯曲不敏感。
• 缺点:有残余色差,对紫外、红外波段的 辐射吸收厉害,难以浇制和磨制。
6)极限星等(贯穿本领)m
理想条件下,通过望远镜能看到的最暗的星等为望 远镜的贯穿本领(极限星等)。它反映了望远镜观测天体 的能力。
对于目视望远镜,它的极限星等可以用经验公式计算: m = 2.1 + 5log D
例:科技楼望远镜 D=400mm,
m = 2.1+5log 400 = 15.11 (理论)
拍摄到白矮星的光谱,
为揭示白矮星身世的秘
密提供了有力的观测依 据
1918年 胡克望远镜 口径2.54米
• 沙普利—柯蒂斯 大辩论
• 星系的哈勃分类 • 哈勃定律
1848年 海尔望远镜 5.08米
夏威夷 凯克望远镜 10米
36块镜面,每块镜面口径均为1.8米,而厚度仅为10厘米
反射望远镜
• 优点:口径大,无色差,对镜面材料要求 低,易磨制。
常用的目镜的焦距为10mm左右,用它配在焦距800 mm的望远镜物镜后面,就可获得80倍的放大率。
5)视场 ω
望远镜的成像良好区域所对应的天空角直径的范围叫望远镜的视 场,用角度(2ω°)表示,与放大率G成反比。
tanω = tanω’/ G (目镜望远镜) 2ω’为目镜对应的角直径,称为目镜视场, G为放大率。
反射式望远镜的设想
• 1632年 意大利的数学家 博纳文图拉·卡瓦 列里 提出了反射望远镜的理论
• 1652年 另一位意大利僧侣 尼科洛·祖奇 声 称自己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 1663年 英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詹姆斯·格 里高里 提出使用两个凹面镜制作反射镜的 设计,主镜为抛物面,副镜为椭球面
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为什么使用天文望远镜?
• 增加聚光;用望远镜可以看到人们肉眼看不到 的很暗天体。
• 提高分辨能力;用望远镜可以看清天体的许多 细节。
望远镜的性能参数
1)口径 D I ∝π D 2
• 口径:一般指物镜的有效通光直径,常用符 号D表示。表明光学望远镜的聚光能力。
• 物镜收集星光的能力跟其面积成正比,因此, 物镜的口径越大越容易观测到更暗的天体。
• 通过射电天文手段和方法获得的
如果用其他波段观测会怎么样?
• 红外:
– 并不是所有红外波段都可以 7个窗口 – 1983年,美英荷 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IRAS – 1995年,欧美日 红外空间天文台ISO
• 紫外:
– 地面上无法探测 – 1978年 国际紫外探测器 IUE卫星
• X射线:
– ROSAT、RXTE、CHANDRA、XMM、HXMT
– 检测镜面聚焦的精度
• 詹姆斯·肖特 英国仪器制造商
– 相当简便而精度又高的磨制抛物面镜的技术
望远镜大师——威廉·赫谢尔
罗斯伯爵—威廉·帕森斯
列维亚森 1.8米
M51 旋涡星云
蟹状星云
罗斯的成果
• 1. 证明建造大型望远镜是切实可行的 • 2. 说明如果气象条件不配合,那么望远镜
再好也没有用处。 • 3. 尽管可以建造庞大的望远镜,但是如果
折反望远镜
• 优点:光力强、视场大、成像质量好(修正镜改 正了像差)。适用于观测有视面天体(行星、星 云)。适于巡天和流星、人造卫星观测。
• 缺点:改正镜难磨制,不能做得很大。
多波段天文观测的发展
• 1932年 美国央斯基 银河系中心 射电辐射
标志着射电天文的开端
• 1946年,英国 66.5米射电望远镜 • 1962年,Ryle发明了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
根据光的衍射原理,分辨角为: δ(弧度) = 1.22λ/D
式中D为望远镜的口径; λ为入射光的波长
若分辨角δ用角秒为单位 (1弧度=206265″)
波长用目视观测最敏感的λ=555nm代入, 则有: δ″= 140″/D(mm)
科技楼望远镜D=400mm, δ″= 140″/400=0.35″(理论值) 兴隆2.16m望远镜D=2160mm, δ″= 140″/2160=0.06″(理论值)
找不到能使之运转自如的、并能指向天空 任何部分的办法,那么望远镜就不能被很 好使用。
反射镜面——制约反射望远镜的发展
• 青铜—易腐蚀 • 耐腐蚀金属—价格昂贵 • 玻璃+金属背板—折射 • 1856年,德国 化学家尤斯图斯·冯·利比希
– 镀银
• ——巨型反射望远镜的时代的到来
美国天文学家乔治·埃勒里·海尔
信
• 发现了太阳黑子和太阳自转
使
• 。。。。。。
》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正立放大的像
• 伽利略望远镜缺点:
– 视场小,
– 后端不方便安装瞄准 叉丝(分划板)
开普勒式天文望远镜
德国 开普勒
1611年《屈光学》: 阐述望远镜理论,还 清晰地引入了光线概 念,研究了大气折射, 提出了在小角度情况 下折射角与入射角成 正比,提出了光的照 度定律、视觉理论等
由于地球大气存在湍流影响,加上望远镜的光学镜面会 有像差,所以实际的分辨本领远低于理论值。
望远镜的口径越大,分辨本领越高,越能分辨天体的更细 结构,则能观测更暗、更多的天体。
4)放大率 G
目视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的焦距F1与目镜的焦 距F2之比,即 G = F1/F2
一架望远镜配备多个目镜,就可以获得不同的放大 率。显然目镜的焦距越短可以获得越大的放大率。但 这样并不好,小望远镜用过大的放大率,会使观测天 体变得很暗,像变得模糊。
1908年 威尔逊天文台
口径:1.53米
1917年 威尔逊天文台
胡克望远镜 口径:2.54米
1948年 帕洛马山天文台
海尔望远镜 口径:5.08米
1908年 1.53米
• 威尔逊山:观测条件好
• 光学系统:折轴系统
乔治·威利斯·里奇
• 成果:使用光谱仪拍摄 到了天狼星暗弱小伴星
的光谱,这是人类首次
– 格里高里式望远镜
牛顿反射望远镜
• 1668年,牛顿制成了第一架反射 望远镜,物镜是凹球面金属镜, 物 镜 焦 点 前 装 一 块 和 光 轴 成 45° 的平面反光镜,将星光反射到镜 筒一边,用目镜观察。
球差
卡塞格林反射望远镜
主镜的型式是抛物面镜,次镜则是双曲面镜
• 约翰·哈德利 英国 数学家 天文学家
不同的目镜有不同的ω’,如科技楼望远镜配有三种目镜: 2ω’为52 ° 、2ω’为67 °、2ω’为84 °
若采用常用2ω’为52 °, f = 20mm的 目镜, 则G=4000/20=200
2ω= arctan(tan(52°/2)/200 )*2= 0. 28°=16.7 ’ 若采用 2ω’为67 °的目镜,f = 9mm, ω= ? 若采用 2ω’为84 °的目镜,f = 4.7mm, ω= ?
天文望远镜简介
目录
• 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史
– 望远镜分类
• 天文望远镜的性能参数 • 如何选购天文望远镜
粒子辐射
电磁辐射
引力辐射
• 古代的天文学家
– 巫祝 – 钦天监
天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伽利略
观测成果
《
• 观测了月球 • 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 • 发现了土星的光环
星 座
• 观测了水星、金星的相位变化
• 天文巡天需要大视场望远镜,对应的口径 就不能太大
• 为了看到暗弱的天体,又需要大口径的望 远镜
鱼与熊掌兼得
口径大、视场也大
独臂奇才—施密特
1931年 非球面改正透镜+凹球面反射镜
马克斯托夫
1943年 球面镜+球面镜 三片式和两片式
兴隆 LAMOST
有效口径4米,37块拼接,4000根光纤
– 赤道式、地平式(经纬仪)
• 赤道式的两个轴是极轴和赤纬轴。极轴平行于 地球自转轴,而赤纬轴平行于赤道面。望远镜 绕赤纬轴转动可对向天体的赤纬,绕极轴转动 可对向天体的时角且易跟踪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采用赤道式装置的望远镜常称为“赤道仪”。
具体分为德国式、英国式、框架式、马蹄式、 叉式。 • 地平式装置的两个轴分布在垂直和水平方向。 绕垂直方向转动可对向天体的地平经度(方位 角),绕水平轴转动可对向天体的地平纬度。 特点:稳定性好,重量低。
– 价格:3000以上,到几万
– 镜子+赤道仪(电动控制手柄,带goto)
– 课程内容:
① 调极轴
② 两星校准+多星校准(自动找星)
③ 使用计算机控制望远镜(the sky;sky map等 等)
④ 拍行星 ⑤ 拍星系、星云
+后端设备
• 4. 固定天文台(几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