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莎剧《哈姆雷特》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莎剧《哈姆雷特》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翻译

作者:赵怡薇

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4期

[摘要]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不同语言之间的变异,并能够通过科学的变异获得良好的文学效果,否则容易降低其文学价值,也会增加读者理解上的困难。本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探讨莎剧《哈姆雷特》的变异语言,分析其艺术效果,结合文学文体学的指导功能,指出语言变异对文学翻译的启示。

[关键词]哈姆雷特语言变异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080-02

任何剧本都是用语言来筑成的,如果离开语言,那么剧本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剧本中,作者往往利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来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来烘托主人公的心境变化,来衬托剧本中各类环境的周转与变幻。剧本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即便是玄幻的、复古的剧本,也离不开现实生活的依托。但剧本毕竟是对现实生活的主观体现,作者在剧本中运用的语言,往往为了烘托人物而故意将其变异,这直接导致很多剧本中的语言对于受众来说是陌生的,是难以普遍理解的,更是与现实生活的真实语言存在一定差距的。这种语言变异,可以形象生活地反映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剧本的这种变异化的现象,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莎士比亚的那本著名的小说读本《哈姆雷特》。

一、语言变异与翻译

在剧本中,针对不同人物的语言,为了凸显人物身上的性格特征,作者往往会别出心裁地对这些特定人物的语言进行一定的变异处理,使读者在观看或浏览的时候,感受到这种语言的特殊性,使读者感受自身与这种语言的差距,进而实现凸显人物特色的目的。在莎士比亚的剧目《哈姆雷特》中,这种语言的变异运用十分普遍,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的特色。

(一)语言变异的重要价值

在剧本中,语言变异的运用十分普遍。为什么作者愿意针对剧本进行一定的语言变异呢?首先应该从理解语言变异的角度入手。所谓的语言变异是指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往往使用一种不常见的,或者不符合语言使用习惯的语言来进行演绎。在剧本中,这种变异化的语言往往能够起到一种出其不意的效果,这种出其不意的效果可能是视觉上的,也可能是听觉上的。通过变异,能够迅速地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觉,并能够给读者一种新奇独特的感觉,从而提升剧本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同时,在剧本中,通过变异,还能帮助作者塑造一种独树一帜的感觉。

从这方面而言,在剧本中针对语言进行变异,其文体功能往往要适应语篇的特殊要求,从而形成独特的文体风格。鉴于在剧本中,语言变异具有非常鲜明的价值和特点,因此在当前剧本运用中,很多新生代的作者往往都在模仿莎士比亚,对自己的剧本进行一定的语言变异。不过,随着人们追求和审美的不断提升,这种语言变异也在不断发展。在语言变异的过程中,人们更多地在追求其语言变异的适应性、适用性、创新性和审美性。

(二)语言变异对翻译的意义

以莎士比亚剧《哈姆雷特》为例,在针对这些外来剧本的翻译中,既要遵循一定的文学贴近性,同时也应该追求语言变异的特点,以确保在文本翻译的过程中,既能够提升一定的传播效果,让受众感受到剧本的贴近性,同时还能够保障剧本的翻译功能,避免在语言变异的处理中,难以真正地维持原色,丧失语言变异的美学价值。对于诸如《哈姆雷特》等外来剧本而言,作者之所以进行语言变异,运用一些陌生的语言来探索语言变异,很大程度的原因在于对语言变异进行一定的处理之后,能更有效地维持语言变异的特色和价值,以综合性地提升剧本的文学价值。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同样应该遵循其语言变异的特色,尽可能保留其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在当前很多《哈姆雷特》的翻译读本中,由于翻译人员对语言变异的把握不准确,对语言变异的特点理解不深入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外来剧本的文学价值。因此,在《哈姆雷特》等外来剧本的翻译中,应该根据语言变异的特点,结合语言变异的处理,科学有效地进行语言变异的处理,综合性地提升剧本的文学性。

二、《哈》剧的文本分析

在《哈姆雷特》的翻译过程中,首先应该针对《哈》剧的特点来进行科学的文本分析,理解语言变异的分类,并结合文本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变异。通过科学的分类能够提升语言变异翻译过程中的准确性,能够更好地提升文学剧本的文学价值,避免在《哈》剧的翻译过程中,丧失了莎士比亚赋予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在当前的语言变异的分类中,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本文将根据现阶段比较统一的分类标准来进行分析与研究。莎士比亚剧本《哈姆雷特》的语言变异形式可分为语法变异、语音变异、语域变异等。

(一)语法变异

任何语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语法基础上的。我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首先学习语法。鉴于此,在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语法变异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普遍的。这种变异从理解上来看,主要是指在文本的分析中,巧妙地借助一些语法上的变化来实现语法的陌生化,进而提升语法变异的特点,在提升文学价值的同时,有效地丰富语言的层次性,丰富人物的性格。在我们运用语言进行正常表达的过程中,语法结构是顺序次的,是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的。但针对语法的变异,往往是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在语法的次序上、表达上、结构上采取别样的风格,来凸显语言变异。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很多语法变异的地方,通过这种词序倒置,来凸显语句的意义。如“OPHE LIA O!What a noble mind is here

o’erthrown:The courtier’s,soldier’s,scholar’s,eye,tongue,sword”,在这个语句中,莎士

比亚巧妙地借助了语法的倒置,从表面上来看,是语法运用上的错误,但通过这种语法变异,能够有效地体现莎士比亚的风格,能够凸显这个语段的重要意义,使读者在观看的过程中对这个语段形成强烈的印象。落实到剧本中,这种语法变异又有着独特的文学性,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进行语言表达时,往往是使用正常的语法次序。通过这种倒置的语法次序能够真实反映当下情境中话语者的心情。在剧本中,这句话是奥菲里阿说的,莎翁巧妙地将其语法打乱,恰好表达了当时情境中奥菲里阿的紧张情绪,表达了他结结巴巴、胡言乱语的特征。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结合文中人物的特点进行科学的翻译,尊重其语法变异,势必影响读者理解。

(二)语音变异

在很多剧本中,语法变异是一种比较广泛的语言变异行为。除此之外,语音变异也是比较常见的。在语音变异中,双关语就是一种显著的语音变异行为。在《哈》剧中,莎翁曾多次使用了语音变异,尤其是语音变异中比较显著的双关语。这种双关语的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凸显莎翁的独特性,也能够体现莎剧的独特风格,更能凸显剧中角色的显著特征。因此,从这方面而言,在剧本翻译的过程中,同样应该注重根据语音变异的特点来进行科学的翻译。在运用语音变异的过程中,一种双关语往往是意义对立的两个词,通过这种双关语的运用,能够鲜明直接地表达语音的对立性,从而鲜明地表达两种对立的意义,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在莎剧中,“kin”和“kind”本身就是一种双关语,莎翁将这两个词语运用在同一个人身上,更加巧妙地表达了人物的特点。在翻译的过程中,很多翻译人员并没有准确地把握剧本中的语音变异,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双关语都带有很强烈的地域特色,如果未能很好地理解外来语言背后的文化地域性和文化特色,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很难及时注意到语音变异。不少翻译人员采用直译的方式来进行剧本翻译,显然忽略了剧本中的语音变异行为,这直接导致不少翻译读本与原剧本形成了较大的误差,丧失了作者原本赋予给人物的特点和特色。可见,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应该结合外来语言的语法表达、语音表达,同时还应该充分结合作者所在年代的语言表达,同时更应该充分结合作者创作期间的生活阅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语音变异,真正提升翻译的精准性,避免语言失真。

(三)语域变异

在剧本的语言变异种中,语域变异也是比较普通的语言变异方法。通过语域变异,能够鲜明地表达人物前后不同的心境。在莎剧中,所谓的语域变异是指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互相转换,当然这两种语言可以在风格上呈现不同的特色,也可以在表达上采用不同的韵律。如在《哈》剧中,主人公在没有假装疯掉之前,一般在表达上比较注重韵律,而在其装疯卖傻后,哈姆雷特时而运用韵律性很强的语言,时而运用口语化的表达,甚至在一些话语中,就夹揉着这两种语言的变幻。因此,在剧本语言变异中,语域变异的处理,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当下的心境,能够精准地传达主人公的情绪、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把握语域变化,在语域变化的区域,要着重注意主人公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文学性,才能真正提升剧本的文学价值。

三、语言变异对文学翻译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