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草地开发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南方草地开发现状及对策

龙显静2012210362

摘要:随着人口压力增大和北方草地的严重退化,21世纪南方草地将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基地。分析了中国南方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研究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段时间内我国南方革业的发展应由中高山地区向丘陵地区转移,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要充分发挥南方的独特优势,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革业发展道路;同时,应从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方式转变为生态系统管理的方式,以促进南方草业的可持续发展,雏持其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

关健词:南方革地;开发利用现状;发展战略

前言:我国南方大部分山区(如云贵高原)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雨热同期,适合大多数优良牧草生长。草山草坡资源丰富、面积广阔,传统畜牧业历史悠久,在山区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这些地区有着发展集约化草地畜牧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2O世纪8O年代初期开始,伴随着学术界关于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弊的热烈争论,在任继周等学者的主导和带领下,南方很多地方开展了种草养畜的科研、试验示范项目,研究与探索适宜的技术,把大面积的草山草坡改良为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将山区的畜牧业引上现代草地畜牧业的轨道,并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2O多年来,不论是科研试验还是生产实践,南方人工草地畜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立了一系列不同人工草地家畜系统指标体系,探索出了较成熟的单项和配套技术,建植了大面积的人工草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在对2O多年南方人工草地家畜生产系统科研与实践回顾的基础上,总结成熟的科研成果、技术和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南方草地畜牧业的更进一步发展。

1南方草地开发现状

中国南方指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土地总面积约为2.6083亿hm2(不含台湾),天然草地总面积为7958万hm2,草地总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3%为南方土地总面积的30.51%,其中可利用的草地面积占70%以上,是南方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1]。

受传统农业思想和农业生产习惯的影响,20多年前,我国南方的草山草坡,

大多数处于自生自灭的沉睡状态,3O%的草地居于轻度利用,40%处于未利用状态[2],而且是低水平的经营,利用形式单一,既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更未形成商品生产,经济效益很低,基本上没有商品化的草地建设或经营管理。

2南方草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南方草业发展的速度较快,但整体水平还较低,单位面积载畜量仅为2~3个绵羊单位/hm2,说明南方草地生产仍处于粗放经营阶段。草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还很低。迄今为止,南方13个省区目前已建成的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仅占总草地面积的不到[3],大大少于美国的15和新西兰的75%[4],不能满足畜牧业稳定、优质、高产的需要。在新西兰、澳大利亚每公顷草地建设投资约合1200元人民币[4],而南方目前不到15元[5],造成许多开发项目基础设施不配套,科技含量低,质量不高。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与科技支撑,导致人工草场建设普遍存在品质差、经营粗放、效益低等缺点,生产规模得不到扩大,新建的草场难于稳定。在畜牧业发达国家,如新西兰、英国、瑞士和丹麦等国,草地畜牧业产值比种植业高1~8倍,而在南方许多地方种草效益不如种田,大大挫伤了农民发展草业的积极性。

南方草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草业市场运作尚缺乏经济理论指导下的规范运作,具有较大的投机性、盲目性。作为草业中的主导子产业——草地畜牧业,还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南方草食畜禽特别是牛羊的迅速发展,不全是通过种草养畜取得的,没有对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其总量和在畜牧业中的比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

3南方草地发展战略

3.1确定适宜的区域界定与优化草业布局模式

草地类型的地带性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使草业产生明显的地域性[6]。划分草业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更好地探讨草地资源管理体制的改进,针对性地解决关键技术的难点和方法,有利于以系统耦合为指导理论,更好地发挥草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南方山区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多变,造成了南方草地的强地域性;各区之间草地生态系统的协同性变异远比其它地区大[6]。樊江文[6]根据草地的生态学类型将之分为脆弱型、演替或波动型、相对稳定型草地;廖国藩[7]根据草地的可利用

程度将草地分成割草放牧兼用草地、放牧草地和难利用草地3类;李向林等[8]设计了亚热带山地不同地理单元上农业生态景观的优化配置;任继周先生则把城市、农村和社会支持系统都纳入到大草业系统中来,战略性地提出在南方建立3类系统耦合经济带,即西南岩溶山地系统耦合生态经济带、江淮平原丘陵系统耦合生态经济带和岭南沿海平原丘陵生态经济带[9]。

然而,这只是一个大方向的区域划分,尚缺乏细化到各省、县、乡镇及村的科学系统分类,各地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现象屡有出现。因此,有必要根据各地区自身条件,科学客观地对草地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确定基本的草业生产开发类型,制定草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措施。

3.2建立南方丘陵草地农业系统(agro—grassland system)

一直以来,对南方草地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海拔1200~2800m的中高山地带,这里的草地面积大,气候适宜,牧草生长旺盛,是天然放牧和建设人工草地的良好场所。然而这些地区多处在海拔较高、交通不便的边远落后地区,建设前期工程投资巨大,资金回收周期长;当地消费水平低,完全要依靠外地市场,畜产品运输成本高;同时当地生活条件差,难以吸引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人才和生产人员2O世纪9O年代在我国南方亚热带中高山地区建立的一些示范草场,大多数在没有后续资金后难以为继。占南方草地很大比重的低海拔丘陵草地应该是继中高山草地开发之后的重点,发展草业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1)南方的水热资源丰富而光照相对较少,这一特点在山区尤其明显,自然条件决定了南方丘陵山区发展营养体农业比籽实体农业更具有优势[10];(2)多数座落在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岗地,坡度较缓,分布也较均衡,并与农田居民交错,便于就近利用;(3)丘陵地区经济发达、水肥设施好、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从业人员科技素质高;(4)南方丘陵区本身畜牧业基础好,市场成熟,如江西高安市、泰和县等地就是该省的肉牛生产基地,除供应本省市场外,还外销上海、浙江、广东等沿海省市与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并自发形成.了小规模的草产品市场。只要解决了该区适宜高产牧草品种的问题,在南方丘陵区建立高档畜产品为主的草食畜禽生产基地是完全可行的。

3.3促进南方草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草业本身就是一个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通过人类经营进行的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