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武则天时期龙门石窟的弥勒造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武则天时期龙门石窟的弥勒造像

高俊苹

(洛阳 龙门石窟研究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龙门石窟的弥勒造像在武则天时期无论从造像数量、规模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逾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极盛今古的程度。本文从弥勒造像入手,结合佛经记载以及当时的政治背景,试图探讨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出当时的弥勒造像与武则天宫廷政治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弥勒造像 弥勒信仰 宫廷政治 政教结合

中图分类号:K879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52(2006)02-0141-04

作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历经了北魏至宋明长达四百余年的雕刻,其间包含着北魏和唐代两个造像的高潮阶段。而龙门石窟所在地洛阳,既是北魏后期的首都,又是大唐王朝的东都。龙门石窟的这种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条件,使其成为这两个朝代皇家发愿造像最为集中的地方,尤以唐高宗、武则天执政期间(650~704年)达到了龙门石窟造像的全盛时期。出自这一时期的窟龛造像,占龙门总数近三分之二。综观这一阶段的龙门造像,雕刻技艺可谓炉火纯青,造像题材可谓百花齐放。而弥勒造像异军突起,无论从造像数量、规模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逾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达到了极盛今古的程度。本文试图探讨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出弥勒造像与武则天宫廷政治之间的关系。

弥勒,梵文M aitreya,意译慈氏,传说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出家为佛的弟子。弥勒居住在兜率天弥勒净土,是释迦灭度以后即将出世的未来佛。在中国关于弥勒最为著名的经典是 弥

收稿日期:2006-01-13

作者简介:高俊苹(1979-),女,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助理馆员,主要从事佛教石窟艺术研究。

141

敦煌学辑刊 2006年第2期(总第52期)

勒下生经!、 弥勒成佛经!和 弥勒上生经!,被称为∀弥勒三部经#。

据 弥勒下生经!记载,佛曾经预言,弥勒菩萨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出生于第十之灭劫,继承释迦牟尼佛的佛位,在穰结转轮圣王国土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弥勒佛国是人们所追求向往的清静天国乐土,能解除一切烦恼。将来弥勒下生成佛以后,这个佛国世界将是人常慈心,恭敬和顺,雪泽随时,谷稼滋茂,不生草秽。一种七获,用功甚少,所收甚多。天下太平,毒气消除。众生得度,不可称计。

正是由于弥勒在佛经中有∀下生继释迦而成佛#的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屡见借弥勒出世的说法为政治服务,弥勒更是成为农民起义的宣传旗帜。

隋炀帝大业六年(610年)正月,∀有盗数十人,皆素冠练衣,焚香持华,自称弥勒佛,入自建国门。监门者皆稽首。既而夺卫士仗,将为乱。齐王暕遇而斩之。于是都下大索,与相连坐者千余家。#∃不久,唐县人宋子贤,扶风沙门向海明,∀也都自称弥勒出世#,潜谋暴动。唐玄宗开元年出现这样的政治传谣:∀释迦牟尼佛末,更有新佛出(指弥勒下生)。李家欲末,刘家欲兴。#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农民出身,后为宋军下级军官的王则,也曾利用民间流传的∀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的传说,发动农民和士兵起义。

∀弥勒下生#的传说一直和隋、唐、宋、元各个时代的社会政治变动相联系,尤其是被农民起义军所利用,动摇了上层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明清时代的统治者都十分害怕弥勒菩萨传说的流传,严加禁止和镇压。%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利用弥勒信仰发动政变的例子屡见不鲜,但武则天可称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

武则天与佛法结缘可追溯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卒,入感业寺为尼的时代:∀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此在 新唐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及帝崩,与嫔御皆为比丘尼。#∋这段寺庙生活的宗教氛围和宗教修持势必培养了武则天的佛学修养,并为其日后将佛教运用于政治奠定了基础。武则天于永徽六年(655年)立为皇后步入政坛,显庆五年(660年)因高宗风眩头痛,∀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虽然此时的武则天已实际掌握了政权,但她的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一个女皇专制的封建政体。武则天熟读儒家经典,得悉儒家的教法和礼义,她深知一位妇女要在政治上取得特殊地位,在儒家经典中不仅找不到合理的纲常依据,而且还要遭到儒家传统伦理的非议。因此,她不得不转而求助于佛教来申明政治上所享受的特殊地位的合理性。佛教为外来宗教,自东汉传播以来至盛唐时期,在中国社会已具有广泛影响,利用佛教作为舆论工具足以赢得社会各界的共鸣与支持。

载初元年(690年),法明与白马寺主持薛怀义等撰 大云经!四卷,上表武则天,∀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同年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颁制 大云经!于天下,令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夏四月,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这样,将宗教弥勒信仰与政治上的神学预言相结合,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佛教造像的新高潮。而位于∀神都#重地的龙门石窟−−−这一政权与宗教紧密交织的场所,已成为武氏及其追随者开窟造像的中心区域。而其中的弥勒造像则尤为引人注目。

142

试论武则天时期龙门石窟的弥勒造像

龙门石窟的弥勒造像,在唐太宗时期仅见若干小龛。至唐高宗后期、武则天执政以来,龙门石窟出现了大量的弥勒造像,表现形式由双龛供奉、独立开窟、专事弥勒供奉发展到以弥勒居中的∀三佛#题材,而且造像规模越来越大。

双窑位于龙门西山中段万佛洞北侧下方,因同一窟檐下开凿两个洞窟而得名。北洞高3 50米,宽3 60米,进深6 90米。南洞高3 10米,前宽1 87米,后宽2 47米,进深7 30米。北洞为三世佛题材,本尊为释迦牟尼。南洞为千佛题材,后壁本尊为弥勒。由此可知双窑的营造旨在将释迦与弥勒信仰相提并论,而这与同时期朝野中的∀二圣#崇拜又遥相呼应、意味深长。

另据田野调查得知,龙门石窟唐代造像除∀双窑#外,还有九铺小型∀双佛#造像,分别散见于万佛洞下方、药方洞北壁、东山擂鼓台北洞等窟龛中。从其造像规模来看,应为信佛阶层中的中下层所开凿。这种民间歌颂双佛的行为,与当时皇室所倡导的信仰题材保持统一,进一步烘托了朝野内外所盛行的∀二圣#崇拜的氛围。

惠简洞位于万佛洞南侧,高4 20米,宽3 52米,进深2 80米。惠简洞是咸亨四年(673年)西京法海寺惠简法师所造的皇家洞窟。窟内造弥勒九尊像。正壁是善跏趺坐的弥勒佛及左右侍立的二弟子、二菩萨。两侧壁造二天王、二力士。弥勒佛面相丰满,高肉髻上刻以波状发纹。其题记文云:∀大唐咸亨四年十一月七日,西京法海寺僧惠简奉为皇帝、皇后、太子、周王敬造弥勒像一龛,二菩萨、神王等并得成就。伏愿皇帝圣化无穷,殿下、诸王福延万代。#惠简法师也是检校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的高僧之一,可见他与皇室尤其武氏关系非常密切。奉先寺的主像卢舍那与惠简洞主像弥勒在造型上颇为相似,将佛像女性化,都是美化了的武则天的化身。

此外,普泰洞上方有大唐永淳二年(683年)卢康夫人李氏造弥勒像一龛,题记中云∀伏愿天皇、天后,惟睿惟神,与慧日而恒明,将法云而并荫。#在大量的宗教舆论与皇家工程的带动下,广大的信徒也极力效仿,不仅推崇弥勒信仰,更在题记中将武后与高宗相提并论,歌功颂德。由此可见高宗晚期武则天已在广大信徒中获得了颇高的声望。

龙门西山南段路洞的南上方有浑元庆造像龛,龛内主尊为一结跏趺阿弥陀佛。在该龛龛楣的两端各有两个以善跏趺弥勒佛为主尊的小龛,布局整齐对称,且雕刻的刀法相同,应是在统一规划下,与主龛一次性完工。这就表明弥勒信仰与阿弥陀信仰同为功德主接受与信奉。题记刻于窟楣正中,文云:∀维大唐载初元年(689年)二月十日右玉钤卫大将军行..州都督兼使持节左将军上下.灵丘县开国.浑元庆并夫人京兆史,敬佛龛一所。#据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四可知,浑元庆是浑王咸的曾祖,为铁勒人,曾任皋兰州都督。由此造像可见,武则天的政治行为得到佛教徒的支持,而信佛之胡人对武周政权也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热情。

极南洞位于龙门石窟西山最南端,高4 20米,宽3 40米,进深4 46米。窟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本尊为善跏坐姿的弥勒。据该窟前庭内壁造像碑文可知此窟为唐代三朝贤相姚崇所开凿。姚崇任职以来深受武则天的赏识与器重,故而遂于龙门石窟开窟造像,推动弥勒之崇拜。极南洞供奉弥勒为本尊,显然出于迎合武氏弥勒信仰潮流的需要。

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