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认识论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理三: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 限性和上升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 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
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013·江苏单科)正如当初无人能预测1450年的印刷 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会带来何等影 响,而今我们仍然无法预测3D打印将在未来漫长的时 间里如何改变世界。这说明( )
C
A.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D.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014·山东文综·T35)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
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
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 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 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1)〖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 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 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特点 表 现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 反复性 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 完成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限性 无止境的过程 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 上升性 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发展
C
(2014·上海单科·T23)周恩来总理曾说:“只 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真理是人们 ( ) 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
(2014·北京文综·T27)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 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 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 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认识过程 ( )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 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③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表 现 理 解 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 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 来源 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实践是认识发 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 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 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 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 是否相符合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 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 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
核心考点一 1.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重点突破】 1.理解实践含义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 界的活动”。 (2)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 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对
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
参与实践,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
(2014·江苏单科·T31)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 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 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 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 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核心考点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1.实践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
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 客观 其结果因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物质性 也具有客观性 主观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 能动性 活动 社会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的活动,并且是 历史性 历史的发展着的
核心考点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注意:区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 (1)从各自的含义上区分: ①二者都是强调有目的、有计划的。但前者指有目的、有 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后者指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整个 世界 ②二者都是有创造性的。但实践的能动性的“创造性”具 有直接现实性,而意识的能动性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必须 通过实践环节实现 (2)从各自的作用区分: ①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 世界,无论是认识还是改造都只是停留在主观范畴,即“ 想”; ②实践是指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做”,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不是纯主观或纯客观的活动;
B
核心考点二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1.真理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
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特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2)特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 客观性 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 条件性 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谬误。 (横向)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具体性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如果照搬过去的认识,超越历 史条件,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纵向)
C
(2014·大纲版全国卷·T30)农谚说:“蚯蚓叫,大雨 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 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 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 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 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2013· 广东文综)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 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 ,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 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 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A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如图漫画中“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 )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D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原理二:真理的客观性和具体性、条件性(相对性)
《生活与哲学》 《认识论》
【本课知识框架】
正确 过程
重点掌握:两个概念三个原理
[2016高考导航]
实践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真理
认识过程
考纲展示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真理的客观性 8.真理的具体性 9.真理的条件性 10.真理和谬误 11.认识的反复性 12.认识的无限性 13.认识的上升性
(2012·福建文综·T35)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 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 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 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 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源自文库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和归宿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双重性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促进实践
发展;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误导作用,阻碍实践
发展 。
原理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难点突破:准确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1)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 含义: 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反映; 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 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2)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 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认为在同一条 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存在着多个真理性的认识是 错误的。 (3)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认为“有用即真 理”等观点,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