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乐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乐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北京大学东方剑

摘要:乐感来源于音乐,音乐又有助于乐感的培养,音乐用旋律、节奏、轻重等构成的特殊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塑造艺术形象,因此音乐自身的美也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充分感受,二者是在某种程度上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综合。音乐是一门实践课,乐感的培养应是音乐的核心,只有学生在专注的聆听、歌唱与表演中准确把握音准、节奏、旋律,以及作品的和声、结构时,才能进入音乐的境界,获得音乐的熏陶。如何有序地、由浅入深地培养乐感,是音乐教学的艺术。

本文依据学前早期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通过探讨学前早期儿童学习的特征,剖析学前儿童乐感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学前儿童乐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音乐教学只有尊重学前早期儿童身心的客观现实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提出了提高学前儿童乐感能力培养对策,最终达到促进学前早期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乐感培养;问题;对策

一、前言

乐感是指对音乐的感知,它包含有细微而灵敏的音准感,准确稳定的节拍感,复杂和复合的节奏感,多变灵活的力度感,单纯及混合的音色感,鲜明及隐伏的调性感,复杂及内在的和声感,整体和局部的结构感,生动和丰富的形象感,感情及意境的深浅感等。引导学生从直接聆听、歌唱或参与演奏优秀的音乐作品中获得乐感,获得对音乐形象的联想与对音乐要素的理解,正是传播音乐文化、培养音乐情趣与拓宽学生艺术视野的重要音乐体验。

乐感来源于音乐,音乐又有助于乐感的培养,音乐用旋律、节奏、轻重等构成的特殊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塑造艺术形象,因此音乐自身的美也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充分感受,二者是在某种程度上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综合。首先,乐感在技能训练中的重要性。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乐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乐感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技能的训练不能孤立地进行,当然技能也是重要的。最好的办法则是在训练技能的同时要兼顾和重视乐感的培养。其次,乐感在音乐实践中的重要性。乐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样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它能够将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通过器乐演奏或歌声表达出来,从而使音乐富有浓烈的感染力。由此可见,乐感是音乐理解和表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它直接体现着音乐的本质属性。

因此,音乐是一门实践课,乐感的培养应是音乐的核心,只有学生在专注的聆听、歌唱与表演中准确把握音准、节奏、旋律,以及作品的和声、结构时,才能进入音乐的境界,获得音乐的熏陶。如何有序地、由浅入深地培养乐感,是音乐教学的艺术。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善于引导学生从作品音响感知中培养乐感。学前儿童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人生第一阶段,及时正确实施教育是他们得到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条件。学前早期儿童容易被音乐所吸引,更愿意接受生动、活泼的音乐,在学前早期儿童全而发展的教育中,培养音乐乐感越加显示出自身的重要性。但他们心理活动缺乏目的性,意识倾向不明显。他们不识谱却,把

音准、节奏、节拍唱准确难度很大,音乐的教学方法与一般知识课、技能课的施教方法不同,音乐教学虽然也存在知识的因素和艺术组织上的逻辑性,但更多的是通过音乐作品本身音响的美,使受教育者获得感受,从而对人的精神有所滋润和影响。所以乐感培养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它应放在音乐教学的首位。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学前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选择适合他们的年龄段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让他们了解和接触更深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乐感,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依据学前早期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通过探讨学前早期儿童学习的特征,剖析学前儿童乐感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学前儿童乐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音乐教学只有尊重学前早期儿童身心的客观现实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并以此为基础探索提出了提高学前儿童乐感能力培养对策,最终达到促进学前早期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乐感培养概述

(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1、以“我”为主,唯“我”独尊

这种心理状态与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关。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成为受教育的主体,甚至更多的已经是第二代独生子女,很多学前儿童他们生成在没有兄弟姐妹的环境下,接受着众多长辈的呵护,生活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更兄弟姐妹朝夕相处的经验,逐渐培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

2、好奇心强,乐于尝试

在信息充满生活各个角落的今天,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着各种思想的冲击,往往对新鲜事物都怀有极强的好奇心,能够接受新鲜事物,并乐衷于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去亲身体验。

3、强烈的表现欲

在学前儿童时期,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看问题的角度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别,容易产生“表现心理”,但他们又不具备成熟的判断力,不能分辨美丑好恶,以为“与众不同”就是“鹤立鸡群”了。在课堂表现上常常表现为积极回答老师

提问,参与课内活动,语调高,动作幅度大等等。

4、情感发展愈发丰富

学前儿童时期的情感发展主要有四个特征:持久、丰富、深刻、操控能力逐渐增强。持久性的表现为,这个阶段的学前儿童对一些事物的喜好或者延误的态度,一般不易被改变,并且有些情感体验会一直伴随他整个成长过程。丰富性是指随着幼儿生活环境的扩大,认知水平的提高,会接触和参与更多的社会情境,此时体验各种情感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情感变化也会越来越频繁。深刻性是指幼儿可以从一些文艺作品或者生活中提炼情感,什么是提炼情感,也就是自己能感受到一些没有明显表现出来的比较抽象的感情,比如悲伤、荣誉、孤独等。情感的操作能力增强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对自己情感的调节和表达的控制的能力越来越强。例如“自省”和“移情”。

(二)乐感的内涵

加德纳在多元智力理论中将人类的智能分为八项,有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乐感是音乐旋律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义上讲,“乐感这一概念可以归结为一种非凡的特性、音乐知觉的高度和深度、对音乐的感受或演奏的质量。作为一种心理特性,它主要存在于人的直觉深处、表现为一个人对音乐涵义细微的感受,还表现为一个人通过发音和诠释演奏音乐作品的能力,我们把这种个性特点叫做乐感”。在狭义上是指对音乐的感知。具体内容包括:音高感、节奏感、旋律感、和声听觉等。本研究是建立在乐感的狭义概念上来进行展开的。

从音乐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乐感(音乐感觉)是音乐及音乐要素(及其相关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音乐个别属性的反应。”且可以分为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音乐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音乐心理现象,它是认识客观音乐对象的第一步,也是不依赖于外部客体而仅通过内心获得的一种音乐初步印象。它也是音乐认知的初级心理过程。只用通过它才能分辩、意识音乐的各种属性,如音乐的节奏、音色、音高、速度以及演奏最佳姿势等。音乐判断、音乐想象等一切比较高级、复杂的音乐心理活动,都是在音乐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音乐知觉是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各种音乐信息刺激在人脑中的反映,具有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