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教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家教误区
——致四(8)班家长
一、三段家教名言
宋庆龄——孩子从幼儿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家庭里,而这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司马光——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
鲁迅——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位蛮作,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二、家庭教育中的主要误区和走出误区的主要思路
(一)家庭教育中随意性太大,计划性太差。
所谓随意性,就是不按教育规律办事。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
教育孩子没有一点计划性。
家庭教育应该有计划。
制定家庭教育计划,有三点依据:
1、学校、班级的教育计划;
2、孩子的年龄特点——同龄孩子的共同特点;
3、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
(二)家庭教育中口头说教太多,多渠道渗透教育太少。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就是说孩子,训斥孩子。
家庭教育应该“三教”结合——言教,身教,境教(良好家庭环境的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言教,应该有理、有例、有节。
言教应该以表扬为主,善于激励孩子进步,不能一味的训斥、批评。
言教不能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说自己的孩子笨,不如别的孩子。
要全面的看自己的孩子,既要看到缺点,更要看到优点。
(三)家庭教育中成人化要求多,忽视孩子特点。
孩子毕竟是孩子,好动、好奇、好玩,教育孩子必须从孩子的特点出发,不能像对待成人那样要求孩子。
(四)家庭教育中长辈教育不一致的现象非常普遍。
父母教育不一致;父母与孩子祖辈教育不一致。
教育不一致,包括教育思想不一致,教育方法不一致。
据调查,目前教育不一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孩子的花钱问题,孩子的管教问题。
长辈应该共同学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应该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家庭会议,讨论孩子的教育问
题,统一认识,孩子也可以参加,发表意见;长辈不应该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
(五)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太薄弱
据调查,中国的中小学生日劳动量在世界上属于最少的。
劳动,不仅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劳动习惯,而且能促进孩子的大脑的发展,促进智力的发展。
孩子每天都应该有相对固定的劳动内容,而且要持之以恒,有具体的要求。
双休日、寒暑假,应该有难度大一些、劳动量大一些的劳动项目。
劳动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家长切不要包办代替。
(六)家庭教育中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据调查,现在中小学生有10%—15%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些家长把孩子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道德问题混为一谈。
心理问题要用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去解决。
家长应该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
家长应该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孩子有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找心理健康医生。
(七)孩子的消费不当问题。
孩子消费不当,与家长有很大关系。
消费中的主要问题——过度消费,攀比性消费,从众性消费,喜新厌旧性消费。
家长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对孩子从小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的教育。
(八)家庭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象。
社会上普遍存在“四重四轻”现象——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素质。
重成才,轻成仁。
家长要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德育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导向、动力、保证的作用。
单纯抓智育,孩子的学习也上不去。
在家庭教育中,重点是抓德育。
三、按家庭教育规律教育孩子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正确的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
(二)遵从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
1、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2、重视家庭教育的渗透性;
3、调动孩子的主体积极性;
4、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
5、家长的示范性——正派积极,勤劳节俭,求知善思,文明友善,民主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