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缓慢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缓慢的原因

新闻1001班

吴晓彤

31007133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缓慢的原因【内容摘要】新闻传播发展总体是呈上升趋势,不断地在发展,这点不可否认,但是与百年来的近现代新闻传播活动相比,在这之前上千年的新闻活动发展确算是缓慢的。传媒社会学认为,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政治、文化与传媒即传播活动是互相作用的。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切入宏观的了解,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新闻传播活动的快速发展,再通过微观的传播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进行的分析适用于所有新闻传播发展缓慢的原因

【关键词】发展;传播和新闻传播;管理学;传媒社会学

【正文】

为何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缓慢?对于此问题的探究,先从课题开始把握。以中国古代为问题的环境背景,讨论发展的问题。什么的发展?传播的发展。什么传播?新闻传播。发展的如何?缓慢。事实上它几乎涉及了传媒所研究的所有领域,如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传媒管理学……我将分三大点来阐述,我对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缓慢的看法。

1、发展和发展缓慢。

何为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同样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发展需要面对的是旧事物,旧事物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比较强大,总是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发展中还有两种不同的状态,即量变和质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一种渐进、不显著的变化。有些事物的量变过程是相当漫长的,而有些则不然。这就导致了质变这种飞跃有一些来得早,有一些来得晚。进而出现了人们口中说的发展迅速、发展缓慢的现象。

现就课题的角度来看看发展缓慢的这个说法。著名的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和威

廉·波特模仿卡尔·塞根教授的“宇宙年”的假设,将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假定为100万年,而后比作一天来计算。那么一小时就相当于41666年,1分钟等于694年,1秒钟等于11.6年。语言产生于10万年前相当于21:36;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大约为23:52;印刷术发明与初唐,此时为23:59,;1844年的电子传播离午夜只有13秒,1946年的电脑离午夜只差4秒。因此套用卡尔·塞根教授的话:“人类很古老,传播很年轻”从这个角度看,传播的发展其实并不缓慢。但是,课题中强调的是中国古代。那么我们依旧用上述的“传播时钟”来看。古代说的就是语言发生后至电子传播前,这中间大约是两小时多些,而近现代的电子和电脑传播的发展是短短几秒钟之内的事。由此可见发展缓慢是个动态的、有比较的说法。说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缓慢也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它正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萌芽期的量变和事物相对成熟之后的量变相比,其准备过程是更为漫长的,需要更多的曲折。

2、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和各朝各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以及生产力的情况是紧密联系着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之间关系单一,活动范围有限,并且人口较少。在那种蛮荒的时代里,虽然一切都是新鲜的,但也因为人们在思想意识上正处于对万事万物认识的萌芽阶段,所以,就算有需要靠信息、新闻来传播的事件,也只能用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比如:口头传播、“结绳记事”等方式来传播和记录。社会在进步,人类在进步,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逐步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口头传播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要,而“结绳”上的“结”也越打越多,很多曾经被人们用来记事的结随着岁月的变迁,也依然无法告诉后人那些所蕴涵的意义和重要事件的发生。就这样,当私有制的产生和三次大分工的出现,使原始社会的人们从蛮荒时代走入了带有一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辅相成的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的开始也是新闻传播活动的真正开始。商人的出现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了中间与连接的作用。是商人的活动显示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的是什么,消耗了些什么。而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分离,促进了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过程中,私有制也因此产生了。由于产生经济斗争,为了适应竞争,从而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根据国家统治阶级的需要,信息传递活动比原始社会频繁得多,规模也大得多。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这促使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可以有条件养活一批专门收集信息的情报人员,由此也满足了统治者对信息的需求。奴隶社会已经可以看出,只有社会对信息有需求,才会有信息的产生和

传播。

到了封建社会,信息的传播已经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在无形中像一只手,推动着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社会对新闻的需要量加大,国家统治阶层在全国各地设立驿站、驿道、驿卒,并形成以这三者为联系的庞大而完备的通信网络。这种体系的建成体现了新闻传播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内容也渐渐丰富和复杂起来。在统治阶层的达官贵族们,为了收集信息,甚至在家中养了一批专门定向从事新闻传播的专职人员,如:门客、邸使等,用来专门为自己获取皇宫中的信息及其他官员府中的消息,外界战事或者社会发展动态,这也是传播手段逐渐丰富多彩的象征。

事物总体是呈上升趋势,不断地在发展,这点不可否认,但是与百年来的近现代新闻传播活动相比,在这之前上千年的新闻活动发展的确算是缓慢的。传媒社会学认为,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政治、文化与传媒即传播活动是互相作用的。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切入了解,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新闻传播活动的快速发展。

(1)经济

新闻传播活动作为传媒的一个类型,与经济是不可分割的,其运作要适应社会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制度,传播活动本身已成为基本的经济活动之一。经济活动的角度看传播,新闻传播的主要环节可分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传播。

生产:又分生产工具、劳动者、生产力,三个环节。在新闻传播中,分别对应的事传播媒介,传播者,传播资料和传播技巧。在我国古代,媒介简陋;新闻传播者的数量少且类型单一,多为统治阶级的代表;传播资料虽不稀缺,却也以统治阶级的思想为主,与其口径一致。这些因素综合使得新闻传播活动的内容生产缺乏多元性、生命力,在生产这一环节就出现了大问题。分配:我理解为新闻传播活动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领域的比重问题。虽然政治文化源于经济基础。但是在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为政治服务却似乎变成了第一职能。流通:传播工具,也就是媒介问题。消费:这是所有生产活动的终端,受众是否有能力负荷,例如买书、看报、听戏等,进行新闻传播消费,这直接关系到新闻传播的生产,若无力消费,则将停滞生产,也将停滞发展。

传播同人类的所有活动一样需要成本,人力、物力,传播成本是制约传播的一个因素。而传播的终端在经济学中可视为消费,买需要钱,而消费成本也是制约传播的一个因素。

传播本身也是一项产业,传播活动的社会效益即影响人们的意识,而最终它还将承担起经济效益的任务。正如最好的书和畅销书不一定是同一本书一样,中国古代统治者充分的控制着新闻传播活动来达到其社会效益,经济的问题交给了大多数时候并不充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