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的15种临床新用途)

合集下载

纳洛酮的临床新用途

纳洛酮的临床新用途

134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23卷第1期如何提高老年病人的依从性潘晓琼(涪陵中心医院药剂科,重庆涪陵408000)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1—0134—01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人进入老年期以后,由于组织器官的老化和生理功能的衰退,易同时患多种疾病,且患病时起病隐袭,症状多变,病情易恶化,并发症多。

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几种药,治疗方案可能更复杂且难于记忆及遵从,这就增加了老年人用药产生不依从性的可能性。

1依从性的概念当病人能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服从医护人员和药师对其健康方面的指导时.就认为这一病人具有依从性,反之则为不依从性。

依从性并不限于药物治疗,还包括对饮食、吸烟、运动及家庭生活等多方面指导的顺从。

如果病人对治疗产生了不依从性,将可能造成疾病的治疗失败,可能发生中毒的危险,并且还可能干扰新药的Il缶床试验。

2产生老年病人不依从性的主要原因2.1用药方案相对复杂:老年病人易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要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用药方案较为复杂,但其往往不能准确地遵从服药方法,容易将用法混淆。

难以遵循医嘱。

特别是患有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如无人监督及协助用药,就不能确保按医嘱用药。

2.2缺乏用药指导:如果医师不能真正关心病人,病人对医师就缺乏信任感。

其依从性就不好。

如果药师发药时又不能详细指导病人如何正确用药,就会加剧病人的这种不依从性。

医师、药师要想得到病人的依从.必须让病人知道药物的不良反应,了解用药的注意事项。

2.3药物的剂型与规格不适宜:药物的剂型与规格是影响病人依从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药片太大难以吞咽,太小不利于取用;有的液体制剂盛于500ml瓶中,不利于病人使用;有的老年病人对水泡眼包装或金属箔片包装感到生疏,不知如何服用。

2.4病人的主观因素造成不依从性:由于部分老年病人特殊的心理状态如认识偏颇,迷信名、新、贵药;偏听偏信,受社会上某些不良宣传的影响或经济承受能力的原因,擅自改服其它药物;自认为病情已经好转,轻易中断服药等也可能造成不依从性。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

使用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注意事项
使用盐酸纳洛酮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 同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调整给药剂量和速度。
禁忌症
对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 全、休克等患者需禁用盐酸纳洛酮。 此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也需慎用。
04
盐酸纳洛酮与其他药物的相互 作用
与其他药物合用的注意事项
未来发展方向预测
拓展适应症
随着研究的深入,盐酸纳洛酮的应用范围有望进一步拓展,包括治 疗其他疾病或作为其他药物的辅助治疗手段。
创新剂型和给药方式
未来盐酸纳洛酮的剂型和给药方式有望得到进一步创新,提高患者 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盐酸纳洛酮的研发和应用水平的 提高,推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排泄迅速
盐酸纳洛酮及其代谢产物主要 通过肾脏排泄,排泄速度较快

02
盐酸纳洛酮的临床应用
急性呼吸衰竭中枢,增加呼吸频率和潮 气量,改善呼吸衰竭患者 的通气功能。
解除支气管痉挛
盐酸纳洛酮可以解除支气 管痉挛,改善肺通气功能 ,减轻呼吸困难。
抗氧化作用
盐酸纳洛酮具有抗氧化作 用,能够清除氧自由基, 减轻肺组织损伤。
激活神经细胞
调节免疫系统
盐酸纳洛酮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抗感染能力 。
盐酸纳洛酮能够激活神经细胞,促进 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改善神经 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药效学特点
01
02
03
起效迅速
盐酸纳洛酮起效迅速,能 够快速逆转阿片类药物引 起的呼吸抑制和镇痛作用 。
作用持久
盐酸纳洛酮的作用持续时 间较长,能够维持药效长 达数小时。

纳洛酮在急诊中的应用现状

纳洛酮在急诊中的应用现状

纳洛酮在急诊中的应用现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纳洛酮纳洛酮(naloxone,Nx)是1960年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脂溶性高,与吗啡受体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能竞争性结合而拮抗内源性和外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急诊应用于窒息、休克、昏迷、药物中毒等疾病的救治。

近年来纳洛酮在急诊方面有了更多和更广泛的应用,许多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展现了许多新用途。

为医务工作者对其有较全面的了解与掌握,现将其在急诊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急诊内科方面1.1 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常见病之一。

中毒后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作用,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循环抑制,低血糖,肝功能损害。

许多文献报道,中重度酒精中毒,给Nx 0.8mg iv ,视病情1h后重复应用0.4~0.8mg或直至清醒,结果纳洛酮总有效率为99%以上。

Nx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主要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竞争性与阿片受体结合,从而阻断β-内啡肽的作用,产生强有力的催醒和解除乙醇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

董哲等[1]报道在常规治疗(催吐、洗胃、静点胰岛素、补钾、应用肝太乐、VitC、VitB6、速尿及其他支持治疗)外,对126例急性乙醇中毒者给予Nx 0.8mg 及10%GS 250ml加Nx1.2mg缓慢静点,每隔30min由墨菲氏管给Nx 0.8mg直至清醒,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缓解乙醇中毒症状,并有催醒效果,但Nx组缓解精神神经症状和神志恢复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观察组126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认为是一种疗效好,见效快,且安全可靠的方法。

刘艳[2]应用Nx治疗急性酒精中毒148例,疗效较好,治愈率100%。

1.2 镇静催眠药、阿片类药及精神药物中毒Nx是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性结合阿片受体,而阻断镇静催眠、阿片类及精神药物的中枢抑制,逆转昏迷患者的血中阿片肽明显升高所致的意识障碍,促进意识恢复,明显缩短昏迷患者的苏醒时间,减少及避免造成的严重并发症。

纳洛酮(NX)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

纳洛酮(NX)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纳洛酮(NX)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纳洛酮(NX)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盐酸纳洛酮是一种特异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

国外1961年人工合成,1963年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阿片类麻醉药的拮抗苏醒。

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就纳洛酮(NX)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1.纳洛酮(NX)的药理作用与药代动力学1.1 纳洛酮(NX)药理作用纳洛酮(Naloxone,NX)又名烯丙羟吗啡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化学结构与吗啡极为相似,与阿片体产生特异性结合,其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是阿片受体的纯拮抗剂,临床常规剂量为1.2 纳洛酮(NX)药代动力学纳洛酮脂溶性高,并可迅速分布全身,尤以脑、心、肺、肾为高,透过血脑屏障的速度为吗啡的16倍。

约50%的纳洛酮与血浆蛋白结合,作用时间维持45~90分钟,注射后48~72小时约65%从尿中排出,人血浆半衰期为90分钟。

2.纳洛酮(NX)的临床运用2.1 纳洛酮(NX)在急性中毒急救的应用2.1.1 阿片类药物中毒常见的阿片类药物有海洛因、盐酸二氢埃托啡、吗啡、美沙酮等。

中毒机制:抑制大脑皮层及延髓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呼吸高度抑制和脑、肺水肿。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对吗啡、吗啡衍生物等的中毒具有特异的拮抗作用,能快速缓解其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纳洛酮的老药新用

纳洛酮的老药新用

纳洛酮的老药新用【关键词】纳洛酮;老药新用纳洛酮1960年合成,1963年开始用于临床,作为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已广泛应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急性乙醇中毒等的解救。

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老药也有了新的用途。

纳洛酮(烯丙羟吗啡酮)是阿片类受体拮抗药,可与阿片受体呈立体专一性结合,阻止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

临床主要用于阿片类药物复合麻醉术后,拮抗该类药物所致的呼吸抑制,促使患者苏醒,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急性乙醇中毒,以及急性阿片类药物过量的诊断。

近年来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和临床使用的深入,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1 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病与其血浆中的β-内啡肽含量增加有关,可降低脑干神经元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减慢呼吸,甚至呼吸暂停,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缺氧和酸中毒进一步刺激β-内啡肽释放入血,加重缺氧的程度。

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使血浆的β-内啡肽水平降低,与分布在心、脑、组织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从而解除β-内啡肽对脑、呼吸、心脏、中枢及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的抑制作用,降低脑干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从而兴奋呼吸中枢,改善通气障碍,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缓解低氧性呼吸衰竭,停止呼吸暂停发作;纳洛酮还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心肌缺氧,增加脑灌注压,保证心脑重要器官血液供给,阻断缺氧继发性脑损伤。

徐庆玲应用纳洛酮和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安全有效[1]。

李军等选取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诊断标准的患儿83例,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1例,均在发生首次呼吸暂停即予负荷量氨茶碱5 mg/kg,12 h后予维持量2.5 mg/(kg•次),每12 h 一次。

治疗组加用纳洛酮0.1 mg/(kg•次),每8 h一次。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呼吸暂停次数明显减少,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2]。

在临床应用中,纳洛酮剂量安全范围大,无明显不良反应,故纳洛酮联用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效果较单用氨茶碱好,值得临床推广。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学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

纳洛酮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纳洛酮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双重作用,既能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又能增强肿瘤细胞 的凋亡。
VS
详细描述
纳洛酮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同 时还能增强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表明, 纳洛酮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 通路、影响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途径实 现抗肿瘤作用。此外,纳洛酮还可以增强 化疗药物的疗效,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 用。
纳洛酮的研究进展与未来 展望
纳洛酮目前的研究状况
01
纳洛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 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逆转阿 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 和昏迷。
02
近年来,纳洛酮在药理学作用 和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 展。
03
研究表明,纳洛酮具有抗抑郁 、抗焦虑、抗癫痫等作用,还 可用于治疗酒精依赖、急性胰 腺炎等疾病。
在逆转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和昏 迷时,纳洛酮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心律
失常等不良反应。
此外,纳洛酮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与其他药 物相互作用的风险,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
互作用问题。
纳洛酮作为一种药物,同样存在一定的副作 用和潜在风险。
长期使用纳洛酮可能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和戒 断症状,需要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时间。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纳洛酮在神经保护和抗衰老方面的应用
总结词
纳洛酮具有神经保护和抗衰老作用,能够保护神经系统免受损伤,延缓衰老过程。
详细描述
纳洛酮能够抑制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应激损伤,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 凋亡等细胞毒性作用。研究表明,纳洛酮在神经保护和抗衰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治疗阿尔茨 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关键词】纳洛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肌肉注射或静滴小剂量纳洛酮能迅速翻转吗啡作用,静滴1~3分钟就能消除呼吸抑制,能明显纠正中枢性呼吸衰竭,促进清醒,其见效快,但维持时间短。

由于纳洛酮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拮抗剂,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有3组:β-内啡肽类、脑啡肽类及强啡类,存在于脑组织、垂体及下丘脑中。

它们在调节感知与运动、睡眠与觉醒、心血管功能与呼吸活动等方面均起着神经递质和调质作用。

吗啡样物质与体内吗啡受体结合。

吗啡受体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内,也存在于心、肺、肾、小肠等器官内,故可产生广泛的生理、病理效应。

纳洛酮与吗啡受体的亲和力比吗啡或β-内啡肽大,能竞争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的作用,实现其疗效。

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因此纳洛酮在临床广泛应用于抢救休克,各类中毒,心脑血管疾病、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本药有治疗方法简便、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本文将纳洛酮在临床的应用进展情况概述如下:1 用于治疗各种中毒1.1 镇静催眠药中毒由安定、氯丙嗪、鲁米那等非阿片类镇静催眠药所致中毒,尤其昏迷时,肌体处于应激状态,脑内β-内啡肽(β-EP)释放增加,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除先进行洗胃外,静注纳洛酮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阻断内啡肽的抑制作用,解除中毒患者呼吸循环抑制和昏迷状态,使中毒者呼吸频率增加,通气量增加,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防止休克血肿发生。

有报道纳洛酮用0.4~2.4mg/次可缩短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催眠时间[1-2]。

1.2 乙醇中毒急性乙醇中毒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促使内源性阿片肽(OLS)释放,同时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成OLS,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严重中毒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

纳洛酮是吗啡受体异性拮抗剂,有强有力的催醒和解除乙醇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使中毒患者呼吸频率增加,通气量增加,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至正常。

最新大规格纳洛酮的临床应用[1]---乡镇卫生院版-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大规格纳洛酮的临床应用[1]---乡镇卫生院版-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强啡肽-κ受体系统
是参与神经损伤的主要受体系统
强啡肽是参与神经损伤的主要内阿片肽。
Herman等[1]鞘内注射强啡肽后引起大鼠后肢瘫痪,注射5min内产生,
15min时出现最大效应,24h出现前角神经元死亡,并有部分动物死亡。
Faden等[2]给狗鞘内注射强啡肽可加重脊髓和颅脑损伤后血流灌注不足及 增加死亡率。
纳络酮的安全性
临床安全性:
患者24h内持续高浓度静脉滴注纳洛酮52.3~4978 mg,结果显示,受试 者在接受正常剂量的10,000倍纳洛酮时均能耐受,未发现危及生命的
副作用。
动物毒性:
“三致”实验表明本品无致癌、致突变、致畸胎等毒 性作用。 纯阿片受体拮抗剂: 无激动活性,不产生耐受性、依赖性。
度影响
-减慢输注速度能明显改善
第二部分 纳洛酮的药用机理
多种神经损害因子参与神经损伤的产生
原发性神经损伤
多种内源性神经损害因子的释放和蓄积
瀑 布 级 联 反 应
神经元能量迅速消耗 局部代谢产物堆积 微循环障碍
血管舒缩功能紊乱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痉挛血浆外渗
局部血液粘度升高 红细胞压积升高 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医生确定给药剂量及是否需多次给药”。
Downloaded from by on july 4,2007
纳络酮的不良反应
一般治疗剂量无不良反应
大剂量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超大剂量(>4mg/kg)对呼吸、循环系统有轻
颅内压升高、脑缺血、脑水肿等
继发性神经损伤
过量内阿片肽是多种神经损害因子之一
内源性阿片肽(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s,EOP),简称内阿片

盐酸纳洛酮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

盐酸纳洛酮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
疗成功率仅72 .0%。
5 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CO 中毒主要是损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损 害的程度与中毒时间、浓度及个人体质的差异有很大 关系。由于脑细胞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所以重度 CO 中毒时大脑损害最早最重,脑内p一内啡肤大量释 放,内啡肤与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脑血流降低,抑制 神经活动等广泛的神经病理反应。NX 是阿片受体 的强拮抗剂,可阻断内啡肤的作用,能迅速逆转内啡 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起到催醒作用,同时 NX 还有解除呼吸抑制、稳定血压、保护缺血心肌、维护重 要器官功能的作用。也有学者研究表明,NX 能逆转
关 键 词: 纳洛酮;急救药物币一内啡肤
中图分类号: R9 69 . 3
文献标识码: A
纳络酮( naloxone ,NX) 于 1983 年在我国研制成
功,1985 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中国医学会 将之列为急症必备药,卫生部指定其为公费医疗药。 1988 年对Nx 治疗多种危急重症的基础与临床进行
2 用于治疗乙醇中毒
NX 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已广 泛应用。其原理是乙醇中毒可促使体内释放大量 p-
内啡肤( p一EP) ,与中枢神经系统( CNS) 中的硫酸吗
啡控释片受体结合,产生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症 状,NX 能有效拮抗 p一EP 对CNS 的抑制作用,使 CNS 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迅速改善。方法: 先用 0. 8 一1. Z mg静脉注射,继用2.4 mg加人5%葡萄糖 注射液 25 0 ml 中静脉滴注,起效快,一般 1 一Z h 清 醒。孟庆林报道242 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人,轻度 14 例,给予 NX O. 4 一0. s mg 加 50%葡萄糖 20 一4o ml 静注,平均清醒时间32 min ,l h 可步行回家。重度中 毒98 例,给予 NX 加葡萄糖静注,l h 后再重复给药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

纳洛酮的临床应用

• 1.3 纳洛酮的药物代谢 静脉注射给药通 常在2min 内起效,当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给 药时,起效稍慢。本品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 萄糖醛酸苷结合,纳洛酮232葡萄糖醛酸化合 物为主要代谢产物。在成人体内血清半衰 期为(64 ±12) min, 在新生儿体内血浆半衰 期为(72 ±12) min。口服或注射后,25%~ 40% 的药物以代谢形式在6h 内通过尿液排 出,24h 排出50% 左右,72h 排出60%~70% 。
LOGO
• • • • • • • • • •
。如与痛觉神经末梢阿片受体结合, 就会抑制神经末梢释放P 物质或乙酰胆碱而产生镇痛、镇静 作用;与呼吸中枢阿片受体结合,则降低呼吸中枢对CO2 张力 反应性,并抑制呼吸调节中枢;与延脑孤束核阿片受体结合, 可抑制咳嗽中枢,起到强大镇咳作用,并能使中枢交感张力降 低,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与胃肠道阿片受体结合,可 使胃排空延长,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等。阿片样物质还可使 胆管、输尿管、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诱发胆绞痛、肾绞痛或支气 管哮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 2 drome,ARDS) 等[1] 。
LOGO
1
• • • • • • • • • •
纳洛酮的发病机制
1.1 阿片样物质的分布及作用机制 研究证实,不仅脑内广 泛地存在阿片受体,而且胃肠及输精管等处也存在阿片受体。 阿片受体有多种亚型,较清楚的有μδκ3 种。脑内受体密度 较高部位为丘脑内侧、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边缘系统 及蓝斑核等处,而且发现脑内有与阿片受体分布一致的内源 性阿片样物质(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 ,并能与阿片受体特 异性结合。之后不久,又从动物体内分离出外源性阿片样物 质(吗啡、可待因等) ,它们也能与脑内阿片受体结合。不论内 源性或外源性阿片物质,当它们与脑内不同部位阿片受体结 合后,就会产生不同效应

临床纳洛酮药物适应症常规剂量给药说明不良反应贮藏注意事项禁忌症药物监控及药物过量表现

临床纳洛酮药物适应症常规剂量给药说明不良反应贮藏注意事项禁忌症药物监控及药物过量表现

临床纳洛酮药物适应症、常规剂量、给药说明、不良反应、贮藏、注意事项、禁忌症、药物监控及药物过量表现适应症口服给药用于急性酒精中毒,限于步态不稳定、话多、不连贯、欣快、共济失调、感知迟钝、困倦、嗜睡,但不伴有昏迷及生命体征改变的急性酒精中毒的酩酊状态。

注射给药为阿片类受体拮抗药。

1.用于阿片类药物复合麻醉术后,拮抗该类药物所致的呼吸抑制,促使病人苏醒。

2.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

3.解救急性乙醇中毒。

4.用于急性阿片类药物过量的诊断。

常规剂量口服给药片剂:舌下含服。

一次0.4~0.8mg(1~2片),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用药。

注射给药注射剂:因本品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医生确定给药剂量及是否需多次给药。

本品可静脉输注、注射或肌内注射给药,静脉注射起效最快,适合在急诊时使用。

因为某些阿片类物质作用持续时间可能超过本品,所以,应对患者持续监护,必要时应重复给予本品。

静脉输注静脉输注本品可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

把2mg本品加入500m1的以上任何一种液体中,使浓度达到0.004mg∕m1,混合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超过24小时未使用的剩余混合液必须丢弃。

根据患者反应控制滴注速度。

成人使用阿片类药物过量:首次可静脉注射本品0.4mg~2mg,如果未获得呼吸功能的理想的对抗和改善作用,可隔2~3分钟重复注射给药。

如果给10mg后还未见反应,就应考虑此诊断问题。

如果不能静脉给药,可肌内给药。

术后阿片类药物抑制效应:部分纠正在手术中使用阿片类药物后的阿片抑制效应,通常较小剂量本品即有效。

本品给药剂量应根据患者反应来确定。

首次纠正呼吸抑制时.,应每隔2~3分钟,静脉注射0.1mg-0.2mg,直至产生理想的效果,即有通畅的呼吸和清醒度,无明显疼痛和不适。

大于必需剂量时可明显逆转痛觉缺失和升高血压。

同样,逆转太快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或循环负担增加。

1-2小时时间间隔内需要重复给予本品的量取决于最后一次使用的阿片类药物的剂量、给药类型(短作用型还是长作用型)与间隔时间。

纳洛酮在我院临床上的新用途

纳洛酮在我院临床上的新用途
参考文献: [’] 8 叶应妩, 王毓三"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 B] " ’CC: : ’:# , ’4#.’45" [(] 8 王鸿利" 实验诊断学 [ B]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 (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孟虎山 ( ’C:! K ) , 男, 辽宁本溪人, ’CC( 年毕业于大连大学, 主管检验师。
参考文献: 8 韩珍" 盐酸纳洛酮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9] "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 , [’] ’! : #" ( 收稿日期: !))$ .*) .#) )
!" 急性酒精中毒 逢年过节, 急诊科总要收到不少酒精中毒患者, 过去是洗 胃、 输液, 对症疗法。如今根据患者的中毒情况, 分别用 !" # )! $*+ & ,! $*+ 重复给药, 直 $% & ’" ( $% 纳洛酮静脉给药, 至患者苏醒, 效果非常明显, 治愈率 ’!! - 。 #" 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该病发生时患儿血浆及脑内 ! .内啡肽 ( !./0) 含量增加, 不仅加重脑损害, 而且对心血管功能、 呼吸中枢均有抑制, 因 此可用纳洛酮加以对抗。具体用法为: 每次 !" !’ $% 1 2%, 每 日 ( 次静脉推注, 直至呼吸平衡, 面色红润, 原始反射恢复。 以免病情反复。 病情稳定后持续给药 , 3 & ’( 3, $" 耳外伤耳鸣 耳外伤患者, 因迷路区微量或少量出血, 耳蜗缺血、 缺氧 引起眩晕、 耳鸣等不适。其治疗方法为: 在常 ! ./0 浓度增高, 规治疗的同时, 加用纳洛酮 !" 4 $% 静脉滴注, ( 周为 ’ 疗程。 %" 乙型脑炎 乙脑病毒引起的弥漫性脑实质炎症后坏死的脑细胞, 可 释放阿片多肽于脑脊液中, 导致急性脑水肿、 脑疝及中枢性呼 吸衰竭。纳洛酮可有效拮抗或消除阿片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减轻脑水 肿 和 炎 症。方 法 是 常 规 治 疗 下 加 用 纳 洛 酮 !" !’ $% 1 2%, 静脉注射, 每 , 3 ’ 次, 直至病情好转。 &" 胆汁淤积性瘙痒

临床急救中应用纳洛酮的新进展

临床急救中应用纳洛酮的新进展

临床急救中应用纳洛酮的新进展山东省陵县中医院(253500)乔瑞国山东省陵县陵城镇医院魏清浊山东省陵县陵城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宋敏盐酸纳洛酮是一种特异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

国外1961年人工合成,1963年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阿片类麻醉药的拮抗苏醒。

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就纳洛酮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由安定、氯丙嗪、鲁米那等非阿片类镇静催眠药所致中毒,尤其昏迷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脑内B内啡肽(B-EP)释放增加,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静注纳洛酮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阻断脑啡肽的抑制作用,解除中毒患者呼吸循环抑制和昏迷状态,使中毒者呼吸频率增加,通气量增加,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防止休克、肺水肿发生。

有报道纳洛酮用0.4~2.4mg/次可缩短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催眠时间[1,2]。

2 急性酒精中毒:急性酒精中毒时伴有B-EP释放增加,应用纳洛酮可以拮抗其受体而起治疗作用[3,4]。

临床使用于中、重度中毒以静脉推注用药,剂量0.4~0.8mg/次,以后4~5mg加入高渗糖液体中同时维持滴注疗效,对解除呼吸抑制,促醒时间快,收到满意效果。

3 休克:休克时血管的扩大导致有效循环量的锐减是血压下降的根本原因。

许多实验发现内源性阿片肽能作用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末梢,产生心血管神经抑制作用,对休克病理出现演变具有重要作用,人体在缺氧、缺血等情况下,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丘脑交感中枢发生应激性兴奋反应,激活下丘脑弓状核B-EP神经元释放B-EP增加,其血液浓度可升高5~6倍。

纳洛酮对逆转休克低血压具有辅助作用,可能是拮抗了由于休克的应激状态下大量释放的B-EP基础上使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循环机制得以重建[5]。

同时还可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缺血性心肌,升高动脉压,改善组织灌注的作用。

有报告,休克患者血浆B-EP含量增高,首次静脉推注纳洛酮0.8mg,1h后血压到正常,复查血浆B-EP含量亦显著下降至正常[6]。

纳洛酮的儿科临床应用

纳洛酮的儿科临床应用

纳洛酮的儿科临床应用1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1.1 药代动力学纳洛酮又称丙烯吗啡酮,为羟二吗啡酮的衍生物,静脉和气管内给药1~2min生效;肌注和皮下注射5~10min见效;口服效果差,仅为肠外给药作用的1/50。

血浆半衰期90min。

作用持续时间45~90min。

纳洛酮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其通过速度是吗啡的12倍,脑内浓度比血浆高4.6倍。

主要在肝内代谢,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经尿排出。

纳洛酮临床常用剂量为0.4~0.8mg,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推荐采用连续滴注法,成人以0.4~0.8mg/h 的速度静脉滴注为宜,儿童及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均为0.1mg/kg。

1.2 纳洛酮的作用原理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竞争性药物,它与分布在脑干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后,能有效地阻断阿片类药物及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LS)所引发的各种效应。

OLS主要生理作用为:(1)镇痛作用:针刺麻醉效应与OLS升高有关;(2)抑制呼吸:OLS通过降低脑干神经细胞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而抑制呼吸。

新生儿及早产儿周期性呼吸暂停及低血压等则与血浆及脑脊液中的内啡肽水平增高有关;(3)降低血压,减慢心率;(4)能促进垂体释放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等;抑制促性腺激素、ACTH和垂体后叶素的释放,可升高血糖;(5)促进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

纳洛酮的药理作用:(1)具拮抗阿片类药物的作用:用于阿片类药物急性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瞳孔缩小及意识障碍。

(2)拮抗OLS的作用:①抗休克,纳洛酮能增加休克动物的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和左室收缩功能,提高平均动脉压;使冠脉血流和心肌的缺氧得到改善,增加了动物的生存率;②改善呼吸,能增加呼吸频率,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通气障碍,缓解低氧性呼吸衰竭;③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纳洛酮还能明显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脑灌注压,使缺氧后的脑血流量重新分布,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液供应,减轻脑水肿,缓解昏迷、偏瘫等症状。

(3)非阿片受体作用:除特异的阿片受体拮抗作用于外,尚有非特异的非阿片受体作用,如:①抗氧化作用;②稳定肝溶酶体膜,减少生物活性因子(如心肌抑制因子)的释放;③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血栓素A2和白三烯的合成和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DIC发生;④恢复膜泵Na+-K+-ATP酶功能,使离子转运正常运行,解除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减少或避免细胞死亡;⑤直接增强心脏肾上腺能β受体的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专业交流> 纳洛酮的15种临床新用途
纳洛酮的15种临床新用途
2012-06-18 09:36阅读:10340来源:爱爱医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纳洛酮是阿片类受体拮抗剂,最早是用于对抗阿片类药物中毒,具有解除呼吸抑制和催醒作用。

近年纳洛酮的应用更加广泛,且取得了较好效果,先将纳洛酮的15种临床新用途简介如下。

1.纳洛酮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昏迷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人纳洛酮,首剂2
纳洛酮是阿片类受体拮抗剂,最早是用于对抗阿片类药物中毒,具有解除呼吸抑制和催醒作用。

近年纳洛酮的应用更加广泛,且取得了较好效果,先将纳洛酮的15种临床新用途简介如下。

1.纳洛酮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昏迷
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人纳洛酮,首剂2.0mg,静脉推注,再以4.0mg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1次/d.直至患者意识完全恢复。

表明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尽早应用纳洛酮,可提早恢复意识,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2.宫内胎儿复苏
纳洛酮0.8mg加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20ml缓慢静推,争取在较短时间内终止妊娠。

临床观察表明,母体注射纳洛酮进行胎儿宫内复苏效果很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氨茶碱。

3.早期大剂量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
在常规溶栓、扩血管、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1.6mg,q8h静推,连用10天后停药,7天CT复查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

结果表明,纳洛酮不仅可以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治愈率,而且对呼吸抑制、意识障碍及语言障碍的恢复疗效显着,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初建平等应用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体会,王国立应用纳洛酮注射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州,其结果与之有相似之处。

4.纳洛酮鉴别诊断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
应用盐酸纳洛酮0.8mg加5%葡萄糖注射夜20ml静注闭。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神志变化。

效果不明显者,每30min重复上述剂量1次。

盐酸纳洛酮用量O.8mg一4.8mg,平均1.6mg,观察发现用盐酸纳洛酮后清醒,症状体征消失的患者,后经CT检查颅内无异常。

而应用盐酸纳洛酮无好转的病例,CT分别显示有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注射纳洛酮后,急性酒精中毒的症状体征消失,仅存有颅脑器质性损伤的表现,若无颅脑器质性损伤,患者神志逐渐清楚。

对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诊断有困难着,可用盐酸纳洛酮进行鉴别诊断,它具有准确率高、方便、经济的优点,对无CT、MRI机的基层医院更为适用。

5.治疗椎一基底动脉缺血
在血栓通注射夜6ml/d.口服美可乐或眩晕停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4mg~0.8mg加0.9%生理盐水40ml静推,然后以1.6mg,d加0.9%生理盐水250m1静滴,3~7天内部分缓解率及完全缓解率优于一般的治疗方法。

6.纳洛酮及/醒脑静治疗镇静催眠药中毒
纳洛酮0.4mg~0.8mg静推,同时用醒脑静20ml~40ml静滴,之后以纳洛酮0.8mg静滴,必要时重复使用,纳洛酮日用量不超过4.0mg,醒脑静日总量不超lOOml,治疗后病人平均催醒时间明显缩短。

结果表明,纳洛酮与醒脑静联用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纳洛酮或醒脑静。

7.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
应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嗍,每次按0.05mg/kg~0.1mg/kg,加5%葡萄糖2ml,1次/8h静推,连续8~10日。

结果显示,患儿呼吸暂停改善情况与应用氨茶碱患儿基本一致,表明纳洛酮对原发性呼吸暂停也有明显效果。

并且疗效与氨茶碱相同。

同时纳洛酮还能对抗自由基,减轻脑损伤。

8.肺性脑病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抗生素、解痉平喘、祛痰、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加用纳洛酮1.2~2。

0mg溶人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点或加入0.9%生理盐水40ml中静脉注射,1次/d,疗程为5日,显效率88.5%,有效率100%。

纳洛酮用量最少为4.0mg,最多为10.Omg。

平均7.0mg。

同时纳洛酮还可明显降低肺性脑病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

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着。

因此,大剂量使用纳洛酮是抢救肺性脑病的一种成功可靠的方法。

9.盐酸纳洛酮在内科急危重病临床中的应用
在抢救急危重病人时,对有意识、呼吸、循环障碍时,除积极采用常规药物与措施外,及时足量、反复应用盐酸纳洛酮能明显提高救治率,特别是对有机磷中毒、休克脑血管意外者疗效更为明显。

在抢救中最大累积量为40.04mg.平均用量18mg,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0.纳洛酮和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缺血性脑病
在给于吸氧、纠正酸中毒、控制脑水肿、抗惊厥及支持疗法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4mg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持续静脉滴注,4h滴完,多巴胺用输液泵以51ug·kg·min~10ug·kg·min速度持续输入,当心率达120次/min以上,循环改善,病情好转时停药,总有效率95%。

结果表明,由于早期应用纳洛酮、多巴胺减少脑损伤,阻止病情恶化。

缩短疗程,提高了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较好的疗效。

11.纳洛酮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血性脑病
在采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降低颅压、止惊、纠酸、改善循环、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f131,加用纳洛酮治疗,纳洛酮剂量0.05mg/kg加入5%葡萄糖30ml内静脉滴注。

必要时4h后可重复使用l~2次,总有效率90%,具有疗效好,起效快,致残率低等优点,且安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王晶等应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与其相似。

12.丘脑综合征疼痛
方法为每周纳洛酮的剂量增加0.4mg~0.8mg,直至达到12mg,并持续2周。

将纳洛酮溶于500ml复方乳酸纳溶液中,静脉滴注。

每周1次,持续3h。

13.新生儿窒息
纳洛酮0.Olmg/kg,首先给予0.02mg的试验剂量。

如无反应可在3min~5min内重复使用。

由于纳洛酮作用时问短,并根据呼吸抑制程度需要30min~90min内重复给药,甚至连续静脉给药。

滴注速度在2.5ug·kg·h至2.4ug·kg·h间。

药物可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500ml加纳洛酮2mg。

14.弥漫性轴索损伤
在采用常规治疗即脱水、抗感染、神经营养液药等。

其中主要给予20%甘露醇、青霉素和胞磷碱等药物静脉注射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注射液,4mg/d静脉注射。

时间为20日,采用纳洛酮治疗组的病人良好率为60%,高于对照组。

15.纳洛酮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
纳洛酮能有效维持颅脑损伤后血压和脑灌注压旧。

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等。

特别是对于昏迷和呼吸抑制的病人,纳洛酮有快速逆转意识障碍、解除呼吸抑制的作用。

纳洛酮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可降低B一内啡肽(B—EP)水平,发挥对中枢神经元的保护、改善大脑缺血、促进病人清醒和脑功能恢复等作用,病人的存活质量有明显提高。

致残率降低明显。

本研究提示纳洛酮组的死亡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从而认为纳洛酮使用安全,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少,而且停药后随访也未发现远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