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给我们感悟内心深处的孤独;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令吟唱之人心胸豁然开朗;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让热血男儿豪情万丈;
“饥餐胡虏肉,渴饮奴血”让志士壮怀激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焦躁之心归于恬静。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其优秀的古典诗歌不仅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深远的影响。而古诗教学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诗歌教育本身其实就是美育教育和情感教育。中学生学习古诗其目的是丰富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说,学诗主要不在于通过诗了解更多的事物,而在于感动,在于美。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却把美妙有趣的诗歌上得枯燥乏味,难怪学生会“退避三舍”。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新课标》的要求?大量古诗词的背诵如何落实?如何在积累的基础上提高欣赏水平?这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实际问题。
传统做法是教师硬性规定,按时检查,这种做法对学习自觉的,基础好的,记忆力强的学生有效,对各方面较弱的学生无疑像一石沉重的大石头,使他们忙于应付,疲于奔命,哪里还能欣赏审美呢?就连应付检查都怨声载道,久而久之,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结果是放任自流,规定就如同一纸空文,根本就无法实施。
如何改变现状?当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学生有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和巨大热情,愁什么学不好呢?所以,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就在我们苦闷探索的时候,学校在教室配备的投影仪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现代教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是声、光、电、图等的有机统一,它可以延长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可以弥补中学生由于知识面窄,生活经历有限,表象储备贫乏而造成的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离现代生活较远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的感知和理解的不足,为学生搭起一座通往认知世界的桥梁,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感其情,把学生带进诗人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去。从而更好地把握诗中的情感意境,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一、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并不陌生,可以说一个人最早接触的是诗歌,由于看得多,读得多,慢慢地学生就对诗歌失去了新鲜感,再加上教学手段的陈旧,课堂气氛的沉闷,势必造成学生兴趣缺乏,学习热情不高,因而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只能停留在死记硬背中,程度差的学生甚至连读都读不好,更不用说颂会其意境了。
改进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的图文,绘画、色
彩及音响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唤起渴望学习的心理要求,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如在教学《诗经·蒹葭》这首诗时,我采用了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曲来导入课文,并和学生一起用《在水一方》的曲调来吟唱《蒹葭》的诗句,本来《在水一方》的歌词就是仿照《蒹葭》一诗来写的,这就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诗经》的距离,学生顿感亲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了,在齐声吟唱声中,这首诗很快就背了下来,课后,学生创造性地用此曲调吟唱《诗经·关睢》等四字诗,取得了良好的背诵效果。同样的,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也可用此方法,这首词本身就是一首歌,把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歌声中,在感受中秋的氛围之中,进入对词的学习,不必老师多费唇舌,学生很快就能理解这首词,并对它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情。不同的诗歌可根据其内容和主题来确定各种不同的情感基调,运用多媒体设计不同的界面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如《登鹳雀楼》一诗,以淡化的鹳雀为底,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营造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学生会很快沉浸在这种氛围中,产生渴望读这首诗的心理感觉。
二、化呆板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诵读诗词,首先要扫除读音障碍,读准字音,由于地域文化的影响,很多学生带着浓重的乡音土语,无论是字词的发音,还是句子的结构顺序都与普通话语系有着一定的差距甚至较大的差距。比如“纤”在普通话中读xia(_)n,有的方言读qia(_)n,“鲜”在普通话中读xia(_)n,在方言中却读xua(_)n等等。此外,还有些平时不常用的字词,我们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来范读,从而读准字音,为普通话朗读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时俱进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利用电教媒体,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节奏,改变呆板生硬的读法,感受诗歌抑扬顿挫的声韵美,如: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式;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一”或“二、一、二”式;七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式,诵读时,每拍之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如杜甫的《登高》,首联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适当延长;颈联中“悲”、“常”、“病”、“独”四字要重读;尾联含无限凄凉,要读得缓慢、沉重,这些都可以借助多媒体示范教学。多媒体手段的参与还有助于学生准确感受、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如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一诗,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六月的西湖,湖畔杨柳依依,湖面上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粉红的、雪白的荷花亭亭玉立,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画面上配上古诗的字幕,再配以悠扬动听的古筝曲。这种类似卡拉OK形式设计的课件,让学生既可以看着画面听范读,也可以看着画面、字幕诵读,还可以闭目美读,读出美、吟出情、诵出趣。
三、化抽象为具体,感知诗歌的形象美。
诗歌以语言为载体,读者必须把语言转化为表象,然后才可能在想象中感受形象,在感受形象中获得美感,语文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更加直观、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