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摘要:当前,学术界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许多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很多人将其定性为一种负面行为。本文指出这种定性有失偏颇,值得研讨;遂从其定义、特征、诱因及应对举措等方面提出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新思考。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定义;特征;原因;应对举措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06-0149-02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

近几年,网络群体性事件日益受到人们的热议,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很多学者只是将其纳入“群体性事件”范畴。唐逢九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利用网络进行串联和组织,公开干扰网中网外秩序,干扰网络正常运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乃至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集群事件。杨久华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

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产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揭萍等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中人”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利用网络进行串联和组织,公开干扰网中网外秩序,干扰网络正常运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乃至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集群事件。

葛琳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目的,利用网络大规模地发布和传播某一方面信息,以制造舆论、发泄不满,具有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即在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集群行为。陈文彪称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利用网络大规模发布和传播信息,以表达诉求、舆论、发泄不满,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社会现象。具有影响范围广、放大效应明显的特点。罗亮、黄毅峰则认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一定数量的无组织的网民群体,基于不同目的,利用特定的现实事件,在网络公共领域中制造网络舆论以聚集和强化特定公共利益或较有争议的现实主题,以形成对社会系统现实或潜在压力的网络集群性事件。

纵观上述学者的定义可以发现,唐逢九、杨久华和揭萍等人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略带贬义的感情色彩,并没有将其看作是民意的某种正常表达,缺乏对真实民意的一种尊重,只强调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负面功能,有失妥当;而葛琳、陈文彪和罗亮等人定义则比较中性客观,笔者较为赞同他们的观点,这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利与弊,从而提出更好的应对举措。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一)参与者身份的虚拟性

网络具有匿名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网民可以借此发布大

量虚假信息甚至造谣生事,如果政府相关部门不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正视听,主流媒体又没有加以报道传播正确信息,导致信息不对称,网民便容易被妖言所惑,从而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

(二)跨越时间与空间,具有一定的延展性

网络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网络覆盖的地方,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参与相关事件的讨论。这使得一个事件能够通过网络的传播迅速扩散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人们的普遍热议与关注。(三)事件主角被诉求或被娱乐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大多都是由现实当中的事情为导火索而引发。事件的诉求者往往不是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最多的人,网名才是最积极的言论者,事件的诉求者一定程度上来说居于事件的背后,被诉求或被娱乐,如“药家鑫案”、“邓玉娇案”以及“微笑局长事件”等事件中,事件的主角都是在背后,是网民在网上对事件的主角进行激烈议论或声讨。

(四)发生模式多样,线上行为与线下行为互动加强

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网络舆论引发模式,即大量网民在网络平台上就当前社会政治等焦点问题发表个人意见,逐渐形成了强大公众舆论网络;二是网络谣言泛滥致群体性事件恶化或失控模式,一些捏造的谣言会让民众偏激情绪高涨使得群体性事件迅速恶化失控;三是利益受损群体利用网络发动模式,部分利益受损群体由于现实中找不到正常的诉求渠道,便在网上发表言论来达到维护想自身利益的目的;四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利

用网络酝酿发起群体性事件,如“河北省天主教事件”和“新疆7.5事件”都是敌对势力挑拨利用网络挑拨起来的。

(五)涉及的类型多样

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三公”部门的涉腐、涉富、涉权型事件

在那些公权力大,公众关注度高,公益性强的“三公”部门中,少数职员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使得公民的利益受到侵害,这种矛盾使得网络群体性事件呈“井喷”之势。震惊全国的“邓玉娇案”、“云南躲猫猫事件”、“周久耕事件”、“药家鑫案”、“杭州飙车案”以及“微笑局长事件”等,几乎都到涉及官员腐败、滥用职权、“官二代”与“富二代”这些敏感字眼。例如“周久耕事件”,就是由于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原局长周久耕在一次会上发言反对房

地产商降价引起的。事件的起因并不在于他所说的话,而在于他在会上抽的是天价名牌香烟,他这一行为在现实社会没有引起什么大的轰动,却在网上引发了网民的热议,主要矛头指向官员的职务消费上,网名们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2.涉国家安全与民族利益型事件

涉及到关乎国家安全与民族利益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往往颇受人

们关注。2008年我国政府向索马里派出护航舰队,在网上引来百万级的点击量,同年5月19日14时28分,我国政府规定全国人民默哀三分钟,悼念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这体现出国民的爱国热忱。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西藏事件”还是“神七”升空等,众多网民

纷纷在网上发表言论,形成了不同规模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不过这些言论都是积极正面的,体现出民众的团结与爱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涉环保型事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们不仅关注饮食的健康,更关注周遭的生活环境。2007年的厦门px事件与今年的宁波px事件是当地市民在面临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背景下,通过网络发帖等方式聚集起来,以达到集聚维护自身利益目的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在两个事件中,当地政府开始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不予理睬,回应不及时,甚至通过形式主义的措施得过且过,一直到当地市民通过网络号召全体市民一起到市府门口散步将事态闹大时,相关部门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5年过去了,地方政府决策不透明,民意的“被代表”并没有改变,事件最后虽然都得到了平稳解决,但政府的形象却再一次大打折扣,再一次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与信任。

4.涉食品安全型事件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触动了广大消费者敏感的神经,颇受人们关注。从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到地沟油、牛肉膏再到今年的“老酸奶”事件,食品安全给人们的饮食健康敲响了警钟,这些事件引起了或大或小的争议,有的甚至引发了网络群体性事件,这里以今年的“老酸奶”事件为例。今年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发布一条内容为“同志们: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的微博,在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