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业

目前, 由于不合理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制约着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农业的再生产能力受到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新农村建设不仅要重视生产建设, 而且还要强调农村社区人文生态的发展, 为农村居民提供越来越多的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多样化生活场所。因此, 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农村建设, 走生态农业之路。

1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

生态农业是将农村看成一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

统工程学方法进行农业规划、设计和管理。生态农业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高产量、高质量和高效益的三高农业, 它不是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而是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 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要建设新农村, 实现农业现代化, 必须走生态农业之路。

⑴农业资源相对不足

我国的人均耕地资源、草地资源、水资源分别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 、40% 和30% , 并呈下降趋势。地少人多, 而且耕地逐年减少。据2006 年2 月2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 年我国净减少耕地36. 2 万hm2。资源紧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目前浙江、福建、广东、上海等7 省市人均占有耕地已低于联合国的警戒标准。根据预测, 2030 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 亿的高峰。随着人口的增加, 耕地对人口承载力的潜在危机日益加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加之水质污染严重, 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要持续稳步地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必须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⑵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首先, 由于我国的土地和水资源使用粗放单一、集约化程度低, 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因而产出率和使用率低。其次, 农作物秸秆未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我国农村秸秆大多被用作烧材, 燃烧的热效率极低; 有的被粉碎直接还田, 肥效不佳; 有的甚至被直接焚烧, 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 畜禽粪便未能有效利用。在农村, 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便和冲洗污水大多没有进行集中管理、无害化处理和科学利用, 往往是分散管理, 直接作肥料使用, 既浪费又污染环境。所以, 只有通过全面推广与发展生态农业, 才能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⑶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由于土地的过度利用和有机肥施用量不足, 农田质量普遍下降, 全国耕地平均有机质含量不足1. 5%。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 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 亿t, 约占全球流失量的20%, 居世界首位。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 土壤盐碱化扩大; 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 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洪涝、干旱、风雹、泥石流、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使生态环境严重失调; 农作物成灾面积逐年扩大, 已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只有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才能保护和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使农业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⑷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日益加剧

农业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污染。据初步调查, 长江沿岸有18 个

城市, 沿海有17 个城市出现了酸雨, 以重庆、贵阳、广州等地最为严重, 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其次是农业生产自身污染。农民为了提高农业产量, 大量地使用农药、化肥、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此外,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每年产生大量粪便, 大部分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 污染水体, 已成

为一大公害。农民居住环境脏、乱、差问题也十分突出, 严重影响农民生活质量。农业环境污染, 严重威胁着农产品质量安全, 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全世界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 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高度重视。因此,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发展生产, 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实现全面小康, 必须改善农村环境, 走生态农业之路。

2.发展生态农业的措施

⑴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特别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农业由于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 更应当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现代农业是新农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推动新农村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

优势产业的动力支撑。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关系到建立新农村的成败, 但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将继续面临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使我国农业资源不堪重负, 克服这一制约, 必须加快改造传统农业, 推进农业增长方式

转变, 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 统筹规划发展农业各项产业, 促进资源的节

约和综合利用。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思路, 通过整合资源, 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 依托大生态、发展大产业, 实现产品优质化、布局区域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使农村经济在现代农业的推动下不断增长、繁荣, 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⑵转变生活方式

要改变脏、乱、差的农村居住环境, 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 就必须转变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农村由于生活区与养殖区不分, 造成了农村的脏、乱、差。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要首先从整治村庄和改善环境入手, 要结合村落建设规划的实施, 建立

生活区、养殖区, 逐步解决生活区和养殖区不分的问题。注重垃圾处理, 启动乡村清洁工程, 把生活垃圾、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等废弃物, 通过沼气技术转化为肥料、燃料等, 既节约资源又避免环境污染, 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通过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和工程措施, 净化水源、净化农田、净化庭院, 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目标。寓污染防治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之中, 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局面,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⑶建设环境友好型农业

环境优美是新农村的重要标志, 必须把农村环境建设放到重要位置。要根据中央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 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推广健康养殖、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和生产模式, 加大治理农业污染力度,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加强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治, 控制其扩散和蔓延, 建立不同类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发展。

⑷保护和合理开发农业资源

我们要保护和开发好农业资源, 尽可能多地利用可再生资源, 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保证我国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如保护好农业野生植物资源, 保护山林资源, 退田还海还水, 退耕还林还牧, 加快农村可再生资源开发, 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只有将生态农业的发展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