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金融模式下供应链融资风险识别与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金融模式下供应链融资风险识别与控制

作者:冯晓玮王成付奚雷

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03期

内容摘要:物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升级版,物联网模式下的供应链融资传统风险将得到有效控制,但仍会产生新生风险。文章首先针对传统供应链融资方式,按照初始授信、合作放款、贷后回款三大运营阶段和线下、线上两大操作过程,总结相关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并采用物联网金融模式对风险进行控制;然后依据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识别物联网金融模式下供应链融资的新生风险。识别与控制相关风险为供应链融资的物联网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物联网供应链融资风险

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操作不规范、财务不透明、可抵押固定资产少等缺陷。

融资难、融资贵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供应链金融正是商业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它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依托企业真实的交易关系,利用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应收账款、存货以及未来货权等作为质押品,为供应链上协同企业制定整体金融解决方案。自深圳发展银行首次提出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各商业银行、物流企业、电商平台、P2P平台相继推出相关融资模式。

较多学者对供应链融资模式和合约机制进行了研究,基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平台+基地的几类融资模式相继被提出和研究,Hofmann Erik(2009)运用数值型案例分析方法,得出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库存融资对其利润产生重大影响;Lee Ch, Rhee BD(2010)提出应用数量折扣、回购、两部制收费和利润共享的协调机制降低库存融资成本。然而供应链融资涉及链条环节长、参与主体众多、操作程序复杂、成员关系动态变化,而且各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彼此依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涉及其他环节,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风险是阻碍供应链融资成功实施的关键,“上海钢贸案”、“青岛有色金融案”、“皖江物流百亿债务黑洞”等均是缺乏有效风险控制产生的不良事件。

在融资模式与合约机制创新研究后,学者们对供应链融资风险进行了较多研究:盛巧玲、吴炎太(2012)从环境风险、供应链风险、质押物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六大方面对存货质押融资风险进行评价;郭菊娥、史金召、王智鑫(2014)基于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提取风险要素,并系统归结了线上、线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演变;张目、黄春燕等

(2015)归纳了预付款融资模式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六大方面;周文坤、王成付(2015)应用DEA、AHP与左右得分模糊TOPSIS结合的算法对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进行评价。

以上研究大多集中在供应链融资风险评估上,对风险的控制的研究却很少涉及。物联网是指利用无线传感器、红外感应、卫星定位、条码识别、激光扫描、等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并按照约定协议进行组网传输信息,进而实现信息交换和处理,以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应用范围有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慧金融等。物联网金融是物联网众多应用中的一种,它将金融信息化与物理世界信息化融合,来有效管控融资过程中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相关活动,从而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效率。物联网金融向供应链融资领域的拓展,融资过程实时监控、定位跟踪,融资信息有效处理、科学决策,可以有效控制供应链融资风险,但是又会引发一系列新生风险。该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

本文系统分析了物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关系;然后根据融资阶段对供应链金融所面临的传统风险做出系统归纳,物联网金融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这些传统风险;接着阐释了物联网金融模式下供应链融资在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所面临的新生风险;最后对物联网金融模式下供应链融资的发展做出总结和展望。

互联网金融、物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关系辨析

(一)物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升级版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互联网手段开展各类金融服务的一种创新金融模式。其核心是信息的传递、分析和交易费用的大幅降低,在此基础上改变了整个商业模式,按照投资产品可以分为基金类、保险类和P2P平台类。P2P的资金流向多为个人贷或中小企业贷,其相对收益和风险要高许多。依托电商平台开展的P2P业务,利用平台上交易流水与记录,甄别风险、评测信用额度进而发放贷款,并随时监控贷后企业的物流、商流、资金流运作,风险不大;另一类没有电商平台的P2P,对于风险控制有通过线下运作、征信系统、网络社区或朋友圈等,风险较大,发展迅速,但问题也较多,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能力依然不足。

与大数据联姻是做好风险控制的唯一手段,参照雷(2013)有关物联网“三层两体系”的架构,如图1所示。在物联网金融模式下,将互联网搜索引擎数据、资本市场数据、电商交易数据、支付数据等互联网信息收集系统和征信平台、动产质押信息平台等各类平台辅助信息系统以及传感器、标签、生物识别、DLP、条形码、摄像头、GPS等物理数据收集手段纳入感知层的范畴;各类无线网和互联网作为主要传输媒介,构成网络层;应用层包括统一支撑平台和智能化应用系统,数据库、云计算、海计算、中间件、数据融合、数据共享等数据挖掘和处理手段作为支撑层,应用层提供有效的风险监测、金融决策、交易跟踪、市场预测服务;统一的身份认证、传输网络、访问控制、安全测评、应急处置、灾难备份等物理网络与各类信息安全基

础设施是物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包括在物联网金融各层建立和运行标准以及其他各类共性和个性标准。上述“三层两体系”结构阐释出物联网金融在大数据收集、大数据处理、信息安全保障和标准规范方面要优于互联网金融。物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升级版。

(二)供应链融资将成为物联网金融的一类模式

根据发展阶段,供应链融资逐步实现互联网化,进而实现物联网化。供应链融资1.0阶段以传统的线下运作为主体。供应链融资2.0阶段将供应链融资搬到线上,核心企业的数据与银行完成对接,银行可以随时获取核心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仓储、付款等部分真实经营信息。供应链融资3.0阶段是互联网化的供应链融资,当前互联网化的供应链融资加强了线上连接和操作能力,以企业实际交易过程为主要授信依据,众多P2P企业、商业银行、电商企业甚至传统企业借助电商平台、物流平台、融资平台参与到供应链融资中,供应链融资实现了互联网化。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供应链融资仍然缺乏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借助互联网手段的大数据收集并不能涵盖仓储、货运、分拣等各个物流环节和交易过程。未来供应链融资将是物联网金融的一类模式,如图1所示,供应融资平台与电商平台对接,收集交易过程数据;与物流平台对接,全面收集仓储、运输等物流数据;与操作平台对接,实现操作标准化、电子信息化,避免人为操作误差风险;与支付平台对接,做到第三方支付,实时把握资金动向,最终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整合和高效运作。

物联网金融模式下供应链融资传统风险控制

互联网化的供应链融资3.0模式依然存在如下问题:征信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与资金托管制度不健全,企业与行业自身缺少相关约束机制,交易监管能力不足,众多操作风险等,考虑到融资风险的不可控方面,其与1.0和2.0模式可以共同被定义为传统供应链融资模式,传统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风险有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如表1所示。

(一)信用风险及其控制

每一类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融资过程均可分为三个阶段:授信阶段、合作放款阶段、贷后回款阶段,信用风险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进行识别和控制。

授信阶段主要是指从事供应链融资的金融机构对借款人信用水平、历史信用记录、贸易真实性、贷款项目经营前景,以及核心企业信用状况,还有供应链竞争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授信额度和授信期限的过程。融资企业一般是中小企业,财务数据不健全、不透明,再加上供应链融资的直接还款来源为融资项目的收益,所以对于借款企业的信用审核应当摆脱财务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