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李妮矫;庞连晶;符思【摘要】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诸医家采用中药口服、针刺、穴位敷贴、灌肠等方法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对近几年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总结中医治疗PGS方法及经验。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15【总页数】3页(P85-87)【关键词】术后胃瘫综合征;中医治疗;中药治疗;针灸【作者】李妮矫;庞连晶;符思【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在手术后出现以胃排空迟缓为特征、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餐后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及体质量减轻。

PGS多见于腹部手术,尤以胃和胰腺术后多见,胸部手术、盆腔手术均可出现,近年随之胸腹部手术量的增加PGS发率病有上升趋势,胃窦切除术PGS发病率为26%[1],胰腺十二指肠术后PGS发病率可达20%~50%[2],心肺移植术后的PGS发生率更是高达20%~80%[3]。

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西医对于PGS的治疗还处于探索阶段,较多文献报道中药汤剂或中药汤剂联合针灸治疗PGS疗效显著,优于常规促动力、营养支持治疗[4-7],中医在治疗PGS上具有重要的价值,现将中医治疗总结如下。

1.1 攻下逐瘀法《内经》云:六腑以通为用,PGS为本虚标实的疾病,多采用“通补兼施”的治疗原则,较多医家以攻下导滞为原则采用承气汤类方药治疗。

把永忠[8]应用小承气和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后胃动力恢复情况2周有效率85.71%,3周有效率为100%,认为攻补兼施法既激发胃气受纳,又增加肠腑通降,使得上化下降。

李欣[9]应用桃红承气汤治疗胃肠道及系膜病变,对胃动力恢复有较好疗效。

针灸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通报 - 针灸经络
十 灸 治 疗 术 后 胃 瘫 综 合 征 的 临 床 研 究 进 展
● 林 培春 沐
摘 要
榕 ▲
术后 胃瘫综合 征 严重 影响 患 者术后 康 复 , 导致“ 壅木郁 ” “ 土 虚 木乘 ” 的 恶性循 环 , 致 使
胃蠕 动减 弱及排 空功 能障碍 针 灸治疗 本病 具有 疗效确 切 、 操 作 简便 、 方案 多样化 的优势 。本 文综述 近
5年 针 灸治疗 本病 的相 关研 究 , 以期优 化针 灸治疗本病 的临床 治疗 方案 关键 词 针 灸 术后 胃瘫 综合征 综述
术 后 胃瘫 综 合 ( p t  ̄ s t s u r g i c a | 巾 当属 “ 痞满” “ 胃反 ” “ 呕吐 ” 等 范 郁 滞 , 横逆乘 睥犯 胃, 脾 胃升 降 失
神聪 、 印堂 ) , 结 果表 明有 利 于缓 解 胃瘫 患 者 焦 虑 情 绪 , 减 少 治 疗 次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J o u r n a , ? 9
g a s t r o p a r e s i s s y n d r o me , P G S )是 以
畴 。 目前 多 数 医家 认 为 术 后 胃瘫 常 , 或忧 思 伤 脾 脾 气 受 损 , 胃 失 和
胃流 道 非 机 械 性 梗 阻 为 主 要 征 综合 征 的 发 生 是 在 患 者 正 气 不 足 降 , 气 机 不 畅 则 发 之 。究 其 本 源 , 象 的功能性 疾 病 , 其特 征 为 胃排 空 的基 础 上 。手 术 创 伤 从 两 个 方 面 本 病病 位 在 胃 , 与肝 、 脾 相 关 。病 延 迟 。P G S常 发 生 于 上 腹 部手 术 损 伤 正气 影响脾 胃功 能 : 一 是脉 络 机 可概 括 为 中焦 气 机 升 降 失 调 所 后, 患 者开 始绎 [ 1 进 食 或 由饮 水 过 受 损 , 气滞 血瘀 论 ; 二是 脾 胃受损 , 致 , 其 是 以 气 血 津 液 亏虚 为 本 , 渡 到进 食半 流 质饮 食 时 , 引 起 的上 水饮 内停 , 气机 受 阻 论 。李 成钢 气滞 血瘀 、 腑气 不 通 、 痰 湿 中阻 等

胃切除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胃切除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胃切除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目的总结胃切除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

方法对18例胃瘫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回顾性分析。

结果胃功能全部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一般为3~9 d,平均6 d。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切除术后胃瘫,胃肠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较单一西医非手术治疗效果佳。

标签:胃切除术后;胃瘫;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即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胃排空延迟。

2000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所在科共治疗18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行远端胃大部切除重建术400例,发生PGS 18例,发生率为4.5%,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35~60岁,平均(47.5±12.5)岁。

胃癌13例,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

其中B-I式吻合5例,B-Ⅱ式吻合13例。

所有患者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开始进食后,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后出现上腹部胀满、膨隆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但上腹痛不明显;呕吐物为所进食物,有时混有胆汁,吐后症状消失,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体检可见上腹部呈饱满及胃型,轻度压痛,可闻及胃振水音,肠鸣音弱。

其中胃镜检查8例,示吻合口明显充血、水肿6例,吻合口轻度水肿2例,胃镜可以顺利通过吻合口。

X线碘剂造影检查: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无蠕动或蠕动极弱,碘剂长时间潴留于胃内,数小时后有极少量碘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

1.2治疗首先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每天用3%温盐水洗胃,并抽空胃内容,以减轻胃黏膜水肿,促进胃张力恢复。

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特别注意补钾。

因低钾本身可致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

加强营养支持,供给足够热量,对病情重、病程长者,最好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

术后胃瘫综合症的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

术后胃瘫综合症的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

2 2・
T ODAY N URS E, J a n u a r y, 2 01 4, No . 2 术后 胃瘫 综 合源自症 的治 疗 与护 理研 究进 展
王 坤
摘要 综述 了术后 胃 瘫 综合 症的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诊 断、 治疗 ( 包括 营养支持 维持 , 促 进 胃动力 , 纤维 胃镜 治疗及 手术和 中医治

患者手术后数 日内肛 门排气 后停止 胃肠减压 , 进 流食或 半
流食 后 出现上腹 饱胀不 适 、 恶心 、 呕吐 、 顽 固性 呃逆 , 疼 痛不 明 显, 食后吐出大量 胃内容物 , 有 时含有 胆汁 , 吐后症状暂缓解 , 胃 肠减压抽 出大量液体 , 超过 8 0 0 m l / d 。体格 检查可 见患者 上腹 部胀 满 、 压痛 , 有 胃振 动水音 , 中下腹平软无压痛 , 无肠鸣亢进及 气过 水声 , 均应考虑存 在 胃瘫 可能 。首先要 排除 机械性梗 阻 因
减退 , 动力减弱 ; ⑧ 刘辉 等 认 为高 龄 、 手术 时 间长 、 术后 运用
镇痛剂可能是高危 因素 。

2 4 %。但仍时有误诊 、 误治的报道。刘玉石等 收集国内外文献 旦发生 , 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 1 ~ 3个月 ) , 严重者可引起并
报道共 1 1 3 例, 有 9例( 7 . 9 %) 被误诊而再 次手术 , 值得重视。P G S 2 临床 表现
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 是术后继发的非机械 陛梗阻 因素引起的以 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症 , 经保守 治疗可以恢复。近年来 P G S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 其报道也愈来愈
多。相关文献表明, P G S的发病率 国内约为 0 . 4 % 一5 %, 国外 5 %

胃瘫的病因及临床治疗进展

胃瘫的病因及临床治疗进展

胃瘫的病因及临床治疗进展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张瑞奎毛中鹏石莹胃瘫(gastroparesis)又称为胃排空障碍(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DGE)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瘫一旦发生,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

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

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胃瘫的临床重要性在于有时会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而采取再手术治疗,因此,正确地诊断和治疗胃瘫,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病人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特征:病人多于术后数日内停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等症状,一般疼痛不明显,食后吐出大量胃内容物,可含有或不含有胆汁,吐后症状暂时缓解,胃肠减压抽出大量液体,每日1000-3000ml。

胃瘫发生时,小肠及结肠动力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故患者可正常肛门排气、排便,体检发现胃振水音。

胃镜检查及胃肠道碘油造影可排除流出道机械性梗阻,核素标记液体胃排空试验提示胃排空延迟。

发病率:国内报道0.47-3.6% ,国外报道5%-24% 。

2 发病机制:胃的正常运动功能包括容纳食物,调节胃内压,推进、搅拌、研磨食物等,其动力是由胃壁肌肉的收缩和括约肌的协调启闭完成。

其功能除与进食等情况有关外,主要受神经及体液的调整。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的原因有多种,如术中麻醉药物的直接抑制作用,精神紧张,吻合口水肿,输出袢痉挛、水肿,长期应用抑制胃肠道运动药物,水、电解质与营养失调,饮食改变或术后早期进食不当,食物中脂肪含量过高,及变态反应,大网膜与吻合口周围团块状粘连,炎性肿块压迫等因素,术后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变、紊乱导致的空肠麻痹或痉挛为常见原因。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李妮矫;庞连晶;符思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11)15
【摘要】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诸医家采用中药口服、针刺、穴位敷贴、灌肠等方法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对近几年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总结中医治疗PGS方法及经验。

【总页数】3页(P85-87)
【作者】李妮矫;庞连晶;符思
【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
【相关文献】
1.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J], 陶莹;张雅丽
2.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J], 王琪;雷涛;徐媛颖;张翠平;沙雯君;陈琳
3.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尹柏坤;左军;李冀
4.急性腰扭伤中医药治疗进展 [J], 钟远鸣;叶伟权;邱伟;赵庆瑞;黄勇;付小鹏;何炳坤;万通
5.子宫脱垂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J], 唐礼雯;黄叶芳;程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作者:赵同刚牟洁孙栋王西涛刘凤军【摘要】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近年来,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其确切病因和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PGS诊断和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已得到明显提高。

随着对PGS疾病本身及其发病机制进一步认识,临床营养支持手段的飞速发展,多数PGS均能得到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胃瘫综合征•诊断•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是指在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其原因是正常胃调控功能异常。

多见于腹部手术,尤以胃和胰腺术后多见,据文献报道妇科手术、食管手术以及心肺移植术均可出现,近年来发生有上升趋势[1-2]。

PGS主要表现为术后开始进食的1〜2 d或由流质饮食向半流质饮食过渡时,餐后上腹部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体质量减轻等,可持续数周甚至数年。

辅助胃镜、口服或胃管注入消化道稀钡、泛影葡胺检查,可见胃液潴溜、胃无蠕动或蠕动减弱,吻合口水肿、炎性反应,造影剂在胃内潴留,但部分造影剂或胃镜仍可通过吻合口,不存在机械性梗阻。

PGS的发生使患者术后营养摄取出现障碍,导致恢复时间延长或诱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1发病机制PGS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有学者认为是由多种因素诱发或者改变正常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节而引起[3]。

1.1精神-神经因素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恐惧心理,使其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加之术后疼痛等刺激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特别是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不仅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a和B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导致胃排空延迟[4]。

2022结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疗现状和进展全文

2022结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疗现状和进展全文

2022结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疗现状和进展(全文)摘要目前外科手术为主导的综合治疗是结肠癌获得治愈机会的重要措施。

然而, 外科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也会带来术后胃瘫的风险。

由于术后胃瘫的发生风险较低,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故往往被临床忽视。

然而,术后胃瘫可增加营养不良的风险,延迟术后抗肿瘤治疗,增加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

因此,本文主要就结肠癌术后胃瘫的发生机制、临床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治疗进展展开综述。

旨在增加临床医生对结肠癌术后胃瘫的足够重视,从外科角度通过优化手术策略,降低结肠癌术后胃瘫的发生风险。

以外科手术为主导的综合治疗是目前结肠癌获得治愈机会的重要措施。

然而,外科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也会带来并发症的风险。

其中的并发症包括术后胃瘫,又称之为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 PGS ),即腹部手术后出现的以非机械性梗阻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点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

PGS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其中以急性较常见。

急性PGS发生在术后进食的1~2 d ;慢性胃瘫常发生在术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2]。

据报道,PGS多见于右半结肠癌术后,发生率为L9%~3.8%[3,4,5]0由于术后初期的多数患者多表现为早饱、恶心和餐后腹胀等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与术后胃瘫初期症状高度重叠⑹。

因此,术后胃瘫发生的早期往往被临床忽视。

术后胃瘫可能延迟出院,导致营养不良的风险增加,延迟术后化疗时间,增加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

因此,结肠癌术后胃瘫应引起足够重视。

基于目前国内外对结肠癌术后胃瘫鲜有系统介绍,本文主要就结肠癌术后胃瘫的发生机制、临床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治疗进展展开综述,以供临床医生了解参考。

一、术后胃瘫的发生机制目前,关于PGS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但流行的观点认为,PGS的发病机制包括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参与胃肠肌肉活动局部控制的Cajal间质细胞(intersitital cell ofCajal,ICC)受损和丢失以及免疫浸润细胞的功能下降[刀。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良反应少、 安全陛能高。 因此多年来应用于麻醉诱导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 献
1m 7 5 g 例占72 。 .% 严格掌握注射速度可以使剂 量控制在最低范 围。 有少数 病人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后出现躁动 , 此时可将肌松药静脉注入 , 待肌松 效果出现, 即可行气管插管。
【】 张马忠 , 1 杭燕南, 咪唑安定 的临床应用进展 。 麻醉与重监测治疗 20 ;()6 . 0 93 1 :0 【】 王丽娜 , 2 咪唑安定 对椎管 内麻醉 中 顺行性遗 忘 的影响 , 临床麻 醉学 杂
30 0
《 求医问药 半月刊Se M ei l n kT e dc e 02 ek dc A dAs h Mein 21 年第 】 卷 第 4 a i 0 期
咪唑安定 用于麻醉诱导 的观察
吴 宝林
( 内蒙古满洲里南 区医院 内蒙古 满 洲里 0 10 ) 2 4 0
【 摘要 】 目 : 的 咪唑安定用于麻醉诱导的观察。 法: , 2 I 年开始使用于麻醉诱导 ,9 方 我 ̄/ o 1 L 8 例病人收到 良好的临床效果, 认为此药是较理
4 结论
咪唑安 定具有能 消除病 人的焦 虑和 恐惧 , 抗惊 厥 、 肌松和顺 行性 遗忘 作 用。 醒剂量 的眯唑 安 定对 呼 吸和循环 影 响 比较小 、 清 还具 有水 溶性和 消 除半衰 期短的特 点 , 病人 处轻度 睡眠状态 并具有遗 忘 不 良记的 良好麻 在使 醉诱导 药物 。 唑安定 较强 的镇静 、 忘 及抗焦 虑作 用 、 咪 遗 对静 脉无刺 激 、 不
弱 , 胃扩张 ; 2h 残 进行 4 动态 观察可 见 吻合 口水 肿 , 胃镜 可经 吻合 口进 入空 肠输 出袢 ; 无其他 基础性 诱发病 因等[1 可明 确诊断 结论 。 3, 即 出现瀑 诊的主 要原 因在于 临床医生 对病症 了解 不足 。 因此 在诊 断之前 要对 机械 陛梗 阻予

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研究进展

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研究进展

0 引言
胃 癌 是 全 世 界 最 多 见 的 消 化 系 统 恶 性 肿 瘤 之 一,国 内 的 新 发 病 例 约 为 40 万 例 / 年,约 占 全 球 的 42%,近 年 来 其 死 亡 率 居 恶 性 肿 瘤 死 因 顺 位 第 3 位 [1]。 因 此,强 调 早 期 诊 断 并 行 胃 癌 根 治 切 除 术 等 一 系 列 治 疗 方 案。 胃 瘫 综 合 征 (gastroparesis syndrome,GS)是胃癌根治术后的一种多见并 发 症,是 一 种 以 胃 不 存 在 机 械 性 因 素 而 发 生 流 出 道 梗 阻、胃 排空延迟为主要特征的功能失调性疾病,其主要的病因为胃 的各种调节机制异常,一般常见于上腹部的手术以后。胃癌 根 治 切 除 术 后 GS 发 生 率 很 高,约 为 10-20 % [2-3]。GS 的 发 生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营养摄取障碍,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 质量,同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同时可能引起 其他的并发症,更严重可致患者死亡 [4]。GS 的主要症状包括 恶心、呕吐、早期饱腹感、餐后饱胀、腹胀和上腹部疼痛 [5]。行 胃 镜 及 消 化 道 造 影 检 查 时 ,可 观 察 到 胃 内 潴 留 的 胃 液、胃 壁 蠕动减弱或不蠕动,吻合口发生炎性反应、水肿,但是胃镜及 少量造影剂可顺利通过吻合口。GS 发生的机制尚未明确,它 是包括消化道重建在内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治疗 仍以保守治疗为主。本文对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胃瘫综合 征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发病机制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胃癌根治术后 GS 的研究较多,但仍 没有统一的结论。许多学者认为胃瘫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 用引起,它们可能是改变了正常的神经激素分泌以及影响了 正常的肌源性活动 [6]。现分析如下: 1.1 精神心理作用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1例循证治疗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1例循证治疗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1例循证治疗1病例患者,女,87岁。

因“进食后腹胀不适2年,反复呕吐宿食2个月”人院。

既往无消化性溃疡、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

患者中等身材,营养良好,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血压150/80mmHg,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略膨隆,未见胃肠型,全腹软,无压痛,未扪及肿块,有振水音,肠鸣音3~5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除血钾偏低(3.28mmol/L)外,其他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提示胃幽门部溃疡性病变,胃底、体可见较多食物残渣,病理提示胃窦部腺癌。

入院后予完善检查、禁食、胃肠减压、洗胃及补液治疗3d后,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远端胃大部切除,残胃-空肠毕Ⅱ式结肠前吻合),术中置放胃管和空肠营养管,术后常规应用抗炎、止酸等药物,术后第4天患者突然出现呕吐,胃肠减压量增至1000mL,以后10d一直维持在1 000mL以上,并出现反复少量呕吐、上腹有饱胀感。

术后检查:4次血电解质检查提示低血钾(2.2~2.9mmol/L),且有轻度低钠,血气分析显示正常;给予胃管内注入泛影葡胺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见残胃蠕动很弱,造影剂排空缓慢,但无吻合口梗阻征象。

术后病理:胃幽门管状腺癌,弥漫浸润型,分期为pT3N1M0。

根据以上病史资料,结合国内标准,该患者诊断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成立。

目前患者出现反复呕吐、上腹饱胀;较长期不进食、大量胃液丢失影响患者营养情况;胃动力明显不足,胃排空延迟。

因此,根据病人状况提出临床问题:①哪些药物可以改善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症状?②哪些药物能加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③哪些治疗手段对术后胃瘫综合征有效?2证据检索按照循证实践证据检索原则,首先检索与临床问题密切相关的二次文献数据库,若无合适的相关证据,再检索原始文献数据库。

我们检索了Cochrane Library(2009年第3期)、Medline(PubMed网站1980—2009.5)、Sum-search网站数据库。

胃镜治疗胃部术后胃瘫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胃镜治疗胃部术后胃瘫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C n sE  ̄ 0 69 1:1 e t t u 2 0 ,() . Ea 5
胃部手术 后 胃瘫 综合 征 的发病机 制有很 多 因素 如精神 、心理
【 收稿 日期 :2 1.41 编校 :周瑾】 0 00.5
瘫综 合征 的标 准 :通 过 胃镜 或多 项检 查显示 没有 流 出道机械 性梗
阻口;胃引 流量 >5 0~ 0 / ,且 术后 持续 时 间> 1 ;无 明 0 8 0ml d 0d
可在 “ 无痛 ”情 况下 给予检 查 ,通过 胃镜可 直视病 灶 ,了解其 胃 内容物 的性 质 、食管 、胃壁 及小肠 的运 动信 息 ,在 检查 过程 中还
显 的 酸碱平衡 失 调 ;无 明显 的水 、电解 质紊 乱 ;无 引起 胃瘫 的基 础 性疾 患 ,如 糖尿 病 、结 缔组 织疾 病 、甲状腺 功能 减退 等 ;术 后
未使 用影 响 胃平 滑肌 收缩 的药物 ;胃蠕 动减弱 或者消 失 。 1 治疗 方法 :本组 3 例 胃部 手 术后 胃瘫综 合 征患 者 均给 予 非 - 3 0 手术 治疗 ,确诊 后先 给予 相应 的心理 治疗 ,严格 禁食 水 ,持 续性
查 ,提 示 吻合 口明显充 血 、水 肿 l例 ,吻 合 口轻度 水肿 5 , 胃 6 例
壁 水肿 9 , 胃镜 可 以顺利 通 过吻 合 口。 胃镜 检查 后患 者 自觉 症 例
状减 轻 ,大部分 患 者较检查 前 症状 明显好 转 ,无 恶心 、呕 吐症状

[】朱 帜 明 . 腹 部 术 后 胃瘫 例 临床 分 析 [】海 南 医 学 ,0 7 5 上 J. 20,
胃镜运 用 于我 国临 床 以近 有 3 年 ,随着 医学 科 技 的不断 发 O 展 ,其 胃镜 的观察视 野及 图像清 晰度 也有 了明 显的提 高 。患者还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有着重要意 义。19 9 8年 1月 ~20 07年 1 , 0月 我们对诊 治 的 6
例 胃瘫 综 合征 患者 的临 床 资料 进 行 回顾性 分 析 , 果 报 告 如 下 。 结
1 临床 资 料
1 1 一般资料 .
我 院共诊治腹部手术后 胃瘫综合征患者 6例 ,
患者 于手 术 后 2~ 4周 恢 复 胃动 力 , 中 4周 内恢 复 5例 , 其 6
镜检查示 胃扩张 , 无收缩 及蠕 动, 胃镜 可顺利 通过幽 门至十二
肠 , 实 无器 质性 疾 病 。 证
13 治疗 .
治疗措 施包括禁食 、 胃肠减压 , 每天用 3 %温盐水
洗 胃, 全胃肠外营养( P ) 静脉补液 , TN , 维持水 电解质酸碱平衡 ,
胃液引流量大时 , 可运用抑制 胃酸分泌药 和生长抑素, 运用促 胃
及局部情况、 围手术期的处理、 术式的选择 , 腹部手术后 出现 胃瘫综合征应 坚持 非手术治疗, 多数患者 1个月左右可恢复。 [ 关键词 ] 胃瘫综合征 腹部手术 [ 中图分类号] R6 6 6 [ 5 . 1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0 6 3 ( 09 0 0 4— 2 0 8— 6 3 20 ) 1— 7 0
结 石小 的 , 可考 虑 先 行 T R 再 行 膀 胱 切 开 取 石 术 J 因 此 可 U P, 。 以 认 为 , 石 较 大 或 结 石 数 量 较 多 ,或 者 前胱多发性 结石 ( 2 附 8例报 告) J . [ ] 现代 泌尿外科 杂志 ,

7 4・
华北煤炭医学 院学报
20 0 9年 1月第 1 卷第 1 1 期
J ot C iaC a Mei l n esy 09Jnay1 ( ) r h ol dc i rt 0 aur,1 1 N h n aU v i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价值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价值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价值研究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50例。

甲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乙组采用单纯的西医进行治疗。

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甲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乙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乙组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取得的疗效颇为显著,且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标签:术后胃瘫综合征;中西医结合;价值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是腹部手术后相对比较少见的一种近期并发症。

据调查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在临床上的取得的疗效显著,且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1]。

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50例。

其中甲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8~68岁,平均年龄(63±4.89)歲。

乙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0~68岁,平均年龄(64±3.71)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乙组采用单纯的西医进行治疗。

患者禁食,胃管内注入10%高渗盐水100 mL 洗胃,一天2次,保留2~3 h后松开胃管继续引流;给予胃复安(盐酸甲氯普胺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179)20 mg/次,静脉滴注,1次/d。

甲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胃瘫 综 合 征 ( o tu gc t a t p r s y d o , GS P ss r i sr a ei s n r me P ) ag o s 是 指 腹 部 外 科 手 术 后 继 发 的非 机 械 性 梗 阻 因 素 引 起 的 以 胃排
空 障 碍 为 主 要 表 现 的 胃动 力 紊 乱 综 合 征 。腹 部 外 科 手 术 后 发 q 率 0 3 ~ 1 , i . 0 胃癌 手 术 后 的 发 生 率 0 4 ~5 ¨ 。我 . 1 ]
院 于 20 0 6年 3月 ~ 2 1 0 0年 3月 施 行 胃切 除 术 4 5例 , 5 出现 胃
高 渗盐 水 或 甘 露 醇 洗 胃 以减 轻 残 胃及 吻 合 口水 肿 ; ) 除 紧 2消 张情 绪 , 服 恐 惧 心 理 ;) 持 水 、 克 3维 电解 质 及 酸 碱 平 衡 ;) 复 4胃 安 1 , 内注 射 ,~ 3次 / , 0mg 肌 2 d 以促 进 胃 的排 空 , 少 胃酸 返 减 流 ;) 用 胃动 力 药 , 吗 叮 啉 1 ~ 2 mg胃 管 内 注 人 , 5应 如 O 0 2次 / d 以增 加 胃蠕 动 ; ) 霉 素 10 3 0mg静 脉 滴 注 , , 6红 5 ~ 0 1次 / ; d 7加 强 营养 支 持 , 取 全 肠 外 营 养 ( N) 肠 内 营 养 支 持 治 ) 采 TP 及
探 讨 胃切 除 术后 胃瘫 综 合 征 的 疗 效 分 析 。 方 法 对 我 院 2 0 0 6年 3月~ 2 1 O O年 3 【 要 】 目的 摘
月行 胃切 除 术 后 发 生 胃瘫 综 合 征 2 O例 患者 进 行 综 合 治 疗 。结 果 经 治 疗 后 1 7例 4周 内 胃 功 能 恢 复 , 3 4周 以 上 胃功 能 开 始 恢 复 , 长 1 至 术 后 第 4 例 最 例 5天 。全 部 患 者 均 保 守 治 愈 。 经过 6 1 ~ 2个 月 的 随 访 均 无 复 发 。结 论 非 手 术综 合 方 法是 治 疗 胃瘫 综 合 征 有 效 的 方 法之 一 。 【 键 词 】 胃切 除 术 后 胃瘫 综合 征 关 诊 断 治 疗 碱 失 衡 ; ) 引 起 胃动 力 障 碍 的基 础 疾 病 如 糖 尿 病 、 4无 甲状 腺 功 能 减 退 等 ; ) 应 用 影 响 平 滑 肌 收 缩 的药 物 史 , 吗 啡 等 。 5无 如 13 治 疗 方 法 . 治 疗 措 施 : ) 效 持 续 胃肠 减 压 , 要 时 行 1有 必

试析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的治疗

试析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的治疗
因复杂 , 治疗较为困难。近年对其认识逐渐深入结合作者的临床 经验 , 进行论述。
【 关键词 】 胃部手术; 胃瘫综合症 ; 治疗
术后 胃瘫是指腹部术后 胃肠动力紊乱所致 的非 机械性 的 胃排 空 延 迟 。 是 胃术 后 相 对 少 见 的 近期 并发 症 , 它 易误 诊 为 吻合 口或 输 出 袢 的机 械 性 梗 阻 。 及 时 准 确诊 治腹 部 术后 胃瘫 有 重 要 临 床 意 义 ,可 以避 免 盲 目再 手 术 ,减轻 病 人 痛 苦。 1 病 因及 发 病 机 制 胃部 手 术 后 胃 瘫 , 合 其 发 病 原 因 为 : 精 神 因 素 , 综 ① 如 精 神紧张、 对手术恐惧等 。 ②手术创伤 、 迷走神经切断 , 影响 术后残 胃张力的恢复。③ 吻合 口和残 胃炎症 、 水肿 , 这是暂 时性 胃瘫 的重要原因。④ 饮食改变 , 胃短期 内难 以适应 。 残 ⑤ 全身因素 , 如营养不 良、 低蛋 白血症 、 电解质紊乱等 。 2 诊 断 21 症 状 和 体 征 胃瘫 主 要 表 现 为 腹 胀 和 呕 吐 , 般 在 术 . 一 后 数 日由流 食 改 为 半 流 食 时 出 现 , 可在 开始 进 食 时发 生 , 也 呈 溢 出性 呕 吐 , 吐物 为 食 物 及 含 有 或 不 含有 胆 汁 的 液体 。 呕 如术后 5 6d仍有大量 胃液从 胃管引出 ,夹闭或拔除 胃管 - 后 出现腹胀 、 大量呕吐 、 不能进食 , 则有残 胃排 空迟 缓或 胃 瘫 的 可 能 。 多有 水 、 电解 质 紊 乱 和 营 养 障 碍 , 分 病 人 可 发 部 生 消化 道 出血 , 般无 上 腹 部 疼 痛 。查 体 可 见上 腹 胀 满 , 一 中 下腹平 坦 , 肠鸣微弱或基本正常 , 无肠梗 阻表现 。 2 辅 助 检查 应 用 x 线 钡 餐 或 碘 剂 动 态 观察 , 现 残 胃 . 2 发 扩 张 、 蠕 动 或 蠕 动 极 弱 , 剂 长 时 间停 留在 残 胃 , 小 时 无 钡 数 后 有极 少量 钡 剂 可 呈 点 状 或线 状缓 慢通 过 吻 合 口分 散 在 输 出肠段 内 。 胃镜 检 查 可 见 残 胃扩 张 、 收 缩 和蠕 动 、 头 可 无 镜 顺利通过吻合 口, 输出肠襻无梗阻现象 。 胃镜 、 x线检查 、 核 素标记 胃排 空测定对 胃瘫诊断很有 价值 。功能性排空 障碍 的放射线表 现为吻合 口狭窄 区周 围轮 廓有向 内的凹陷 , 边 缘光滑 , 形状略似漏斗 或鸟嘴状 , 窄区较长 , 狭 有时可见少 量 钡 剂 进 入 输 出 段 , 有潴 留 , 乏蠕 动 , 胃空 肠 吻 合 口 胃 缺 或 下 方 约 有 2 1 空 肠输 出段 充 盈 不 良 。 — 0c m 3 治疗 本病是一种功能性病变 ,一旦确定 ,应采用非手术疗 法 , 量 避 免 手 术 , 般 在 术 后 3 4周 后 都 能恢 复 。 尽 一 - 31 一般处理 首先应消除患者 的紧张心情和恐惧 心理 , .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 禁食 持续有效的 胃肠减压 , 可应用 3 % 温盐水或加入奴夫卡 因洗 胃, 以减轻 胃粘 膜和吻合 口水肿; 经静脉补液 , 持水 、 维 电解 质 和 酸 碱 平衡 , 特 别 注 意 补 钾 , 并 使 血 清 钾 保 持 在 正 常 范 围 的高 限; 强 营养 支持 , 用 静 脉 加 采 高 营 养 , 给 足 够 的热 量 、 浆 、 供 血 白蛋 白 、 方 氨 基 酸 等 , 复 维 持正氮平衡 。医生也要有耐心和信心 , 多数病人 l— 5d内 0 1 可逐渐恢 复 , 少部分病例 2 0d以上才开始好转 , 至有长 甚 达7 O余天才恢复者。 胃镜检查时对残 胃适度刺激 , 尤其是 术后 3周后 , 胃瘫治疗 有价值 。 对 但应尽量避免过频的 胃镜 检查 , 以免加重 胃粘膜和吻合 口水肿 。

术后胃瘫的治疗进展

术后胃瘫的治疗进展

术后胃瘫的治疗进展1、胃正常运动的解剖及电生理基础大体解剖胃分为四个区域:贲门、胃底、胃体、胃窦。

胃的动脉来自于腹腔干及其分支,包括胃左、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左、右动脉,胃短动脉。

支配胃的外在神经由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内脏神经(交感神经)组成。

胃平滑肌包括内层的环形肌肉(胃窦部最厚)和外层的纵形肌层。

胃体、胃窦部有内斜肌层存在。

幽门含有长约1.5厘米的较厚环形平滑肌,这些肌肉纤维和胃窦纵肌交错。

解剖上,幽门是通常被认为是通道屏障,以防止食物过快的从胃传送到小肠。

然而,胃的功能性解剖与上述的经典解剖是非常不同的。

胃分为两大功能区:“近端胃”和“远端胃。

近端胃由胃底和胃体的上半部组成。

近端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纳摄入的食物。

远端胃由胃体下半部和胃窦组成,其在研磨和排空食物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胃肠蠕动和功能方面,胃的内在神经系统比外在神经系统更重要。

这是因为去掉胃的外在神经后,其混合、研磨和排空食物的功能仍然存在。

内在的神经系统有三个主要部分:Cajal间质细胞(ICC)、连接ICC和其他神经细胞或神经节的网状纤维、肠神经系统(ENS)。

ENS的是负责将胃的感觉信息通过迷走神经胃传向大脑。

参与控制胃运动的结构包括平滑肌细胞、Cajal间质细胞、肠道神经和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主要是一种感觉神经,其90%的纤维传入纤维,其将信息传至脑干孤束核。

传入信息经处理后,可激活迷走神经背运动核或疑核的运动神经元。

这一过程即迷走-迷走神经反射,其可参与调节胃的运动。

胃的内脏或交感神经支配源于6至9脊髓段。

其主要通过突触前抑制减少肌间神经丛乙酰胆碱的释放继而抑制胃肠道的运动。

近端胃的平滑肌细胞不显示电波振荡活动,它的特点是张力性收缩活动。

胃远端部分平滑肌细胞的特点是存在节律性的电活动(即慢波)和阶段性的收缩活动。

慢波膜电波振荡频率为每分钟3次,其由位于胃大弯起搏区的Cajal间质细胞激发。

慢波决定胃收缩的时机,动作电位在慢波的波峰处产生。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以及就诊于我院的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共计18例。

对其病史、诊断、治疗方法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部18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10~42天后,均恢复胃动力,无二次手术患者。

讨论: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为精神心理因素、神经损伤、胃肠应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常用诊断方法包括胃镜检查、胃肠X线造影动态观察以及核素标记胃排空试验等;对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首选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心理治疗、促胃肠动力药、中医治疗等,均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胃切除术;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vsyndrome,PGS),也被称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主要表现为胃部手术后出现的以胃部排空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胃部手术近期并发症之一。

由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吻合口或者输出袢处的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表现与体征相似,所以对其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8例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以及就诊于我院的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共计18例。

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33~66岁,平均年龄(45.87±6.40)岁;体重52~74公斤,平均体重(63.45±3.72)公斤;原发疾病为胃溃疡5例、胃息肉2例、胃癌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胃间质瘤3例。

1.2 临床表现①所有患者在术后5~8天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并给予患者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对策研究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对策研究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对策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干预对策。

方法:收集120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肠道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4.34±2.04)/天,胃动力恢复时间为(14.83±0.77)/天,住院时间为(16.11±1.21)/天,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少。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愈率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临床值得效仿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胃瘫综合征;护理对策临床上,胃瘫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的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与麻醉、手术创伤和精神等因素均同胃瘫综合征之间具有直接关系,以胃排空迟缓为其主要特征,给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一定威胁[1]。

我院共研究观察120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胃癌根治术患者并确诊为胃瘫综合征;观察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1岁—77岁之间,平均年龄(54.37±5.43)岁;27例在胃癌根治术后6小时内出现胃瘫综合征,23例在术后6-12小时出现胃瘫综合征,10例术后超过12小时才出现胃瘫综合征。

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0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51.41±5.31)岁;30例在术后6小时内出现胃瘫综合征,15例在术后6-12小时出现胃瘫综合征,15例术后超过12小时才出现胃瘫综合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