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考试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课程试题
1、“计”篇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试述其哲学思想及对待战争的态度。
《孙子兵法》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从战争的实际出发,总结和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的战略战术原则;同时在于它具有着深刻的谋略内涵、道德内涵和哲学内涵,具有超越所处时代的思想性和创造精神。
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把战争与国家命运,人民的生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指出战争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也明确指出战争的政治目的在于确保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这就把战争推到了国家大事的首要位置。
在这方面,《孙子》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重战、慎战、备战,以确保“安国全军之道”。
2、将“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译为白话文
孙子说:大凡出兵十万,征战千里,百姓的耗费,公家的开支,每天都要花去千金之巨。
全国上下骚动不安,人们因来往奔波而疲惫不堪,不能从事正常耕作的多达七十万户。
守备数年,而与敌争夺一时的胜利。
在此情况下,若仍因爱惜爵禄和金钱,不肯重用间谍,以致不了解敌情而导致失败,那就是最不仁爱的了。
他不配充当三军的统帅,不配担任国君的辅佐,也不是胜利的主宰。
明智的国君和贤能的将帅,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成功超出众人,就在于事先就能察知敌情。
而预知敌情,则不可从鬼神祈祷那里去获取,也不可从求签问卜那里去推知,也不可从对数度的简单验算中去求得,而必须从人那里--从了解敌情的间谍那里去获得。
3、写出《孙子兵法》论述的“五事”和“七计”的具体内容,并加以解释。
所谓“五事七计”,五事即“道、天、地、将、法”,分别指政治、天时、地利、将帅素质、军事体制等五个方面。
而“七计”是由“五事”演绎而来,是指从七个方面即从双方政治清明、将帅高明、天时地利、法纪严明、武器优良、士卒训练有素、赏罚公正来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
4、试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的军事理论。
出师打仗,把攻击部位选在敌人不加戒备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所遵循的法则。
即使己方处于弱小地位而反对强大之敌,如善于乘敌之虚,攻其不戒,也会收到好的效果,从而战胜强大的敌人。
关键是选准敌方薄弱环节,从不戒处开刀,向虚弱处下手,便可稳操胜券。
5、试述《谋攻》篇中所论述的制胜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知彼知己者
6、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也运用到这些理论,试举例论述
毛泽东运用中国古代这一谋略原则思考中国革命战争,创造出以迂为直,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宏谋大略。
它巧妙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如何逐步积蓄革命力量,逐步夺取全国政权的问题。
※ 国共合作/长征/合平解决“西安事变”/重庆谈判/改革开放/香港回归
7、试述“兵贵胜,不贵久”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所论述的理论相悖吗?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从战略上来说的,要持久,从战术上来说也是速战速决的。
孙子兵法的“兵贵胜不贵久”是从战术战役上来说的。
毛发表这个也是为了驳斥当时的速胜论和战败论认为一定会赢但是会经历漫长的过程
反观“兵贵胜不贵久” 只是强调在一场战斗/战役了要速战速决这是十分正确的不给敌人喘息机会一鼓作气这即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也是可行的
这里所需考虑的只是士气部队战斗力战术决策等因素是战术性思维
而持久战则更多的考虑后勤补给政治统筹等方面是战略性思维
二者并不矛盾也可以统一于一个整体比如抗战中偷袭阳明堡机场也是8路军干的么不也是速战速决
所以你说的时代背景导致的差异其实并不成立只是战略/战术思维的差异
8、试述“一切行动听指挥”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运用中要区别对待的道理!将军出征在外,由于敌情复杂,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所以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对皇帝的命令适当的随机应变,不一定生搬硬套。
释义为:作事情应掌握实际情况,根据现实作出适当的判断和行动。
即使是国君的命令,不适合当时情况的也不能执行。
“君命有所不受”.足对卜述九种常见情况的结语,不属于“地利之变”的范畴。
它也是对将帅素质要求的开肩。
因为依据实际情况就地形而做出变通.有足够的智慧、清醒的头脑便可以完成:而对君王的命令要做m取舍遵违的判断.在智慧之外还需要有过人的胆识和承担风险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