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活性染料教程知识讲解
第二 第五章活性染料染色

染料的上染是固色的前提 染料的亲和力越大,染料的上染率越高,
染料的固色率也越高 染料的亲和力过大,染料的扩散性差,
影响染料的固色率,同时水解后粘附在 纤维上的染料也不易除去。
(3)染料扩散性的影响
染料扩散性好,染料在纤维上的分布越 均匀,染料与纤维发生键合的概率越高, 固色率越高。
散慢,是决定上染速率的主要阶段。 染透:纤维和溶液间的染料浓度达到平衡
一、活性染料的上染
染料在纤维中的状态
纤维中染料分子分布在无定形区 有的呈单分子状态吸附在纤维的分子链上 少量的染料分子也可能成多分子层吸附在纤维的分子链上 有的则分布在纤维内孔道的溶液中
上染特点
∵活性染料分子质量相对一般较小,水溶性较高 ∴亲合力低、扩散性高、匀染性好、上染率低、趋向上染平
2、染色工艺条件的影响
(1)染液的PH值 PH高,碱性强,利于纤维素离子化,纤维素
负离子的浓度增加,纤维溶胀大,键合反应速 率提高,固色率一般也将提高。 在PH值较低时,[Cell-O-]随着PH值升高而增 加 超过某一PH值,[OH-]比[Cell-O-]增加的快, 水解比例增加 PH值太低,反应速度很慢 因此,要选择合适的PH值,7~11
Cell-O-浓度 » OH-浓度 Cell-O-亲核性 » OH-,优先
三、影响活性染料固色率的因素
1、染料性质的影响 (1)染料反应性的影响 (2)染料亲和力的影响 (3)染料扩散性的影响 2、染色工艺条件的影响 (1)PH值 (2)固色温度 (3)中性电解质 (4)浴比
1、染料性质的影响
2、染色工艺条件的影响
(2)固色温度 温度升高,反应速度提高,但水解速度也提高,
固色率降低 温度升高,平衡上染百分率将降低,也影响固
染整工艺原理课件活性染料染色

可以提高染色效果。
3
温度控制
活性染料染色需要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
时间控制
4
控制温度可以提高染色效果。
染色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染色深浅和染色 均匀度。
常见问题解决
染色效果不良
• 染料质量不合格 • 染色条件不当 • 纺织品质量问题
卫生问题
• 染缸清洗不彻底 • 处理废水不当 • 化学品存储问题
成本控制问题
• 选用合适的染料和助剂 • 优化染色工艺 • 减少浪费和损耗
染色效果评估
牢度指标 色差 手感
评判染色是否符合要求 评价染色效果的好坏 决定纺织品舒适度及质感
结论和总结
活性染料染色是染整工艺中的重要环节,掌握其特性和染色过程可以提高纺织品的染色效果。
1 工艺控制
2 常见问题解决
3 染色效果评估
浴比、pH、温度和时间的 控制对染色效果有显著影 响。
染色效果不良、卫生问题、 成本控制是染整工艺中需 要解决的问题。
牢度指标、色差和手感可 以评价染色效果。
染色过程
准备工作
测量配方、准备染液、预处 理纺织品。
染色操作
将纺织品放入染缸,逐渐加 热,控制pH和时间,洗涤意浴比、 pH、温度、时间等因素的控 制,以提高染色效果。
染色工艺控制
1
浴比控制
控制浴比可以提高色彩均匀度和色差的
pH控制
2
稳定性。
不同的染料有不同的最佳pH值,控制pH
3
染整的重点
染色和整理是染整工艺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对染料特性、染色条件、机械原理等 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活性染料的特性
分子结构
活性染料分子中含有反应基团, 可以与纤维分子共价键合,使染 色牢度更高。
第五章活性染料直接印花ppt课件

(三)氟氯嘧啶型活性染料
色泽鲜艳度好,水溶性好,可用温水化料 直接性低,浮色少,易洗涤 反应性高,固色率高,染料—纤维键的稳定性好
(四)双活性基的活性染料
异双活性基的活性染料(如M、BPS型)
含有双活性基团,固色时间短,固色率高 与纤维生成的共价键耐酸、耐碱稳定性好 印浓色时,浮色不易洗去,应加强后处理
色浆中主要用剂的作用
三氯醋酸钠: 缓冲剂,使pH在6左右,稳定色浆
– 温度达80℃以上时开始分解,并随温度的升高分解 加快,呈现出碱性,使染料与纤维素产生反应 – CCl3COONa+H2O→NaHCO3+CHCl3↑ – 2NaHCO3→Na2CO3+H2O+CO2↑ – 应在临用前加入固色盐FD,pH≈6,适于KN型,具 有腐蚀性
适用于反应性高的活性染料,特别是KN型
印花方法
印花工艺流程
常温汽蒸法 印花→烘干→汽蒸→平洗 一 相 法 常压高温汽蒸法 印花→烘干→汽蒸→平洗
焙烘法
印花→烘干→焙烘→平洗
轧碱短蒸法
二 相
轧碱法
法
轧碱冷堆法
印花→烘干→轧碱→短蒸→平洗 印花→烘干→轧碱→平洗 印花→烘干→轧碱→冷堆→平洗
固色条件
100~105℃ 2~10min
1000g
(一)黏胶纤维、富强纤维织物的直接印花
轧尿素-纯碱法 - 促使纤维在汽蒸过程中吸湿、膨化,使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从 而提高给色量 - 可缩短蒸化时间,克服因蒸化时间长而产生的严重起皱现象 工艺流程: 浸轧尿素-烧碱液→烘干→印花→烘干→汽蒸(102~105℃, 7min)→水洗、皂洗→烘干
M型 x
50~150 5~10 15~40
— y
300~500
活 性 染 料

活性染料
§8.1 引言 ➢ 活性染料(Reactive dyes)是一类在化学结构上含有活
性基团的水溶性染料,主要由染料母体[Parent dye(s)]、 能与纤维官能团反应的活性基[Reactive group(s)],以及 连接染料母体与活性基的连接基(或桥基,Bridging group)三部分组成。 ➢ 染料母体是活性染料的共轭发色体系,直接决定活性染 料的颜色特征,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上染特性及部分 染色坚牢度。活性基决定了活性染料的反应活泼性,直 接影响染料的固色率和固色效率。活性基与纤维成键稳 定性的高低影响到印染产品的各种湿处理牢度。
活性染料
➢ 通常活性染料的染料母体可以用偶氮、蒽醌、酞菁等各 种结构类型,合成工艺路线一般采用预制的染料母体再 与多官能团的活性基进行缩合而得,也可先在染料中间 体上接入活性基,然后再合成染料母体的方法得到。
➢ 染色过程包括上染、固色、皂煮等工序。 ➢ 活性染料色谱齐全,湿处理牢度高,匀染性好;染色方
法简单; ➢ 适用纤维:纤维素纤维,也用于蛋白质纤维、锦纶; ➢ 缺点:储存稳定性差,某些品种日晒、耐气候牢度差,
染料利用率低,造成浪费、污染。
精细化工生产技术
活性染料SO3NΒιβλιοθήκη NN NaO3SOH NH
N NH
NN Cl
Cl SO3Na
➢染料母体:发色体系——使染料具有一定的颜色;水溶 性基团——使染料易溶于水,呈单分子状态。
➢活性基:具有与纤维反应的能力。连接基——连接活性 基和染料母体;离去基——在反应中被纤维分子取代而 脱离染料;取代基——可以影响活性基的活性。
第五章活性染料课件.ppt

活性基团的分类
4.多活性基
即在一个染料大分子中含有两个相同的活性基团或两个不同的活性基团
双侧型
N
N
R
NH D NH
R
NN
NN
Cl
Cl
活性基团的分类
单侧型
N
D NH
Cl
NN
由于大多数呈非线状结构,染料分子 的共平面性较差,直接性低,主要适
N NH
R 用于印花,如Procion SP、国产的
N N KP型。这种染料固色率很高,水解染
第六章 活性染料
节 引言
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人们就希望制得能与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的染料 活性染料自1956年问世以来,其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目前世界上
节 引言
活性染料之所以能迅速发展,是因为具有如下特点:
染料可与纤维反应以共价键结合,在一般条件下这种结合键不会离解, 具有优良的湿处理牢度和匀染性能,而且色泽鲜艳,光亮度好,使用方 国内已能大量生产,能充分满足印染行业的需要。
节 引言
纤维素用活性染料在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染色时为了得到高的染料吸尽率,需要耗用大量食盐或硫酸钠等电解质 活性染料耐氯漂和日晒牢度一般来说不及还原染料,蒽醌结构的蓝色品
性染料的发展
20年代开始,汽巴公司开始了有关三聚氯氰染料的研究,这种染料的
该染料具有一个未被取代的氯原子,在一定条件下, 能与纤维素反应形成共价结合,可是当时未被认识。
活性基团的分类
解决反应性和稳定性矛盾
举例1:
在二氯均三嗪中用一个甲氧基来取代氯原子,由于甲氧基
是供电子基,提高了核碳原子上的电子云,从而使其反应性有
所降低。如Cibacron Pront染料:
10活性染料染蚕丝纤维

第五节活性染料染色[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活性染料的染料性质2、使学生掌握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3、使学生掌握活性染料的染色工艺4、学会对染色工艺进行分析[重点难点]1、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2、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条件分析[课时安排]2课时[课程讲授]活性染料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的一类新型染料。
这类染料溶于水,并含有活性基团,染色时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纤维素纤维上的—OH、蛋白质纤维及聚酰胺纤维上的氨基发生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使染料成为纤维大分子上的一部分。
一、染料性质1、按性能可分为四大类,即X型、K型、KN型、M型。
2、染色性能良好,色泽鲜艳,色牢度好二、染色原理活性染料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可以和蚕丝纤维中的氨基、巯基及羟基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
1、酸性浴中的染色H2N—SCOOH + H+H3N+—S—COOHH3N+—S—COOH + D—SO3-D—SO3-.H3N+—S—COOH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2、碱性浴中的染色染料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蚕丝纤维分子中的氨基和羟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碱的作用在于使部分氨基中的羟基离子化。
3、中性浴中的染色对丝素的等电点而言是碱性,因此,染料与纤维主要发生共价键结合,但也有可能发生离子键结合。
三、染色工艺1、酸性浴染色法例:工艺配方:活性艳红X—3B 2.5%冰醋酸5ml/l平平加O 0.5g/l液量300L2、中性浴染色法例:工艺配方:活性红X—3B 3.1%平平加O 0.5g/l元明粉80g/l液量150L3、碱性浴染色法例:工艺配方:活性艳红X—3B 2.1%纯碱2g/l元明粉60g/l液量100L四、染色工艺因素1、染色PH在碱性浴中染料的固色率比中性浴、酸性浴为高。
PH值宜控制在9.6以下,PH升高,可能使丝素受损,染料的固色率下降;PH<3.5时,染料与纤维主要是以离子键结合,染色时上染百分率高,但湿处理牢度差。
2、染色温度升高温度上染速率提高,但平衡上染率降低;反应性提高,但同时也加速了染料的水解,特别是在碱性条件下。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和机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和机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的染料类别。
相对于传统的染料,活性染料具有更加丰富和鲜艳的色彩,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和高染色性能,同时对纤维材料有较高的亲和力,所以其适用范围更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和机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染色前处理和染色工艺。
染色前处理主要包括预处理和固色剂处理。
在预处理过程中,纤维材料经过脱脂、漂白和酸洗等步骤,去除纤维上的杂质和颜色,使其表面更容易吸附染料。
固色剂处理是将固色剂与纤维材料反应,形成染色复合物。
这些预处理过程旨在提高染料与纤维之间相互作用的能力。
在染色工艺中,活性染料以水溶液的形式添加到染色槽中,接触到纤维材料表面。
通过搅拌或其他方式,使染料能够更均匀地沉积到纤维中。
对于棉、麻等天然纤维,染色通常在高温和碱性条件下进行。
而对于合成纤维材料如涤纶、锦纶等,一般在中温和弱酸性条件下染色。
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活性染料分子与纤维材料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染色剂与纤维形成了永久性的染色复合物。
活性染料与纤维材料之间的染色机理较为复杂,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活性染料染色机理。
1.离子吸附机理:活性染料是离子化合物,其中带有阳离子或阴离子基团。
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分子与纤维表面存在静电相互作用。
由于纤维表面带有疏水基团,染料中的疏水基团能够吸附到纤维表面,形成离子间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染色。
2.共价结合机理:活性染料含有与纤维反应的基团,能够与纤维共价结合形成永久性染色。
例如,活性染料中含有反应性基团(如芳香胺基团),在染色过程中,这些基团能够与纤维中的官能基团(如氨基和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
3.亲水基团机理:活性染料中通常含有吸水基团,例如羟基和醚基。
这些吸水基团能够与纤维材料中的水分子形成氢键,增加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亲和力,从而实现染色。
此外,活性染料染色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盐度等。
温度的升高能够加快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染色效果。
第五章活性染料染色

或 D NH CO C CH2
X
国产PW型、国外Lanasol染料
特点:
(1)水解速率低,染色牢度好。
(2)反应性强
活性基由C=C双键和卤素 两个活性基组成
(3)主要用于羊毛、蚕丝的染色。
三、活性染料的母体类型
要求:
色泽鲜艳、牢度优良、扩散性好,亲和力低
染料母体分子不能太大
通常有:偶氮类,蒽醌类,金属可络合类和酞菁类
(2)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反应性增加,直接性降低,固色率降低。
图5-3 温度与直接性和反应性的关系 1-直接性 2-反应性
温度升高
V反应 增加 ;但V水解 增加更快
平衡上染百分率
染料直接性下降
固色率
反应性高的,温度低些;反应性低的,温度高些
(3)染色时间
上染时间 +
延 长
利于匀染
固色时间
延 长
第四节 活性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 染色方法
浸染 卷染 轧染 冷轧堆
★ 染色方法的选择
注意:以下选择不是绝 对的,只是质量要好些
根据织物的组织结构、紧密度及厚薄而定。
紧密、厚重织物
不宜用绳状浸染、而 用卷染、冷轧堆染色
高支高密的织物 稀薄及弹力织物
不能采用轧染,易产 生皱条、擦伤疵病。
采用浸染法
0.5~1.5 1:(10~12) 视染料类别而定,85~95
10~25,10~25,10~15 9~11
工艺要点:
(1)染料的溶解 X型染料 冷水调成薄浆
其它染料 40~50 ℃调浆
溶解宜用软水
加冷水或30~35℃ 温水至规定量。
K型用70~80 ℃ 热水
KN、M型用60~ 70 ℃热水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1、染色概述一、染色的历史染色是一门古老的工艺,从出土文物看,世界上古老的民族,早在史前就知道用天然染料进行染色。
我国是利用天然染料最早的国家之一,据考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周朝已设有"染官",在我国早期的科学著作《天工开物》中也有相当详细的记载。
十九世纪中叶,随着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合成染料相继发明。
1956年发明了能与纤维起化学发应的活性染料,至今已成为纤维素纤维最主要的染料。
随着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发展,各种合成纤维相继问世,各种应用于合纤的染料和染色方法应运而生。
现在商品染料已达8000多种,各种先进的染色方法和染色助剂层出不穷,古老的染色业正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二、染色方法纺织品在染色过程中,一般要求染匀、染透、颜色纯正、符合标准、牢度好。
加工对象有梭织物、针织物、散纤维、筒子纱(含经轴纱、绞丝、绞纱)、成衣,根据加工对象的不同,一般染色方法可分为:1、浸染(竭染、吸尽染色)加工对象浸渍在染浴中,使染料逐步从染液向纤维转移,直至染透。
我们目前的生产方法即属浸染。
2、轧染织物经短时间浸轧染浴后,使染液渗透到织物内部,然后经适当处理,如汽蒸或焙烘,使染料进入纤维内部。
浸染时,染色物重量和所用染浴重量之比称为浴比,染料浓度一般用染料重量对纤维重量的百分数(owf)来表示。
§2、染色基本理论染色是指染料舍染液(或介质)向纤维转移,并与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化学的结合,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成为有色物体的加工过程。
一、染色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染液中的染料接近纤维表面,即染液本体中的染料分子向纤维表面扩散。
染料随流动的染液一起向纤维表面扩散,当染液流速降低到只有1%时的界面到纤维表面的厚度称为动力边界层。
显然,染液循环越剧烈,边界层越薄,对染料的扩散越有利,扩散越均匀,有利于匀染。
第二阶段:染料被纤维表面吸附。
染料分子到达纤维表面后,即被纤维表面吸附,一般此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及机理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及机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在纤维上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和着色力的染料。
活性染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如良好的亲水性、亲纤维性、光嫁接性和耐久性,能够将染料牢固地结合在纤维上。
本文将介绍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和机理。
首先是活性染料的渗透过程。
纺织品经过前处理后,浸泡在染液中,活性染料通过纤维的孔隙和结构缺陷渗透到纤维内部。
渗透速度与温度、浓度、pH值等因素有关。
渗透过程可能会受到纤维的表面张力和纤维素多孔结构的限制。
接下来是活性染料的扩散过程。
染料分子在纤维内部通过热伦势力或浓度梯度进行扩散,从而达到脱离染液自由移动的状态。
扩散速度取决于染料分子的大小、纤维的孔隙结构和温度等因素。
然后是活性染料的吸附过程。
染料分子在纤维表面吸附,并与纤维表面形成瞬时的物理结合。
吸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同时会遵循兰金斯等温吸附等式。
吸附速度与染料的亲和力、纤维的化学组成和表面能等因素有关。
最后是活性染料的固定过程。
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分子通过化学反应与纤维发生共价键的形成,从而牢固固定在纤维上。
固定过程可以通过热固定、碱固定、还原固定等方法进行。
固定过程是决定染色牢度的重要步骤。
活性染料的染色机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机染料分子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键合两种形式。
物理吸附是由于染料分子与纤维表面之间的静电作用力、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这种结合是可逆的。
而化学键合是指染料分子中存在明确的官能团与纤维官能团之间的共价键结合,使染料牢固地结合在纤维上。
活性染料的染色机理还涉及到环境因素、纤维结构和染料结构等多种因素。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会影响到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和染色效果。
纤维结构的差异会影响染料的渗透和扩散,从而影响染色的均匀性和牢度。
而染料结构的不同则会影响到与纤维的亲和力和染色效果。
综上所述,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渗透、扩散、吸附和固定四个阶段。
活 性 染 料 的 应 用 基 本 知 识

活性染料应用基本知识前言本文主要叙述活性染料应用的有关基本知识,包括活性染料基本性能、应用方法、应用设备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内容浅显通俗,是活性染料销售人员和质检分析人员应该了解或掌握的基本知识。
一、关于活性染料1、什么是活性染料活性染料又名反应性染料,它是具有活性基团,能在一定条件下和棉纤维上的某些基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染着于棉纤维具有一定色牢度的染料。
2、活性染料的分子结构主要划分为三大部分:D—B—AD是染料母体、B是架桥基、A是活性基。
3、活性染料分类活性染料按活性基的不同进行分类,目前常见的品种有:X型:二氯均三嗪K型:一氯均三嗪KN型:乙烯砜M型(ME型):一氯均三嗪和乙烯砜复合P型:膦酸脂KE、KD、KP型:双一氯均三嗪F型:二氟一氯嘧啶∆活性染料的活性基参与纤维素的反应,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活性染料的上染性能以及染色后的稳定性。
4、常用活性染料的反应机理KN型(乙烯砜)染料染色:Cell-OH(棉纤维素)+ D-SO2C2H4OSO3Na D-SO2C2H4O- Cell K型(一氯均三嗪)染料染色:Cell-OH + D-R-Cl Cell-O-R-D + HClKN型(乙烯砜)染料水解:D-SO2C2H4OSO3Na D-SO2CH=CH2 + H2 OD-SO2C2H4OH(水解染料,失去反应性)K型(一氯均三嗪)染料水解:D-R-Cl + H2 O D-R-OH(水解染料)+ HCl染着于棉纤维上的染料水解:Cell-O-R-D + H2 O Cell-OH + D-R-OH(水解染料)(D是染料母体,R是活性基团)5、活性染料的命名传统的命名方法是根据活性基团的不同进行分类,在染料代称字母前加上X或K、KN、M、ME、KE、KD、KP、F等。
但现在许多染料厂家采用商业名称(可申请商标保护的专有名称),如万得B型,纺科A型,永光ED型、东美CDR型等,这些产品从名称上看不出染料的基本结构类型。
活性染料染色

4、工艺曲线
吸附上染30~40min
加碱固色30~40min
皂洗15min
第三十六页,课件共有68页
5、加盐加碱的方式: 低亲和力(X、K、KN),快速加盐。
开始上染少,加碱时上染快,不易匀染—碱控染料; 中亲和力(ME、B、BF),加盐、加碱速度都要控制, 但不严格; 高亲和力(KE、H-E),控制加盐。染料易聚集—温控 型染料。 受控染色工艺:控制温度、控制加盐、加碱量和加入方式。
在保证上染率的基础上,尽量减小浴比,有利于 染色、固色
一般1:15~1:20 但染色浴比过小会影响染色的匀染性
第二十六页,课件共有68页
(5)中性电解质的影响 促染 提高染料的直接性 提高固色率
第二十七页,课件共有68页
固色时染料的上染
1、活性染料浸染或 卷染,常先在中性浴 中染色一段时间后, 加碱剂进行固色 2、加碱后,上染的 染料量增大 3、固色率低于上染 率
• S值过高、过低,均会使匀染性、 透染性变差。
• 若S值过高,可以通过分次加 盐,控制染料温度、时间来增加 移染。
上 染
E
1
率 或
S
2F
固
R
色
率
%
加碱
时间/min
活性染料竭染染色曲线 1—上染速率曲线 2—固色速率曲线
第三十页,课件共有68页
2、E值:加碱固色后纤维的上染百分率。反应 了染料对纤维的竭染性。 •(E-S)值称为染料的第二次上染量。 •若S值过小,E值过大,要分次加碱,获得匀染。 3、R值:加碱5min后时的固色率,反应了活性染 料对纤维的反应性能及固色率的大小。 4、F值:染色结束时的固色率,反应了染料的利用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课件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主要是活性染料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从 而实现染色。该化学反应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进行,通常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
活性染料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应用领域
详细描述:活性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造纸、涂料等领域,是工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 要原料。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活性染料的分类与性能
活性染料的分类
均三嗪型活性染料
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优异的染色性能 ,主要用于棉、麻、粘胶等纤维的染 色。
卤代均三嗪型活性染料
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耐光牢度,适用 于棉、麻、粘胶等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
乙烯砜型活性染料
具有较好的耐碱性和耐氯性,适用于 棉、麻、粘胶等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流程
前处理工艺
去除杂质
通过洗涤、漂白等方法去除纤维表面的杂质,提高纤维的纯 净度。
调整酸碱度
根据染料和纤维的性质,调整染液的酸碱度,以利于染色反 应的进行。
染色工艺
01
02
03
染料溶解
将活性染料溶解在适当的 溶剂中,制备成染液。
嘧啶型活性染料
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优良的染色性能 ,适用于棉、麻、粘胶等纤维的染色 。
活性染料的性能指标
01
02
03
04
反应性
活性染料的反应性决定了其在 纤维上的固色率和染色牢度, 是评价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溶解度
活性染料的溶解度决定了其在 染液中的稳定性,也是评价其
第五章活性染料印花

2.1纯碱、小苏打印花法 (1)印花色浆处方
活性染料 尿素 防染盐S 海藻酸钠糊 小苏打或 (纯碱) 加水合成 0.5~10% 3~15% 1% 25~40% 1~3%或 1~2.5% 100%
(2)调制
先将活性染料用水调成浆状,再加入事先 溶解好的尿素和防染盐S的混合液,再加热水 或温水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好的染液滤 入原糊中,临用前加入小苏打和纯碱溶液。
1.2膦酸基活性染料防染印花
原理 以膦酸基为活性基的活性染料是在中性或酸性条件 下对纤维素纤维发生反应的。 可用碱性物质作防染剂,用一氯均三嗪型等活性染 料作色防染料。
缺点
需用过热蒸汽高温蒸化,蒸化时间较长, 这样才能使膦酸基活性染料地色固着。
2偶氮活性染料地色拔染
偶氮活性染料以共价键和纤维素纤维结合。它 们的偶氮基团即使被还原剂分裂而消色,但只要有 一个组分仍结合在纤维上,以后会因空气的氧化而 泛黄。 所以均三嗪类的活性染料能够进行拔染的 数目较少 乙烯砜型活性染料和纤维素的结合,可以通过 强碱的作用使之断裂,从而获得较好的拔染效果。
工艺流程
白布印花→烘干→汽蒸(102~104℃,7- 10min)→冷流水冲洗→皂洗→水洗→烘干。
3 二相法印花
在印花色浆中不加入任何碱剂而采用印花前轧 碱或印花后轧碱来固色,这样色浆稳定,给色量高, 特别适用于KN型染料,能较好的防止风印。
3.1轧碱短蒸法印花
工艺流程
白布印花→烘干→轧碱→汽蒸(120~130℃, 30~50s)→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淀粉糊以1:2水稀释搅匀后再加碱剂,使淀粉 膨化淀粉糊,接着加入食盐,防止染料在轧碱时 的溶落。 轧碱时采用面轧(或称平轧),即正面向下, 织物不通过碱液仅通过两轧辊之间的轧点,下轧 辊可将碱液带到织物表面完成浸轧,然后立即进行 快速蒸化。
第五章活性染料教程

两个相同活性基团 1971年,ICI公司开发了procion H-E型; 1984年,ICI公司开发了procion H-EXL型; Ciba公司开发了Cibacron E; 日本化药公司开发了Kayacelon E; 中国开发了KE型活性染料;
两个不同活性基
1980年,日本住友 Sumifix Supra 1984年,德国Hoechst Remazol S、SN 1989年,上染八厂ME型 上海万得 Megafix B型 BASF公司,Basilen FM Ciba公司 • Cibacron C:一氟均三嗪 + 改良乙烯砜型,轧染 • Cibacron FN:一氟均三嗪 + 改良乙烯砜型,浸染
二氟一氯嘧啶、F型
Sandoz 公司推出Drimarene(黛棉丽) 活性较强,固色温度40~50℃
R
3、乙烯砜型
D-SO2CH2CH2OSO3Na
KN 型
1958年德国Hoechst公司生产; 活性中等,固色温度60~70℃;
台湾永光的Eeverzol系列、德司达
Remazol系列、科莱恩Drimarene S型、 日本住友Sumifix 系列等。
1978年瑞士汽巴公司 亨斯迈 Cibacron F;德司达Levafix EN 活性较强,固色温度40~50℃
N D NH C N C R C N
+
N COOH
3-羧酸吡啶均三嗪、R 型
1984年日本化药公司 商品名Kayacelon React CN 活性强、直接性大→中性高温固色 ↓→涤/棉织物分散活性一浴法
杂环中N原子数量
0.98 1.01 1.03 0.93 1.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亲核加成反应
O D S CH2CH2OSO3Na
δ+
O
硫酸酯吸电子性→C-H键有极 性→易断裂→发生消除反应 →形成乙烯砜基
OH-
O
DS
H2O
KN 型
✓ 1958年德国Hoechst公司生产; ✓ 活性中等,固色温度60~70℃; ✓ 台湾永光的Eeverzol系列、德司达
Remazol系列、科莱恩Drimarene S型、 日本住友Sumifix 系列等。
4、其他活性基团
D NHCO
N Cl Cl
N
二氯喹屋啉型
✓ 活性高,固色温度40~50℃ ✓ 德司达丽华实E型(Levafix E)
Cl
C
D NH C
C Cl
N
N
C
Cl
三氯嘧啶
✓ 1960年瑞士Sandoz与Ciba公司;
✓ 商品名 Drimarene(黛棉丽)
Cl
C
D NH C
CF
N
N
C
F
二氟一氯嘧啶、F型
✓ Sandoz 公司推出Drimarene(黛棉丽) R ✓ 活性较强,固色温度40~50℃
3、乙烯砜型
D-SO2CH2CH2OSO3Na
✓ 吸电子基,活性增加;供电子基,活性下降 ✓ 数量越多,影响越大
➢ 离去基 吸电子性越强,易离去
R
N
D NH
N
N
Cl
一氯均三嗪
R N
D NH
N
N
F
一氟均三嗪
D NH N NH R NN N+ COOH
烟酸均三嗪
COOH
F>
+
-N
> Cl
b:纤维亲核能力
S(W)-NH2 > CellO_ >CellOH
D NH C
N
+
CN
N
N
C
R
COOH
3-羧酸吡啶均三嗪、R 型
✓ 1984年日本化药公司
✓ 商品名Kayacelon React CN
✓ 活性强、直接性大→中性高温固色 ↓→涤/棉织物分散活性一浴法
D NH C
N C Cl
N
N
C
OR
✓ 大连理工大学 ✓ 活性与K型相比,活性如何?
2、卤代嘧啶型
第五章活性染料教程
三、活性染料染色特点
✓ 色谱齐全,色泽鲜艳 ✓ 直接性较低→上染率较低 →大量盐促染
↓ ✓ 染料利用率较低←染料水解 ✓ 湿牢度较好←共价键结合
四、活性染料应用分类
✓ 卤代均三嗪类 ✓ 卤代嘧啶 ✓ 乙烯砜型
D-SO2CH2CH2OSO3Na
1、卤代均三嗪类
D NH C
N C Cl
N
D NH C
C Cl
N
N
C
NHR
N
D
alkali
-
Cello
NH C N
C OCell
N C
NHR
问题: K型活性染料染加入叔胺化合物,对固色有何影响?
N COOH
C H2C H2 N C H2C H2 N
C H2C H2
பைடு நூலகம் 叔胺化合物亲核能力强→先与染料形成季胺化合物,季 胺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吸电子能力→使中心碳原子的电子云 密度大大降低→染料活性↑
a:染料反应活性
➢ 杂环中N原子数量
0.98
0.93
1.01 1.03
N
0.95 N 1.10
0.90 1N.11
1.12
N 0.88 NN
吡啶
嘧啶
均三嗪
➢ 取代基性质、数量与位置
Cl
N
D NH
N
N
Cl
R
N
D NH
N
N
Cl
二氯均三嗪 一氯均三嗪
NH N F
N Cl
F
NH N Cl
N Cl
Cl
二氟一氯嘧啶 三氯嘧啶
✓ 两个不同活性基团 一氯均三嗪 + 乙烯砜 → M型 一氟均三嗪 + 乙烯砜 → Cibacron FN
两个相同活性基团
✓ 1971年,ICI公司开发了procion H-E型; ✓ 1984年,ICI公司开发了procion H-EXL型; ✓ Ciba公司开发了Cibacron E; ✓ 日本化药公司开发了Kayacelon E; ✓ 中国开发了KE型活性染料;
C:反应历程
N
N Cl
D N H C N
C
Cl alkali
D
N H C
N
-
Cello
N
_C
OCell N
C
C
Cl
Cl
N
D N H C
C OCell
N
N
C
Cl
✓ 离子化纤维素负氧离子进攻中心碳原子(碱性); ✓ 与中心碳原子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 ✓ 离去基离去
✓ 中心碳原子电子云密度越低,反应越容易进行 X型活性染料活性强→反应温度低→40℃即可 K型活性染料活性较弱→反应温度高→90~95℃
O D NH C CH CH2
X
α-溴代丙烯酰胺、 PW型
✓ 两个活性基团; ✓ 酸性或中性条件下与羊毛反应; ✓ Lanasol(兰纳素)CE系列
双活性基团
➢ 优点 ✓ 上染率高,大于85~90%; ✓ 固色率高,大于75% ✓ 色牢度高 ✓ 高温稳定性好→适合于高温高压染色
➢ 类型
✓ 两个相同活性基团 一氯均三嗪 → KE型 一氟均三嗪 → Cibacron LS:双一氟均三嗪 乙烯砜→雷马素
N C Cl
N
N
C
一氯均三嗪、K型、KD 型
N HR
✓ 1957年英国ICI公司、瑞士汽巴公司; ✓ 德司达procion H;亨斯迈Cibacron E型 ✓ 活性较低→固色温度90~95℃ ✓ 稳定性好→ 高温染色和印花
N
D NH C
CF
N
N
C
R
一氟均三嗪
✓ 1978年瑞士汽巴公司 ✓ 亨斯迈 Cibacron F;德司达Levafix EN ✓ 活性较强,固色温度40~50℃
两个不同活性基
✓ 1980年,日本住友 Sumifix Supra ✓ 1984年,德国Hoechst Remazol S、SN ✓ 1989年,上染八厂ME型 ✓ 上海万得 Megafix B型 ✓ BASF公司,Basilen FM ✓ Ciba公司 • Cibacron C:一氟均三嗪 + 改良乙烯砜型,轧染 • Cibacron FN:一氟均三嗪 + 改良乙烯砜型,浸染
N
N
C
二氯均三嗪、X型
Cl
✓ 1954年英国ICI公司的Rattee、Stephen 发明; ✓ 1956年商品化;商品名procion MX ✓ ICI → Zeneca → BASF→Dystar →浙江龙盛 ✓ 活性大→固色温度40 ~ 45℃ ✓ 稳定性差,pH值6.4~7 最稳定←缓冲剂
D NH C
5-2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一. 活性染料上染过程 ✓ 吸附:直接性低→加中性盐促染 ✓ 扩散:染料扩散到纤维内部,并与纤维反应 ✓ 固着:染料与纤维共价键结合
固色反应与水解反应同时进行
二、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反应----固色反应
✓ 亲核取代反应—卤代杂环类 ✓ 亲核加成反应—乙烯砜型
1、亲核取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