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悲剧性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哈姆莱特》的悲
剧性
姓名:***
班级:汉语13本三
学号:**********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目录
一、《哈姆莱特》悲剧性的呈现。
3
一、爱情悲剧.。
3
二、亲情悲剧.。
4
三、野心悲剧.。
5
四、家庭悲剧.。
5
五、事业悲剧.。
6二、《哈姆莱特》悲剧性的成因。
6三《哈姆雷特》悲剧之现实意义.。
8参考文献.。
9
浅析《哈姆莱特》的悲剧性摘要:哈姆莱特悲剧性悲剧呈现悲剧成因悲剧意义
众所周知,《哈姆莱特》是西方文学史乃至于世界文学史上悲剧的巅峰之作。
那么他的悲剧性悲在何处呢?
哈姆莱特整个剧本中都充斥着悲剧的因素。
整个剧本中接二连三的发生着死亡,死亡充斥了整个剧本。
有死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是悲剧的。
整个剧本是在多种悲剧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下的悲剧体。
一、《哈姆莱特》悲剧性的呈现
《哈姆莱特》的悲剧呈现在整个剧本上表现爱情、亲情、野心、家庭的悲剧等几个方面。
(一)爱情悲剧
奥菲莉亚的死体现了关于爱情的悲剧。
哈姆雷特曾经热烈地追求奥菲莉亚,送给她珍贵的纪念品,感情真挚的情诗,“说过许多甜蜜的语言”,然而却因遭遇父亲的死、母亲的改嫁等变故对世界产生怀疑,甚至对爱情的信念发生动摇,又因复仇之事踌躇、装疯,不得不冷淡她。
可怜的纯情少女毫不知情,在伤心的同时还被国王和王后当作试探哈姆雷特是否真疯的工具利用。
她怀着极度失落而又还抱着一丝希望的矛盾心情与哈姆雷特见面,听到的却是自己心爱的人冰冷、绝决、疯癫的话语,“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贞洁却未必能使美丽受它自己的感化。
”“你当初就不应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
我没有爱过你。
”“要是你一定要嫁人,我就把
这一个诅咒送给你做嫁奁: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馋人的诽谤。
进尼姑庵去吧,去!再会!”哈姆雷特将对母亲的一腔怒气全发泄在奥菲莉亚身上。
奥菲莉亚当然不能理解他这番话的真正用意,还以为自己深爱的人真的变了心,真的疯了。
她最终绝望了,悲伤地感慨:“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殒落了!”“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在受到这样沉重打击之后,父亲被自己所爱的人错杀,而深爱的人又将被放逐英国,兄长雷欧提斯莫名失踪。
一连串的打击致使她焦虑、悲伤过度,精神失常了,在宫廷周围边唱歌边撒花,如此几天,终于在河岸失足而亡。
可以说,哈姆雷特是造成奥菲莉亚死亡的最直接原因,从根本来看,奥菲莉亚是为爱情而死的。
这也正是《哈姆雷特》爱情悲剧性的体现。
(二)亲情悲剧
王后乔特鲁德之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则可以看作是亲情的悲剧的体现。
在这部剧中,王后其实是一个可怜的人物,是一个无辜的牺牲品。
她的本性是善良的,仁慈的。
首先,她并没有直接参与对自己丈夫的谋杀中,甚至对此一无所知,她只是做了叔子欲望的俘虏。
她对哈姆雷特的关爱和柔情是真挚的,利用奥菲莉亚试探他是否真疯也是出于母爱,希望他的疯癫是由于爱情引起,而不是别的什么原因,这样就能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替他解决。
哈姆雷特对母亲则爱恨交织,他在精心安排了一场演出,确定父亲的鬼魂所言真实之后,在母亲寝宫里,面对母亲的不满,先是自我告诫不能杀死母亲,只能用言语来伤害,而后犀利刻薄的言语却又在无尽的羞辱中含着深深的爱。
父亲的鬼魂也在这过程中出现,尽管妻子背叛了自己,可是依然告诫儿子不能伤害母亲,并劝他好好安慰王后。
从中,亲人间的真情实感流露得淋漓尽致。
然而,王后终究还是逃脱不了道德的谴责和哈姆雷特的蔑视与批评:“啊,罪恶的仓促,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这也就是王后的悲剧所在。
尽管她对丈夫和儿子的感情真挚,但最后阴差阳错替儿子喝下那杯毒酒,似乎也正昭示着上帝专赐予她为自己的不坚贞和对家人不忠赎罪的机会。
(三)野心悲剧
新国王克劳狄斯的死是必然的,他是哈姆雷特复仇的对象,也是野心与欲望的祭品。
他是剧中最大的反派,是王位的篡夺者,是道德的败坏者。
他觊觎兄长的王位,对王后怀有欲望,但命运注定他本该得不到这一切。
在面对自己理想世界的消失时,他却表现出了英雄般的气概——勇敢争取。
然而他追求的是绝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变成了他野心的体现,他的悲剧也就在于此,他用别人的鲜血换来不属于自己的一切。
当他发现哈姆雷特可能得知真相后,又开始拯救自己可能会失去的辛苦到手的“幸福”。
他曾做过无力的忏悔,想置哈姆雷特于死地,他徘徊在罪孽和理性之间,最终还是死在被自己淬了毒的剑下。
(四)家庭的悲剧
家庭的悲剧是指本和谐的一个大家族最后支离破碎几近覆灭。
哈姆莱特本应生活在皇家贵族的家庭里,然而由于众多主观客观的原因。
一个完整的贵族家庭走向了灭亡。
叔叔变成了杀父仇人;母
亲变成‘荡妇’;王子成了囚犯。
所有的一切都表现了家庭的破灭。
(五)事业的悲剧
哈姆莱特因复仇而死亡,受过人文主义思想熏陶的他本应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好国王。
然而因为野心等等原因他覆灭了,国王的事业不再可能。
复仇中本有拯救乾坤的理想,却由于性格的缺陷等使他不敢放手去发动群众,自我苦苦挣扎。
完成了复仇的任务,却没有担当起拯救乾坤的任务。
这是哈姆莱特视野悲剧,同时也是人文主义时代人文主义者的时代悲剧。
二、《哈姆莱特》悲剧性的成因
《哈姆莱特》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主观与客观两大方面简要论述其悲剧的成因。
主观上最重要的是哈姆莱特的双重性格。
哈姆莱特性格的双重性:既有拯救乾坤的抱负又迫于现实不知如何行动。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是哈姆莱特性格悲剧的典型体现。
所谓思想上的巨人就是他有着“重整乾坤”的使命,并坚持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同时他还很有智慧,比如用装疯来麻痹敌人、用“计中计”试探新国王、前往英国的途中用“调包计”是自己转危为安等等。
因此他是人文主义时代思想上的巨人和英雄。
而行动上的矮子则是指哈姆莱特性格中的弱点缺陷:忧郁踟蹰、优柔寡断。
其集中体现在他放弃了新国王在洗涤灵魂的时候复仇。
环境决定性格,性格是可以反作用于环境。
哈姆莱特的性格源于那个社会打环境和他的家庭小环境,然而他性格的缺陷使得他不能良好的反作用于他所生存的社会。
哈姆
莱特的爱人以及新国王等性格中的不合适成分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
客观上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现实,人文主义者生活的时代现实。
人文主义者生活在欧洲中世纪末期,刚刚走出中世纪的愚昧;而新的思想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
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一种极度朦胧的精神状态下,渴望改变却无从下手。
哈姆莱特的贵族身份和人文主义的教育素养。
哈姆莱特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的典型代表。
哈姆莱特在父亲死亡之前是一个对一切都拥有积极乐观心态的高贵的丹麦王子,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策源地威登堡大学的一名学生。
受到了新思想文化的熏陶,有着良好的人文主义教育素养。
贵族身份加上人文主义者的身份让他对人类充满了理性的想法:“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的人文主义理想理想根本在于对人的推崇,认识时间最美好的。
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
怀有人文主义美好理想的哈姆莱特却因为家庭的一系列变故走向了毁灭。
理想化的老君主父王的暴毙,猥琐而卑鄙的叔父克劳狄斯登上王位,关于爱情的美好想象又被母亲的改嫁所毁灭。
为了报仇他不得不装疯卖傻,在阴差阳错之间杀死了未来的岳父波诺涅斯;女友奥菲利亚又因为父亲的死亡和王子的出走而疯癫,最后跌入河中而死。
这一切的一切人性的暴露让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理想彻底破灭。
最后,哈姆莱特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有人
文主义时代的历史局限。
这不仅仅是哈姆莱特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人文主义和时代的局限注定了他缺乏实际斗争的经验进而脱离了实践,不敢放手的去发动人民群众。
总的来说,哈姆莱特的悲剧形成是人文主义者的时代所迫,他们怀有改变社会的美好人文主义理想与残酷强大的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三)《哈姆雷特》悲剧之现实意义
哈姆莱特他本身是一个受到美好教育的人。
他心中的世界本来是完美的,父亲英武,庄重,是最完美的男性代表。
母亲美丽而圣洁。
奥菲利亚同样美丽与纯洁。
朋友忠诚。
大臣忠于国家。
他自己其实就是很完美,但后来发生的事,他的父亲的去世,他的叔父的阴谋,朋友的背叛,大臣不务正业,种种变故对他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他为父报仇的心理充满了他的全身。
如此,他那复杂的内心变展露了出来,勇敢,疯狂,恨这个世界,恨一切恶的事物,爱憎分明,爱美好的事物。
痛苦,他那悲痛,是浓重的。
为何哈姆莱特到现在还依然有人看,因为他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黑暗,理想社会的美好,明确的对比。
是人们内心的美的追求。
对黑暗的批判...理论上,呃,如果你设身处地的把自己放在哈姆莱特的位置上,你会怎么做,他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样的感情,他又有什么样的感情。
莎翁不过是想唤醒这个黑暗的社会......从积极方面来看,哈姆雷特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同封建没落势力进行豪不妥协斗争的历史进步性,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的产物。
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看,哈姆雷特的悲剧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哈姆雷特生活的时代封建力量还很强大,加之以哈
姆雷特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不相信人民群众,只能孤军奋战。
二是哈姆雷特固守着文艺复兴早期关于“人”的理想,不能适应新的历史环境中人的变化的现实。
哈姆雷特的悲剧,是后期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也是文艺复兴晚期特定时代的悲剧。
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哈姆莱特所带来的现实意义?做人要有目标,有行动,但更要决绝,不要失掉机遇。
哈姆莱特在叔父祈祷时没有杀他,错过了机会,于是机会就不再来了,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现代社会风云变幻,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是不能错过的。
心怀对人类的爱,对知识和智慧的爱,拥有美好的理想。
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这样的品质长存于他的心中。
经济是重要的,但能让人的心灵充实的,是精神的慰藉,这正是现代人的缺失。
《哈姆莱特》是一个悲剧矛盾综合体。
整个剧本中不仅仅是《奥赛罗》中的爱情悲剧;不是《李尔王》亲情的悲剧;也不是《麦克白》野心的悲剧。
他是一个各种悲剧性因素相互交织的整体,有人性的悲剧、亲情的悲剧、野心的悲剧、爱情的悲剧、社会的悲剧等等。
整个剧本中无处不在的死亡使得整个剧本无处不体现悲剧,同时也使得其成为文艺复兴式前文学的代表性作品,能深刻揭露当时社会的现实。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哈姆莱特【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2]朱维之等主编外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
社2014
[3]贺祥麟莎士比亚研究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2
[4]郑传寅、黄蓓欧洲戏剧文学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
社2002
[5] 杨周瀚莎士比亚评论汇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许明菊探析哈姆莱特的人文主义的悲剧性【J】郧阳: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