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

合集下载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个体心理学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础,它强调个体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

荣格认为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包括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面。

意识是人能够清晰意识到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能够自觉体验和认识的层面。

而个人无意识是指个体不自觉的心理过程,是个体经验和文化背景的积累所形成的心理结构。

而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共享的超越个体的无意识内容,是人类普遍经验所共有的感知和情感。

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共同构成了个体的庞大心理系统。

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人类共享的、超越个体的心理内容。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原型,即位于集体无意识中的普遍存在的原始形象。

原型是基本模式或结构,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影响着个体和集体的心理过程。

荣格将原型分为个人原型和集体原型两类。

个人原型是个体无意识中的原型形象,由个体的经验和文化背景所塑造。

而集体原型是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形象,是人类历史和文化所共有的。

个人意识联结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重要观点之一,它强调个体的内外联结。

荣格认为个体的意识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个体与外界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个体意识的形成不仅仅依赖于个体的内在心理过程,还依赖于个体与外界的互动。

荣格还认为,个体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往往是由于个体与外界的失衡和不适应造成的,通过个体与外界的联结和平衡,可以促进个体的整体发展和心理健康。

总结起来,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个体心理学、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意识联结三个方面。

个体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心理结构,集体无意识指的是人类共享的超越个体的心理内容,个人意识联结强调个体的内外联结。

通过这些理论,荣格分析心理学试图探索人类心理的深层结构和内在秩序,对个体心理问题的理解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人格心理学笔记总结 - 陈会昌

人格心理学笔记总结 - 陈会昌

人格心理学笔记总结 - 陈会昌第一章绪论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观察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超越常识的分析能力;若主试客观上不是那么熟练,可以从主观上设立一些有目的的观察指标。

(二)、自然实验法(三)、测验法(四)、个案法(五)、相关研究法二、对人格的理解1、定义: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2、各理论党派对人格的理解(1)、精神分析理论(最主要的理论)认为人的无意识对其行为方式的差异起决定作用。

(2)、特质理论(核心理论之一)认为我们行为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核心成分特质,是一种以某种特定方式行动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倾向。

(3)、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素质和心理过程决定了人格的个别差异。

(4)、行为主义和学习理论认为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

人格由我们经历的事情所构成,它是行为的习惯系统,而行为则是由环境造就的,如果我们的经历和遭遇不同,我们的人格也不同。

如何认识各种人格理论对人格内涵的认识? A、有关遗传和环境假设的回答;特质理论回避了这个问题;遗传决定论和精神分析都强调了遗传的作用;社会学习和人本主义则强调环境决定人的行为或者环境与遗传的交互作用造成了人格的差异。

B、意识和无意识精神分析认为人的很多行为受到无意识力量的控制;行为主义则认为人们是能够理解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原因的;特质理论则从个体自我报告的资料出发,认为个体可以清楚地报告出他们的社会焦虑水平,以及他们是如何组织信息的;人本主义认为没有别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但是同时也认为许多人并不清楚他们为什么那么做。

C、自由意志和决定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不能自由选择的,他是我们面对环境刺激的直接结果,斯金纳认为自由只不过是个神话而已;人本主义更多地考察个人的选择和责任感,并把这些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精神分析则一般不采取绝对化的立场但他们强调与生俱来的需要和意识机制;在个人态度上应该把人格理论理解为各种人格理论的相关物,究竟哪种人格理论更重要取决于你个人研究的需要和目的;第三章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主要著作:《梦的解析》《日常工作中的心理病理学》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最初把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荣格分析心理学

荣格分析心理学

激发潜能
荣格心理学对个体差异的重 视有助于教育者实施个性化 教育,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通过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和 潜能,教育者可以设计更具 针对性的培训和课程,激发 学生的潜能。
培养情感智慧
荣格心理学对情感和人际关 系的关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情感智慧,提高其人际交往 能力。
提升学习效果
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 教育者可以更有效地设计和 实施教学策略,提高学习效 果。
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如神经科学、 社会学等,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类心理。
提高实证研究的数量和质量
加强实证研究,提高荣格理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心理障碍的理解
认知行为心理学认为心理障碍主 要源于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而荣格分析心理学则认为心理障 碍源于个体与集体无意识的冲突。
05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挑战与 未来发展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局限性
文化背景的局限性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主要基于欧洲文化背 景,对于其他文化背景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 探讨。
学术背景与贡献
01
深入研究弗洛伊德的精 神分析学派
02
提出集体无意识概念, 丰富了精神分析理论
03
强调人格类型和原型理 论,对人格结构和发展 有独到见解
04
对梦境和神话学研究有 重要贡献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01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形成受到弗洛伊德和阿德勒的影响,同时也 吸收了东方哲学和宗教思想。
心理类型
Hale Waihona Puke 01心理类型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指代个体在认知、 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倾向性。
02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刘翔平教授课件)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刘翔平教授课件)

如何发现情结

梦与失误 过度补偿:如关心扫黄,关心节约 情绪的反应强度
集体潜意识(1)

集体潜意识概念是荣格自己的独特发明。也是心理学史 上是一个里程碑和偏离科学最远而离个体和迷信最近的 概念。




1、个人潜意识方面起源于童年的经验,被压抑,后天的, 而集体潜意识则是先天的遗传,从来没有经过个体的获得, 不是个体回忆录式的。是人第二精神系统。 2、个体潜意识是个体具有的,集体潜意识是种族共有的, 是集体共有的。是远古的心灵痕迹,祖先生活的储存。可 以影响个体的行为,使人与祖先相同的方式反应世界,如 对蛇和黑暗的恐惧,无需亲自体验 。 3比个体潜意识更加深层和基本,就像电脑中的唯读记忆 器,在制造过程中予以永久的建构,供读取之用。正常作 业无法改动。 3、个体潜意识由意识到无意识中,并能再现,集体无意 识的内容不能完全被意识到,永远不能。是纯形式的东西。
外倾情感型

情感上既有对价值的评价,也有情绪体验 上的。外倾情感型的人理智服从情感,多 愁善感、依恋、爱憎分明,赶时髦,珍重 人际关系,女性特征,思维过程不发达。
内倾情感型

女性多:不眩耀感情,而是深埋在心中, 沉默寡言,难以捉摸,心事重重,神秘魅 力。男人喜欢。可靠、值得信任。
外倾感觉型

男人为主:重视感觉对象,热衷于积累与 外部有关的经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 头脑清晰,不追根问底。按生活本来的面 貌善待生活,不给予预见和思想,容易成 为纵欲者,浅薄。
一、人格结构(1)

荣格强调,一个人的人格的一开始就是一 个整体,不是由后天的经验拼凑起来的, 他不用Personality,用Psyche,以表 明人格的整体性是固有的。我们所能做的, 只是在这种固有的完整人格基础上,去最 大限度地发展它的多样性、连贯性和谐性, 不让它破碎。要形成精神的综合。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一、什么是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一)临床研究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指对个体作系统的深度的考查。

源于沙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催眠术)2.代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默瑞(主题统觉测验)罗杰斯(人类潜能运动)、凯利(构念、建构)3.评价优点: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活生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由此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缺点:(1)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难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2)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别人重复和验证(二)相关研究1.涵义: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2.代表高尔顿(个体差异、测量和遗传)卡特尔(把人格单元或特质作类型划分)艾森克(通过对问卷项目的反应进行因素分析)3.评价优点:(1)容易操作,省时,短时间可获得大量数据(2)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3)可以研究一些实验法不能研究的问题。

缺点: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三)实验研究1.涵义:对变量作系统的操作以建立起因果关系2.代表冯特(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艾宾浩斯(遗忘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华生(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3.评价优点:实验取向在很多方面代表了科学思想,因果关系缺点:实验情境的局限性(避免不了人为性)人格元素之间纷繁关系研究上的局限(四)综合取向实例:1.A型行为模式临床发现-(结构访谈)问卷测量-实验验证启示:共同的科学目标,不同的研究途径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一、人格结构1、意识:可觉察的心理活动,只占很小的部分,弗洛伊德不予重视。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一、人格结构观
1.集体无意识 :是指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整 个精神性的遗传,并注入我们每个人的内 心深处。如人类生而对黑暗和老鼠的恐惧 等。构成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 就像电脑装了系统
2.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无意识的存在,我们无从 认识它的本身,但却可以通过原型意象来 表现其无意识的意义。
3.原型的意象 原型的意象:即描述原型将自身呈现给意 识的形式。 ⑴.阿尼玛 一种男性内在的女性存在的原型意象。
阿尼玛的发展阶段(内在成熟)
夏娃:男人 的母亲情结
海伦:性爱 的对象
圣母玛利亚 :男人爱恋 中的神性
索菲亚:男 人内在的创 造源泉
⑵.阿尼姆斯:女性内在的男性成分(内在)
赫尔克里斯: 大力士、运 动员形象
亚历山大:计划与 行动、独立自主
阿波罗:教授或 牧师等富有指导 意义的形象
赫尔墨斯:充 满灵感与创造 的形象
5.自性化过程(individuation)
自性化是指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 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 展过程。 荣格说:“自性化的目标主要表现为两个方 面:其一,为自性剥去人格面具的虚伪外表;另 一方面,消除原始意象的暗示性影响。” 心理分析的过程就是帮助患者自性化的过程。 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LOGO
荣格
分析心理学
陈 蓉
◆人生的意义 ◆精神分析的头脑:有和无
荣格(Carl G. Jung , 1875- 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 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
◆荣格自传-梦、记忆、思想
◆今天在我83岁之际,我打算讲述我神奇的 一生。其真实性肯定没有问题。
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⑶.阴影(接纳) 是用来描述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隐藏 的或无意识的心理层面。阴影的组成或是 由于意识自我的压抑,或是意识自我未认 识到的部分,但大多数是让我们的意识往往会被我们投射到 其他人身上。(批评别人的话,哈利波 特))

第三章 荣格和阿德勒心理学

第三章  荣格和阿德勒心理学
人格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心灵(Psyche),它包 括所有的思想、感情与行为,无论是意识到的 还是没意识到的。它的作用像一个指南针,调 节和控制着个体,使他适应社会环境与自然环 境。精神由若干不同的然而彼此相互作用的系 统和层次组成,它们是:意识,个体(人)潜意 识与集体无意识。
人类心灵的层次
意 识
苏黎士圣哲
“一个男人,在对爱情的选择上,受到 与它本身无意识的女性原始意象最吻合 的女性,即一个能够立即接受它的灵魂 投射的女性的强烈诱惑”
第三章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Analytic Psychology 一、生平与思想背景 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出生:1875年6月26日,瑞士康斯坦斯湖畔的一个剀斯维 尔的小镇上。宗教家庭。成长过程中深受基督教影响, 性格内向、孤僻,十分内省,喜欢哲学和神秘事物
人格面具(persona)人格最外表的掩盖真我的假 象,总按别人的期望行事,与真正人格并不一致。 阿尼玛(或阴性基质)(anima)指男人身上具有 的女性特质。 阿尼姆斯(阳性基质)(animus)指女人身上具有 的男性特质。 阴暗自我(shadow)指人格中最内层具有兽性的低 级种族遗传,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情绪和行为。
人格的结构
智慧老人 形容我们内在的所具有的有关意义与智慧的 原型意象。 伟大母亲 是女性意象的派生物。通常与积极或消极的 情感相联系。
智慧老人
智慧老人是原始智慧和直觉智慧的
形象化。 智慧老人给人的典型印象是强大无 比、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智慧老人可以以魔术师、隐士、渔
樵、哲人或教师的形象出现在梦中。
3 、中年时期(从35-40到退休) 这是荣格最为关注的时期。荣格认为这是在人生的 外部目标获得之后所出现的一种心灵的真空。他 称之为中年期的心理危机。用荣格的话来说, “对于那些已到中年,不再需要培养自觉意志的 人来说,为了懂得个体生命和个人生活的意义, 就需要体验自己的内心存在”。 4、 老年时期(从退休到死亡) 荣格承认人死后的生命依然存在,认为这是心 灵个性化过程的另一个时期,并在来世中获得自 我实现。作为一个心理学家,荣格虽然不是从迷 信的角度盲目信仰灵魂转世,但他的这种观点却 不可避免的带上某种神秘色彩。

《荣格分析心理学》课件

《荣格分析心理学》课件

原型理论
总结词
原型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代人类心理中普遍存在的原始意象。
详细描述
原型理论认为,原型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积累下来的深层心理模式。这些原型在个体的梦境、想象和象征 性表达中经常出现,影响着个体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了解和认识原型,有助于理解个体心理活动的深层含义。
心理类型理论
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提醒教育者关注 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的发
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文化研究的影响
对跨文化研究的贡献
荣格的理论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和方法,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不同文化的
深层结构和意义。
对艺术创作的启示
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 远影响,许多艺术家从中汲取灵感,创作 出具有深度的艺术作品。
分析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教育、组织管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个体和 社会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5
荣格的现代影响
对心理咨询的影响
对心理治疗方法的启示
荣格的理论为心理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特别是对于集体无意 识的研究,为深度心理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人格发展的理解
荣格的理论帮助心理咨询师更好地理解人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 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02
分析心理学的概念
分析心理学的定义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是一门探究人类内心深处的心理过程和现象的学科。它 强调对个体无意识的探索,以及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心理学不仅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还涉及到个体与环境、社会、文化 等外部因素的相互关系。
分析心理学的目标是帮助个体理解和解决内心的冲突,促进人格的整合和 自我实现。
《荣格分析心理学》ppt课件

考研心理学人格理论知识点剖析

考研心理学人格理论知识点剖析

考研心理学人格理论知识点剖析在考研心理学的众多知识点中,人格理论无疑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人格理论试图解释个体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独特模式,对于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追求即时的满足,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协调本我和现实之间的冲突;超我则遵循道德原则,代表着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认为潜意识中隐藏着许多被压抑的欲望和冲突,这些潜意识的内容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他的理论对于理解人类的内心冲突和心理障碍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启发,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比如其理论难以被科学验证,过分强调性本能的作用等。

接下来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荣格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认为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共同的潜意识内容,如原型。

他还将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类型,并认为每个人都在这两种倾向之间有所偏向。

荣格的理论拓展了对人格的理解,尤其在对人类普遍心理模式的探讨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追求优越的动机。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克服自卑感、追求优越的内在动力。

个体的生活风格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并且会影响其一生的行为模式。

阿德勒的理论对于理解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则采用了因素分析的方法,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能够直接观察到的行为表现,而根源特质则是决定表面特质的潜在因素。

他还编制了 16 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用于测量个体的人格特质。

这种理论为人格的测量和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将人格分为神经质、外倾性和精神质三个维度。

通过这三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描述不同的人格类型。

艾森克的理论简洁明了,并且在实证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稳定特征和模式。

人格理论是研究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学科,它试图解释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

在心理学中,有许多不同的人格理论,每个理论都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解释和描述人格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人格理论,并分析其对个体发展和行为的影响。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人格理论中最早的一种理论。

他认为人格是由个体的无意识决定的,无意识中存在着冲突和欲望的力量。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着个体的原始欲望和冲动,自我是个体的现实部分,超我则代表着个体内化的道德规范。

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个体的童年经历对人格的影响,特别是个体的性与冲突经验。

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是另一种重要的人格理论。

他认为人格是由个体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共同决定的。

个人无意识包含个体的个人经验和潜意识,而集体无意识则包含了个体与整个人类共享的原型和符号。

荣格的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他认为个体需要平衡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以实现自我完整和个体的发展。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关于儿童发展的一种人格理论。

他认为人格是在个体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皮亚杰的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模式对人格的影响。

他认为儿童经历了一系列的认知发展阶段,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思维结构和个性特征。

皮亚杰的理论对儿童教育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四、五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人格研究的理论。

该模型将人格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这些维度描述了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和特质。

五因素模型强调个体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并提供了一种评估和描述人格的方法。

总结:人格理论在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试图解释和描述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五因素模型是几种主要的人格理论。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及其评价 PPT课件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及其评价 PPT课件

(四)心理动力学 1、心灵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或自给自足的能量系统 2、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 3、心理值是测量心理能量的标准 4、等量原理和熵原理 5、心理能量的前行与退行 6、能量疏导系统
(五)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荣格认为,心理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个性化 1、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 无序阶段→君主阶段→二元论阶段 前期 不具备意识的自我 后期 意识自我逐渐形成 2、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 心灵的诞生
人格面具
荣格认为:“人格最外层的人格面具掩盖了真我,使人格成为一种假象,按着别人的期望 行事,故同他的真正人格并不一致。人可靠面具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决定一个人一 什么形象在社会上露面……人格面具是原型的一种象征。”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男女两性意向
荣格说:“在男人的无意识中,通过遗传方式留存了女人的一个集体形象,借助于此他得 以体会到女性的本性。”他又说:“‘阿尼玛’是一种原始模型形式,它的涵义是指这一 事实:一个男人身上会具有少量的女性特征或女性基因。它在男人身上既不呈现也不会消 失,但始终存在于男人身上,并起着女性化的作用。” 荣格后来给阿尼玛所下的定义便是 “在男性无意识中起着一种基本的或原始意象作用的女性特征的表现。”
荣格认为“我们心中的原始人”是用梦来显示自己,表达自已的。我们如果 能理解梦,就如同认识了许多“原始人”朋友,他们的智慧可以给我们极大的帮 助。
荣格认为,不是所有的梦都有同等的价值的,有些梦只涉及琐事,不大重要, 而另一些梦——原型介人了梦——则震撼人心,如此神秘和神圣,如此奇异陌生, 不可思议,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这些梦是更重要的。
梦不是愿望的满足,而是启示,是对未来的预测或预示,所以,我们应重视 梦的智慧。
梦的基本目的不是经过伪装满足欲望,而是恢复心理平衡。荣格称为梦的补

03第三章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

03第三章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

03第三章荣格的分析⼼理学⼈格理论第三章荣格的分析⼼理学⼈格理论(陈67,黄112,郑168)⼀、⼈格结构(⼀)、意识(⼆)、个⼈潜意识(三)、集体潜意识1、⼈格⾯具(或⼈物)(persona)2、阿尼玛(或阴性基质)(anima)3、阿尼姆斯(或阳性基质)(animus)4、阴影(或阴暗⾃我)(shadow)5、⾃⾝(self)⼆、⼈格动⼒(⼀)⼼理能(⼆)、⼼理能的分布和移动(三)⼼理能的运⾏与转换三、⼈格类型(⼼理类型)(⼀)、两种态度(⼆)、四种机能(三)、⼋种⼈格类型四、⼈格发展(⼀)、童年时期(从出⽣到青春期)(⼆)、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三)、中年时期(从35或40岁到退休)(四)、⽼年时期(从退休到死亡)五、荣格理论评价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是瑞⼠精神分析学家和分析⼼理学的创始⼈。

他出⽣于瑞⼠的开斯威尔的⼀个宗教家庭。

宗教信仰是荣格早年⽣活中的⼀个重要的主题。

他于1900年获巴赛尔⼤学医学博⼠学位,接着到苏黎⼠⼤学精神病诊所任职。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释》⼀书出版后,他开始在实践中运⽤弗洛伊德的观点,并将应⽤效果写成《早发性痴呆⼼理学》(1907)⼀书。

1906年荣格与弗洛伊德有了通讯联系,次年他俩在维也纳⾸次会⾯,倾谈⾜⾜持续了13个⼩时之久,很快成为挚友。

1909年荣格陪同弗洛伊德访问美国克拉克⼤学,在此期间两⼈都发表了演讲。

1911年荣格在弗洛伊德的全⼒⽀持下出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第⼀任主席。

但是,荣格对精神分析、潜意识和⼒必多的理解与弗洛伊德是不同的。

在荣格出版了《潜意识⼼理学》(1912)之后,他与弗洛伊德之间的⽭盾不断加剧。

1914年荣格辞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并退出该协会,两⼈关系决裂。

此后,荣格不再⽀持精神分析论,转⽽⼤⼒倡导分析⼼理学。

他在去世那年出版的⼀本⾃传《回忆·梦·反思》中的第⼀句话,“我的⼀⽣就是潜意识⾃我实现的故事”(Jung,1961),道出了他的⼼理学特点。

高校教师资格证-上海市心理学概论-第三章-个性心理(2)

高校教师资格证-上海市心理学概论-第三章-个性心理(2)

高校教师资格证-上海市心理学概论-第三章-个性心理(2)[单选题]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A.需要(江南博哥)B.动机C.兴趣D.理想[单选题]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单选题]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单选题]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单选题]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单选题]6.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

A.动机B.需要C.兴趣D.世界观[单选题]7.下面有关动机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A.动机是引起活动的直接机制B.动机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C.动机决定行为的方向D.动机使人的活动具有选择性[单选题]8.“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快感。

”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作为()。

A.情绪B.兴趣C.意志D.动机[单选题]9.()是一个人对事物、世界好奇而进行探索认知的需要,到这一个人产生探索认知的行为。

A.动机B.需要C.兴趣D.世界观[单选题]10.下面关于理想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A.理想与现实生活相联系B.理想是现实的直接反映C.人的理想总是可以实现的D.理想的共同目标以客观现实为依据,顺应潮流,合乎规律[单选题]11.()是指激励、支持人们行为的那些自己深信无疑的正确观点和准则,是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

A.理想B.动机C.理想D.信念[单选题]12.()是对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

A.动机B.需要C.兴趣D.理想[单选题]13.信念是由()构成的融合体。

A.认识、情感、意志B.认识、情感、行为C.认识、情感、动机D.认识、动机、意志[单选题]14.下面关于信念的描述,说法错误的是()。

心理学中的性格类型理论卡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心理学中的性格类型理论卡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心理学中的性格类型理论卡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心理学中的性格类型:卡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卡尔·荣格(Carl Jung)是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对于性格类型的研究为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著作《心理类型》(Psychological Types)中提出了个人性格中的四种基本心理功能和八种性格类型。

通过理解这些性格类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加深对人类行为和思维方式的理解。

一、荣格的基本心理功能在荣格看来,基本心理功能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他将基本心理功能分为以下四类:1. 感觉(Sensation):感觉型的人倾向于关注现实世界的感觉和细节。

他们注重感官体验,善于观察和记忆外部事物的具体细节。

2. 直觉(Intuition):直觉型的人更注重未来和隐含意义。

他们擅长对信息进行内在的解读和理解,善于捕捉事物背后的本质和可能性。

3. 思维(Thinking):思维型的人更注重逻辑和分析。

他们善于推理和解决问题,用理性思维来处理事物,追求事物的可行性和精确度。

4. 情感(Feeling):情感型的人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价值。

他们注重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能够敏锐地感受到不同情感之间的差异,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以上四种心理功能在不同的人身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和偏好。

根据个体对这些心理功能的相对偏好,荣格提出了八种不同的性格类型。

二、八种性格类型1. ISTJ:安静、务实、有责任感。

他们是坚定的保护者和执行者,喜欢按照规则和传统的方式工作,注重细节和组织。

2. ISFJ:谨慎、有爱心、忠诚。

他们是忠实的支持者和保护者,喜欢关心他人的需求,并注重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3. INFJ:理想主义者、有洞察力、寻求真理。

他们是富有洞察力和深度思考的人,关注个体的发展和成长,并注重扩展自己的意识和视野。

4. INTJ:独立、思维敏捷、目标导向。

他们是独立思考和追求目标的人,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注重创新和长期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人格理论(陈67,黄112,郑168)一、人格结构(一)、意识(二)、个人潜意识(三)、集体潜意识1、人格面具(或人物)(persona)2、阿尼玛(或阴性基质)(anima)3、阿尼姆斯(或阳性基质)(animus)4、阴影(或阴暗自我)(shadow)5、自身(self)二、人格动力(一)心理能(二)、心理能的分布和移动(三)心理能的运行与转换三、人格类型(心理类型)(一)、两种态度(二)、四种机能(三)、八种人格类型四、人格发展(一)、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二)、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三)、中年时期(从35或40岁到退休)(四)、老年时期(从退休到死亡)五、荣格理论评价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是瑞士精神分析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出生于瑞士的开斯威尔的一个宗教家庭。

宗教信仰是荣格早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于1900年获巴赛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接着到苏黎士大学精神病诊所任职。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释》一书出版后,他开始在实践中运用弗洛伊德的观点,并将应用效果写成《早发性痴呆心理学》(1907)一书。

1906年荣格与弗洛伊德有了通讯联系,次年他俩在维也纳首次会面,倾谈足足持续了13个小时之久,很快成为挚友。

1909年荣格陪同弗洛伊德访问美国克拉克大学,在此期间两人都发表了演讲。

1911年荣格在弗洛伊德的全力支持下出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第一任主席。

但是,荣格对精神分析、潜意识和力必多的理解与弗洛伊德是不同的。

在荣格出版了《潜意识心理学》(1912)之后,他与弗洛伊德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1914年荣格辞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并退出该协会,两人关系决裂。

此后,荣格不再支持精神分析论,转而大力倡导分析心理学。

他在去世那年出版的一本自传《回忆·梦·反思》中的第一句话,“我的一生就是潜意识自我实现的故事”(Jung,1961),道出了他的心理学特点。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在研究方法和许多基本论点上,大体上还沿袭了经典精神分析论,同时也有不少修正和发展。

一、人格结构在荣格心理学中,人格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精神(或心灵)(psyche)。

精神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到的或是潜意识的。

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

人生来就有一个完整的人格。

他在一生中应该做的是,在这种固有的完整人格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其多样化、连贯性和和谐性,警惕不让它破裂为彼此分散的、相互冲突的系统。

分裂的人格是一种病态人格。

精神由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所组成。

在荣格看来,人格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结构。

这一结构不仅由无数要素所组成,而且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错综复杂的。

同时这个结构还受到外部环境和来自身体内部的不断刺激。

对于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有人用图示的方式作了生动的描述。

(郑学,169)(黄希庭,113)助下运用意想和灵感绘制的心理完整性的原型。

通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靠积极想像技术,荣格完成了他的原型心理学研究。

(一)、意识对荣格而言,意识是人心中惟一能够被个人直接知晓的部分。

它在生命过程中出现较早,很可能在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了。

这种自觉意识,通过个性化的过程,产生出了一种新要素,荣格将其称为自我。

自我(ego)就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

自我是意识的中心。

尽管自我在整个心理中只占一小部分,但它作为意识的门卫却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任务。

某种观念、情感、记忆和知觉,如果不被自我所承认,就永远也不会进入意识。

它像过滤器那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正是由于自我的这种重要功能,才保证了人格的同—性和持续性。

对自我的理解上,荣格与弗洛伊德的观点颇为相似。

(二)、个人潜意识个人潜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是由曾经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或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的内容所构成。

荣格的个人潜意识概念与弗洛伊德的前意识概念相似。

个人潜意识的内容对个人来说是极易获得的,它与自我是相互作用的。

在个人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对个人生活至关重要的特性,荣格称之为情结(complex),即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或思想。

当说某人具有某种情结时,意思是指他执意沉溺于某种东西而不能自拔,像是上了“瘾”。

情结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

有恋母情结的人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与母亲这个概念有关的活动中。

有恋父情结、性爱情结、权力情结、金钱情结或其他类型情结的人,情况也是如此。

情结可以成为人的调节机制的障碍。

荣格认为,有许多情结深深根植于他的病人的神经病症状中。

情结也往往是灵感的动力源泉,对在事业上取得显著成就有重要意义。

因为对事业的迷恋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于情结的形成,最初荣格认为它起源于童年时期的创伤经验。

后来他认为情结起源于人性中某种比童年时期的经验更深邃的东西,即他所谓的集体潜意识。

(三)、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是荣格理论的核心概念。

它是人类种系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沉积物,荣格认为:一种不可计数的千百亿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沉积物,一种每一世纪仅增加极小极少变化和差异的史前社会生活经历的回声。

与个人潜意识不同,集体潜意识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共同的,因为它的内容到处都能找到。

这些镂刻在人脑中的祖先经验,荣格称之为原型(archetypes),它是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

原型是那些经历许多世代一直保持不变的经验累积于心中的结果,是一种对世外某些方面进行反应的先天倾向。

例如,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每天看着太阳东升西落,这种深刻印象,最后凝结在集体潜意识中成为一种太阳神或上帝的原型。

我们对太阳神或上帝的崇拜,是千万年来的经验镂刻在人脑的结果。

每一个时代中每一个成员所经历过的经验,都有相应的原型,例如出生、死亡、上帝、太阳、男人、母亲、英雄等。

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它们代代遗传,决定着个人对世界反应的倾向性。

原型不是人生经历过的事情在大脑中留下的记忆表象,它没有一个清晰画面,而更类似于一张需要后天经验来显影的照片底片。

原型深深地埋藏在心灵之中,因此,当它们不能在意识中表现时,就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原型有很多,人生有多少个典型的情景就有多少个原型。

荣格把自己一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原型,他确定和描述过几十种不同的原型,诸如出生的原型、再生的原型、死亡的原型、力量的原型、巫术的原型、英雄的原型、儿童的原型、母亲的原型、上帝的原型、魔鬼的原型、骗子的原型,还有许多自然物或人造物的原型,如太阳、月亮、风、火、水、武器、劳动工具等等的原型。

在这些原型中,荣格研究得比较多的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和自性。

1、人格面具(或人物)(persona):这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或精神的外部形象(outward face of psyche)。

其目的是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

它是人在社会中扮演某种角色而发展起来的,是别人据以了解那个人的那部分精神。

人格面具只是个人精神的一部分。

一个人如果过分偏重人格面具,必然会牺牲人格结构中其他组成部分的发展。

人格面具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倾向性,倾向于在公众场合中展示自己,扮演好某种社会角色。

其目的在于给别人一个好的印象,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许。

所以,这个原型有时也被称为顺从的原型。

一切原型都必须是有利于个体,也有利于种族的,否则,它就不可能成为人的人性的一部分。

显而易见,人格面具有利于人在社会中生活,它促使我们与其他人,甚至与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

人格面具不仅有利于实现个人目的、取得个人成就,同时,它也是社会生活与共同福利的基础。

人格面具在整个人格中所起的作用并非完全是积极的,有时也可能是消极的和有害的。

如果一个人过分热衷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他方面就会受到排斥。

这种受人格面具支配的人,就会逐渐违背自己的本性,不考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和需要,把自我认同于人格面具,这种情况被荣格称为“面具膨胀”(inflation)。

过分关注人格面具则必然要牺牲人格结构中的其他组成部分,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荣格病人中有许多是这种面具过分膨胀的受害者,这些人大多是社会名流,且很有成就,但他们却在某一天突然感到自己的生活异常空虚和没有意义。

因为他们多年来都在欺骗自己,自己的兴趣与情感都不是真实的,而是假装出来的。

荣格的工作就是让病人充分认识到自己过度膨胀的人格面具,对它给予适当的抑制,以便使自己人格的其他部分赢得伸展的空间。

2、阿尼玛(或阴性基质)(anima):这是男性精神中所带有的女性特征。

阴性基质是男人在漫长岁月中与女人交往时所获得的经验的沉积。

其作用是:(1)使男人具有女性特征;(2)为男人在男女交往(包括母子交往、朋友和爱人间的交往)时提供参照系。

这种原型的第一个投射对象差不多总是自己的母亲。

它会极大地影响男人对女人的选择,影响他对某个女人是喜欢还是讨厌。

3、阿尼姆斯(或阳性基质)(animus):这是女性精神中所带有的男性特征。

阳性基质是女人在漫长岁月中与男人交往所获得的经验的沉积。

其作用是:(1)使女人具有男性特征;(2)为女人在男女交往中提供参照系。

这种原型的第一个投射对象差不多总是自己的父亲。

它会极大地影响女人对男人的选择。

相对于人格面具,荣格把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称为精神的内部形象(inward face of psyche)。

它们的心象总是投射到异性身上,并决定两性关系的性质。

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又称异性的原型。

阿妮玛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或意象,阿妮姆斯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

这是人类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男女相互交往和共同生活的经验而形成的。

这种原型保证两性之间的协调和理解,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

荣格指出:“每个男人心中都携带着永恒的女性心象,这不是某个特定的女人的形象,而是—个确切女性心象。

这一心象根本是无意识的,是镂刻在男性有机体组织内的原始起源的遗传要素,是我们祖先有关女性的全部经验的印痕,或原型。

”异性原型为我们建立起一种无意识的标准,影响到我们对异性的选择和反应。

荣格指出:阿妮玛有一种先人之见,它喜欢女人的虚荣矫饰、多情善感、软弱无力、缺乏自信和没有目的性;而阿尼姆斯则选择那些真诚勇敢、聪明多智、体魄健壮的男性。

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人因为人格面具的过度发展而受害,但在阿尼玛和阿妮姆斯上,许多人的情况则相反,这两种原型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因为我们的传统社会过分强调男女之间的差别性,鄙视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和女性身上的男性特征。

在我们的文化中,那些所谓的“假小子”和“假妹子”经常遭到别人的嘲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