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杨维明-校企协同电子信息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湖北大学成果科类:工学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
1.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融合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建立工程师进入大学授课机制和教师企业研修机制、校企联合评定学业的评价机制;建立本科生校企双导师制;建立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有机结合的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行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及内容。
2.构建“三三三融合”型专业课程体系,适应企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融合型知识结构要求。
“三三三融合”——构建“电路、信号、计算机”三大专业基础课程群,“射频与微波、嵌入式系统、网络与通信”三大专业方向课程群,培养“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三者融合的知识结构与技术基础。
3.构建“口袋实验”教学模式和“三早”育人模式,促进应用创新能力的提高。
“口袋实验”——依托企业提供的实验教学资源,开发出“口袋”实验板和分层次的实验项目,将“口袋”实验平台延伸到学生的手边,让学生自主实践与创新;
“三早”——组建本科生科研团队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早进团队、早做课题、早出成果。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
针对电子信息类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应用创新能力不适应信息化时代企业的需求、学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学校与企业缺乏长效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等教学问题,以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的教学实践为载体,坚持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以“校企协同、实践育人”为研究理念,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校企共同确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深入烽火通信、软蒂信息等企业调研,向企业专家咨询、与实习生座谈、开展毕业生
调查问卷分析、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专题研讨会等,达成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共识:具有扎实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能从事硬件电路设计、软件开发和
网络工程设计开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建立专业教师企业研修机制和企业工程师进入大学授课机制,建立学校与企业联合评
定学生成绩的学业评价机制;建立本科生校企双导师制,联合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设计与
创新创业;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行业或企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
向课程及内容。
3.校企共建“三三三融合”型专业课程体系。
以“电路、信号、计算机”三大课程群为核心的基础课程;以“网络通信、嵌入式系统、射频与微波”三大课程群为核心的专业方向课程;使学生具备“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三者融合的知识结构与技术基础;并编写与课程群相适应的计算思维基础和电路设计基础系列规划教材8部;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授课,企业工程师承担25学分的课程教学。
4.校企构建“三四四驱动”式实践教学体系。
采取“校内实验、基地实训、企业实习”三种实践教学形式;按照“认知实验、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四个层次选择实验项目;校企协同指导,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四种能力。
5.校企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
①实施MOOC+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来自企业一线的生产视频与创新案例,激发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②组建本科生科研团队参加企业科研项目,形成了本科生第二课堂早进团队、早做课题、早出成果的“三早模式”。
③建立“口袋实验”教学模式。基于ALTERA公司提供的“口袋实验板”,开发分层次的实验项目,将丰富的实验项目装入“口袋”并延伸到学生的手边,拓展了实践创新空间。
6、校企共建特色实践教学平台。
校企共建了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以及“H3C湖北大学网络学院”、“EDA技术联合实验室”等特色实践教学平台,为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保障。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1.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获国家级奖励30余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19项;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电子设计SOC专题竞赛成绩斐然,先后被武汉晨报、武汉晚报、长江商报等媒体报道。
2.成果辐射到全国兄弟院校。项目成果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长江大学、湖北经济学院、佛山科技学院等高校先后来校学习交流借鉴;部分成果在《2016全国创新教与学研讨会》《两岸四地高校教学发展网络2016年会》《华中地区EDA技术研讨会》等教学会议上进行了交流,黄敬华老师还应邀到湖北文理学院上翻转课堂示范课。
3.成果为“通信工程”和“软件工程”两个湖北省“产业计划”专业、“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湖北广播电视台”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推进作用,并借助于这些“质量工程”项目进行辐射,不断扩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