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之李嘉图模型(PPT 43页)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ppt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ppt

F
L/aLC Home cheese
production, QC,
in pounds
13
• Attention:
the absolute value of slope has very
import meaning for it equals opportunity cost of cheese in terms of wine(为了多生 产一单位的奶酪所必须放弃的酒的产量)
• The Ricardian model is based on technological differences across countries. – These technological differences are reflected in differences in the productivity of labor.
2
Introduction
• Countries engag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two basic reasons: –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terms of climate, land, capital, labor, and technology. – They try to achieve scale economies in production.
– Heated greenhouses should be used. – The costs for energy, capital, and labor are
substantial.
• Resourc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oses could be used to produce other goods, say computers.

第三章 李嘉图模型

第三章 李嘉图模型
• 工资由劳动生产率决定,和贸易无关。 • 不管有没有自由贸易,穷国的劳工标准可能会更糟。贸易会 使穷国的工资得到提高,也使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好处。 • 从自给自足到自由贸易,每个国家都会受益。贸易获利来自 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即一国可以更好的利用自己的比较 优势,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换 取自己不具有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 • 所以,贸易就好像一种生产技术,推动贸易的两国都获得更 高的消费水平。
37
李嘉图模型的实证证据
(一)MacDougall的实证检验
• 李嘉图认为,国际间相对劳动力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决定 因素。即,当alp/alc>alp*/alc*或alp/alc<alp*/alc*时,就会有贸 易发生。
– 例如,若alp/alc<alp*/alc*,说明本国在生产香水上的相对机会成 本要比外国低。此时,本国在香水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两方面的结论:
10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 下面,我们开始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对李嘉图模型进行 阐释:
– 市场结构被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意味 着,产品价格对于企业而言是外生给定的。 – 在劳动力市场上,我们假设工人可以在两个部门之间完全 自由地流动,当两个部门支付的工资存在差异的时候,工 人会向单位报酬较高的那个部门流动。
17
贸易的福利影响
• 这一贸易模式对于两国的福利有什么影响呢? • 给定边际劳动生产力不变,同时外国的香水相对电脑芯片价格 下降了,即意味着消费可能性边界发生了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 贸易使得两国的福利都增加了。
18
贸易的福利影响
• 对外国来说,也有相似的结论,如下图: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6
绝对优势的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 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 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7
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
36
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 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如果 aLW = 1, 那 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18
单一要素经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本国).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9
单一要素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 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第五, aLC/aLW< PC/PW< a*LC/a*LW, 奶酪的相对供 给是 (L/aLC)/(L*/a*LW).
32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那么她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 益。
– 我们将会用两种方式表现贸易的互利性。 – 首先,我们可以将贸易看作一种间接的生产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如果 L = 120, 那么这个经济拥有120小时劳动,或者120个工 人).
31
பைடு நூலகம்
单一要素经济
• 生产可能性
– 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PPF)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 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33
单一要素经济
• 相对价格和供给
– 每种产品所生产的特定数量是由价格决定的. – 产品X (奶酪)对产品Y (葡萄酒)的相对价格
是指多少Y (葡萄酒)能换一个单位的X (奶 酪). – 相对价格:指两种商品之间相交换的比率
• 如果一听可乐的价格是0.5美元, 那么可乐的相对 价格就是多少美元能换一单位的可口可乐, 是0.5.
—— 亚当.斯密,1776
12
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 绝对优势理论。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 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 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 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 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 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4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5
背景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 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自由贸易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亚当·斯密与 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nations,简称《国富论》)。
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1.1 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6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主要概念和实证分析工具
1.3.1 优势的数理描述工具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3.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其一是产出表示法,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其 二是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显然,这个具体交换比例愈是接近本国国内的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愈是接近对方国的比例, 则对本国越有利。
9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二章 李嘉图模型

第二章 李嘉图模型

本国的进口 外国的出口 本国的提 供曲线 M
PF’ PE
YE
H’
E
外国的提 供曲线
0
XE
本国的出口 外国的进口
• 2.3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 2.3.1 分析工具 • 边际效用(marginal analysis) • 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opportunity cost and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 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
贸易条件越是接近对方国内交换比率, 本国分享的贸易利 益比重越多
2.2.3 提供曲线(Offer Curve)
• 也称为相互需求曲线(reciprocal demand) , 指在不同的价 格水平下,一国愿意出口和进口数量交点的轨迹
亚麻布 英国 C 英 国 进 口 W1 亚麻布 德国
B A 英国出口 毛呢 毛呢
酒产量 (单位 )
所需劳动人数 毛呢产量 (人/年)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英国 葡萄牙
1 1
120 80
1 1
100 110
在英国和葡萄牙,酒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120,1/80 毛呢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100, 1/110 可见,葡萄牙生产酒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英国,但在毛呢上, 英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葡萄牙因此,英国应专门生产毛呢, 而葡萄牙应专门生产葡萄酒 在英国和葡萄牙,酒的生产成本分别是:120, 80, 显然是葡萄牙低,因此葡萄牙应专门生产酒 英国和葡萄牙毛呢的生产成本分别是:100,110, 英国低于葡萄牙,因此英国应专门生产毛呢。

第2章李嘉图模型

第2章李嘉图模型

共计
3斤
3尺
6单位
国际经济学· 第2章 7
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优点:
a)揭示了两国之间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两国之间 存在绝对成本差异 b)反映了按绝对优势分工,参与者都获得更多利 益这样的规律
缺点
不能解释现实中所有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基础, 假如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 (优势)的话,那该怎么办呢?
经 邦
济 世
国际经济学· 第2章 28
三、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数字例子
世界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奶酪的相对价格, PC/PW
从我们的前面的例子, 我们得到: QC + 2QW = 120
经 邦
济 世
国际经济学· 第2章 21
二、单一要素经济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本国葡萄 酒产量, QW (加仑)
aLCQC + aLWQW = L
Qw aL C L Qc aL W aL W
L/aLW
P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用葡萄酒衡量 的奶酪的机会成本
济 世
国际经济学· 第2章 16
一、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 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 势。 在南美玫瑰具有相 对低的机会成本. 万支玫瑰 万台计算机 在美国电脑具有相 对低的机会成本. -1000 +10 美国 通过比较两个国家 +1000 -3 南美 在玫瑰和电脑上的 0 +7 合计 生产可以看到贸易 使双方都受益
经 邦 济 世 国际经济学· 第2章 26
三、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第3章 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教程》PPT课件

第3章 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教程》PPT课件

3.3 相互需求方程式
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
X︰Y
A国获利
1︰1.5
0
1︰1.6
0.1单位Y
1︰1.7
0.2单位Y
1︰1.8
0.3单位Y
1︰1.9
0.4单位Y
1︰2.0
0.5单位Y
1︰1.5为A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1︰2.0为B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B国获利 0.5单位Y 0.4单位Y 0.3单位Y 0.2单位Y 0.1单位Y
aX=1/3 aY=1/6
9 0
1 1 3 0 +2 -1
B国 12 2
bX=1/12 bY=1/2
0 14
1 1 0 7 -1 +6
世界
2 2 3 7 1 5
3.1 李嘉图模型 (二)比较优势
aX / aY bX / bY
aX / aY bX / bY
X的劳动投入量 Y的劳动投入量
X的劳动生产率 Y的劳动生产率
提供曲线的形状: 用A国国内对X的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和收入效应 (income effect)来解释。
Y
E2点以前,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 应,随着PX/PY的上升,X出口增 加; E2点以后,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 应,随着PX/PY的上升,X出口减 少。
提供曲线的弹性(进口需求弹 性):富有弹性、单元弹性、缺 乏弹性
2. B国提供曲线的推导与形状
出口Y
Y
E2′ E1′
Y
P0′
P1′
P2′
E2′ E1′
D2′ D1′
O0
E0′
C2′
C1′
P2′
P0′ P1′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pptChapter3-李嘉图模型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pptChapter3-李嘉图模型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2, 那么
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例如如果 aLW = 1, 那么
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例如如果 L = 120, 那么这个经济拥有120小时劳动,或者120个工
绝对成本有两种衡量方式:
(1)劳动生产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
Qj L
(2)生产成本(生产1单位产品需要的要素投入
量):
a Lj
L Qj
英国: 毛呢的生产成本为100小时/匹,酒的生产成本为120小时/吨 法国: 毛呢的生产成本为110小时/匹,酒的生产成本为100小时/吨
进行国际分工之后,世界总的产出增加了
人).
生产可能性
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PPF)显示了生产某种产品(如 奶 酪),一定数量的资源能生产另一种产品(如 葡萄酒)的最 大数量 ,反之亦然. 或者表明这种经济状况下所能生产 的产品的混和数量.
下面的式子显示了本国的经济的 PPF :
(3-1)
aLCQC + aLWQW ≤ L
边界
换言之,在贸易不存在时,国内奶酪的相对价格比国外奶酪 的相对价格低。
国内在奶酪上具有比较优势
图 3-2: 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外国葡萄 酒产量, Q*W(加仑)
L*/a*LW F*
+1 P*
L*/a*LC
外国奶酪产量, Q*C (磅)
如果没有国际贸易,各国奶酪对葡萄酒的相对价格 由各自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决定。
一个小时所生产的产值。
同理,由于1/ aLW 是一个劳动小时所生产的葡萄酒产量,则PW / aLW 为葡萄酒行业一个小时生产的产值

李嘉图模型及国际贸易利弊分析ppt课件

李嘉图模型及国际贸易利弊分析ppt课件
用相对劳动生产力衡量 用相对劳动成本衡量 用机会成本衡量 机会成本低的产品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度量
相对劳动生产力
生产的可能性(100人)
大米(R) 小麦(M)
劳动生产率
大米(R) 小麦(M)
中国
1.0
0.5
美国
1,25
1.0
中国
100
美国
125
50 100
相对劳动生产率
R/M
M/R
中国
2.0
0.5
各国都应该集中力量生产和出 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从而获得最大利益。
因此,中国应 专门生产大米,美 国应专门生产小麦。
李嘉图模型—简评
进步性:
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世 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可以作为解 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发生原因及结构的基础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1 “Worldwide Quarterly Mobile Phone Tracker,” IDC, May, 2012 2 “Worldwide and U.S. Media Tablet 2012-2016 Forecast,” IDC, April, 2012 3 “Worldwide PC Market: 4Q11 Review,” IDC, April 2012
• 不考虑运费 没有关税等贸易壁垒
李嘉图模型—重要
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 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为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3 李嘉图模型

3 李嘉图模型


―*‖ 代表外国的变量
• 假设本国在生产就和奶酪方面都更有效 率. • 在所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aLC
< a*LC and aLW < a*LW
• 但它只在一个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与 用于其他的生产相比,生产该产品最有 效地利用了资源.
• 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有绝对优势(绝 对劣势), 它仍可从贸易中获益 • 计算存在贸易时的相对价格:
• 最有效地利用了其资源
• 与生产其他产品比,美国在生产电脑方 面更有效地利用了资源。
• 南美在生产玫瑰方面更有效地利用了资 源。 • 假设开始时南美生产电脑,美国生产玫 瑰 ,两国都消费电脑和玫瑰。 • 两个国家会变得更好吗?
比较优势和贸易
Millions of Roses U.S. Ecuador Total -10 +10 0 Thousands of Computers +100 -30 +70
比较优势和机会成本
• 李嘉图模型使用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
• 生产的机会成本用来度量不生产其他产品的成 本。
• 当一国利用资源生产和提供服务时,它会面临 机会成本。
• 例如, 有限的工人即可被雇用来生产玫瑰,也 可生产电脑 。

生产电脑的机会成本:没有生产出的玫瑰的数量
生产玫瑰的机会成本:没有生产出的电脑的数量.

南美生产1000万玫瑰:30,000 computers

美国生产1000万玫瑰: 100,000 computers
• 美国在生产电脑方面机会成本较低.
南美:生产
3万电脑 vs. 1000万玫瑰.
美国:
生产 10万电脑 vs.1000万玫瑰

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PPT课件

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PPT课件
45岁《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17年)问世
47岁当选为英国国会议员
51岁去世
6
二、李嘉图的著作 1809年,《黄金价格》 1810年,《黄金的高价:银行券贬值的证明》 1816年,《关于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通货建议》 1822年,《论农业保护关税》 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3
第一节 李嘉图的生平、著作与方法
一、李嘉图所处的时代与生平
(一)李嘉图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
1.经济方面:李嘉图经济学说产生于19世纪初英国产 业革命高潮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i始于18世纪下半 叶,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 工业
2.政治方面:社会阶级结构明朗化和简单化。资产阶 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激化。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本章重点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李嘉图,是英国古 典经济学的完成者。《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 是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它的诸多科学结论后来被马 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和发展。李嘉图成为劳动价值论 学派的领袖。李嘉图论述工资、利润、地租,从经济 理论分析中悟到工资与利润对立、利润与地租对立的 社会现实。阶级的矛盾源于经济,这就是后来李嘉图 社会主义学派的理论依据。李嘉图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主张自由贸易,比较成本学说是其国际贸易的理论基 础。
益,社会利益由个人利益组成; (3) 实现个人功利的最好办法是实行自由放任,
自由竞争。
5
(二)生平
大卫·李嘉图(1772—1823 )是英国金融界知名人士,社 会活动家,古典经济学的完成 者。
犹太人家庭出生,自幼受到经 商的熏陶
14岁结束正规教育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ppt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ppt

Total units of wine production
二、单一要素经济
3、相对价格与供给 令 PC 为奶酪的价格
PW 为葡萄酒的价格 PC / PW 为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
relative price
二、单一要素经济
• 当 PC / aLC > PW / aLW, 工人将流向奶酪部
门,此时本国只生产奶酪 即: PC / PW> aLC / aLW
• If QC represents the quantity of cheese produced and QW represents the quantity of wine produced, the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has the equation:
aLCQC + aLWQW = L
Total amount of labor resources
Labor required for Total units
each unit of
of cheese
cheese production production
Labor required for each unit of wine production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 of an economy shows the maximum amount of a goods that can be produced for a fixed amount of resources.
• 当 PC / aLC < PW / aLW ,工人将流向葡萄酒 部门,此时本国只生产葡萄酒 即: PC / PW< aLC / aLW

李嘉图ppt

李嘉图ppt

李嘉图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认识: 李嘉图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认识: 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 度的观点, 度的观点,同时纠正了斯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 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 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 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 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理论: 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 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 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为了考察收入分配问题, 为了考察收入分配问题,李嘉图首先研究了商品的价 他关于商品价值的认识是这样的: 值。他关于商品价值的认识是这样的: ◇一种商品如果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一种商品如果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它不 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耗费在一件商品上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尺度, ◇耗费在一件商品上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尺度,交换 价值是由价值来调节的, 价值是由价值来调节的,因而是由耗费的劳动量来调 节的。 节的。 思考: 、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思考:1、对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李嘉图的 观点与斯密的观点相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点与斯密的观点相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在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上,李嘉图的观点 、在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上, 与斯密的观点比较,有何不同? 与斯密的观点比较,有何不同?
商品的价值与投在它们生产上的劳动成比例这里的劳动不仅包括投在商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也包括投在实现该劳动所需要的一切器具或机器上的劳一切商品不论是工业制成品矿产品还是土地产品规定其价值的永远不是在极为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时用的较小量劳动而是不享有这种便利的人进行生产时所必须投入的较大量劳动

第1章李嘉图模型

第1章李嘉图模型
• 然后再问:现在你剩下8套服装箱饮料?
• 然后再问:你只剩下7套服装了,再向你换1套服装 你会要价多少?
封闭经济均衡
相同效用的商品组合
消费者愿意交换的商品组合
服装
饮料
9
4
8
4.5
7
5.1
6
6
5
7.2
4
9
消费者从(9 , 4),(8 , 4.5),(7 , 5.1),(6 , 6), (5 , 7.2)和(4 , 9)这些服装和饮料的组合中获
自由贸易均衡
贸易收益(中国)
饮料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中 400 A 国消费者在F点消费。 与封闭经济均衡的E点 相比,他们获得的效用 更高。从E点到F点所 200 增加的消费者效用就是 中国获得的贸易收益。
O
F E
250
中国的贸易收益
C 500 服装
自由贸易均衡
贸易收益(美国)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美
中国共有500个工人生产了100箱饮料,也就是每个工 人生产了0.2箱饮料。市场上出售1箱饮料可换得2.5套 服装,所以每个工人生产的价值相当于0.5套服装,这 是生产饮料工人的工资。
所以中国工人的工资等于0.5套服装或0.2箱饮料。
封闭经济均衡
商品价格和工资
同样可以算出美国工人的工资如下:
同理,自由贸易会消灭美国的服装业。
自由贸易均衡
生产的完全专业化
饮料
右图显示中国和美国 400 A 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 200 中国的生产点是C点, 美国的生产点是A点。
O
C
200
500 服装
自由贸易下的生产专业化
自由贸易均衡

国际经济学之李嘉图模型(PPT 43页)

国际经济学之李嘉图模型(PPT 43页)
增加的Y产量()
表2.5 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1)
表2.6 中美两国X和Y生产的相对成本
机会成本 中国:1X=0.25Y或1Y=4X
美国:1X=0.8Y或1Y=1.25X
封闭均衡
中国:100X,25Y;价格1X=0.25Y;工资:0.25Y或1X
米国:62.5X,50Y;价格1X=0.8Y;工资:0.8Y或1.25X
李嘉图模型的框架
观点讨论(2)
• 站在美国人的角度,你同意以下的观点吗?
• 观点2:作为一个美国人,我认为没有必要对中国开 放。中国人多,因而劳动力便宜,工资较低。对中国 开放贸易会使大量便宜的中国服装和饮料涌入美国市 场。我们的劳动生产率确实较高,但中国商品的低价 优势足以抵消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优势。贸易开放会使 美国的制造业面临严重的威胁。
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二、生产和贸易模式
•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
• ( 衡2量):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 Q产L 品j 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
a Lj
相对供给
相对需求 X相对产量
2.4.2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将中国生产这些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将各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与两国的相对工资水平进行比较
例子:中美两国四种产品
表2.9 中美两国四种产品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与相对单位成本
产品
单位劳动投入
相对劳动生产 率
中国( ) Lj

L Qj
封闭条件下的产量与价格
• 中美两国,美国100个劳动力,中国200个劳动力。 • 两种产品X和Y

国际经济学 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 李嘉图模型
Quantity of food, QF Isovalue lines Q
PPF Quantity of cloth, QC
Factor Input of Unit Product

Input possibilities in food production:
Land input Input combinations per unit of food
Summary 1:


布的相对价格增长会导致工人相对收入的增加。 布的相对价格的增长会导致两种商品衡量的实 际工资的上涨,同时降低实际租金,即增加了 工人的购买力而降低了土地所有者的购买力。 为什么? 要素所得等于该要素边际产出的支付。
Resources and Output

Knowing the relationship of commodity prices, factor supply and goods’ output, we can build up a two-factor economic model: 生产粮食的劳动量
SS
Relative price of goods,PC/PF
Wage-rental ratio,w/r
Goods Prices and Factor Input

Still a one-to-one relationship:(WHY?)
Wage-rental ratio,w/r
CC
SS
FF
Land-labor ratio,T/L Relative price of goods,PC/PF
Labor input
How to Choose the Input?

李嘉图模型

李嘉图模型

第二节李嘉图模型斯密绝对优势说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不存在着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那么这个国家还要不要参加国际贸易,或者说还能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呢?而当时许多殖民地便处于这种状况,它们又与宗主国之间发生了大量的双向贸易。

李嘉图(D. Ricardo)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说)解释了这一问题,李嘉图认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与别国相比都处于劣势,仍然会进行国际贸易,仍然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第7章“论对外贸易”中,运用两国两产品模型,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一、李嘉图模型的假设进行经济分析常常需要通过一些假设条件使问题简化,李嘉图及其追随者们关于比较优势的分析使用或隐含了以下假设:(1)两国两产品模型。

即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只有劳动一种要素,所有的劳动是同质的(homogeneous)。

(3)生产成本不变。

单位产品成本不因产量增加而增加,总是与生产单位产品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比例。

(4)运输成本为零。

即不考虑运输、进入市场的费用。

(5)没有技术进步。

这意味着技术水平是给定的、不变的,从而经济是静态的。

(6)物物交换。

目的在于排除货币与汇率因素的影响。

(7)完全竞争市场。

但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

(8)充分就业。

即没有闲置的资源,劳动力作为惟一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9)国民收入分配不变。

即贸易不影响一国国民的相对收入水平,这样有助于说明贸易对整个世界与对每一个个人都是有利的,可以直接衡量贸易利益。

二、相对成本与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于,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会存在劳动生产率或成本上的差异,各国应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即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或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

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数种产品中)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
• 一、两种产品多个国家
• 将各国生产X的相对成本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L LX Y 1 L LX Y 2... L LX Y N
• 处于第1国与第N国之间的国家出口什么进口什么,现 在取决于国际市场上X的相对价格
2.2 亚当•斯密: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一. 基本假设: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2)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
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
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
二、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一)一般均衡分析:
图2.1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
Y
中国
美国
S1
P1=0.5
C1
50
C0(S0)
0
100
CIC1
S1
200
C0(S0)
C1
CIC1
CIC0
125
P1=0.5
请思考 为什么说绝对优势只是比较优势的特例? 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和贸易的所得来源?
相对供给
相对需求 X相对产量
2.4.2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将中国生产这些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将各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与两国的相对工资水平进行比较
例子:中美两国四种产品
表2.9 中美两国四种产品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与相对单位成本
产品
单位劳动投入
相对劳动生产 率
中国( ) Lj
李嘉图模型的框架
观点讨论(2)
• 站在美国人的角度,你同意以下的观点吗?
– 观点2:作为一个美国人,我认为没有必要对中国开 放。中国人多,因而劳动力便宜,工资较低。对中 国开放贸易会使大量便宜的中国服装和饮料涌入美 国市场。我们的劳动生产率确实较高,但中国商品 的低价优势足以抵消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优势。贸易 开放会使美国的制造业面临严重的威胁。
X(XLX )
Y( XLY )
中国
1.0
4.0
美国
1.25
1
机会成本
中国:1X=0.25Y;或1Y=4X; 美国:1X=1.25Y 或1Y=0.8X
SO, 绝对优势状况是?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价格和工资
假设中美两国均平均分配资源到两个行业 中国:100X,25Y • 价格:1X=0.25Y;或者1Y=4X; • 工资:100个人生产100X,100个人生产25Y,生产X 的工人工资为0.25Y ;或者说生产Y的工人的工资为4X。
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二、生产和贸易模式
•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
的产出率来衡量 :

Qj L

•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 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
a Lj
PX PY
例子:4个国家
表2.8 各国X/Y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与相对成本
国家
美国 法国 中国 泰国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X(aLx) 2
Y(aLY) 0.5
5
2
9
6
8
8
X相对成 本
aLX/ aLY 4.0
2.5
1.5
1.0
图2.4 多个国家两种产品相对价格的确定
X相对价格 PX/PY
4
2.5 2.0 1.5 1.0
本章主要内容: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
2.1 亚当·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 •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问题
重商主义究竟错在哪里? 经济学理解的财富是什么? 重商主义能为国民带来财富吗? 等价交换为什么是错的?
表2.5 中美两国的相对劳动
Y/X
0.25
美国
1.25
0.8
表2.6 中美两国X和Y生产的相对成本
X XLR/XLW
Y XLW/XLR
中国
0.25
4
美国
0.8
1.25
机会成本 中国:1X=0.25Y或1Y=4X
美国:1X=0.8Y或1Y=1.25X
封闭均衡
中国:100X,25Y;价格1X=0.25Y;工资:0.25Y或1X
Y
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
CIC3
CIC2
CIC1 X
(三)封闭条件下的总体均衡
(机会成本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P*X/P*Y)
(PX/PY)
Y数量
X
F
C E
0
CIC3 D
CIC2 Y CIC1
X数量
二、局部均衡分析
(一)商品供求和封闭经济中的市场均衡
中国X市场
X价格(P)
过剩
S 供给
3 P* =2
图2.2 “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 Y
P0=0.5
CIC1 Y
C
50
X
CIC0
CIC
’ 0
0
200
X
观点讨论(1)
•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你同意以下的观点吗?
– 观点1: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低于美国。如果中国开放 对美国的贸易,我们处于弱势的民族工业将遇到严 重威胁。虽然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低于美国,但我们 能够生产自己需要的服装和饮料,实现自给自足。 我们应该做的是找出中国在劳动生产率上落后于美 国的原因,想办法让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赶上和超过 美国。在实现了这个目标以后我们可以开放贸易。
中国
200
50
美国
125
100
2.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2.3.1 李嘉图的贸易思想
• 李嘉图用“比较成本”的概念来分析国 际贸易的基础
• 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 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 的相对差别
2.3.2 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 一、基本假设和生产贸易模式 • 1.假设与绝对优势模型基本一样 • 2. 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
与那些因素有关? 中国的贸易条件?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开放条件下的工资
• 国际市场价格:1X=0.5Y 中国:200个劳动力生产200X,相当于世界市
场50Y;工资为1X或0.5Y 美国:100个劳动生产100Y,相当于世界市场
200X,工资为2X或1Y
四、理论的局限性
表2.4中美两国X的生产可能性(2Y)
• 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 本差别决定的
3. 产品的比较优势的衡量 :
(1)相对劳动生产率:
产品X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X/L)
产品X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相对于产品
Y)
产品Y的劳动生产率(人均产量:QY/L)
(2)相对成本:
1
0
e
短缺
100
Q*= 150
200
D 需求
X数量 (Q)
(二)开放经济中的产品市场
X价格 (P)
P* =3
开放经济中的中国市场
出口
X价格 S 供给 (P)
e’
S 供给
P* = 1
0 100
(X)
D 需求
200 X数量(Q) 0
100
(Y)
e’’
进口
D 需求
200 X数量 (Q)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美国( *) Lj
a
* L
/
Lj
X
10
10
1.0
Y
10
5
0.5
棉布
20
4
0.2
钢铁
20
2
0.1
• 概括一下两个国家多种产品比较优势和贸 易模式确定原则:
• 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 于相对工资,该国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比 较优势,应该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反之, 该国不具有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应该不 生产这种产品而从另一国进口。
米国:62.5X,50Y;价格1X=0.8Y;工资:0.8Y或1.25X
开放均衡
200X,100Y;世界市场价格:1X=0.5Y
中国:生产200X,0Y;出口100X,进口50Y; 消费:100X,100Y; 工资:200个劳动力生产200X,相当于1X或0.5Y
米国:生产0X,100Y;出口50Y,进口100X; 消费:100X,50Y; 工资:100个劳动力生产100Y,相当于1Y或2X

L Qj
封闭条件下的产量与价格
• 中美两国,美国100个劳动力,中国200个 劳动力。
• 两种产品X和Y
例子
表2-1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1)
X
Y
中国
200
50
美国
80
100
表2.2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Qj/L)
X
Y
中国
1.0
美国
0.8
0.25 1
表2.3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 (XLj)
产品X的相对成本 品Y)
单位产品X的要素投入量(XLX)
=
----------------------------------- (相对于产
单位产品Y的要素投入量(XLY)
(3)机会成本:
Y的机会成本 =
减少的X产量()
--------------------------------增加的Y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