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专升本政治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的问题C.世界的发展变化是否有规律的问题D.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二个的问题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B.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上有重要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
A.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B.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
C.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6.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参加社会实践
D.研究实际情况
7.“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形象性,另一个是( )
A.能动性
B.间接性
C.客观性
D.直接性
10.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1.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
A.原始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社会改革
B.阶级斗争
C.社会基本矛盾
D.科学技术革命
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
D.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总和
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
A.人民群众不能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B.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l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
A.社会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剩余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
1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18世纪90年代初期B.19世纪40年代中期
C.19世纪70年代末期D.19世纪80年代中期
1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
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
18.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B.不可逆性
C.可知性D.伸张性
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B.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C.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1.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统一
22.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了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了否定也就没有肯定。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B.唯物辩证法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折衷主义观点
2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B.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中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2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理论认识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5.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
C.指出入的认识可以通过现象揭示本质
D.指出通过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2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指导实践D.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27.社会存在是指( )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8.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 )
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它渗透于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C.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
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29.以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为基础,形成的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是(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
C.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
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30.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B.用特权侵吞公社财产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
3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3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33. 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
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 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D. 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3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35. 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B. 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