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
在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范文,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抓住训练点进行模仿和强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稳扎稳打,步步走实,适时进行“随文练笔”,是促进读写结合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训练,要突出“小”,做到“精”,体现“活”。

所谓小,是指写作点的训练量要小,能在课上10分钟左右完成;训练的内容、话题小,让孩子能够很快地思维活动起来,觉得有话可说。

所谓精,是指写作的点很多,教师要选适合本班学生、有必要训练、没有训练透的话题来进行训练,即精选。

所谓活,是指教师在课上要及时抓住生成资源,合理利用,随时选取,进行训练。

写作点的选取与训练,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研读和挖掘,必须注意:
一、写作训练要写在文章典范处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我们强调教师要以文章的典范处为“母本”,设计情境,进行“读写迁移”。

如:《赵州桥》一课中,有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教师抓住这句话,可以进行如总分、分总、总分总等结构的段的训练。

抓住文章的典范处进行训练,利用文章提供的语言支架,充分训练学生,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要写在文章核心探寻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的智慧出在学生的指尖上”,如在教学课文《去年的树》时,师小结: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之后,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教师出示练笔题:透过那深情的“看”字,让学生练笔。

三、要写在文章引深处
很多文章在结尾处留下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教师可在此处设立写话点,引导学生向文章更深、更广处探求。

如学了《小摄影师》,可让学生续写第二天发生的事情,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要写在文章空白处
如《地震中父与子》,描写父亲的内容几乎充满了整篇课文,而对地下儿子的描写较少落笔,可以引导学生想象:36个小时对于七岁的阿曼达,他是怎样
熬过来的,他会想些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

这样的空白补充练笔,充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召唤,是课堂练笔的有效手段。

课堂练笔,不可随性而为,应从拓宽知识、发展思维、涵养情操等出发,展示文本特点、学生所长,精心设计,读写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组稿编辑:乔福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