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课标要求
一级主题:能量
二级主题:电磁能
三级主题: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第四节内容,教材安排了“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现象与本质、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科技联系密切,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学生在学习了电功、电功率之后,教材及时安排了本课题,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焦耳定律是能量守恒在电能与内能转化中的体现,是后续学习安全用电、电能的输送以及高中阶段的电功与电热作准备,在物理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三)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水平
(参考范文1)
2、学生知识经验
由于生活中电热器的普遍使用,学生对电热现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且九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且对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也比较熟悉。
另外,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电学、热学的初步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电热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有怎样的定量关系,这些深入本质的问题学生都不清楚,需要本节课的探究学习。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了解电热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与防止。
⑵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热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定性关系。
⑶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推证焦耳定律公式,并能根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影响电热因素的实验探究,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研究物理问题。
⑵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热的利用与防止的讨论,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通过介绍焦耳定律的发现过程,渗透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点及确定依据:探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电热与时间的关系非常浅显,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很容易理解,而且包含在其它探究之中,无需用实验单独探究。
难点及突破策略:探究方案的制定。
其中涉及多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电路图的设计及方案的优化。
二、说教学方法
教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课时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辅以教师启发引导、多媒体的直观显示。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采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交流、合作、讨论;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反馈练习等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资源
(参考范文1)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演示:用电热丝切割泡沫
设疑:金属丝通电后能切割泡沫,大家知道其中的道理吗?(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引起认知冲动。
)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电流的热效应
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电饭锅、电热毯、电水壶、暖手宝
启发:上述这些用电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电流热效应的概念。
(上述做法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
2、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演示:电炉工作
观察体验:电炉工作时,电炉丝热的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让学生手摸导线感觉导线不热。
设疑:你能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吗?
【提出问题】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猜想:
(学生的猜想可能有:t、I、R、U、P等,为了明确探究方向,使探究活动更有成效,对于U、P的猜想要引导学生分析,U=IR,P=I2R进行归类。
)
【设计实验】这里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
(1)用什么研究方法
这是一个学生熟悉的多因素问题,学生很容易想到要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
引导学生解决:①控制什么量?怎样控制?②改变什么量?怎样改变?③比较什么量?
如:研究Q与R的关系,要控制电流和时间相同,让电阻不同,来比较产生热量的多少。
设计怎样的电路能达到目的呢?学生不难想到把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串联起来,用一个开关来控制。
(2)怎样比较电热丝放热的多少
研究思路:“电热的多少”用吸热物体“吸热多少”来代替,“吸热多少”可用一定质量物体温度的升高来表示。
(强调“转换”的思想)
方案优化:手摸感觉(不安全)→用温度计直接测(不可靠)→把电阻丝浸在水中测水温(不明显)→把水改为比热容较小的煤油,把煤油改为比热容更小的空气。
(在教师启发下的小组讨论,使实验方案越来越优化。
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中是用电热丝加热煤油的方法,由于实验中每次都要等煤油冷却下来才能做第二次实验,耗时长且现象
不明显,为此我用自制教具——用电热丝加热等质量的空气,这样,耗时短、节能、实验现象明显。
)
(解决好上述两个问题,为接下来的方案制定和进行实验做好了铺垫,也就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
小组交流探究方案,画出电路图,设计记录表格。
【进行实验】每小组安排2人。
(1)研究Q与R的关系
(2)研究Q与I的关系
(3)研究Q与t的关系
对于研究(3),可引导学生根据研究(1)或(2)中的现象得出结论,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说明。
(这种做法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针对性教学,突出教学重点)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强调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根据各小组的实验进程,适时地进行指导,使全体同学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巡视中注意收集操作中的典型问题,以待交流总结时集体矫正。
【分析论证】交流探究成果,开展小组互评:
小组展示实验数据,说出本组分析论证过程,得出结论。
其他小组点评,形成共识:t↑、I↑、R↑→Q↑
3、焦耳定律
上述实验中我们得出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时间的定性关系,它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投影:介绍焦耳生平和焦耳定律:Q=I2R t
指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焦耳用近40年时间做了400多次实验,研究热和功的关系,于1840年提出焦耳定律,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借此渗透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
4、电热的防止
课件展示:电视机的散热孔、电脑主机内的电风扇。
(引发学生用辩证地观点看待问题。
)
本环节的“探究学习”让学生经历了与科学家类似的研究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领悟方法,发展能力,体验乐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三)当堂检测,拓展提高
(参考范文1)
(四)课堂小结,感知内化
(参考范文1)
(五)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1.书面作业:
必做:题目选自于教材的课后作业。
选做:利用能量转化来推证焦耳定律公式。
(假设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量。
)
2.实践作业: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家庭电路中电线接头的规范接法?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学以致用,渗透安全教育。
)
上述作业的设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五、说板书设计
(参考范文1)
六、说评价分析
(参考范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