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研究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24例小肠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CT及MRI (磁共振)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本次研究的24例患者均经过手术及活检病理的证实,都属于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患者。
结果在24例患者中,有16个不连续肠道病变、侵润型病灶有20个,其中10个”动脉瘤样扩张征”;4个肠壁非均匀性增厚型病灶;8个肿块型病灶。
24例腹腔淋巴结肿大患者、8例脾受侵犯患者。
结论患者经过CT及MRI检查后发现,小肠管壁的增厚程度、形态以及范围都能够通过CT及MRI显示出来,有利于对肿瘤进行定性及疗效评价。
标签:小肠恶性淋巴瘤;CT;磁共振成像技术;影像学
在淋巴瘤中,肠胃系统属于较为常见的部位,而除了胃之外,最为高发的部位就是小肠[1]。
在对小肠病变的检查中,X线及B超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临床症状中缺乏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该病情在早期时常常会出现误诊的现象。
本篇文章主要阐述通过CT及MRI的影像学资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研究,并对CT及MRI的诊断价值进行评判。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24例小肠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在此24例小肠恶性淋巴瘤患者中,有男患者16例,女患者8例;年龄为25~75岁,平均年龄为(50.62±25.08)岁。
小肠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很多,例如:腹痛、发热、腹泻、恶心、呕吐、淋巴结体表增大以及肠胃出血等等。
CT检查16例、MRI检查8例。
此24例患者均经过手术及活检病理的证实,都属于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患者。
1.2方法使用的CT机为PHILIPS TOMOSCAN A V-P型螺旋CT机。
管电压设定为115 KV、管电流设定为220 mA,扫描时间设定为2s。
对患者进行常规扫描的层厚为10 mm、层距为10 mm,如有必要,可对兴趣区增加薄层的扫描厚度,加厚为4 mm左右。
采集及显示的矩阵为510×510。
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时要增强其剂量。
浓度为350 mgI/ml,剂量为
2.0 ml/kg,并且对肘静脉进行快速团注,注射时间为3 ml/s。
使用的MRI扫描仪为PHILIPS T5-NT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时,腹部采取常规的横断位及冠状位,T1WI为600/30 ms,T2WI为1800/90 ms,层厚为9 mm,间距为90%。
利用呼吸门控技术对其进行控制。
患者在进行扫描前必须空腹8 h 以上,并且在扫描前30 min服用Gd-DTPA,使用马根维显计量时要加强剂量,剂量为4 ml/20kg,并对静脉进行注射。
1.3观察指标依据CT及MRI的检查结果,对小肠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对CT及MRI的诊断价值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处理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在这24例小肠恶性淋巴瘤患者中,其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
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均数±标准差(x±s),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
2结果
本次研究的24例患者均属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患者,在此24例患者中有4例原发淋巴瘤,20例继发淋巴瘤。
2.1患者的病变部位主要病变部位有:2例空肠患者、8例回肠患者、2例升结肠患者、8例累及空肠及回肠患者、2例累及空肠、回盲部及升结肠患者、2例累及回肠、升结肠、直肠患者。
2.2 CT及MRI的表现症状
2.2.1侵润型两种检查方式经过检查后发现,有20个肠壁呈向心性增厚病灶,其中12个为CT检查所发现,8个为MRI检查所发现。
肠壁呈环形增厚状态,肠壁的厚度约为0.8~2.6 cm,平均厚度为(1.72±0.94)cm。
经MRI扫描后,T1WI与肌肉组织相比后,其信号相等有2个,信号稍低有6个,T2WI的信号均相等。
患者在注射造影剂后,其强化呈轻度有4个,呈中等有4个。
2.2.2肿块型有12个肿瘤样病症,CT检查发现8个,MRI发现4个。
其主要表现为:肠壁出现偏心性增厚迹象,并且其边缘较不规则。
CT平扫的密度稍低,较大病灶的密度及信号多处于不均匀状态。
3讨论
在结外淋巴瘤中,较为常见的部位就是肠胃道淋巴瘤。
在临床中,小肠的发病率在31.2%左右[2],小肠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就是小肠恶性淋巴瘤,好发位置通常在回肠及回盲部,结肠淋巴瘤的发病率低于1%。
在小肠淋巴瘤中,其病理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生长呈非灶性,并且病变的范围较广。
病变的首次发生部位在小肠道黏膜下,并且会沿着黏膜向管壁进行侵润。
病变时大段肠管通常会被累及到,又会整段空肠及回肠都会被累及到。
②小肠淋巴瘤对周围脂肪的侵犯较少,并且小肠管周围的脂肪较多并且较为清晰。
③淋巴瘤的特性为多中心性生长,并且多发的淋巴瘤的病灶较大。
小肠恶性淋巴瘤患者经过CT及MRI检查后,其征象基本相似。
MRI可以对图像进行任意方位的重建,并且具有较高的分娩率,在小肠黏膜的结构显示上较CT扫描更清晰。
有相关报道称[3],在腹部淋巴瘤的敏感性中,CT检查低于MRI检查。
CT及MRI能够将管壁增厚的形态、范围以及程度等显示出来,并且可以在多个方面中提供出较为详细的影像学资料,如肠外器官的侵犯、淋巴结增
大程度以及浆膜面的改变等,有利于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综合以上所述,CT及MRI的检查在小肠恶性淋巴瘤中均具有一定特殊性,但MRI的检查明显优于CT检查,便于对患者病情的诊断。
因此,在临床检查中,如不清晰或不确定时,应采用MRI进行检查,确保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诊断。
参考文献:
[1]朱亚宁,娄莉,玄飞,等.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瘤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4):377-378.
[2]陈留斌,王毅,李然,等.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0):91-95.
[3]陈留斌,王毅,李然,等.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C].//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四届全国神经和头颈部放射学学术会议暨重庆市医学会第七届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119.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