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教儿童

如何管教儿童

圣经说:“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常存。”当我们年青的时候,常常以为我们有无限的前途;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发现我们只剩下最后的一堆泥土。人类的将来不是决定于大人,人类的将来决定于儿童。所以对儿女的教育,应当在人类生命中、观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两千四百年以前,苏格拉底曾经讲过一句话:“雅典人啊!你们刮尽希腊土地中每一寸黄金,却失去你们的儿童有甚么意义呢?”苏格拉底的警告里,提出了一个后代在整个社会和人类未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如何正确的引导他们,避免他们误入歧途呢?因此就需要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管教”。首先,建立正确的管家理念:“先严格后放松。当小时候有严格的要求,他的人生就有好的影响,等他长大了就可以越来越来放松。”1

忍受痛苦,不管孩子如何大发雷庭,也坚持要他负责任的话,其实是给孩子教导了一项终生受益的功课。父母若不加管教,孩子将来一定不负责任。但是管教孩子也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为使孩子能够在父母的合理要求下健康的成长。

所为“管教”就是管理和教养孩童,顾名思义,我们的“教”在先,“管”在后。先有一定的方法去教养自己的孩子,但在教养的过程中,孩子也有许多的地方可能出轨,这时候,家长就要旅行职责,不可避免也“管理”孩子,是为了是孩子一生避免“越轨”的行为。

一、合理的家规

对于孩子来说,很多的事情孩子孩子无法辨别是非。他不具备判断事情的能力,不懂得如何正确的面对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情,能够给孩子制定一个原则,明确的告诉他,该如何的处理孩子生命中所遇见的问题。使孩子在家长的规定范围内自由的活动,能够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规范。

“家规应当简单、清楚、合理而柔顺,好象十条诫命一样----几项道德的准则胜过无数的严格限制。”2比如:第一:尊重长辈,不可对长辈无礼。第二:7:00起床,22:00休息。第三: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四:不可一个人在外面玩等到天黑不回家。

1论文:《管教的艺术》,其他(不详)。

2《向主内父母进一言》,Arthur W. Pink(宾克)著,赵忠辉译。其它:(不详)。

第五:不可和同学之间发生打架现象,有了矛盾可以找老师和家长解决等等。每个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符合管教自己孩子的规章制度,并明确的告诉孩子,如果触犯了,要受到严厉的责罚。比如:被罚零花钱减少,或打手心两下等等。有时家长会问: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就要立刻惩罚还是先警告呢?一般孩子在犯错的时候,笔者认为应该先警告。那么,孩子在受处分前得先警告几次呢?笔者认为,只要一次就够了,这样可以划清界限,使他明白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还有,一定要说到做到。家规制定好了,必须每次按照规定的惩罚去实施,是孩子感受到家规的重要性,明白自己的处事原则。

二、适当的责罚

“「严父出孝子」,这是我们常听的俗语。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家中大大小小难免有牙齿咬上舌尖的时刻,这时作家长的也会一时怒火冲天,手比口快地打了孩子两下!立刻自觉伤痛,因为「打在儿身」切实「痛在慈心」。打骂之道在基督徒家中也有使用之法:「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箴二十三13、14)”3

“如果你打得得体,打得适当,孩子不但不会反抗你,他会很感激你。真正的爱已经建立,你打的时候,越打他越抱你;没有建立真正的爱,你不必打他都已经想离开你。”4但笔者认为,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不能[先下手为强],即使有家规的规范,也应该先与孩子讲理,让孩子从心里明白,承认自己犯错了,并且知道自己错在那里,然后告诉他,即使是打他,仍然是出于爱他。然后在下手。就是下手也要看问题的轻重,不可随便打,更不能无理挑剔或只为发泄脾气。万一要用手或杖施教孩子,要真正打几下,让孩子受训。之后还要把孩子抱过来,肯定对孩子爱心的动机。父母能把慈爱与公义结合得好,他们的教导是一定成功的。

三、适时的责备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一般的反应是:还没有弄清楚[青红皂白]的时候,先来指责孩子的不是之处且不听孩子的分诉。

3论文:《管教有方》,邵庄秀美写,其他:不详。

4《为人父母伟人师表》,唐崇荣著,其他:不详。

“人身上最小的软件──「口舌」,可以是最尖锐的武器!《旧约》记载:「约瑟将他哥哥们的恶行报给他们的父亲。」(创三十七2)这可能也增添了他哥哥对他的忌恨。要指摘别人的过失是非容易的。”5因此每一次指责孩子的时候,提醒自己:每逢用两只手指头指向别人时,不要忘记有三个指头正好对准着自己呢!

指责也是一种艺术,在关键的时刻[比如:孩子刚犯了错误或家长刚刚知道孩子哪里做错了。]指责孩子,能够是他记在心里,帮助他确实的认识到错误且改正。但不要总是把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挂在嘴边,时常准备提醒指责。孩子做错事是难免的,不要总是把过去的事情拿出来作为警告或劝勉,应该忘记他曾经的错误,使孩子能够从错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并鼓励孩子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总是犯错误,才是最重要的。

四、事事的理解

“父母亲总是认为孩子嘴上无毛,做事不牢,自己吃过的盐比他们吃过的饭还多,走过的桥比他们走过的路也多,不管他们年龄有多大,就是没长大,表现不够好,需要自己去督导、影响。拥有这种看法的父母总认为自己需要事必躬亲的管教,这样,孩子或者会完全照着父母的心意去做,但这样一来,轻则孩子变得依赖、被动,没有自己的空间,重则,孩子会不听从父母的教导,为所欲为。”6

笔者认为:身为父母,总要时刻明白你在处理孩子犯错的事情中,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孩子的心里面是怎样想的,他自身如何看待整个事件很重要。多听听孩子的真实的内心想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爱心去谅解孩子,饶恕孩子,接纳孩子,包容孩子。帮助孩子认识到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分析整个事情,告诉他这样做哪里错了,并且孩子这样做可能带来的严重的结果。使孩子能够学会分析,处理事情,父母能够事事的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会乐意的按照父母的教导去做去行。

五、时时的教导

5论文:《管教有方》,邵庄秀美写,其他:不详。

6论文:《对孩子的管教》,其他,不详。

在这极其忙乱、你争我夺、科资文明但道德堕落的二十一世纪,空虚、忧虑、寂寞、烦恼、暴力、愤怒、冷漠等正侵蚀着许多家庭的成员。省时间的高速机器带给人没有时间坐下倾谈的机会!有些父母自己太忙,所以没有时间找孩子谈心。

笔者认为,对孩子的教导,是每个做父母的责任,不是在犯错误之后才懂得去教导自己的孩子。所有事情的发生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不会是孩子[心血来潮,突发奇想]出来的,有可能在孩子的心里已经计划很久了,但作为父母由于事情的繁忙而无时间顾及自己的孩子,任其胡作非为,没有察觉,真是可悲!孰不知,父母在世上的劳碌多半是为了孩子吗?既然这样,如果孩子失去了(没有按照父母期待的样子成长),那父母的拼搏还有什么价值呢?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常常陪陪孩子,坐坐谈谈。及时掌握孩子现在所处的光景,及时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发现有错误的想法要时刻的纠正孩子错误的意念,使孩子能够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之下,扑灭心中错误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意识。

最后,笔者认为,管教孩子要在私下进行,管教孩童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事情,每个子女都爱与自己的面子,给孩子足够的尊严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其次,管教孩子的事情之上,父母需要同心教养孩子,且要管教到底。管教孩子的方法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有所替调整,使孩子在父母的监护下,能够各方面健康的成长。谨记:因为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孩子都要跟着学。所以做父母的凡事给他们作榜样并以身作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