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及预测论文

合集下载

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及预测论文

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及预测论文

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及预测论文题目: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及预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加快,我国人口发展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历史数据和现行政策,对未来地区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发展将呈现出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双重趋势,对于未来的人口规划政策提供了参考。

一、引言人口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我国而言,人口发展问题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未来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口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但同时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的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人口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并进行相关预测。

二、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分析1.总人口规模及分布情况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已超过14亿。

同时,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相对较低。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导致了资源和社会服务的不均衡。

2.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超过了2.5亿,约占总人口的18%。

老龄化趋势对社会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3.城市化进程加快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城市人口已经成为我国人口的主体。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8.5%,预计未来还将继续增长。

城市化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公共服务不足和住房问题。

三、未来人口变化的预测1.人口总量根据历史数据和预测模型,我国未来的人口总量将继续增长,估计到2050年将达到15亿。

然而,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从而带来人口规模的变化。

2.人口老龄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平均寿命将进一步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

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老龄化率将超过30%。

这对社会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3.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快,预计到205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例将超过70%。

人口发展:趋势、影响与应对策略

人口发展:趋势、影响与应对策略

人口发展:趋势、影响与应对策略摘要:本文全面剖析人口发展相关问题,涵盖人口增长趋势、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领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深入理解人口现象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视角。

一、引言人口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其发展动态对国家和全球的发展进程有着深远影响。

从古代文明的兴衰到现代社会的繁荣,人口因素始终贯穿其中。

在当今时代,随着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以及社会观念的转变,人口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和趋势,深入研究人口发展对于制定合理的政策、规划社会资源分配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二、人口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一)人口增长态势全球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呈现出放缓趋势。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仍然较高,主要得益于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使死亡率下降;而在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则较为缓慢,部分国家甚至出现人口负增长。

例如,非洲部分地区由于高出生率和相对较低的死亡率,人口增长迅速;而欧洲一些国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问题。

(二)人口结构变化1.老龄化加剧2.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这一变化在发达国家尤为明显,如日本,老年人口占比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给社会养老、医疗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

3.劳动年龄人口变化4.在一些地区,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和结构也在发生改变。

部分发展中国家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加,形成了人口红利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然而,一些发达国家则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力短缺的困境,这对其经济增长和产业竞争力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人口迁移与流动1.国内迁移2.城市化进程加速促使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

这种人口流动改变了城乡人口分布格局,同时也给城市的基础设施、住房、就业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简析中国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

简析中国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

简析中国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进行简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首先,中国人口的总量在近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增长。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人口在1949年建国时约为5.5亿人,到2024年已经增长到14亿人以上。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一直在逐渐放缓。

这主要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生育率下降,而城市化进程则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这些因素导致了人口增长的减速,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情况。

其次,中国人口结构也在发生显著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99年的10.9%增加到2024年的18.1%。

人口老龄化不仅对社会养老和医疗等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战,也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中国人口发展还存在地区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地区人口较为密集,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但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的不同所致。

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地区间的人口均衡发展,避免资源和环境的过度集中。

未来,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变化。

首先,人口老龄化问题将进一步加剧。

根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4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4.9%左右。

这意味着中国将面临更大的养老和医疗压力,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并制定更加全面的老龄政策。

其次,人口净增长呈现负增长趋势。

中国的人口净增长已经出现负值,这意味着人口出生率已经低于死亡率。

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执行,人口规模或将进一步缩小。

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增长,合理安排生育政策。

最后,人口结构优化将成为重要任务。

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及预测论文

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及预测论文

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及预测摘要:通过分析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指出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论述了预测和控制人口的重要意义,并以我国人口的预测的模型为依据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法和调节政策。

本文以我国前五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为参考,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找出我国人口问题的关键因素,预测我国人口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未来人口规划和控制人口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相关分析人口现状人口预测 ARIMA模型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and forecastAbstract :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na's populati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by pointing out the population problem has become my country society,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restriction factor,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population prediction and control, and to our country the population prediction model as the basis to develop a reasonable solution and regulation policy. This article take our country before the five census Check part data as a reference, using various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o find out the key factors of China's population problem, forecast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and the future of popula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the population to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proposals.Keywords: Correlation analysis; Current population ; population forecast; ARIMA model1、前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要交论文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要交论文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人口问题也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对中国人口增长的变化趋势做出预测。

模型一:指数增长模型。

我们忽略人口的年龄结构及出生率、死亡率等因素的影响,只考虑人口总数的增长率。

采用微积分这一数学工具,将人口总数可微函数,并利用1990—2008的总人口数据,用拟合的方法求解得到1990—2008总人口实际值与预测值对照表。

拟合效果较好。

最后采用该模型对2009—2050年的总人口进行了预测得到表3。

模型二—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

因为周围环境对人口的增长起着阻滞作用,而利用模型一并不能准确的预测出人口的变化趋势,所以我们采用了Logistic模型。

首先阻滞作用体现在对人口增长率r的影响上,设固有增长率为人口数目的线性函数,利用微分方程可以得到人口增长速度dx/dt随着x增加的变化图,用拟合的方法求解得到1990年—2008年间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对照表。

拟合效果很好。

最后我们采用该模型对2009—2050年的总人口进行了预测得到表6。

模型三—GM(1,1)模型。

因为人口变化由很多因素决定,而如此众多的因素不可能通过几个指标就能表达清楚,而且人口增长的潜在而复杂的影响更是无法精确计算,所以我们采用了模型三。

首先对1990—2005年全国的人口数做一次累加生成得到一个新数列,并将新数列的变化趋势近似用微分方程描述,利用最小二乘拟合得到结果后构造数据矩阵,求出预测模型且还原原始数据。

然后可以得到1990—2005年人口总数实际值与预测值对照表,根据对照表,采用残差检验得到平均相对误差为0.38%,关联度检验得到关联度r=0.99985,后验差检验得到c=0.11,p=1,由检验结果可知预测结果十分理想。

最后我们采用该模型对2009—2050年的总人口进行了预测得到表10。

关键词:人口预测阻滞增长模型灰色理论一、问题重述1.1问题背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也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及预测论文

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及预测论文

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及预测论文摘要:本论文旨在探究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及预测。

首先,通过回顾我国人口变化的历史背景和人口政策的演变,分析了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然后,通过对目前我国人口状况的分析,包括总人口数量、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揭示了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和问题。

最后,根据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人口政策的预测,提出了未来我国人口发展的预测,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建议。

关键词:人口发展、现状、预测、挑战、机遇一、引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发展一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关键的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加速,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展望未来人口发展的趋势,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政策演变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高速增长阶段、稳定增长阶段和低速增长阶段。

在高速增长阶段,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导致经济压力加大;在稳定增长阶段,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人口政策,如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在低速增长阶段,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问题,我国临面临着新的挑战。

三、我国人口现状的分析1.总人口数量的变化:我国总人口数量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保持增长,但增速逐渐下降。

2.性别比例的失衡: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偏好,我国存在较大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3.年龄结构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

四、我国人口发展的预测1.经济发展对人口数量的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预计我国人口数量将在未来逐渐趋于稳定,并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2.社会变迁对人口结构的影响: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我国人口结构将进一步趋于老龄化,劳动力资源压力将继续增大。

3.人口政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合理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对于促进人口发展和解决人口问题至关重要。

五、问题与建议1.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鼓励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同时推动更灵活的人口政策。

关于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论文【九篇】

关于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论文【九篇】

关于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论文【九篇】1. 人口问题对形势与政策的影响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口问题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相关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

因此,各国政府和决策者需要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

首先,人口数量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发展形势。

过多或过少的人口数量都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过多的人口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就业问题等,而过少的人口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市场萎缩和老龄化等。

因此,政府需要根据国情制定恰当的人口政策,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以维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人口结构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人口结构涉及到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就业状况等因素。

不同的人口结构对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年龄结构影响着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而性别结构则关系到社会平等和家庭责任分工等问题。

政府需要通过相关政策来引导和调整人口结构,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均衡。

此外,人口分布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人口的集中分布会引发城市化、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问题,而人口的分散则可能导致地区的边远化、基础设施不足等。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城乡一体化政策,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以提高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和社会公平性。

综上所述,人口问题对形势与政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政府应该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以引导和调整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2. 人口问题挑战与政府应对之道人口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之一,也是一个影响国家形势与政策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各国政府需要制定适合自己国情的政策来应对这一挑战。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的水平,鼓励个人和家庭适当储蓄,以应对老年人口的增加。

人口数据分析报告及预测(3篇)

人口数据分析报告及预测(3篇)

第1篇一、引言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科学地分析人口数据,准确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对于制定合理的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我国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

二、我国人口现状分析1. 人口总量截至2020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4.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8.1%。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 人口结构(1)年龄结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1%,比2018年提高0.6个百分点。

预计未来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深。

(2)性别结构:我国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男性人口为7.23亿,女性人口为6.88亿,性别比为104.6。

这一现象对婚姻、生育、教育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

(3)城乡结构:我国城乡人口差距较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8.48亿,占总人口的59.6%;农村常住人口为5.62亿,占总人口的40.4%。

城乡人口结构不合理,导致城市人口压力增大,农村人口流失严重。

3. 人口素质我国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77年,比2018年提高0.16年。

然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人口素质差距仍然较大。

三、我国人口发展趋势预测1. 人口总量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我国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约为14.8亿。

此后,人口总量将逐渐下降,预计2050年左右降至14亿以下。

2. 人口结构(1)年龄结构: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和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将呈现“老龄化、少子化”趋势。

预计2030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20%。

人口发展:现状、影响与应对策略

人口发展:现状、影响与应对策略

人口发展:现状、影响与应对策略摘要:本文围绕人口主题展开深入探讨,详细分析了当前人口发展的现状,包括人口数量变化、年龄结构、地域分布等方面。

深入研究人口发展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产生的广泛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旨在全面理解人口发展的复杂性,为实现人口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人口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其发展状况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深远影响。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口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

深入研究人口发展问题,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二、人口发展的现状(一)人口数量变化全球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部分发达国家已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仍较快。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迁移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医疗水平的提高降低了死亡率,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育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观念等影响着出生率。

(二)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成为全球性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技术进步,人们的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同时,许多国家面临着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的问题,这对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供给和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巨大挑战。

此外,少子化现象在一些地区也较为突出,影响未来劳动力市场和人口的可持续增长。

(三)人口地域分布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显著。

城市地区往往吸引大量人口流入,形成人口密集的城市群和都市圈,而农村地区人口持续减少,导致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人口分布也存在差异,一些地区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而另一些地区则人口过载,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三、人口发展在多领域的影响(一)对经济领域的影响1.劳动力市场2.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企业面临招工难问题,可能推高劳动力成本,影响企业竞争力。

同时,劳动力结构老化可能降低劳动生产率,不利于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摘要】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发展对经济社会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口现状的分析,探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历史,以及人口结构和老龄化问题。

分析了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人口预测和发展趋势。

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红利逐渐减弱。

建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应对人口问题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口的未来发展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共同应对全球人口挑战。

【关键词】中国、未来人口、预测、发展趋势、人口现状、人口政策、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挑战、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世界影响。

1. 引言1.1 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未来人口预测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人口的数量和结构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且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的趋势,这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挑战。

研究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当前中国人口现状分析、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史、人口结构与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人口预测及发展趋势展望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

结合中国未来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建议以及中国人口未来发展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国的人口发展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当前中国人口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14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中国的人口总量庞大,但增长速度已经趋于缓慢。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已经连续几年保持在0.5%左右,远低于过去的高峰时期。

中 国人口老龄化现状2024论文

中 国人口老龄化现状2024论文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2024论文《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2024 论文》一、引言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生育率的下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 2023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 28 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 20%。

预计到 2024 年,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上升,老年人口数量将持续增加。

(二)老龄化速度加快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完成了从年轻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的转变,这一过程只用了较短的时间。

(三)地区差异明显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但随着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地区差异也在逐渐缩小。

(四)高龄化趋势凸显不仅老年人口数量增加,高龄老人(80 岁及以上)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高龄老人往往需要更多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五)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增多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剧,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老人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一)养老负担加重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巨大压力。

养老金的支付、医疗费用的支出等都将大幅增加,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二)医疗资源紧张老年人是医疗服务的主要需求群体,他们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

人口老龄化导致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而医疗资源的供给相对不足,使得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劳动力人口比例的下降,这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劳动力短缺可能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

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

论我国人口现状以及未来态势摘要:人口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的举足轻重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问题之一,人口发展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制度的改革实施。

举目全球我国的人口发展问题最为突出严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大国,在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下怎样有效面对与解决:人口密集、人均资源少、人口质量低、人口结构复杂、人口分布不合理等由于特殊历史背景,特色经济环境造成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与考虑。

就中国人口问题的现状以及目前中国人口发展的诸多弊端影响来谈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以及措施是学者专家们不朽话题。

关键词:人口现状影响发展措施发展方向发展趋势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一)人口基数大2000年我国人口达到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22%以上,也就是说世界上每5个人中就有1个中国人,而世界上的国家好几百个。

目前,我国人口比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之和还要多1亿。

世界上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除我国还有印度、苏联、印尼、巴西、日本,我国人口比这6国之和还多,这些数字说明,我国人口数量之多,不仅居世界之冠,而且大大超过其它人口大国。

(二)增长速度快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了,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了,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到七十年代由解放前的28‰降到了36~38‰,死亡率的下降,造成了人口寿命的延长,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达到68岁到70岁。

但是人口出生率却持续在高水平上,这就是造成了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据统计,从1949年到1982年的33年里,人口由5亿4千万增加到10亿800多万,比解放前人口增长率高了7倍多,1982年—2002年增加了3亿。

(三)年龄结构轻我国人口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50%左右,这样的年龄结构,潜在着强的生育后备军。

五十年代同一年龄的妈妈只有四、五百万,而现在,同一年龄的妈妈将有1千2百万以上,未来人口增长的势头仍然很猛。

(四)农村人口比例大我国13亿多人口中,大约有10亿人口在农村,而农村人口的出生率大大高于城市,所以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城市高。

中国人口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中国人口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中国人口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口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人口总量、人口结构和人口政策三个方面阐述中国人口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人口总量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近年来人口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根据统计数
据显示,中国的总人口约为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近20%。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逐渐减缓,预计未来几十年内总人口规模将逐渐趋于稳定。

人口结构
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而生育率偏低导致年轻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如养老问题、劳动力供给等将成为重要挑战。

人口政策
中国的人口政策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多年,取得了一
定成效,但也导致了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供给不足等问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优生优育政策、放宽二孩政策等措施,以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和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升级。

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人口将呈现出以下几点发展趋势:一是总量稳定增长;二是人口结构
逐渐老龄化,问题多元化;三是人口政策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从计划生育向促进生育转变,更多关注人口品质和结构的优化。

综上所述,中国的人口现状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未来发展趋势也充满挑战和
机遇。

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积极应对人口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在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里,人口均衡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我将讨论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

从国情来看,中国东西部地区的人口分布格局明显不均衡。

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地区人口集中,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地区人口密集,给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巨大压力。

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人口稀疏,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

其次,我将探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带来的挑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增长。

人口老龄化给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增加了巨大负担。

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加,医疗资源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第三,我将研究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及其影响。

中国是一个人口流动频繁的国家,大量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

这种人口流动带来了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等好处,但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人口流动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给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来困难。

同时,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面临困境。

解决好人口流动问题,实现农村城市一体化发展,是实现人口均衡发展的关键。

最后,我将预测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的未来趋势。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将加大政策的调整和措施的落实,推动人口均衡发展。

首先,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工的待遇将得到提高,吸引更多人留在农村。

同时,带薪休假、工资水平提升等政策也将吸引更多人留在城市。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服务,建立更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此外,政府还将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吸引更多人口回流。

中国人口问题与人口研究展望

中国人口问题与人口研究展望

中国人口问题与人口研究展望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人口的20%以上都集中在中国。

而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提升,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在不断变化,这给中国带来了各种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和未来展望,并对未来的人口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中国人口问题的现状1.人口结构问题中国的人口结构在逐渐变化,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年轻人口比重下降,人口红利减弱。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老龄人口比重达到了18.1%,是1979 年的两倍多。

而在15~64 岁经济活跃人口中,比例则逐渐下降。

2.高龄化问题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相呼应的是,中国的高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高龄化可能会导致社会福利负担加重、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增加等问题。

中国应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养老服务和福利,以便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性别比例失衡由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部分地区的性别比例失衡比较严重。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婚姻市场,同时也对人口前景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二、中国人口问题的未来展望1.人口规模问题尽管中国的人口规模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增长的速度正在逐渐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的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16 年的0.53%降至2019 年的0.38%。

未来几十年,中国的人口规模可能会出现负增长态势,这将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2.人口结构问题中国的人口结构将继续朝老龄化方向发展。

预计到2035 年,中国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接近4 亿,占总人口比例高达30%。

如何维持老年人口的福利和生活质量将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年轻人口结构也面临变化,未来可能会出现人口结构失衡的情况。

3.社会保障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规模的下降,中国的社会保障问题将愈发严峻。

老年人口增多将导致社会养老保障系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中国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以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优秀论文8】《中国人口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优秀论文8】《中国人口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中国人口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摘要:本文基于2001-2005年中国人口统计数据,结合中国人口特点,采用改进的Leslie模型进行了中短期的人口增长预测。

鉴于城,镇,乡之间生育模式,平均寿命,年龄结构,出生婴儿性别比等存在显著差别,我们对三类人群分别予以考虑,采用差分方程的建模方法,通过对未来时间上总和生育率,死亡率,男女出生比例等的合理预测,建立了描述人口增长趋势与人口结构演变的数学模型。

同时,结合中国具有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的特点,我们引入了人口迁移率的概念,对不同年龄段的迁移规模进行了预测,进而实现了中短期的人口预测。

而对于长期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则需要考虑人口长期变化的新特点。

我们在中短期预测模型基础上引入人均寿命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随时间变化的因素的影响,建立相应的模型,分析以往数据重新预测未来中国人口增长趋势。

我们利用长期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分析并得出中国人口近期将依旧保持增长,零增长将在大约20年后达到,在2024年前后将达到峰值14.2亿,在2050年以后人口总数持续降低,在2100年降至9.5亿人左右。

老龄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百分比持续增加,2051年的老龄人口百分比达到最大值32.61%。

关键词:Leslie矩阵人口迁移率总和生育率1.问题提出中国是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我国所拥有的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其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然而,我们在受益于人口数量大的同时,面临着很多严峻人口方面问题,比如我国将面临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城乡人口比例失调和人口素质偏低等问题。

总之,我国正面临着比20世纪更为复杂的人口发展形势。

为此,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男女性别比例失衡以及稳定人口数量等问题。

人口预测作为人口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研究可给人口发展问题带来非常有意义的指导作用。

一方面,我国已经完成了5次全国范围的人口普查,人口数据日臻完善,另一方,人口预测理论、方法和应用已经相对比较成熟。

人口发展:现状、影响与应对策略

人口发展:现状、影响与应对策略

人口发展:现状、影响与应对策略摘要:本文全面探讨人口发展相关议题,深入分析人口现状,包括规模、结构、分布等方面的特征,阐述人口变化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领域产生的广泛影响,并提出应对人口问题的策略,旨在为人口政策制定、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全面且有深度的参考依据。

一、引言人口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其发展状况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等因素相互交织,与经济增长、社会稳定、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紧密相连。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人口发展的趋势、问题及应对之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人口发展现状(一)人口规模与增长趋势全球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呈现出放缓的趋势。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差异显著,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而一些发达国家则面临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的问题。

例如,非洲地区的人口增长率较高,而欧洲一些国家如德国、意大利等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二)人口结构变化1.年龄结构2.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

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和生活条件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在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更为突出,这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挑战。

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

3.性别结构4.部分地区存在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尤其是在一些亚洲国家,受传统观念、生育政策等因素影响,男性人口相对较多。

性别失衡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婚姻挤压、人口拐卖等。

(三)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在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导致城市人口密度过高,引发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城市病。

而一些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则面临人口流失、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分布也极不均衡,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三、人口发展的多领域影响(一)经济领域1.劳动力市场2.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

人口发展:趋势、影响与应对策略

人口发展:趋势、影响与应对策略

人口发展:趋势、影响与应对策略摘要:本文全面剖析了人口发展相关的诸多方面,涵盖人口增长趋势、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迁移流动等内容,深入探讨其对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深入理解人口发展的复杂性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而有价值的参考。

一、引言人口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其发展动态在塑造人类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从古代文明的兴衰到现代国家的崛起,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等因素始终与社会、经济、环境等系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在当今全球化和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时代,深入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其广泛影响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

二、人口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一)人口增长趋势全球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呈现出放缓的态势。

部分发展中国家仍保持较高的人口增长率,而许多发达国家则面临人口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局面。

这种不均衡的增长格局对全球资源分配、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福利体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人口结构变化1.老龄化加剧2.随着医疗水平提升和生活质量改善,人类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上升。

这一趋势给社会养老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劳动力市场等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催生了老年产业等新兴经济领域的发展机遇。

3.性别结构失衡4.在一些地区,由于文化传统、生育政策等因素影响,人口性别结构出现失衡现象。

性别失衡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婚姻挤压、人口拐卖等,对社会稳定和家庭结构产生负面影响。

(三)人口迁移与流动1.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2.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

这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但也导致了城市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加重、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同时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劳动力短缺、土地闲置等挑战。

3.跨国人口迁移4.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人口迁移规模日益增大。

国际移民为目的国带来了劳动力补充、文化多样性等积极影响,但也可能引发文化冲突、社会融合困难等问题,对移民输出国则可能造成人才流失等后果。

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论文1000字

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论文1000字

人口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可耕地少、国家底子薄,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增长过快,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素质的提高。

从而造成社会再生产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认真分析研究我国目前的人口发展现状和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人口的高速增长,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已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数量与物质资料的生产不相适应,并且阻碍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人均收入低。

(2)人口增长快,使得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低。

(3)我国资源拥有的绝对量大,但人均相对量小。

(4)劳动力过剩,劳动就业问题相当严重。

(5)增加劳动就业与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突出。

(6)学龄人口比重大,教育经费增长缓慢。

(7)我国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中,人口是关键,必须把人口问题摆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

二、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纵观我国人口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①1949年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消费品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人口的增长十分缓慢,呈现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②新中国成立后到70年代后期,由于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增长势头迅猛,呈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③8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国策,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离”。

三、我国的人口现状1.人口数量大,净增人口多根据以上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大陆人口的总数在不断增加,且增长速度很快。

根据计算机仿真模拟,2025年前后,我国总人口将达15亿~16亿,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成效显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净增人口1500多万。

针对我国人口问题现状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研究性学习论文

针对我国人口问题现状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研究性学习论文

针对我国人口问题现状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人口素质低;地区分布和发展水平不均衡,城市化病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认真分析研究我国目前的人口发展现状和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人口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1.人口数量大,净增人口多1953年,我国人口总数为6亿多,1964年为7.2亿,1982年为10.3亿,1990年达11.6亿,1996年达12.24亿。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现已接近14亿,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根据计算机仿真模拟,2025年前后,我国总人口将达15亿~16亿,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成效显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净增人口1500多万,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人口数。

2.人口分布和发展不平衡我国人口东多西少,分布疏密不均。

以腾冲—漠河一线为人口分界线,呈现出以下不平衡的特点: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另外,我国人口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农村地区人口发展的速度高于城市,西部地区人口的发展速度高于东部地区。

由于人口发展的地区差异,造成农村劳动力过剩,大批农村人口涌进城市。

二、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我国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造成了以下问题,具体表现在:1、人均资源日益减少我国耕地、森林、草场等资源的绝对数量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资源的数量很少。

如我国人均耕地仅为0.09公顷,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3.9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我国江河径流量人均仅有245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23.5%,我国多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及预测摘要:通过分析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指出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论述了预测和控制人口的重要意义,并以我国人口的预测的模型为依据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法和调节政策。

本文以我国前五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为参考,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找出我国人口问题的关键因素,预测我国人口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对未来人口规划和控制人口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相关分析人口现状人口预测ARIMA模型Th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and forecastAbstract :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na's populati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by pointing out the population problem has become my country society,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restriction factor,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population prediction and control, and to our country the population prediction model as the basis to develop a reasonable solution and regulation policy. This article take our country before the five census Check part data as a reference, using various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o find out the key factors of China's population problem, forecast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and the future of popula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the population to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proposals. Keywords: Correlation analysis; Current population ; population forecast; ARIMA model1、前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人口问题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规模直接影响着其经济的发展、政治结构的稳定、社会的进步和资源的利用。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

由于我国20世纪50-60年代在人口政策方面的失误,不仅造成人口总数增长过快,而且年龄结构也不合理;改革开放后,城乡的人口分布也不尽合理,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

因此,要在保证人口有限增长的前提下适当控制人口老龄化水平,把年龄结构调整到合适的区间,调整城乡的人口分布比例,控制男女平衡以及自然增长率。

这些都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运用统计的方法对各种造成我国人口问题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我国人口问题的关键因素,用ARIMA模型的方法对未来人口进行预测和分析,进而研究和控制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政策、策略。

人口预测,作为经济、社会研究的一种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描绘未来小康社会的蓝图时,首先应要考虑的是未来中国的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劳动力、负担系数等等,而这又必须通过人口预测来一一显示。

人口预测研究是国家制定未来人口发展目标和生育政策等有关人口政策的基础,对于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和社会战略目标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利用EVIEWS软件使用ARIMA模型对我国人口数进行研究并进行预测,选取1970-2009年的我国人口数为研究对象,其中数据来源于中国2010年统计年鉴(见附件)。

2、我国人口的现状分析我国的人口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

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各阶段人群数量不合理、性别比持续升高,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多种因素。

2.1我国人口总量在近30年间快速增长(1970年到2009年)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

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图1 我国1970年到2009年间的人口总数2.2 我国的人口结构不合理我国人口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口比重的不合理、男女数量的不平衡、城乡人口数量的不合理。

图2 我国近20年的人口组成分布图3 我国1970年到2009年城镇与乡村人口数的对比图4 我国1970年到2009年男女数量的比较从上面的比较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前中国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

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2009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9%以上,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

从城乡分布来看,城镇人口增长迅速,农村人口缓慢减少。

城镇人口的大量增加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8亿。

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

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

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从人口性别结构看,2009年末男性人口68652万人,占51.5%,女性人口64822万人,占48.5%,总人口性别比为107左右。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117,2003年为119,少数省份高达130。

男女比例的不平衡对于社会的发展及其不利,男女比例的不合理能够引发各种社会问题,造成社会的不和谐。

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我们应该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与方案,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影响我国的实际人口变化情况:建国以后我国人口增长很快,1949年我国人口只有5.42亿,到2002年我国人口已增长到12.85亿,50多年净增长7.3亿,年均增长率达16.7‰。

从人口发展的过程来看,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人口均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实行强有力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力控制人口增长,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的惯性作用,80年代初期增长的速度依然较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增长速度变缓,人口自然增长率缓慢下降,到2002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7%以下,实现了人口低速增长的目标。

出生率与死亡率是否是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根本因素呢?我们运用相关分析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关分析就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设两组变量,要研究两组变量的相关关系,一种方法是分别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列出相关系数表进行分析。

【摘自多元统计分析】人口数与出生率、死亡率的数据(见附件一)下面我们对每个变量取值的具体拟定作出解释:出生率X1:每 1000人口的全年活产婴儿数,取百分数;死亡率X2: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的比值,取百分数;人口数量Y: 调查中唯一的产出变量,取整数。

表一出生率与人口数的相关性表二死亡率与人口数的相关性由表可知,人口数量与出生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77,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很强的负相关性;人口数量与死亡率的相关系数为-0.512,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比较强的负相关性。

我们看到在上表的相关系数的右上角有两颗星号(**),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时拒绝原假设,当只有一个星号时,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时可以拒绝原假设,因此,两个星号比一个星号拒绝原假设犯错误的可能性更小。

根据相关性,我们可以看出,人口的数量与出生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

在制定控制人口的政策时可以从出生率和死亡率方面着手。

4、运用ARIMA模型预测我国人口ARIMA模型全称为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是由博克思和詹金斯于70年代初提出的一著名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博克思-詹金斯法。

其中ARIMA(p,d,q)称为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是自回归,p为自回归项;MA为移动平均,q 为移动平均项数,d为时间序列成为平稳时所做的差分次数。

ARIMA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预测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数据序列视为一个随机序列,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来近似描述这个序列。

这个模型一旦被识别后就可以从时间序列的过去值及现在值来预测未来值。

【摘自统计预测与决策】4.1 数据的选取文章选取的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附件一)。

表三我国1970-2010年人口数据1979 97542 2000 1267431980 98705 2001 1276271981 100072 2002 1284531982 101654 2003 1292271983 103008 2004 1299881984 104357 2005 1307561985 105851 2006 1314481986 107507 2007 1321291987 109300 2008 1328021988 111026 2009 1334501989 1127041990 1143334.2 平稳性检验首先绘制年份与人口数的时序图。

建立人口时序图5。

观察时序图5可以初步确定该序列有一定的趋势,不具有周期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