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及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业及特点
所谓生态系统是指由有生命的生物及它们所处的非生命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它是一般系统的特殊形态,是指特定空间地段,由生物和无机环境组成,通过能量、物质转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它有边界,有范围,也有层次。

生态农业就是用生态学的知识来指导农业生态,使得在特定的生产范围内(如承包责任田、山地等),合理地安排和布局各种生产形式(如种植、养殖等),使该系统范围内形成能量及物质转换的良性过程,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环境保护等)。

生态农业模式的形成,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生态农业所形成的系统与自然条件下的生态系统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人工性:它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下形成的,它的发展受到人类的调节和控制,不但在良种的选择和培育上,而且在系统中的各个环境条件上,都由人类直接设计和制作,受到人类的干预和调节。

这种人工特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将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不稳定性:由于它受人类的干预很大,所以整个系统的运转规律完全不同于自然条件下的相对稳定性。

它会在人类干预下随着出现适合和不适合的运转形式,往往会因人类的需求,而使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趋于单一化,结构简单,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因而造成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开放性:生态农业系统由于人类的需求,一方面不仅供给外来的能量与物质,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以产品的形式从系统中取走能量与所需的物质。

因此整个系统是开放性的。

这与自然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其能量物质在系统内转化循环,形成相对独立、封闭的、自我均衡的生态系统,有着明显的差别。

高产性:生态农业系统中的生产效率显著地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这是因为人类通过良种、耕作、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对该系统的干预。

如以高产作物品种和畜禽良种进行培育生产,从而提高了农业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大幅度的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但是,应该指出该系统的高产性是有其物质基础的,只有足够的物质和能源的输入,才会有产品的高产出。

如果只靠有机物的自然循环,要想获得大量的产品输出是不可能的。

高科技含量:生态农业系统的建立、操作、调控,都需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生产者应掌握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气象地理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保证系统运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单靠传统农业中以经验型为主的操作方式是不行的。

要知道怎么做,更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