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说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课题:《雨霖铃·寒蝉凄切》
时间:2012年12月9日,七、八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
b.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2、能力目标:a.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b.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表现手法;
c.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a.感受词人伤离别的愁绪,培养学生健康、敏锐的审美情趣;
b.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课重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凄凉的意境和真
挚的感情,及词人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学习名句鉴赏的方法——易词造
意法;
2、本课难点:借助对古典诗词传统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感情和意境,进而体会
本词“景中见情、缘情设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
1、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2、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此外,还灵活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和板书图示法。
四、教学时数:两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营造氛围
(运用多媒体播放《雨霖铃》的歌曲及视频选段,透过萧条凄厉的秋色,伴着女主人公悲戚的唱词,体味男女主人公伤别时的那种悲愁和痛苦,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教师说导入语: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爱情再唯美终敌不过残忍的别离。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等等,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那么今天,我们就再一次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又是怎样执笔抒写这一曲“伤离别”的?
(二)简介作者及词牌的来历(出示幻灯片)
1、展示作者柳永的图片和文字简介,介绍宋词的特点;
2、展示《雨霖铃》全文和“长亭送别”图片,同时介绍“雨霖铃”这一词牌名的来历;
3、介绍柳永创作此首词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
(在同学们对柳永有了一些深入了解之后,我们就开始进入诵读感知环节)
(三)读听结合,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和感情
俗话说“知人论世”,对柳永我们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宋代,来感受一下柳永与他心爱的人离别时的那种哀怨,那份缠绵吧!
在这一环节同学们首先来听配乐示范朗诵,然后放声朗读,自行品味。要求大家读准字音,熟悉内容,把握感情,注意语调、节奏,熟读成诵。在读和听的过程当中请大家带着如下问题进行思考:
1、找出词中所描写的景物并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2、景物意象的选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层层深入地诵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初步感知词的情感基调带着问题读和听,强化读和听的目的性所设问题的解决,先解决了教学重难点情景交融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景”,为下面分析情景交融这一重难点打下基础。)
(四)质疑解惑(幻灯片展示)
1、推断词义:
如:1)“寒蝉”“初”“念”“堪”等词的意义。
2)“留恋处,兰舟催发”的“处”应做何解?与“今霄酒醒何处”的“处”相同吗?
2、分组讨论:
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上下片各写什么内容?视学生讨论的具体情况,相机点拔。结合板书理解此词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感情和本词的结构。
上阕写实,秋天的一个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阕写虚,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景是“清秋节”,情是“伤离别”;以清秋之萧索,写离别之凄恻。词人即景抒情,融情入景,最终情景交融,后人称之为“离人心上秋”。
(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词的内容和结构,相对而言,这还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并不是难点。但这一步必须到位,否则下面的鉴赏活动则易成为架空分析。)
(五)情境再现
借助想象,将词中的画面想象出来,并揣摩作者的思绪。如果拍成情景短剧的话,可分为几个场景?应有哪些景物?请你具体的诗意描述一下。
品赏:学生选取自己最喜爱的语句从意象、情景和色彩等角度入手进行欣赏,明确情景交融之妙,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本词人美、景美、情美的特点,展开丰富想象,形成一幅别离之图:
人物:柳永与心上人(主角)、船夫(配角)
背景:长亭、兰舟、流水、千里烟波、寒蝉、杨柳岸、晓风残月、良辰美景
感情:哀婉伤感
(这一环节是本课时的一个重点步骤,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是真正走向鉴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以上为第一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
(六)意象分析,学习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表现手法
上节课呢我们已经对《雨霖铃》进行了整体感知,了解了柳永以及他的词中描写清秋时离别的情景,表现难舍难离的挚爱深情。又通过渲染寒秋的冷落凄凉气氛,烘托难以言说的离情别绪。
词的上半片主要是实写临别时的情景,下半片主要是虚写别后的情景.。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清晰,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离情别绪。
整首词情景兼容,往复铺叙,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含蓄深永,十分感人。“杨柳岸,晓风残月”为千古名句。那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分析词中的意象及艺术手法。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人常把所抒之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了抒发离愁与相思的悲凉情怀,都选取了哪些经典意象呢?作者又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情达意的呢?
1、首先请同学们找出词中的景语有哪几句?
景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这景物描写选取了哪些经典意象,这些意象又是如何触动人的离愁与相思的?(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