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运动源性运动障碍 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阵发性运动源性运动障碍四

【摘要】阵发性运动源性运动障碍是一种运动诱发的以肢体和躯干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或肌张力障碍痉挛为特征的一种不常见的散发性、家族性或继发性疾病。家族性大部分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也可隐形遗传。其基因定位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种离子通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PKD病程一般是非进展性的,预后相对较好,有年龄自限性。目前国内外有关报道较少,本文就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及其治疗预后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阵发性运动障碍;运动障碍

阵发性运动源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也称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Paroxysmal Kinesigenic Choreoathetosis,PKC)是阵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dyskinesia,PD)的一个最常见类型,发作时意识清醒,发作间期意识无异常,以反复因突然的随意运动触发的一侧或双侧短暂运动障碍为特征,每天可发作数次到100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男性多

于女性,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表现为突然从静止到运动或改变运动形式,或被外界的一些刺激所诱发的不自主运动发作等锥体外系症状,累及头颈部、面部和肢体、躯干,多持续数秒钟自行缓解[1 3]。本病少见,由Lishman等于1962年首先描述,Richards等1968年首次报道了家族性PKD。PKD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隐性遗传,亦可散发,可为特发性,也可继发于多发性硬化、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脊髓炎、低钙、脑炎、外伤、HIV感染、丘脑梗死等疾病。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1.1 家族遗传性及离子通道病变多数作者认为大部分PKD呈家族性分布,且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致病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上,最新研究发现3号染色体上也存在PKD的致病基因。Kikuchi 等[1]通过对PKD的研究将基因定位于D16S3131和D16S408约24 CM的区域,而且还得出基因SCNN1G和ITGAL之中的一个可能是PKD的致病基因。Du 等[4]将基因定位于16p1

2.1 q13的19.34 CM内,并将CACNG3,IL4R 和ABCC11基因位点排除是致病基因位点。Liu 等[5]通过对候选区域的全基因进行扫描,并通过参数检验和非参数分析将单纯性PKD的致病基因定位在3号染色体上,在3q28 29上D3S1314 和D3S1265之间的10.2 cM 区域之内。关于PKC/PK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目

前国内外比较新的观点认为PKD是一种离子通道病。已发现的责任基因位于的区带往往包含离子通道基因或与之相近, 但迄今却未能发现离子通道基因突变[6]。PKD的可能致病基因Episodi Kinesi genie Dyskinesial1(EKD1)和Episodie Kinesigenie Dyskinesia2(EKD2)已

经确定位点定位于16号染色体上,但是确切的致病基因尚不明确,虽然家族性PKD的钠/氢交换基因(NHE5)编码区域基因序列已经明确,提示PKD属于离子通道病,但还不清楚是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还是5’和3’UTR的突变导致。已经除外了编码NHE5基因的突变造成家族性PKD的可能,但是不能除外内含子或者调控区域序列突变的可能作用[7]。因为抗癫药治疗PKD 有效,而大部分抗癫药有钠离阻滞作用,故认为PKD可能是钠离子通道障碍引起。Yulug 等[8]也曾报道1例颈椎间盘突出伴脊髓压迫所引发的PKD患者,该患者用卡马西平治疗效果满意,其作用原理可能是改善了控制运动障碍的脊髓中的离子通道功能。See 等[9]也由所研究的病历的治疗与癫相似,推论出所研究的病例是由于炎症所致的离子通道病变所致。

1.2 基底节区功能异常有些学者认为PKD与基底节紊乱有关,

因为当基底节 丘脑 皮层环路受损时基底节和丘脑发挥的运动调控功能就会发生障碍。PKD患者基底节功能的异常与基底节区的胆碱能系统功能障碍、基底节区的钙沉积、基底节的灌注量等有关。Tsai 等[10]对一组来自2 个家系7 例PKD患者进行脑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发现大部分患者都有基底节及(或)丘脑的灌注量异常,因此推测PKD与基底节区的和灌注量异常有关,也许是椎体外系病变的一种形式。See [9]曾报告过1例女性PKD患者头颅MRI,T2W见两侧内囊后部及苍白球高信号改变,提示为脱髓鞘或缺血性改变,提示病灶累及内囊及苍白球,后者损害可使丘脑抑制减弱,导致丘脑皮层的发放增多,使感觉输入敏感性增高从而引起PKD,还有实验表明PKD患者存在特殊类型的皮质脊髓抑制机制[11]。虽然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也付出许多努力;但是到目前为止基底节的病变而导致的PKD的原理还是不够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3 PKD与癫的关系关于PKD与癫的关系还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PKD是累及丘脑和基底节的反射性癫的一种形式。但有些学者认为PKD患者发作时和发作间歇EEG无异常,而且PKD 发作时无意识障碍,认为不是反射性癫。也有少数报道PKD患者的EEG,尤其是发作期有癫样波。也有人认为PKD虽不是癫,但有癫源基础的可能性。然而Mir 等[12]通过对11例原发性PKD 患者电参数的评估,发现短暂的皮质内抑制降低,早阶段的胼胝

体抑制减弱和第一阶段的脊髓相互抑制降低,皮质静息期、惊厥反应和脊髓相互抑制的第二、三阶段均正常,用卡马西平治疗对早阶段的胼胝体抑制异常起作用,对其他参数没有影响,这些PKD患者显示出一套不连续的皮质异常和脊髓抑制区别于癫的电

通路。另外还有些PKD病例同时合并癫,Ohmori [13]在对同时患有PKD和癫的15例患者进行调查,随访17个月到33年,做了163次EEG,发现15例患者中的10例有短暂的癫样放电(66.7%),认为同时患有PKD和癫的患者具有大脑皮层功能异常,特别是颞中央和额叶区。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在PKD患者中癫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癫患病率,这也说明了PKD与癫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具体存在某种关系还是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2 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PKD发作时患者表现为肢体和躯干的肌张力障碍、舞蹈、手足徐动、肌痉挛等多种锥体外系运动增多症状,绝大多数病例发作时表现为单纯的肌张力障碍性姿势或是舞蹈手足徐动,个别家系中的患者表现为不完全的失张力状态。症状多为单侧,偏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