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资本论》对当代我国经济的指导意义
摘要:《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史上的“珠峰”,它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同时,还科学地预见了社会主义经济必须遵循的某些经济规律。在过去,我们更多地从政治角度理解《资本论》,然而本文将与时俱进地从经济的角度来解读《资本论》,从而领悟其划时代的科学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经济理论;指导意义
《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其毕生心血写成的宏篇巨著。在当今,无论是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还是建设现代社会主义经济,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发表的《资本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一、《资本论》指明妥善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取向
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的科学论述,对当前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首先,在认识上,为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克服只看到技术进步会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的片面观,而应该坚持两点论,即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挤出效应和创造效应有机结合起来看待问题。其次,在行动上,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坚持不能为解决就业而牺牲技术进步这一基本原则,即使技术进步会引起全社会就业量的绝对减少。我们应该从调整就业结构、寻找就业新途径和人口的科学安排等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在制度安排或政策选择上,必须遵循以下次序,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技术进步,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科学安排或引导人口的再生产和劳动力在区域间、产业间的配置,特别是要通过政策激励、引导、扶持和加强就业教育等途径,推进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产业创新,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增加就业机会,拓展就业的渠道;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等,实现既促进技术进步又扩大社会就业,既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
二、《资本论》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制定的启迪
《资本论》中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宏观平衡理论和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问题上的宏观平衡理论,对我国宏观调控有如下启迪:(1)确保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既要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又要具体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我国特点的优化经济结构的路子。(2)社会生产结构必须符合社会的消费结构,社会消费结构必须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领导和组织生产中要注意把生产和流通结合起来。当前更应注重研究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按需组织生产,并搞好市场的开拓。(3)处理好比例、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社会生产要能够顺利进行,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速度,提高经济效益始终应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环节,把经济增长速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起来。(4)处理好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应当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应该利用市场机制,尤其是价格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社会总供给(生产)和总需求(消费)平衡。(5)应该根据商品流通和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控制货币发行量。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要逆风向而行,在经济波动回落期,要防止和克服通货紧缩;在经济波动上升期,要防止通货膨胀。
三、《资本论》对我国劳资关系处理的启示
作为对资本社会的经济分析,《资本论》全卷以劳资关系的分析贯穿始终。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关系即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经济生活中就是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恩格斯说过:“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嬗变为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据统计,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总数将达2.3亿,这2.3亿农民工所在企业,基本上是私有经济中的非公有制企业,那么农民工面对的基本上都是私企老板,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典型意义的劳资关系。庞大的私有资本,庞大的农民工劳动,由此结成的劳资关系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产生的影响力,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由于劳资关系在当今中国愈益成为重要的经济关系,因而劳资关系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良性程度,从而最终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程度。
校正劳资关系,使之两势均衡,和谐相处,通常有两种方略:一是通过经济政策规范企业资方对待劳动者的行为,即合理限制资本的本能张力;二是劳动者组织起来,通过合力与资本博弈。应该说,有数百年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积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调和劳资关系不仅是可能的,有时也是有效的。劳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外部经济环境、内部公司治理、劳资双方力量对比及博弈状况而不断变化。但劳资关系应当有一个社会认同的底线,这个底线有三个基本要素:对资方讲,必须保证资本的合理赢利;对劳方讲,必须保障其生存与发展即劳动力的再生产;综合地讲,必须保证进行源配置的企业正常运行。
四、《资本论》与劳动力所有权
马克思关于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拥有个人所有权的理论,论证了劳动者对劳动力的所有权与资本家对财产的所有权具有同等的权利。这便为劳动者最终争取自身的利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权威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产权理论中,劳动力所有权没有被认同,其实,马克思早就说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在《资本论》中,我们看到他把劳动力所有权同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对立关系即劳动和资本的关系,作为贯穿资本主义发展全过程的关系来把握。他说:“资本关系以劳动者和劳动实现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这种分离,一方面造成垄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资本所有权,另一方面造成只拥有劳动力所有权的雇佣工人。
如果说天赋人权,劳动力所有权才是最核心的天赋权利,它是劳动权的核心。承认劳动力所有权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为我国企业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它直接为混合所有制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网络经济时代,由于智力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作用提升,劳动力所有权,获得与资本所有权共享新经济成果的同等权利。但是,作为一般的打工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力所有权并没有获得尊重。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这种天赋权利被资本极大地漠视了。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对打工者的种种歧视行为,压低报酬与克扣工薪,恶劣的工作环境等等,都是对劳动力所有权的蔑视。
五、《资本论》与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