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2.3 分子的性质1-人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影响 化学性质
分子之间
与化学键相比 弱的多
主要影响物理性 质(如熔沸点)
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范德华力大小
分子
HC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Br
HI
范德华力 (kJ/mol) 共价键键能 (kJ/mol)
21.14 431.8
23.11 366
26.00 298.7
范德华力很弱,约比化学键能小1-2数量级
物理模型法
将分子中的共价键看作作用力,不同的共价 键看作不相等的作用力,运用物理上力的合成 与分解,看中心原子受力是否平衡,如平衡则 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极性分子。
O
C
F1
F合=0
180º
O
C=O键是极性键,但从分
子总体而言CO2是直线型 分子,两个C=O键是对称
排列的,两键的极性互相
F2
抵消( F合=0),∴整个 分子没有极性,电荷分布
均匀,是非极性分子
H H
O
F合≠0
O-H键是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
O原子,由于分子是折线型构型
,两个O-H键的极性不能抵消( F1
F合≠0),∴整个分子电荷分布
F2
不均匀,是极性分子
104º30'
H
NH3: N
H
H
三角锥型, 不对称,键的极性不能
107º18'
抵消,是极性分子
BF3: F1
F3
平面三角形,对称,键的
分子,也可能为极性分子。 D、多原子分子的极性,应有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
间构型共同来决定。
【问题探究】
冰山融化现象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冰山融化过程中有没有破坏其中的化学键?
那为什么冰山融化过程仍要吸收能量呢?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 力,这种作用力称为分子间作用力.常见的 为范德华力和氢键
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范德华力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分子
HCl HBr
HI
相对分子 质量
范德华力 (kJ/mol)
36.5 21.14
81 23.11
128 26.00
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 华力越大
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范德华力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分子 相对分 分子的 范德华力 子质量 极性 (kJ/mol)
CO 28
极性
8.75
Ar
40 非极性 8.50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分子的极性越 大,范德华力越大
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单质 相对分 熔点/℃ 沸点
子质量
/℃
F2
38 -219.6 -188.1
Cl2
71 -101.0 -34.6
Br2 160 -7.2 58.8
极性分子
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非极性分子
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相重合的分子
(2)判断方法 单原子分子 ——稀有气体 非极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 化合物——极性分子 单 质——非极性分子
取决于成键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是否有极性
多原子分子(ABm型) 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
ABm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120º
极性互相抵消( F合=0)
F’
F2 ,是非极性分子
H
H
H
H
109º28' C
正四面体型 ,对称结构,C-H键的极性互 相抵消( F合=0) ,是非极性分子
小结:
键的极性 键角 决定 分子的空
间结构
决定 分子的 极性
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A、都是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B、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为极性分子。 C、极性键结合形成的多原子分子,可能为 非极性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一、键的极性
1、按成键方式分:σ键和Π键
2、按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可分为极性键 和非极性键 (1)、极性键: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吸 电子能力较强一方呈正电性(δ+),另一个 呈负电性(δ-)。 (2)、非极性键: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 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
二、分子的极性 : (1)概念:
二、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范德华力的特点
(1)广泛存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2)作用力弱、是短程力 (3)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熔沸点)
由分子构成的
化学键与范德华力的比较
化学键
范德华力
概念 使原子相结合的 把分子聚集在
相互作用
一起的作用力
存在范围 分子内、原子间
作用力强 弱
较
强
影响的性 质
I2
254 113.5 184.4
【总结】
一般情况下,组成和结 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量 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 点越高
归纳总结
一 、键的极性及分类 二 、 分子极性及判断方法 三 、 分子间作用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