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单元复习》教学设计_2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单元复习》教学设计_2](https://img.taocdn.com/s3/m/74b237b86bec0975f565e21b.png)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揭示复习目标二、复习指导三、学生复习、教师巡视1、教师行间巡视,随时检查学生复习活动,重点注意顽皮学生及易开小差学生。
2、教师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问,了解学生复习进度。
3、对复习快、脑子灵活的学生提高要求,对困难生适当降低要求。
4、对倾向性问题进行点拨,个别问题个别辅导。
复习提纲: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2、怎样用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3、什么是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是什么?怎样书写?4、化学方程式能够给你提供的哪些信息?四、检查学生复习的效果教师检查学生复习情况,根据复习提纲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更正。
引导学生对所复习内容进行小结。
回答问题必须做到:1、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大方;2、饱满、抑扬顿挫;3、课堂要投入,对其他回答问题的同学要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1、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
3、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对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点评,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讲解。
考点归纳:质量守恒定律:二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五不变:1、物质总质量 2、元素种类、质量3、原子种类4、原子数目5、原子质量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书写步骤:写、配、等、注表示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六、链接中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d6af5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1b.png)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通过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其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填空题: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掌握。
3.计算题: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我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思维能力。
5.拓展延伸,激发创新: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拓展延伸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关注情感态度,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责任感。
5.开展一次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应用,并制作一份PPT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结合课堂所学,自选一个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结果、解决方案等。
作业布置原则: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实例为背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bc7f53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2.png)
3.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指出他们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提供具体的建议,帮助学生制定后续的学习计划,确保他们能够持续进步。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其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布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生活中化学应用的短文,鼓励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安排一次小组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化学主题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4.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对复杂概念理解困难、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等挑战。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应对: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提供及时的反馈;使用直观的教学工具和实例来解释复杂概念;合理规划课堂活动,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结果,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以下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如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2.其次,我会结合实验演示或视频资料,直观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接着,我会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这个反应为什么会发生?”“它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复习》教案设计_1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复习》教案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324fae8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e.png)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复习》教案设计_1化学与生活教学目标:在九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参加中考之际,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化学这门学科,更多地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继续热爱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的化学理念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中。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能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探讨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的兴趣,形成深刻的化学理念并用准确的理念指导生活。
教学内容: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内容复习整合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探讨,让学生辨证理解化学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从我做起、科学扬弃,树立通过化学造福人类的理念。
2.教学难点:确保学生课堂展示实验操作成功。
教学方法:小结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形式:首先,让学生谈谈学习化学一年来各自的收获、感悟、启迪。
然后,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课堂上让四个小组依次展示一年来学习化学的成果,即展示四个探究实验:喷液显字、魔棒点灯、自制简易净水器、可燃性粉尘爆炸。
最后,针对时下有些人因化学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对化学彻底否定的现状,和学生一起探讨“化学的存有是对还是错”这个问题!教学准备:各组学生课前提前准备好各自所需实验用品,教师协助学生补充完善各组用品,避免出现失误。
(一)课堂导入、总结收获教师展示多组图片,请同学们总结你认为化学与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相关。
【预想回答】化学与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相关。
【教师导语】同学们考虑的都非常全面,那么就让我们把课堂让给同学们,下面开始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吧!时间为八分钟!(二)组内合作、成果展示各组积极主动展示相关实验演示,展示前教师提出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感情饱满,抑扬顿挫;表情自然大方;课堂学习投入,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在台前展示的同学,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对他人的表现给予诚意的指正,展示者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复习课: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复习课: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54c82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e.png)
本章节是针对九年级下册的学生进行化学与生活知识的复习。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但可能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仍感陌生。此时,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缺乏耐心。
(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问题意识。
(3)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顾已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腐蚀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3.视频资料:播放与化学与生活相关的视频,如化学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化学材料在家居装修中的作用等,引发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关系的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1ed6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9.pn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课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复习,学生将能够: - 回顾和巩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回顾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强化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材料和器材;–复习资料。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和教材;–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等方式,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的知识点,例如: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化学家和他们的发明、酸碱中和反应等。
2. 知识巩固(15分钟)•教师使用课件或板书的形式,对第十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梳理,包括:–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化学家及其对生活的贡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保护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或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以加深对化学与生活应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验内容可以选择以下之一,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酸碱中和反应实验:选择适当的酸碱溶液,观察酸碱中和反应过程,并进行相关现象的记录和分析;–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实验:选择不同金属材料在特定条件下与环境物质的反应,观察和比较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与生活应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和实验操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逐一回顾和补充。
•学生可以提问不理解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复习作业,包括:–预习下一单元的内容,做好学习笔记;–完成相关的复习资料,巩固所学知识;–预习和准备下一节课的实验。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 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f2d16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1a.png)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说课稿一、教材版本和编号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二、教学内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是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的复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化学与生活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应用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化学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五、教学难点1.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2.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准备适合学生的复习资料。
2.学生准备:–将前几课的学习笔记和课本带到课堂上。
七、教学过程导入(1分钟) - 复习第十二单元的标题及内容,并引导学生回忆起学过的化学与生活的内容。
知识点讲解与巩固(15分钟) - 通过示例解释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的加工、酸碱中和等。
- 引导学生回忆并解释各种常见化学现象的原理,如溶解、燃烧、氧化等。
- 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结合,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与思考(15分钟) - 提供一系列案例供学生分析和思考,如家用清洁剂的选择、垃圾分类等,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基本概念的再复习(10分钟) - 对第十二单元的基本概念进行再复习,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来巩固学生的理解。
拓展知识(10分钟) - 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新材料研发等方面的应用,扩展对化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
总结与回顾(5分钟) -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关注复习重点。
- 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完成相关的习题。
八、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与第十二单元相关的作业题,并及时批改;2.提醒学生复习重点知识,准备笔试。
九、板书设计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重点:- 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知识回顾:- 酸碱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拓展知识:- 化学在环境保护、新材料研发中的应用十、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复习课,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化学与生活的相关知识,理解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ee7f98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8.png)
4.设计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5.教师适时进行讲解,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4.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中直观地感受化学现象,提高实践能力。
2.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化学实例,丰富的学习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
4.互动白板:方便教师与学生互动,实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课堂效果。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意识,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的复习课。本单元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关注生活,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化学物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化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434aff7cd184254a353540.png)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重点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类物质。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上述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及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4)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5)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 有机合成材料:(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3)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 难点1.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 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 教学过程(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营养素。
1. 蛋白质:(1)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2)蛋白质的构成: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百万。
(3)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人体通过食物获得蛋白质,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氨基酸。
一部分氨基酸被氧化排出体外,同时放出热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4)蛋白南的功能:①血红蛋白:——人体内氧气的传输者。
生命离不开氧气,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就是吸入氧气和呼出CO2过程的载体。
血红蛋白+O2 氧合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也能与一氧化碳结合,其结合能力是氧气的200倍。
当CO浓度较大时,因CO 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其丧失输氧能力。
会使人缺氧而中毒,甚至窒息死亡。
②酶:——生命过程中的催化剂人体好像是一个复杂的“化工厂”,在这个“化工厂”里同时进行着许多相互协同配合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不能在高温、高压、剧毒、强腐蚀条件下进行,只能在体温条件下温和地进行。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复习》教案设计_2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复习》教案设计_2](https://img.taocdn.com/s3/m/4df7a9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e.png)
九年级化学下《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复习》教案设计_2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单元复习教学目标:1.复习本单元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巩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理解。
2.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复习化学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复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3.复习有机物的常见应用和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放映一段化学与生活相关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Step 2 复习基础知识(20分钟)复习化学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常见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化学能量等,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Step 3 复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30分钟)复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可以通过展示化学结构式的例题,要求学生进行命名和构建结构式的练习。
Step 4 复习有机物的应用和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30分钟)复习有机物的常见应用和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例子,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解释。
Step 5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进行小组项目研究。
Step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自主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并对化学与生活的重要性和应用进行评价。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本单元的复习作业,可以是习题或者项目研究。
教学策略:1.多媒体展示: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展示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提问与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示范:通过展示例题和解答疑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教学PPT、视频、实物等资源,以及习题和参考答案。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复习教案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e9883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d.png)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目的:1、稳固养分素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知道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知道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3、知道常见的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4、理解一些常见有机化合物及高分子化合物。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学习了这个话题后,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或者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同学们共同讨论。
预设问题:1、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安康,必需摄取食物。
食物的成分主要有、、、、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养分素。
2、构成细胞的根本物质,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是。
3、维生素和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元素可以调整人体的新陈代谢,缺乏时会导致疾病:缺乏维生素A,易患;缺乏维生素C,易患;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引起。
4、因体内缺乏而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的养分元素是。
5、甲状腺肿大是缺乏,龋齿是缺乏。
6、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是指、、。
7、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8、请将人们食用下列药品或食品所补充的元素名称写在横线上:加碘食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健骨钙片,牛奶,豆腐,补血口服液。
9、以下塑料制品中,①电线套管、②农田用塑料大棚薄膜、③电木插座、④食品保鲜膜、⑤不锈钢锅上的塑料手柄。
其中属于热固性塑料的是(填序号),属于热塑性的是(填序号)。
自探提示:1、结合书本、课后注释和《学习指导》,思索上述问题答案。
2、时间20分钟。
二、解疑合探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沟通自探心得。
讨论要求:(1)组长负责,人人参与。
(2)时间:15分钟。
(3)盼望每位同学仔细参与,勇于发表自己见解。
要求:(1)展示:快速、标准、准确、清楚。
(2)评价:语言简洁,思路清楚,重点点评优缺点及总结方法规律。
全班合探1、各小组按分工进展展示和评价。
2、老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状况,进展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单元复习》精品课教案_22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单元复习》精品课教案_22](https://img.taocdn.com/s3/m/4d8978556c175f0e7cd1374c.png)
教案设计1.0版பைடு நூலகம்
备课教师
备课课题
中考专题复习—鉴别
课堂实践后反思和调整
学习目标:
1.复习并掌握常见气体气体的鉴定与鉴别方法
2.学会H+、CO32-、SO42-、OH-、Cl-等几种常见离子检验的基本思路,能通过离子鉴定掌握常见物质检验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在化学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鉴别—固体、溶液、气体
教学难点:常见离子的鉴别
教学内容:
一导入:中考临近,专题复习第一部分,然后导入学习目标
二 学生自主学习梳理知识点,完成知识树
教师组织学生自学检查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并给与评价。
根据教师出示的一瓶标签看不清的试剂,设计方案鉴别和分组操作。学生记忆教师精讲内容后根据中考题总结鉴别题的解题方法
四
联系实际、挑战自我
教师结合学生总结知识出示必答题和抢答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真假纯净水的鉴别
2、食盐和工业用盐鉴别
3、雪碧饮料中的柠檬酸的鉴别
4、化肥的鉴别
5、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鉴别
学生根据总结内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小组做必答题和抢答题
五
当堂检测达标过关
教师出示达标题 学生分组完成达标题
六
学生谈收获,教师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学习独立完成厨房常见
物质的检验。 学生谈收获,记忆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学习独立完成厨房常见
物质的检验。
学生谈收获,记忆作业
课后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ca275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d.png)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在食品安全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问题的危害,学会如何鉴别和避免这些危害。
2.在营养与健康方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授营养素的摄入与搭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选择题:测试学生对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填空题:检验学生对化学与生活联系的理解。
3.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练习过程中,我会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梳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强调以下几点: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均有了显著提升。经过前两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浓厚兴趣,对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内容具有较好的学习动机。
然而,学生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时,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难以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2.知识迁移能力较弱,不能将所学化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3.缺乏合作交流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复习教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09317fbe1e650e52ea994f.png)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题同步复习练习。
教学
反思
一、创设情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及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合成材料的发明和使用的重要意义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二、小组合作基础复习 形成网络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如下题目(投影)
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人类重要的六种营养素
热塑性塑料(链状结构):聚乙烯塑料。
注意:加热能,可反复加工的是塑料;加工成型后,受热的是塑料。
4.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污染”
解决办法:1.减少使用;2.重复使用;3.使用降解塑料;4.。
三、精讲点拨 总结规律
课件展示上述题目参考答案,精讲存在的问题。
四、总结回顾,深化提高
各小组将自己的小结与课件展示内容进行比对、填空、识记。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梳理本单元各知识点的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2、加深对营养物质以及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了解;加深对合成材料的认识。
3、加深学生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的关系进行梳理,加深同学们对它们的理解。2、巩固所学知识。
2、几种化学元素对人体的重要影响
元素名称
钙
钾和钠
铁
锌
硒
碘
氟
摄入多少对人体的影响
3、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存在形式
在人体中,除、、、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元素主要以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三、有机合成材料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ec76a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3.png)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强化化学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扎实掌握基概念和原理。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注重拓展和提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
3.实践活动设计:
-安排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化学的趣味,提高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日常用品化学成分等。
2.使学生熟练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如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等,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培养实践能力:加强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思维引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4.强化知识巩固: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帮助他们扎实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2.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各自的生活经历,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总结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填空题。
-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2.练习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设计【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718f609ec3d5bbfc0a741f.png)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六大营养素与人体的健康关系。
并能运用知识判断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错误做法。
2.能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及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 知道三大合成材料,了解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了解营养素和一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对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的分析,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营养素和一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科学,并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增强学生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意识。
3.在材料运用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六大营养素及一些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的运用及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难点
六大营养素的存在、功能及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四、教学用具
相关图片和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f2d144d5bbfd0a795673be.png)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复习1、了解六大营养素,掌握蛋白质、糖类、油脂和维生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了解人体的基本组成元素,以及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通过复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合理安排饮食的意识,增强自我保健和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4、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复习了解人类必须的六大营养素以及一些元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难点:自我保健和保护的能力的培养和环保行动的落实。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中考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一、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血红蛋白作用:运输O2和CO2的载体。
3、CO中毒机理:血红蛋白与CO结合能力比与O2结合能力强200倍,导致缺氧而死。
4、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5、蛋白质能被破坏而变性变质,物理因素:高温、紫外线等;化学因素:强酸、强碱、甲醛、重金属盐(Ba2+、Hg2+、Cu2+、Ag+)等。
6、霉变食品中含有黄曲霉素,食用后能损害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疾病。
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常量元素(11种)在人体中含量>0.01%组成人体的元素必需元素(20多种)Fe、Zn、Se、I、F等)微量元素有害元素(Hg、Cr、Pb、Ag、Ba、Al、Cu等)2、人体中的常量元素_钙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过多:结石、骨骼变粗;过少: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骨质疏松三、有机合成材料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CH4(最简单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2、机高分子材料(1)分类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合成橡胶(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链状结构热塑性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网状结构热固性如:电木(3)鉴别棉布、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搌成粉末的是棉布;有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人教版化学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复习 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复习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815a5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4.png)
人教版化学第十二单元 - 化学与生活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掌握常见化学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解释;•学习通过化学实验观察、思考、总结并解释化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本次复习将涵盖以下内容: 1.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 化学在食物加工、药品制造、材料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 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中的应用; -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2.化学现象的解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化学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物;–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化学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化学反应;–观察、思考并解释化学现象;–实践科学的探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解释。
第一步:导入•引入话题:“大家知道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都离不开化学吗?化学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一起探索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第二步:学习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食物加工、药品制造、材料生产、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等方面,找出一个例子并进行总结和汇报。
2.教师辅助: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化学在这些方面的应用,解释其中的原理和作用。
第三步:学习化学现象的解释1.知识点讲解: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产物和反应物的概念,并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举例说明: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和解释。
第四步:化学实验1.实验准备:组织学生按小组进行化学实验,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验项目和相应的材料。
2.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变化。
3.总结解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并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并解释其原理和作用。
第五步:复习与总结•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复习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1.小组活动汇报:评价学生对化学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复习目标:1、巩固营养素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并知道它们的作用。
2、知道人体中的元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知道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3、知道常见的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4、了解一些常见有机化合物及高分子化合物。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学习了这个话题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或者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同学们共同探讨。
预设问题:1、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
食物的成分主要有、、、、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
2、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是。
3、维生素和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元素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缺乏时会导致疾病:缺乏维生素A,易患;缺乏维生素C,易患;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引起。
4、因体内缺乏而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的营养元素是。
5、甲状腺肿大是缺乏,龋齿是缺乏。
6、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是指、、。
7、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8、请将人们食用下列药品或食品所补充的元素名称写在横线上:加碘食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健骨钙片,牛奶,豆腐,补血口服液。
9、以下塑料制品中,①电线套管、②农田用塑料大棚薄膜、③电木插座、④食品保鲜膜、⑤不锈钢锅上的塑料手柄。
其中属于热固性塑料的是(填序号),属于热塑性的是(填序号)。
自探提示:1、结合书本、课后注释和《学习指导》,思考上述问题答案。
2、时间20分钟。
二、解疑合探1、围绕自探提纲,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
讨论要求:(1)组长负责,人人参与。
(2)时间:15分钟。
(3)希望每位同学认真参与,勇于发表自己见解。
要求:(1)展示:迅速、规范、准确、清晰。
(2)评价:语言简洁,思路清晰,重点点评优缺点及总结方法规律。
全班合探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
三、质疑再探本节课上到这里,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同学们共同解决。
(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四、运用拓展1、学生自主编题。
2、教师预设题。
3、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
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可由编题者评价答题情况,或讲解编题意图。
4、根据学生编题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学科班长评价本节活动情况。
九年级化学全册复习学案(一)实验部分一、常用的仪器1、试管2、烧杯3、锥形瓶4、集气瓶5、漏斗6、胶头滴管用于移取和滴加液体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是一种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盘,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中称量。
9、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以下,形成“液封”,(防止)10、分液漏斗:用来制取气体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11、酒精灯:①使用前先检查灯心,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也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以免失火)③酒精灯的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后集中加热。
④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⑤实验结束时,应用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决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⑥万一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或扑盖。
二、基本操作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的气味,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固体只要。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5、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夹取(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6、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在仪器的正上方,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
(2)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注意:把瓶塞在桌上,向着手心(防止)斜持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3)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A、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仰视读数。
6、物质的加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A:给液体加热主要使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角,先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切不可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防止产生的)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注意: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三、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
四、仪器的连接五、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
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七、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指;“二低”指①②;“三靠”指①②③八、活动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P9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2、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小结: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和而吸入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3、分子运动P50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
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九、设计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沼气或天然气、纸张、酒精)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2、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3、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4、设计实验证明汽水(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中含二氧化碳?4、设计实验证明鸡蛋壳(贝壳、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十、几种无色气体的鉴别方法:CO2的鉴别:1.鉴定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否是CO2的方法:将该气体通入中,观察现象。
2.检验某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物中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可用内壁附有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检验某些液态或固态物质燃烧是否生成CO2的方法是:可向燃烧后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观察现象。
CO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没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变,证明被检气体是CO。
也可将其通入灼热的CuO:H2的鉴别: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变,证明被检气体是H2。
CH4的检验:点燃被检验的气体,若火焰为色,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出现,再迅速倒转烧杯,加入少量,变,证明被检气体是CH4。
O2的检验:(二)三大气体的性质、制取、收集和用途(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式碳硫磷铁丝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及反应的原理:(1)高锰酸钾(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3)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3、实验装置装置C4、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氧气;因为可采用收集氧气(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6、检验方法:,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2)停止反应时,应先撤,后移(防止(3)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9、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变化)10、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C是还原剂)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及原理:用和反应原理:2) 装置的选择与设计:看书P111设计依据:A、发生装置:根据、来选择①固体+固体→气体(需要加热)②固体+ 液体→气体(不需要加热)③固体+ 液体→气体(需要加热B、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排空气法:①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②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排水法(溶于水、水发生反应)3)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固体+ 液体→气体(不需要加热)气体收集方法:因为可采用收集二氧化碳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则是二氧化碳。